×

中国第一任主席是哪位 一人

中国第一任主席是哪位(国际奥运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几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9 19:15:26 浏览29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国际奥运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几人

国际奥委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三人。

由主席、副主席及另七名执委组成执行委员会。中国的何振梁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现在是执委之一。主席从全体委员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并经到会委员绝对多数选举产生。主席任期为八年,连选时可再任四年。国际奥委会主席,从1894年起,迄今已七易其人。

中國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都有谁

排名不分先后。

一,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是中国书法界公认的20世纪的书法大家,其独特的“毛体”书法艺术已为书法界所公认,毛体书法受到了中国广大书法家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各种关于毛体书法艺术的书籍、字画出版发行,现今中国各地成立了专门研究毛体书法的学会、研究会、艺术馆、创作中心。喜爱毛泽东书法的书法爱好者认为,他晚年草书臻于炉火纯青,直笔劲书,汪洋恣肆,任意挥洒,线条奔放呈左斜势,动感强烈。

在毛泽东在世的年代,毛体被广泛的使用于各单位;改革开放后,使用毛体字的部门和单位日渐减少。1990年代以后又有升温,现在除了原本使用的单位,一些新单位也使用毛体集字。在书法界也有许多人喜欢他的书法,全国有不少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或类似团体。模仿他的人也不少,甚至在国家级的展览中都出现过赝品。

二,林散之。

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 ,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

三,沙孟海。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四,郭沫若。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 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为纪念新中国成立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五,舒同。

舒同(1905年11月25日~1998年5月27日),男,字文藻,又名宜禄。东乡人(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区)。书法大师。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舒同1905年12月14日(农历11月25日)出生在东乡县孝冈镇(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区孝岗镇),1998年5月27日在北京病逝。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6月在家乡与进步同学成立“金兰同学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六,赵朴初。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庆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早年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工作。1936年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任上海慈联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负责收容工作,动员、组织青壮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宪政促进运动。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七,启功。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八,杨再春。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 ,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曾任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

在出版社任职期间,编著并出版书法类书籍40余本 ,总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 ,其中代表作《行草章法》经过多次再版和印刷 ,发行量达300多万册。1990年开始连续3年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中国书法系列讲座》,并担任艺术总监,被誉为“拥有千万学生的书法家”。他曾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美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九,欧阳中石。

1985年,欧阳中石在首都师范大学主持创办书法专业,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中国第一个美术学(书法方向)博士学位授予点,他担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国家人事部批准首都师范大学可以接收书法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由欧阳先生负责指导。至此,在欧阳中石的主持下,首都师范大学率先在我国形成了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他被授予书法“教育特别贡献奖”;2005年,中国美术馆邀请他举办了“当代大家邀请展”;2006年,欧阳先生作客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和“艺术人生”栏目,引起强烈反响。

十,沈鹏。

沈鹏,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950年起在《人民画报》社工作,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室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并兼任编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主席、荣誉主席及艺术品中国荣誉艺术顾问。作品参加2011年8月23日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的“光荣的使命——全国新闻出版行业书画展”。

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是谁

一、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1、第一届(1956年)主 席:石少华副主席:丁 聪、张印泉2、第二届(1960年)主 席:石少华副主席:张印泉、吴印咸3、第三届(1979年)主 席:徐肖冰副主席:孙 振、陈昌谦、吴印咸、高 帆、陈复礼、黄 翔4、第四届(1985年)主 席:石少华副主席:陈复礼、黄 翔、吴印咸、徐肖冰、高 帆、陈昌谦陈 勃、袁毅平5、第五届(1991年)主 席:高帆副主席:陈复礼、杨绍明、吕厚民、陈淑芬名誉主席:吴印咸顾 问:石少华、徐肖冰、陈昌谦、陈 勃、袁毅平6、第六届(2002年)主 席:邵华副主席:于 健、扎西次登、王文澜、王玉文、王 瑶、王 悦邓 维、朱宪民、罗更前、杨绍明、张 宇、贾明祖名誉主席:高 帆顾 问:吕厚民、陈 勃、陈昌谦、徐肖冰、袁毅平7、第七届(2012年)主 席:王瑶副主席:李前光、王文澜、王悦、王玉文、邓维、朱宪民、李伟坤、李学亮、张宇、张桐胜、罗更前顾 问:于健、扎西次登、吕厚民、杨绍明、陈勃、陈昌谦、陈复礼、袁毅平、贾明祖、徐肖冰

