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北洋政府的“北洋”二字怎么理解
- 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有何本质不同
-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北洋时代是中国文化和教育的黄金时代
- 北洋时期中国国力孱弱,为何却被苏联称为“帝国主义”
- 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为何能顶住压力未割让一寸领土给日本
- 如何评价北洋政府
- 北洋政府做了哪些丧权辱国的事
- 从1912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历经15任国家元首,都是谁,有何功绩
- 为什么北洋政府谁当总统,都干不长
-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从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北洋军阀史
北洋政府的“北洋”二字怎么理解
看了前面各位的回答,说实在的,不能完全苟同,也不能完全满意。人家问的是北洋政府的北洋,可回答的多是北洋大臣的北洋。而在我看来,北洋政府的这个北洋,和北洋大臣的那个北洋,不是一回事儿。
北洋大臣的那个北洋,前面各位都已经表述的十分清楚,也十分精准,我就不重复了。但北洋政府的这个北洋,还需要区别开来说说清楚。
北洋政府是北洋军阀操控的政权,和北洋军阀差不多是一回事儿,都是史称,不是正称。北洋军阀(政权)的这个北洋,跟北洋大臣的那个北洋不一样。
当然,要说二者完全没关系也不合适,还是有点关系,有那么一丁丁点的关系。
在清末,北洋大臣向由直隶总督兼任,所以当时也有“北洋总督”的俗称。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当时这个“洋”字很时髦吧,在这个“北洋总督”辖下的直隶省,特别是津保一带,很多事物都流行用“北洋”二字冠名,像什么北洋画报呀、北洋饭店呀、北洋大学呀等等。到了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约定俗成地,朝野上下口口声声所称的北洋,已经成为直隶省的代称。由其一手操练的直隶新军,也就被冠以北洋二字,北洋新军暨后来的北洋军阀,就是这么来的。
显而易见,北洋军阀的北洋相对于北洋大臣的北洋,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先者北洋大臣所管辖的北洋,是指直、鲁、奉等北部沿海地区,而后者北洋军阀所冠名的北洋,则仅指直隶一省而已。
在整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共授上将65个,其中直隶一省就占了22人之多,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北洋即直隶。因为军队诞生于直隶,最初参军的、之后成长为军队上层骨干的,自然以直隶人居多。这就跟大顺军、大西军将领陕北人居多,太平军将领广西人居多,红军将领湘赣人居多是同样的道理。
北洋大臣之对于北洋新军,要说有关系,一是北洋新军是由北洋大臣一手缔造,二是后者借用了前者北洋两个字的冠名,不过而已。
中国特别讲究对称,有北洋就得有南洋。的确有南洋,有南洋通商大臣,负责苏、浙、闽、粤四省洋务相关事宜。
到了清晚期,和北洋大臣一直是由直隶总督兼任同样的情形,南洋大臣向来是由两江总督兼任,而两江总督驻节江苏,所以江苏的许多事物也习惯被冠以南洋之名。编练新军时所说的南洋,就是江苏,南洋新军,就是江苏新军。时人论及清末练兵,经常有“北洋、南洋、湖北三省”如何如何的表述(编练新军以直隶、江苏、湖北居先),即足以说明之。这个南洋新军,也是仅仅借用了南洋大臣那个南洋的名字而已,除了名字,两者也是全无任何的关系。
简而言之:
洋务运动中北洋大臣管辖的那个北洋=北部沿海;
洋务运动中南洋大臣管辖的那个南洋=南部沿海。
编练新军时所说的北洋=直隶省;
编练新军时所说的南洋=江苏省。
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有何本质不同
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实际上讲法都不是太准确,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是民国政府的一部分,但我通常用国民和北洋来区分一个国名两个不同阶段的政权。
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本质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北洋政府是由满清军阀,以北洋系为首的袁世凯创立的中华民国,而国民政府是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民党,以蒋介石为首北伐成功后创立的中华民国。
一般认为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反动的,卖国,篡夺革命果实的,没有彻底的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列强傀儡政权,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国内战乱不止,统治阶层交替不断,人民民不聊生的阶段,近些年来,由于思想的解放,对于北洋政府则有了比较原来稍有公正的观点。
而国民政府(1925年-1949年),则是由国父孙中山所创立的国民党建立的,代表的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制度,在政治文化和统治上相对北洋政府要稳定和开放,期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民政府为全世界做出的极大贡献,但由于其代表是资本家地主阶级,因此依然算是反动的政府。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北洋时代是中国文化和教育的黄金时代
北洋军阀时期并不长,清末民初,我把它定位到不超过20年。
文化和教育的鼎盛时期一般在我们通俗所说的盛世!比如文景之治(西汉),光武中兴(东汉),开皇之治(隋),贞观之治(唐),开元盛世(唐),康乾盛世(清)等。
当然公认的文化鼎盛和人才辈出那必须是先秦!一想到先秦我们就自然而然想到了“百花齐放”这个名词!果然是诸子百家各为奇葩。修身养性有老庄;治国齐家有儒法;仁义爱人有墨翟;思辩悬河有晏子张仪苏秦。哲学经典《易经》,文学巨著《南华经》,大智若愚的《道德经》,典世化民的《韩非子》……都有着极高极高的造诣,先辈们涉及哲学、文学、道德、政治、法学——特别是思想领域里的拓新至今指引和影响中国人民!
北洋时期由于时间跨度短、军阀混战等原因完全不能跟历史上的辉煌相提并论,但是北洋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功不可没!政治上有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君主立宪主义成为政治高层的议论焦点,文学上有新月派、荷塘月色派、左翼联盟,艺术上有齐白石、徐悲鸿、聂耳田汉,刘天华,还涉及有建筑上的梁思成、数学上的华罗庚、教育上的蔡元培等等。那时候的文化直接影响着那个时代中国的进步。
北洋完全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精英治国模式,但是搞笑的恰恰就是这批精英走的是平民路线,他们要推翻几千年的精英政治。
清末的觉醒,人们看到了高度独裁容易带来的高度腐败和闭关锁国,他们深深认识到前人的血不能白流,中国必须进行大革命。政治方面:要求人民大觉醒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他们探索历朝历代的亡国之道,探索适应潮流的最好的社会体制,探索集权中央如何统一全国,民主思想初露曙光!经济方面:落后就要挨打成为精英们的共识,大力发展和谋求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共识。实际上这一短暂的二十年里北洋民营企业和华资银行大规模兴起,虽说离市场要求距离还太远,但是纺织业和面粉工业还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文化方面,这个时期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极大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近代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师都涌现于这个时期。各类思潮和主义在中国大地风行,文化理念呈现出了多元化。
中国文化和教育的鼎盛应当出现在盛世!内忧外患阶段只是其萌芽状态……此后几十年迎来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大解放……大鸣大放、四大自由、文化.大.革命的成功之后必将迎来又一个文化与教育的盛世——这是后话!
北洋时期中国国力孱弱,为何却被苏联称为“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亦称“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按照这一标准,北洋时期的中国谈不上是帝国主义,但在当时却被苏联称为帝国主义。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为这个国家的利益而服务的。尤其是对把利己做到极致的苏联。
苏联将中国称为帝国主义,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苏联与英美日之间的矛盾。北洋时期,中国曾出兵干涉苏联内政,似乎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这与一件事有关,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新生政权退出协约国,并单方面与德国媾和。
作为协约国带头大哥的英国,担心革命向欧洲大陆波及,纠集了14个国家出兵俄国,镇压俄国国内的革命。与英美日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段祺瑞政府也参加了这一行动,当然中国出兵的目的是为了收复失地和护送华侨回国。不过,在苏联看来中国出兵的性质与其他帝国主义无异。
第二,苏联与中国的冲突。晚清时,中国国力衰弱。沙俄趁机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封锁了中国在东北的出海口。贪得无厌的沙俄并未因此满足,而是利用中国国内矛盾,极力策划外蒙独立。
虽然外蒙在1914年完成了事实上的独立,但是在1918年,北洋皖系将领徐树铮,出兵库伦,一举收复了外蒙,唐乌梁海等地。这不仅让苏联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还让西伯利亚铁路暴露在中国的威胁之下。所以,苏联拒不承认中国是收复失地,而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
第三,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不管是袁世凯执政还是北洋军阀执政,背后都有帝国主义的影子。如奉系与日本,皖系与日本,直系与英美。中国的一些外交政策也深受帝国主义的影响。所以,苏联认为中国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北洋时期,中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军阀之间连年混战。但是在涉及领土主权等大是大非面前,北洋各派系还是很团结,很强硬的,尤其是在中俄领土纠纷方面。另外,在北洋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也逐渐由封建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过度,国家实力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以主义自居的苏联将北洋政府称之为“帝国主义”,不过是贼喊捉贼罢了。
历史,素颜一些会更美。我是素颜历史,期待您的关注。
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为何能顶住压力未割让一寸领土给日本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清廷王族少壮派志得意满,积极准备清剿叛乱,建立了自己的军功。可是,北洋军队似乎不那么听命令,他们从北京出发后,总是到项城停留一下,听取一下袁大帅的意见和建议,袁大帅说慢慢走,等等看,不着急。
革命党人攻城略地,南方各省纷纷通电赞成共和,北方山西省阎锡山与吴禄贞的联军打败了前来镇压的清军,南北呼应,清政府岌岌可危。
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勘主动放弃了总理王大臣的职位,换取袁世凯复职组阁。1912年南北和谈,袁世凯逼宫清廷,宣统皇帝溥仪逊位,袁世凯则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将自己原来幕僚人员安排到国务院,袁世凯任职朝鲜时期的旧相识唐绍仪当了民国第一任总理,自己连襟部下段祺瑞做了陆军部部长,徐世昌做了国务卿,孙中山的革命党人安排了议会职位,内阁里把水利部长,考试院院长,邮政部长留给革命党。
1912年北洋政府成立了,采取的国策依然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外交则是维持均势,主要抓手是日本,原因很简单袁世凯从担任朝鲜太上皇开始到天津小站练兵,经历甲午海战和辛亥革命,日本人一直把他视为中国的代理人,所以日本尽一切努力支持袁世凯。
共和剪了头上的辫子,却保留了心中辫子,北京依然有个紫禁城,里面住着皇太后和皇帝,袁世凯住在中南海,两家人距离不到两块钱,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袁世凯终于有了称帝的勇气,日本人开始配合鼓吹君主立宪制适合中国,袁世凯的国务卿张世昌,内阁总理段祺瑞,南京都督冯国璋等都表示反对,这些北洋的精英们看到了民意,看到了时代趋势,看到了自己的前途。
日本人开出了条件,支持袁世凯称帝,前提是日本人控制洪宪王朝的党政军机关,日本人为顾问,满洲的铁路和矿产及移民特权,同时还提出了领土要求。袁世凯自从李鸿章手里接管清廷内阁,就对丧权辱国和不平等条约心有忌惮,毕竟袁家列祖列宗没有人当过汉奸,自己也是有中华文人的道德底线,于是出让部分无关紧要的东西,自己反正暂时开发不了,但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土地寸土不让。
袁世凯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手下东北张作霖,江浙冯国璋,山西阎锡山等都是这样执行的。袁世凯称帝,倒行逆施,举国讨伐,郁郁而终。黎元洪和冯国璋相继继任总统,段祺瑞执政府执政,日本人加大对北约政府压力,尤其是一战后日本一越成为世界五强之一,在巴黎和会上北洋北京政府与广州政府派出联合代表出席,准备以战胜国身份废除德国签署不平等条约,可是日本人提出了日本来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力,中国代表团总代表顾维钧进行有力有节的斗争!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中国驻美公使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顾维钧最终不顾政府指示,在和会上拒绝签字,成为代表中国向世界列强说“不”的第一人。
(一)中国在和会的席位由原来的五人被削减为二人。
和会主席克列孟梭:顾,我注意到你一直站着,请坐下。
顾维钧:总理阁下,我不能坐。
克列孟梭:为什么?