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谁

说到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谁?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说是:莫言,因为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小编在此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应该是:路遥

路遥(1949.12.3—1992.11.17),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影响了一代人。他忍受着孤独,艰苦创作,给窘境中的人带来希望与光亮。。

八岁那年, 他感觉自己被抛弃

1949年12月3日, 陕西榆林地区清涧县的偏远山村, 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诞生了, 家人给他取名“王卫国”。家中十分贫困,八岁那年,家里又添了弟妹三人,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八岁的孩子已经很会装糊涂。第二天他早早起来,躲在一棵老树后,看着晨雾中的父亲夹着包袱,像小偷一样遛出村,过了河上了公路……几乎在一夜之间,他把自己从一个八岁的孩子拉扯成了一个大人。从此他被寄养在伯父家中。


最难熬的,是初中三年

升初中时,因生活所迫,养父不愿让他参加考试。路遥心里明白,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但生性倔强的他含着泪也要证明自己行!1000多考生中他脱颖而出。

初中三年,没有生活保障,这是他人生中最困顿和难熬的一段时期。在学校甲、乙、丙三个等级的饭菜中,路遥所吃的全是丙级饭:稀饭、黑窝头、野酸菜。而所有这些,还是他要好的同学们凑集起来的。


那些苦难的日子都成为文学的缩影

他不安于现状,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荒漠渴盼清泉般的向往。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一晚一晚地熬油点灯读课外书,幻想有一天也写本书,把自己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告诉更多的人。

饥饿的经历和苦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也促使他拿起笔,来反映这忧伤苦痛的一切。《在困难的日子里》和《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都有他自己辛酸的影子。

大学三年级的路遥(左上)

由于他读得多,笔杆子又利索,加之到处盛开的陕北民间艺术之花给了他“后天的补养”,所以,路遥文学创作的信心越发高涨。

路遥与文学爱好者在一起

他以“樱依红”为笔名,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革命文化》上发表了《塞上柳》、《车过南京桥》两首诗歌。这两炮打响,路遥便一发不可收地向文坛进军。


六年抵死写作

路遥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去创作《平凡的世界》,头三年到各地考察、采访,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构思小说框架、人物、情节。后三年开始动笔写。

为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深入铜川煤矿体验生活

为了了解作品所涉及的,中国七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中十年的社会情况,他居然用几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和另外两份地区性报纸。

路遥同陕北大嫂聊家常

他每天给自己定了一个量,比如要写三千字或者五千字,就无论如何要写完。就算写到晚上十二点,也不会停下来吃饭。

凭借超强的意志力,他坚持完成了《平凡的世界》所有创作。全部修改完的那一天,他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把笔往窗外一扔,之后嚎啕大哭起来。

《平凡的世界》提纲手迹

持续6年的写作,让40岁的路遥两鬓霜白、满面皱纹、血脉精气几近榨干。随着病魔趁虚而入,最终被夺走生命。


他是最穷的大作家

路遥的四弟王天乐在一篇纪念路遥的文章里,把路遥称为“悲剧人物”。之所以称他是“悲剧人物”,除了怜悯他生前的艰辛和病痛,也慨叹他出人意料的贫穷。

王天乐在文中回忆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情形:“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颁奖大会

王天乐认为,路遥当时之所以在经济上拮据,是因为几年时间都离家在外面跑,花销大,并且爱抽好烟,爱喝咖啡。

路遥也在文章里写道:“我可以用一百元钱买一条高级香烟供‘关键’的几天抽,也可以用五十元钱买一件仿羊皮夹克穿几个冬天。”对高级香烟的执着成为路遥经济的一项主要负担。同时他的另一个爱好喝咖啡,也同样花销不少。大罐的雀巢咖啡,路遥常常一买就是好几罐。


对于80年代的人们来说,怀念路遥是一种怀旧,是重新寻找那一代人对青春的回忆。路遥的人生,和他作品里描述的故事,都深深印在他们心里。怀念路遥就像怀念一首老歌。

时间的放大镜,终将为我们呈现一个真正的路遥:他没有超越时代,他只是记录了时代。对于依然在时代的沉浮中茫然四顾的人们而言,重新发现路遥,就是重新发现自己。路遥已远,路遥仍在。

第一届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是谁

第一任主席:季米特里奥斯维凯拉斯(1835 - 1908年)

出生于希腊,是希腊诗人和教育家,代表希腊参加了1894年顾拜旦主持下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大会在巴黎举行。在本次会议上,他积极支持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东道主希腊。因此,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时间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应该是一个公民的国家举办奥运会后,他当选为第一任主席,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由在职1894年至1896年。

罗马时代,中国发展到哪了啊

罗马这个名称使用得太过广泛,如果按我们中国历史的朝代来讲,罗马算是几个朝代的组合体,只是他们的国名中都有“罗马”这个单词。

如果按政治结构来分,罗马可以分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而且“罗马帝国”又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一、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罗马共和国是指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所以称为共和国,是因为当时罗马的政权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共同执政,形成三权分立,需要特别申明一点的是,罗马的执政官是选举产生的。

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共482年,东方的华夏大地上经历好几个朝代,从东周的春秋时期,到东周的战国时期,再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后到西汉时期,经历了三个朝代,四个时期。

1、东周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509年是东周的周敬王时期,也称为春秋时期,这一年43岁的孔子开始开坛讲课,广招弟子,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

春秋时期结束的标志是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联手灭掉最强大的智氏,瓜分晋国,并得到周王室的承认,史称“三国分晋”,这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2、东周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影、最混乱的一段时间,在历史上被称为“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晚期,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大的诸侯国只剩下七国,韩、赵、魏、秦、燕、齐、楚,史称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就是七个国家,彼此混战,最后秦国凭借强大的实力,逐一消灭东方六国,统一了天了,华夏大地第一次归于真正的统一,秦始皇建立了秦朝,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

3、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这个时期就是秦朝统一天下后的15年,秦始皇灭亡六国后,称“皇帝”,自称为“始皇帝”,历史上称为“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大一统的国家,中国进入帝国时代,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但秦朝只存了短短15年时间就灭亡了。

4、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7年)

秦朝末年,刘邦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击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史称为“前汉”,习惯性称为“西汉”,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直到公元前27时,西汉进入汉成帝时期,35年后西汉灭亡在王莽手中。

二、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自斯巴达克斯起义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进入独裁阶段,之前的选举制度破产,国家的决策由第一公民决定,也是“元首制”代替“选举制”,所谓的第一公民就是执政者,相当于中国的皇帝,罗马帝国的第一任领导人是屋大维。

到公元395年时,当时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整个罗马帝国分给自已的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首都位于罗马的被称为西罗马帝国,首都位于君士坦丁堡的被称为东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从公元27年到公元395年,共422年间,中国经历了非常多的朝代,先是西汉(公元前27年~公元8年),然后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之后是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然后是三国鼎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接下来是西晋(公元280年~公元316年),然后是东晋(公元318年~公元420年)。

1、西汉(公元前27年~公元8年)

罗马刚刚进入帝国正处于强盛的时期,中国正处于西汉成帝时期,国力开始走向衰弱,到公元8年,外戚王莽纂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

2、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西汉外戚王莽趁汉皇室衰弱,皇帝年幼,大权独揽,并于公元8年建立新朝,没多久,天下就开始大乱,各级百姓及地方豪强对王莽所进行改革不满,各地起义不断,新朝仅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

3、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

新莽末年,全国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后裔刘秀趁势崛起,经过几年的统一战争,逐步统一全国,到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后汉”,习惯称为“东汉” ,到了东汉末年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立魏朝,东汉灭亡,享国195年。

4、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曹丕220年建立魏朝后,不久刘备在益州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因为是三国鼎立,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为三国时期,263年蜀汉灭亡 ,280年东吴灭亡,晋朝统一全国。

5、西晋(公元280年~公元316年)

司马炎在280年统一全国,经过一段太平盛世,一度繁荣,史称“太康之治”,司马炎去世后,先后经历贾后乱政、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到“永嘉之祸”后,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

6、东晋(公元318年~公元395年)

西晋灭亡后,西晋皇室成员司马睿渡过长江南迁,在建康(今南京)建立起来的政权,史称东晋。而当时的北方已经完全或部分被少数民族或胡人占领,并先后建立16个政权,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三、西罗马帝国时期(公元395年~公元476年)