顾维钧:我是中国两个席位以外的第五代表,我没有资格坐下。
克列孟梭:法国一向主张贵国拥有五个席位,但是,仅是法国的支持是不够的,我们已经做了最大努力。作为和会主席,必须考虑到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顾维钧:总理阁下,你说的对,但是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利益作为前提,这是和平会议,它应该是公正的、平等的
克列孟梭:威尔逊总统总是跟我提起你,他对你赞不绝口,有你这样的年轻人,中国的未来大有希望。
(转向陆总长)总长先生,你同意我的看法吗? 陆总长:当然,总理阁下
克列孟梭:喔,你看,年轻人,你使大家都不敢坐下。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你坐下呢? 顾维钧:中国应该获得五个席位。
克列孟梭:年轻 人,我非常欣赏你,你能把这幅漫画送给我吗?(拿起顾维钧的漫画)我这里还有很多别的漫画,你是第一个把我画成老虎的人。
(二) 谈判会上与日本精彩论辨 顾维钧:“请允许我在正式发言之前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出示牧野掉落的怀表)。
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
牧野:我抗议,这是盗窃!中国代表偷了我的怀表,这是公开的盗窃!无耻,极端的无耻!
顾维钧: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的无耻!?
(英国首相乔治:威灵顿·顾是一只智慧的老鼠吧?)
(美国总统威尔逊:一个充满斗志的诸葛亮。)
顾维钧: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英国首相乔治: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
(美国总统威尔逊:对中国观点最卓越的论述,今天晚上整个巴黎都会谈论他。)
顾维钧: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高兴能代表中国参加这次和会。我自感责任重大,因为我是代表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这里发言。刚才牧野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请看(出示照片)战争期间,中国派往欧洲的劳工就达14万,他们遍布战场的各个角落,他们和所有的战胜国的军人一样在流血、牺牲。我请大家再看一张在法国战场上牺牲的华工墓地照片(出示照片)这样的墓地在法国在欧洲就有十几座,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的山东省!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换回自己家园的和平和安宁。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的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否则亚洲将有无数的灵魂哭泣,世界也不会得到安宁! 我的话完了,谢谢,谢谢!
(三)与美国、日本在餐厅的谈话 牧野:顾先生能来,我深感荣幸。
美国代表团顾问威廉士:为我们的友谊和合作干杯。
(顾维钧举起酒杯嗅了嗅),笑道:今天我们三国谈判的主题是什么?
牧野:今天请顾先生来,只是再次表明日本政府和我本人的诚意,日中两国合作是有前途的。日本对山东没有领土要求,日本只是想更好的与贵国进行经济合作。
威廉士:山东主权还是中国的,日本只是获得一些经济权利。
顾维钧:就好比一个警察捡着钱包,他把钱揣进自己腰包,而把空钱包还给主人。 牧野:顾先生,我们只是政府的外交官,应奉命行事。
顾维钧:(喝完酒杯的酒)谢谢,我吃得很好。(起身离开)
(四)与美、英、法交涉方案
乔治:请问中国代表:你们究竟喜欢你们政府和日本签定的解决方案包括二十一条,还是喜欢刚才美国总统提出的方案?
顾维钧:这两种方案我们都不能接受。
陆总长:这点,中国备忘录已经讲得很明白。
威尔逊:我理解你的意思,我愿向你们保证和会结束后,国际联盟将调整中国的要求,维护国际间的公平。
顾维钧:当然,国联的创建虽是一件好事,但是到那时,是否比现在好还很难说。
乔治:请中国代表相信,历史是在朝前迈进的。 顾维钧:我要特别提醒诸位注意,日本的野心。
日本人的野心,如日本田中奏折所陈述的那样:
确立以满蒙为侵略扩张基地的战略。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确定以美、苏为假想敌国。
“然欲以铁与血主义实保中国东三省,则第三国之阿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之煽动起来而制我,斯时也,我之对美角逐势不容辞”“将来欲制支那,必以打击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中国为独立计,不得不与美一战”“将来在北满地方比与赤俄冲突。”
歪曲历史,否认中国对满蒙之主权。
“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之特殊区域”“中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满蒙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提出要尽力扩大日本在满蒙的权益。 包括铁路建筑权、土地商租权和交通、外贸、金融权,以及在满蒙的各个部门设日本顾问或教官。
改变满洲铁路经营体制,欺骗世界舆论。 “南满铁道之一举一动往往而累及内阁,皆因南满铁道之组织虽为半官半民,其实权皆操诸内阁之手,是每每欲发展于满蒙之时,国际间每不满南满铁道公司为一经济公司,而竟看作政治的纯然机关。”“故拟南满铁道公司根本变更,将南满铁道公司之附带事业中,择其利多益大事业悉数提出为独立公司,暗附南满铁道公司之势力而急进满蒙……为帝国使命而猛进。”
如何评价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是清末军政大臣袁世凯,迎合清末变法派及辛亥革命胜利的成果,继晚清续民国时期以袁世凯北洋军阀为政治主导格局的中国中央政府,是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以和平方式完整继承先朝疆域,而又被国内政治及国际承认的政权。
北洋政府中涌动着封建帝制和效仿西方民主政治革命派两股强劲的政治力量,袁世凯恢复帝制的计划自然遭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强烈反对及讨伐,中国形成了军阀格局为政的局势。直至(1928年)中原大战北洋政府彻底消失。
北洋政府为中国疆域完整起到了承前继后的作用,假若没有北洋政府,中国疆域有可能分裂独立出几个国家。(仅是个人观点)
北洋政府做了哪些丧权辱国的事
谢谢小秘书邀请。民国初期由北洋派系掌权的这段时间称为“北洋政府“,由于掌权者多是军人出身,也叫北洋军阀政府。
袁世凯通过小站练兵,成为北洋军阀的领袖;辛亥革命期间逼迫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的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都当过总统。
北洋政府(1912~1928年)是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存在仅16年,却6易总统,而总理更换更加频繁,竟达29人次之多,其中一位汪大燮被戏称为“一日总理”,真乃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尽管军阀混战,内斗不断,可丧权辱国之事没少做。
①袁世凯与日本签订《民四条约》
窃国大盗袁世凯是首任大总统。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递交无理要求的“21条”,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这可是亡国灭种的条约,要将中国收归为大和民族。尽管袁世凯费尽心思、属于被迫而忍辱签订的《民四条约》(民国四年签订故称《民四条约》),但改变不了不平等和丧权辱国的性质。
1915年12月,袁世凯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这一举动遭到各方势力的反对,引发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袁世凯只好下台,做了83天皇帝。
②段祺瑞与“一战”
袁世凯死后,皖系大佬段祺瑞统治北洋政府。1917年)2月16日,段祺瑞力主加入协约国,他幻想着中国参加“一战”,以协约国的身份能让德国归还占领的青岛,能终止赔款,否定中国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美国邀请中国参战打击德国时,段祺瑞同意了对德奥宣战。
但协约国拒绝了中国政府派12万大军参战的要求,却提出要求派出14万劳工赴欧,这些人被安排最危险最繁重的体力劳动,挖战壕,修碉堡,最后回国的只有10万,2万名劳工客死他乡。
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战后的分赃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并没有拿到好处。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却得到英、法的支持。
由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矛盾,美国起初支持中国主张,后来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来要挟,使得美国最终放弃了对中国的支持。
如此丧权辱国的消息传回国后,立刻被国人视之为国耻,便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万民皆指北洋政府为“幕后卖国贼”。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从1912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历经15任国家元首,都是谁,有何功绩
北洋政府存在于1912年到1928年,的确经历了15人国家元首,可是真正的实权人物,却只有四个: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张作霖。
听我给你讲讲北洋政府15名元首和他们背后的男人。
1,孙中山——背后没人,所以只是临时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共和制度。而我们的著名远距离革命家孙中山一个多月后才知道这一消息,当时正在咖啡馆当侍应生。孙中山接着用一个月时间筹款,想要解决新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财政问题,接二连三的碰壁后,只好回国厚着脸皮说“我没有带钱回来,但我带回来了共和思想!”
问题是,孙中山的共和思想,立宪派也都有,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即便如此,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个临时大总统水分太大,因为当时参加选举的人,只有南方各省的代表十几人,这明显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嘛!比皇族内阁好不到哪去!
2,袁世凯——背后是20万北洋军队,一坐就是四年多!
袁世凯被南京参议院选为临时大总统的时间是2月15日,当时孙中山辞去总统仅2日,清帝溥仪退位仅3天。国家权力可以以这种方式私相授受,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实在是不敢恭维。袁世凯和孙中山合力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是真的,取而代之的更加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也是真的。
袁世凯当总统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因为革命党给民国制定的制度是总统统而不治,总理一切负责。不过,这一切随着宋教仁别杀就结束了,随后,孙中山做了革命党的独裁者,袁世凯做了北洋军的独裁者。谁也别笑话谁!
北洋军同意袁世凯搞独裁,并不意味着他们同意袁世凯当皇帝,袁世凯当皇帝,一屁股就坐在了火山口。
3,黎元洪——背后没人,居然当了两次总统,分别给段祺瑞和曹锟当傀儡。
宋教仁案和二次革命毁掉了孙中山,洪宪帝制毁掉了袁世凯,民国初年三分天下的黎元洪成了唯一的总统候选人。
黎元洪的势力,是被张振武案弄掉的。黎元洪请杀张振武,这是借刀杀人之计。袁世凯杀了张振武,帽子丢给黎元洪,黎元洪就这样身败名裂,被解除了湖北新军的权力。
1916年,黎元洪以副总统继任为总统,实权在皖系军阀首领、总理段祺瑞那里,两人发生府院之争。张勋渔翁得利、螳螂捕蝉开始了复辟,段祺瑞黄雀在后三造共和。段祺瑞让对头冯国璋当了代总统。
1922年,黎元洪当上总统,已经早就没有和别人争斗的心了。
4,冯国璋——背后有直系军阀,却被总统职位限制了。
不管是袁世凯当权还是段祺瑞当权,冯国璋始终都是最大的在野党。冯国璋是直系军阀首领,地盘在两江地区,相当于两江总督。担任副总统期间,冯国璋害怕重蹈黎元洪覆辙不去北京就任,段祺瑞让他当代总统,终于没法推辞了。
冯国璋在代总统任上,做过最有趣的事,便是把故宫里面的珍惜鱼类捞出来卖了,所以被叫做“卖鱼总统”。
5,徐世昌——背后是段祺瑞和曹锟,任职时间长达4年!
徐世昌是北洋军阀的第二号人物,袁世凯当直隶总督,他当东三省总督,满清皇族内阁都有他。袁世凯当皇帝时,给他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四人封为“嵩山四友”,捧得高高的,足见其地位之高。徐世昌怒骂,这是永不叙用的意思!
1920年,执政四年的段祺瑞,在直皖战争中失败,实权转移到曹锟和吴佩孚手上。徐世昌以虚位总统成了直皖战争的调停者,着实有趣。
6,周自齐——曹锟的傀儡,暂时保管总统位置而已。
1922年6月2日—6月11日期间,以国务总理身份署任大总统10天。这个周自齐,属于梁士怡的旧交通系,梁士怡和他都是留学生,最擅长的就是捞钱,尤其是梁士怡,在袁世凯时期有“二总统”称号。周自齐后来当了汉奸。
7,曹锟——背后是吴佩孚和冯玉祥的直系军阀,一个倒戈要了亲命。
曹锟这个人很复杂,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天生的政治家,不喜欢的人骂他“三傻子”。曹锟在经历了周自齐、黎元洪两个傀儡后,终于忍不住贿选当了总统。
曹锟贿选当总统,被孙中山骂成“猪仔总统”。据说曹锟在要求各省各市摊派“贿选”费用,每个议员都赚大发了,曹锟最后还有很大结余。唯一受害的是老百姓。
1924年10月23日,第二次直奉战争前线的冯玉祥忽然回军北京,囚禁了曹锟,“中国最强”的吴佩孚也只好跑回洛阳老巢。
8,黄郛——乱局中的微妙平衡,后台是冯玉祥的国民军,在位20多天。
黄郛是同盟会老会员,曾与陈其美和蒋介石义结金兰。在北洋政府的内阁高官中,黄相对亲苏、亲南方。冯玉祥的政变,他也有所参与。
9,胡惟德——乱局中的微妙平衡,在位20多天。
10,段祺瑞——乱局中的长期平衡,张作霖的傀儡。
相比冯玉祥、张作霖这些小字辈,段祺瑞明显高一级。可是段祺瑞自从直皖战争失败,就成了没牙的老虎,只能学徐世昌给人当傀儡。
段祺瑞不聪明,张作霖掌握下的北洋政府,是一个是非之地,因为广东革命政府越做越大,这里早晚要完蛋。果不其然,1926年3月12日孙中山去世仅仅一年,日军帮着奉军打冯玉祥,顺手牵羊打进了大沽口。3月18日,5000学生请愿反击日军,段祺瑞悍然命令军警开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1926年4月9日,冯玉祥国民军鹿钟麟所部保卫国务院,段祺瑞逃跑。一个星期后奉军卷土重来,张作霖再次做主了,同时,直奉形成联合。
11,颜惠庆——张作霖奉军的傀儡。
12,杜钖圭——张作霖奉军的傀儡。
13,顾维钧——张作霖奉军的傀儡、
14,张作霖——1927年6月组织安国军政府,自任大元帅。
张作霖实现直奉联合组织安国君政府,距离段祺瑞下台,也不过一年上下。张作霖当的“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其实就是当时的国家元首。刚刚一年后,北京即将被国民党二次北伐攻克,张作霖逃回沈阳,在火车上被日本间谍炸死。
仔细盘点北洋政府16年15个总统没什么意义。其实北洋政府的权力,就是在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张作霖四个人手中,四年一届,到期换人。这期间,连比较有影响力的傀儡也没几个。
几乎是魔咒,北洋这个大染坊,谁进去都会被染的乌七八黑的,谁当上总统谁就快完蛋了。
也许,中央权力就是地方军阀最大的毒药吧!