公元395年时,当时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整个罗马帝国分给自已的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建都罗马的这个,就被称为西罗马帝国。两个帝国的国名完全一样,都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奥古斯都,西罗马覆灭。

从公元395年到公元476年的81年间,中国历史处于东晋到南北朝时期。

1、东晋时期(公元395年~公元420年)

公元316年晋皇室南渡,318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到公元420年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2、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476年)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非常黑暗混乱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结束,而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476年,当时南方处于宋朝统治,北方处于北魏的统治。

四、东罗马帝国时期(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

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是从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首都位于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入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1、东晋时期(公元395年~公元420年)

2、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3、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4、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5、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6、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7、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8、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9、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东罗马帝国理论上存在了1058年,而处于东方的中国一直从东晋到明朝,1453年,正是明朝的明代宗与明英宗并存期间。

你如何评价中国历届作家协会主席

从成立到今天,中国作协的主席实际上只有三位:茅盾、巴金、铁凝。

(1949-1953)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协前身,简称全国文协)主席:茅盾

(1953-1981)中国作协二、三届主席:茅盾

(1984-2005)中国作协四、五、六届主席:巴金

(2006-至今)中国作协七、八、九届主席:铁凝

茅盾(1896-1981)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代表作品《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建国后,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茅盾为我国文学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茅盾生前遗愿,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茅盾文学奖。它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巴金(1904-2005)代表作品《家》、《春》、《秋》、《寒夜》。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促进了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

铁凝(1957-)作品《玫瑰门》、《哦,香雪》,有“女性主义作家”之称。

铁凝作协工作中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促进领导班子团结、廉洁自律,团结和凝聚作家队伍,积极扶持文学青年,为作协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什么

1954年的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的公布和实施,在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部宪法从起草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历时8个月零12天。最初,陈伯达在1953年十一二月间写了一个稿子,没有被采用。从1954年1月9日起,毛泽东领导的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重新起草,小组成员是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这一稿,修改了七八次,后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修改了两次。

  1954年3月23日,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宪法起草委员会正式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从3月23日到6月11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七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在这中间,全国政协和各省市党政机关、军队领导机关、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共8000人进行讨论,提出的修改意见达5900多条。

  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关于宪法草案说明的报告。会议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于当天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这次会议上,傅作义委员发言说:“在召集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写上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可是被毛主席抹去了。但是并不能抹去亿万人民衷心的爱戴。愈谦逊愈伟大,愈伟大愈谦逊。”对这些话,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一些解释,说:“有人说,宪法草案中删掉个别条文是由于有些人特别谦虚。不能这样解释。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那样写不适当,不合理,不科学。在我们这样的人民民主国家里,不应当写那样不适当的条文。不是本来应当写而因为谦虚才不写。科学没有什么谦虚不谦虚的问题。搞宪法是搞科学。”这里我顺带澄清一个事实。过去有人认为,毛泽东这些话是针对他拒绝了关于将这部宪法命名为“毛泽东宪法”的建议而讲的,其实不是。

  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饱受数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国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享受到如此充分的民主权利,享受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所得来的胜利成果。

  1954年宪法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法律上保证实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从法律上保证发展国家的民主化。宪法中关于国家机构和人民权利的各项规定,都从法律上保障了国家民主化的发展。

第三,从法律上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宪法在序言和总纲中,确定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享有自由平等的地位。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四,这部宪法是《共同纲领》的发展。1949年的《共同纲领》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的作用,宪法在起草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共同纲领》,保留了《共同纲领》中关于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制度、人民权利、民族政策等方面的各种基本原则,并作了充分详细的规定。所以宪法序言里说,这部宪法是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第五,这部宪法的结构和文字力求简明,通俗易懂。条文共106条,14000字,完全用白话文写成,凡是可以避免的难懂的字,一律避免。因为宪法是要在全国人民中间普遍宣传和普遍遵守的,所以宪法起草小组在宪法的结构和文字方面采取了这样的方针。为了将宪法搞得尽可能完备,宪法起草委员会特地邀请法学家周鲠生和钱端升为法律顾问,语言学家叶圣陶和吕叔湘为语言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