为什么北洋政府谁当总统,都干不长
这个问题我曾经深刻的思考过,最终的结论就是谁有钱和谁有兵力就可以当上总统,在袁世凯去世后,民国的统一环境已经被打破,但剩下的军阀都迷之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下一任总统。于是大家谁也不服谁,互相争夺权力,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这就导致了谁有本事谁当总统或者其他军阀都同意才能就职总统的一幕。
在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就任了第二任总统,当时的军阀刚刚分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还没有巩固,军阀之间也互相提防,这就让黎元洪捡了一个便宜,可以说他没权没势,全靠自己的资历混上了总统。其他军阀的利益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也根本不听总统的,这让黎元洪基本就做了一个名义上的总统,毫无权利可言。
一段时间后,直系崛起,兵强马壮,可以单挑任何一个军阀了。于是,直系首领冯国璋理所应当的当上了总统,黎元洪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给你当,你厉害,我下台,就这么简单。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他军阀也崛起了,大家都厉害,你冯国璋为什么当总统?其他军阀一联手。冯国璋就下台了,那么大家实力都差不多,谁当这个总统又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决定找一个和之前一样的黎元洪,大家互不干涉,谁也别想当总统,拥有和黎元洪同样情况的徐世昌顺势上台。
后来,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只是换了一个人,直系的曹锟凭借自己的拳头当上了总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以后的民国总统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轮换当选,要么是靠拳头上台,其他人根本不敢和你争,要么就是不属于任何派系,又是北洋的元老级人物,这样的规律一直延续到军阀时代结束。
在那个时代,不说那些靠资历当上总统的人,就算你是凭实力当上总统的,那又怎么样呢?其他军阀依然不听你的,你只是得到一个虚无的称号罢了,一方唱完一方喝,能坚持到最后的又有多少呢?大家怎么看?你们觉得这个总统应该当吗?
此文由本人{历史深度解密}原创,抄袭必究!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想和我讨论文章内容或者有什么想看或者了解的知识的朋友们,我都会看的,你们想看什么,请评论,我会写的,谢谢你。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从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北洋军阀史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需要注意的是,民国政府成立时,清朝并没有立即灭亡。清政府仍然还存在。
因此当时的中国实际是南北朝局面,南京和北京各有一个政府。
南京是革命党联合组建的民国政府,北京是北洋系拥护的清政府。
不过,清政府腐朽至极,不得人心。北洋军上下早就不想扶清了。
所以在袁世凯的操盘下,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清朝亡了后,北洋系在北京也组建了一个临时政府。
此后,南北临时政府随即展开谈判。
谈判的关键问题是——谁来做大总统。
由于此时革命党一盘散沙,无力北伐。袁世凯兵强马壮,背后有列强撑腰。且他又有逼迫清帝退位之功。
故而,谈判的结果,就是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一轮博弈,北洋系赢了。
当然,革命党在谈判桌上也不全是妥协,在谈判期间,他们也逼袁世凯让步,让袁世凯接受了在南京就职,并在南京办公的条件。
革命党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制衡北洋系。
2月15日,孙中山按照谈判结果,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2月2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
2月27日,临时参议会、临时政府派蔡元培为专使,宋教仁等人为专员,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
但就在蔡元培、宋教仁与袁世凯会晤的当天晚上,北京却爆发了兵变。
曹锟统辖的北洋第三镇士兵哗变,叛军攻入北京,大肆纵火劫掠。有一些士兵甚至还闯入了蔡元培、宋教仁等的下榻处,舞刀弄枪进行威胁。
南方代表都是文化人,哪见过这阵势?吓得是头冒冷汗,想立刻就回南京。
而当时各国大使馆的驻军一看这阵势,也是立即戒严,表示袁世凯不能走,必须要留在北京镇场子。否则西方各国政府将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合法性。
眼瞅着事件闹大,袁世凯出面弹压。
然后,兵变就被袁世凯光速解决了。
待平息事件后,袁世凯表示,说自己不是不肯南下,只是目前的局面,自己真的是去不了南京。望革命党见谅,不能强人所难。
同时,段祺瑞等北洋将领也通电全国,表示如果袁世凯走了,他们无法保证北京不会再有类似兵变发生。诚恳的希望袁世凯别走。
关于这场兵变是由谁主使的,目前已经不得而知了。按照革命党的说法,袁世凯就是幕后主使。
但也有革命党人认为不是。比如徐永昌在回忆录中就说这事与袁无关。
不管谁主使的吧,既然列强发话了,南京方面也不得不退步。定都就职之争,便以南方的妥协而告一段落。袁世凯就在北京宣誓就任大总统。而他办公的地点也定在北京。
眼瞅着北洋系连赢两轮,南方不得不使出最后的杀手锏。
3月11日,南京政府颁布草拟已久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个临时约法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规定中华民国的政体是“责任内阁制”。
所谓内阁制,用大白话说,就是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内阁,总理有权,大总统无权。
其实,革命党一开始的想法是效仿美国,搞总统制。但面对眼下的局势,如果继续实行总统制,革命党在北洋系的斗争中,必然会全面落下风。
于是,革命党也就只能出此下策,否决了总统制,实行内阁制。
在革命党人看来,就算他袁世凯坐了大总统的位置,也没关系。只要搞内阁制,把议会控制住,到时候仍然能制衡袁世凯。
面对革命党突然抛出的临时约法,袁世凯并没有放在眼里。他立即做出了两手回应。
一是以大总统名义,将北洋系的心腹将领全部高升。其中,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节制全国陆军。冯国璋出任军事处处长,掌禁卫军;段芝贵任拱卫军总司令,掌握北京的卫戍部队。
二是请梁启超组建党派,替自己参加大选。
按袁世凯的设想。先来文的,与革命党进行选战。选赢了,便罢了。失败了也不怕,反正自己手上有兵。到时候武力解决问题。
见袁世凯在操盘,革命党也进行调整。
1912年8月,一盘散沙的中国同盟会被宋教仁改组为国民党。
此后,宋教仁亲自出面,在安徽、上海、江浙等地演说。为大选造势。
1913年2月,大选开始。
不得不承认,在选战方面,宋教仁比梁启超还是技高一筹。
在众议院的596席中,国民党占到269席。
在参议院的274席中,国民党占到123席。
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一共占有392席,虽然没有超过半数。但袁世凯控制的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三个党加起来的席位只有223席,远低于国民党。国民党依然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操纵参、众两院。
因此国民党其实已经赢了,组阁已成定局。
袁世凯看到这个结果,也不着急。
plan A方案不行,还有plan B方案。
反正宋教仁要到北京组阁,而北京又是自己地盘。到时候不怕国民党能翻浪。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巧。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启程前,在上海车站遇刺身亡。
凶手落网后,警察从其家中搜出了他与当时总理赵秉钧通电的铁证。国民党人一下子就沸腾了,说这绝对是袁世凯指使的!
袁世凯表示,这事自己不知道。就算是北洋系干的,也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自己是真不知情。
其实,这事究竟是袁世凯指使的。还是赵秉钧揣摩上意,自己做的。亦或许,这是国民党自己干的,想嫁祸给袁世凯,已不可考。
但宋教仁之死,成了清朝灭亡后,袁世凯继任大总统一年多以来,国民党对袁世凯各种行为不满的一个宣泄点。
于是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部分国民党人表示得极不理智,说这事不能再忍,要与袁开战。
当时,国民党内部也有头脑清醒的人。比如黄兴就劝孙中山,说咱们现在手上没兵,拿什么跟北洋军打?去年谈判时,咱们手里有几条枪时,你说不能打。现在没枪了,你却要打。你现在有打的资本吗?
按黄兴的想法,还事只能得坐下来谈,走司法程序。
动武,吃亏的只可能是国民党。
孙中山被黄兴一通劝,冷静下来,也想走司法程序。
然而,正当孙中山想走司法程序时,袁世凯却又干了一件让国民党很愤慨的事——他拿全国关税、盐税,以及当时他自己所能实际控制的直隶、山东、河南等数省赋税,找洋人借了一笔钱。
国民党一看这种情况,表示不能再忍了。
因为按照临时约法规定,政府借款,要经过国会通过后才能签字。而国会当时是被国民党控制的。袁世凯为了借钱,绕开国民党控制的国会,自作主张签了字。等于是视临时约法如草纸,视国民党如无物。
并且袁世凯这时候借钱,意图也很明显。
肯定就是想着借到钱后,招兵买马,收拾国民党嘛。
于是,战争在此时已无可避免。二次革命就此爆发。
这场二次革命的过程不用多说,基本就是北洋系吊打国民党。
战后,国民党主要领导人流亡海外。袁世凯将国民党定为叛党,永久封杀。
消灭国民党后,袁世凯总揽大权,他先是宣布修改《临时约法》,把政体由内阁制改回为总统制。
接着,他又颁布新《约法》,把总统任期改为十年。
后来他又改了一次,将总统的任期时间改为终生制。
并且他还强化了总统的权力。
比如,将原本需要国会批准才能生效的宣战权、签约权等实权,他都收入囊中。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袁世凯实际上跟皇帝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不过,虽说总统已经跟皇帝差不多了,但大总统毕竟不是皇帝。
袁世凯的心里对做皇帝,一直是有想法的。
并且,袁世凯在担任总统期间,他干的也不是很顺心。因为当时的中国除了北洋系控制的省份外,还有很多省份掌握在地方军阀手中,比如云南的滇系,广西的桂系。
这些军阀,拥兵自重。袁世凯对他们没有实际的控制力。
为了强化中央权力,真正统一全国,袁世凯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想出了一个巨蠢的昏招——称帝。
想着通过搞君主立宪制。借皇帝名号,压制地方的实力派。
结果,就是这一下,他玩脱了。葬送了自己十几年以来积累的声望。
听说袁世凯称帝,地方军阀和国民党迎来了命运转机。
袁世凯称帝前,滇桂军阀很被动,袁世凯可以收拾他们,他们不能反击,因为他们的任何反击都可以被视为是搞分裂,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
结果袁世凯称帝,他们就有合法的理由反击北洋系。
袁世凯称帝前,国民党是叛党,社会评价五五开,不少人对二次革命颇有意见,认为是国民党在无理取闹。
但袁世凯称帝后,国民党高举护国大旗,很快就恢复了人心。
既然人心已经恢复,且反击也有理了。那就开始反击吧。
1915年12月,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同一个月,蔡锷、唐继尧等人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护国战争开始。
其实以北洋系与地方军阀、国民党的实力差距,哪怕袁世凯称帝之举不得人心,只要北洋系团结,这场护国战争,袁世凯也未必输。
但是,由于袁世凯称帝,北洋系的部分将领也很不满。比如段祺瑞、冯国璋、徐树铮就都不支持他。不愿再为他卖命。
于是当护国战争爆发后,袁世凯立即陷入了众叛亲离境遇。
后来,袁世凯扛不住压力,宣布退位,重新做回了大总统。
但北洋系内部的倒袁派,以及国民党怎么可能就此罢休呢?
他坚持要他把大总统也给一并辞去。
最终,袁世凯在内外重压之下病死。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民国大总统。
按理说,国贼也讨了,秩序也恢复了,一切应该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很不幸,从此时开始,民国进入了更大的乱世。
由于袁世凯死前,没有指定总统人选。黎能当总统,完全是因为皖系大佬段祺瑞和直系大佬冯国璋相互斗争,又妥协的结果。他们都不希望对方压自己一头,就把总统位置白送给了黎元洪这个第三方。
因此后来的府院之争,其实并不是黎元洪和段祺瑞的较量。而是直系和皖系的较量。
1917年5月21日,段祺瑞偷偷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黎元洪瞅准时机,下令撤销了段的总理职务。
段祺瑞自知理亏,只好宣布下野。
但段的下野,只是他的计谋罢了。
下野之前,他早就想好了怎么以退为进。
1917年6月,在段祺瑞的忽悠下,张勋带兵杀进北京,赶跑了黎元洪。
之后张勋复辟,段祺瑞又高举护国大旗,又赶走了张勋。
这一来一回,下野的人变成了黎元洪。府院之争第一阶段,以段祺瑞的胜利结束。
不过前面也说了,府院之争实际是直系和皖系的斗争。黎元洪只是台前傀儡罢了。
所以随后不久,冯国璋就跳出了来,亲自下场与段祺瑞较量。他在南京以国家不可一日无总统,且自己是副总统,理应进京继任大总统为由,进京担任了临时代理大总统。
插一嘴,冯国璋不是正式总统。他自始至终都只是代理总统。
冯上台后,段祺瑞仍然是内阁总理,府院之争继续。
而就在他们内讧时,奉系军阀悄然在白山黑水崛起。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人心尽失,张作霖借护国之名,趁机挤走了拥护袁世凯的奉天巡按使段芝贵。
1917年,张作霖又借府院之争,挤走了他的把兄弟冯德麟。
到了1917年底,冯国璋与段祺瑞的矛盾达到顶点时,张作霖的实力已经能使他掺和直皖相争的地步。
面对张作霖崛起的事实,直皖都想拉拢。
最终,皖系的筹码给的足,张作霖倒向了段祺瑞一侧。
而由于张作霖的加入,冯国璋在与段祺瑞的较量中,落了下风。
另一头的南方。
在冯、段内讧的时候,孙中山归国,联合桂系的陆荣廷和滇系的唐继尧,在广州召开了一个非常国会。
在会议上,国民党与桂、滇军阀达成共识。
三家联合,对抗北洋政府,并发动战争。这场战争史称“护法战争”。
对于是否镇压护法军,北洋内部有分歧。
冯国璋不想镇压,因为他跟南方军阀素来有私交。
但段祺瑞坚持要镇压,只是他当时手上没有军队,需要借助直系的力量。
于是,段祺瑞就给冯国璋戴高帽子,让他命令曹锟和吴佩孚去打。
冯国璋不想打,可是又不能不戴高帽子。否则他就背上阻拦国家的骂名。于是,他就暗中跟曹锟打招呼,让曹在前线意思意思就行了。别给段祺瑞当枪使。
后来,曹锟、吴佩孚还真就在前线意思了一下就停战了,把段祺瑞气的要死。
段祺瑞见直系不配合,直接辞职不干了。决定再来一次以退为进。
冯国璋见段祺瑞辞职,心想你辞职不干,那就太好了。然后,他就让满清遗老遗少的代表王士珍来当总理。
而这个事件,直接导致分裂,为后来直皖大战埋下了伏笔。
1918年初,冯国璋总揽大权后,主动跟西南军阀谈判,护法战争暂时休战。
段祺瑞等的就是这个机遇。他立即召开了一个十三省表决大会。在会议上,他大骂冯国璋是分裂国家的罪人。与会的人员一致认为段祺瑞有理。决定配合段祺瑞,通过国会选举,用合法手段把冯国璋搞下去。
前面说了,段祺瑞与张作霖联合,早就在军事上对冯国璋造成了压力。
现在在政治上,冯国璋也落了下风。
见情况不妙,冯国璋立即离开北京,想逃回南京后,与拥护他的李纯等直系军阀商讨反段大计。
但他坐火车到安徽时,被皖系军阀倪嗣冲给拦了下来,并给堵回了北京。
因而无奈之下,冯国璋只好又回到北京,并把段祺瑞又请了回来,让段负责政府运作以及与护法军开战。
之后,冯国璋的任期结束,段祺瑞操作选举把徐世昌抬上了总统宝座。而冯国璋,只得黯然下台。
1919年底,冯国璋病死。
随着他的死,直系进入曹锟时代。
曹锟、吴佩孚等人,不比冯国璋。他们的脾气爆,把他们惹毛了,随时都会开战。
段祺瑞搞小动作对付冯国璋,冯可以忍。但曹锟忍不了。于是一时之间,直皖的矛盾一触即发。
眼瞅着直系和皖系要开打,新继任的总统徐世昌只好进行调节。
但此时的直皖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不是谁能轻易调和的。
再加之,徐树铮策划鸿门宴,想趁机干掉张作霖,把张作霖逼到了直系一边。
于是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直系与皖系正式开打,史称“直皖战争”。
直皖大战的结果,是皖系大败,段祺瑞退出了权力中枢,直系军阀控制北京。
自此,北洋进入了直系时代。
徐世昌在这事之后,又干了两年总统。在这两年期间,他被曹锟、张作霖气的不行。他非常希望直、奉联合,不要再打了。但根本没人听他的。
后来,他实在是干不下去了,就在1922年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
徐世昌辞职之前,直系和奉系矛盾激化。张作霖与直系开战,史称第一次直奉大战。
这一战,奉军惨败。仅仅六天,张作霖的数万大军就被吴佩孚横扫。
击败奉系后,直系一家独大。成为中国最大的军阀集团。
曹锟志得意满,开始专心于做大总统。
而兵权,他则全交给了吴佩孚。
也正是因此,吴佩孚也取代曹锟,成为直系事实上的大佬。
当时连美国的《时代周刊》都发专刊,认为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不过,美国人显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直系当时的情况并没有美国人认为的那么强大。
因为就在吴佩孚崛起的同时,另一个人也悄然崛起了,这个人就是冯玉祥。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前,陕西督军陈树藩与当地士绅矛盾激化。在陕西士绅的要求下,曹锟派冯玉祥赶跑了陈树藩。
之后,冯玉祥占据陕西,势力得到发展。
同时,曹锟竞选大总统时,冯玉祥也是鞍前马后助选。
最终,曹锟选上了总统。冯玉祥也成为曹锟眼中的红人。
而由于吴佩孚和冯玉祥向来有矛盾,所以直系面临着分裂的风险。
另一头,张作霖被直系打败后,退回关外厉兵秣马。经过两年休整,于1924年,率十五万奉军卷土从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战前,曹锟令吴佩孚率二十万直军迎战。
按曹锟、吴佩孚的设想,奉军不堪一击,这次大战,一定要把张作霖给灭了。
但让曹、吴都没想到的是,正当直奉两军沿长城打的不可开交时,冯玉祥临阵倒戈,带兵杀回北京,将总统曹琨软禁。
吴佩孚听说后,火速率军回援,但在天津被冯玉祥击败。自此,吴佩孚在华北的十几万直系精锐部队被消灭,元气大伤。直系也失去了执政地位。
打跑吴佩孚后,冯玉祥抢先进入北京,势力也因此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张作霖为了遏制冯玉祥,就将段祺瑞重新请出山,担任执政。同时,张作霖还令奉军继续南下,收拾直系军阀在南方的残余势力。
后来,在段祺瑞操盘下,奉系以中央命令的形式,将冯玉祥的势力驱逐出了华北。
同时,奉军席卷东南,兵峰直指浙江。
眼瞅着奉军要打到自己地盘,直系的孙传芳立即着手反击。
他先是联合东南地区的直系军阀,于正面反击奉军。
接着又派人联络大哥吴佩孚,以吴佩孚的名义动员全国直系反奉。
再接着,他与冯玉祥也接上了头。
冯玉祥那头,自被张作霖、段祺瑞踢出核心圈后,就一直想反击。
见奉系在东南吃了亏,冯心生一计,策反了奉系大将郭松龄。
当时,恰好奉军在东南战事不利,被孙传芳追着打,张作霖为了保险起见,就将司令部设在了东北。想着让张学良、郭松龄去收拾关内的烂摊子。而他的这一步臭棋,等于是把直隶和平津都交给了郭松龄。
因为张学良根本就不管事,小张统辖的部队一直是郭松龄在实际负责指挥。
因此,当郭松龄反奉,调走了奉军在华北的主力后,冯玉祥就乘机攻占了无人设防的北京和天津,并且还在长城布防,阻止张作霖反扑。
1925年底,郭松龄反奉失败。张作霖重新稳住了危局。
但他莫名其妙被冯玉祥摆了一道,自身的损失也不小。
战前,奉系约50万大军,精锐约15万。
战后,奉系还有30多万兵力,但精锐几乎折损殆尽,无力再单方面发动反冯战争了。
于是,张作霖便开始四处拉拢盟友,联合吴佩孚、阎锡山共同对付冯玉祥。
吴佩孚恨冯玉祥,他被拉拢,可以理解。但阎锡山这时候为啥会冒出来呢?
原因很简单。冯玉祥控制华北后,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山西。阎锡山认为,如果再不遏制冯玉祥,山西可能会被吞掉。为了自保,于是他也就与张、吴联络,共同反冯。
1926年4月,吴、张、阎,三家联合,向冯玉祥开战。
这一战,冯玉祥损失惨重。
眼看顶不住了,冯玉祥急忙宣布下野,出国找援助。而就在北方三大军阀围殴冯玉祥的同一时间,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广东国民政府宣布北伐。
其实早在1926年3月,北方大战开始前,叶挺独立团就进到了湖南。5月,广西的第七军也提前进入湖南。
只是因为准备还不充分,北伐军大举北伐的时间才拖到7月。
北伐军北上之后,第一个打的是吴佩孚。
为什么打他?
一是因为他最弱,二是因为吴佩孚的主力远在华北跟冯玉祥死磕,此时两湖兵力空虚。
所以,北伐军进入湖南时,其实是捡了便宜的。
1926年8月,吴佩孚见情况不妙,立即回师救援。但此时回师,为时已晚。北伐军已经打到了湖北。
眼看自己要完犊子了,吴佩孚一连给小老弟孙传芳发出十几封求救电报。
然而,孙传芳愣是选择见死不救。他认为北伐军和大哥吴佩孚是虎相争,必有一伤。想等到两败俱伤后,他再出兵摘桃子。
可是,他哪料到北伐军还没打完吴佩孚,就调转枪头打他。
而更让他想哭的是,这时候,吴佩孚已经被北伐军打残了,没能力救他。
而张作霖跟他有仇,也不想救他。
于是,不到半年时间,孙传芳也被北伐军打残了。直系军阀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就在直系元气大伤的同时,冯玉祥从国外回来了。于1926年9月誓师,宣布20万国民军加入国民党,配合北伐军夹击直系军阀。
1927年,退到江北的孙传芳主动跑到北京向张作霖求援,并给张作霖戴高帽子。
后来,在孙传芳、张宗昌等人的拥戴下,张作霖就任安国军司令。
这个职务相当于总统。
随即不久,张作霖以安国军司令名义,令张宗昌配合孙传芳南下,反扑国民政府。
后来的事,就不多说了。
张宗昌和孙传芳再次被击败,只得退到徐州苟延残喘。
山西的阎锡山眼见北洋系要完蛋之际,立即在山西宣布反正,转投国民党。
阎锡山反正之前,张作霖本想拉拢他。但阎锡山不给他面子。为此,晋系和奉系还爆发了一场晋奉大战。
晋绥军几路大军出山西,全部被奉系击败。
之后,奉军趁势追击,攻入山西,差点就把阎锡山揍死了。
不过,阎锡山运气好,就在他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北伐军和冯玉祥来了。
1928年4月,蒋冯阎桂四派围殴张作霖。
张作霖、张宗昌、孙传芳招架不住,被打得节节败退。
1928年6月,张作霖辞去安国军司令。并乘上回东北老家的火车。
这已经是张作霖第四次退出关外了。
或许,他当时还想着再杀回来。但是,日本人没有给他机会。
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随着张作霖的死,以及张学良的易帜。北洋系的历史,就算是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