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蜀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意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南阳是指现在河南的南阳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9 09:07:19 浏览14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意思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诸葛茅庐,子云亭都很简陋,但是这两个人都很著名,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这就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以前贤自况:我的房屋很简陋,像诸葛茅庐,子云亭那样,但是我要像孔明、杨雄那样品德高尚,作出不凡的成绩。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南阳是指现在河南的南阳吗

当然了,从建安十三年(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的第二年)曹操设襄阳郡以后,不仅汉水南岸的隆中不属于南阳郡,连汉水北岸的樊城也不属于南阳郡了,唐代更不用说了。除了白痴,谁还会把襄阳称为南阳?就像我们今天说去南阳开会,襄阳人还能腻腻歪歪说这个南阳是隆中吗?

在隋唐时期,由于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南北割据的局面,南方文人不再将诸葛亮作为“光复中原”的楷模,北方民众和官员出于对诸葛亮的尊重和崇拜,也逐步加强了对“躬耕于南阳”和南阳诸葛庐的认知和回归。由于唐代南阳与襄阳已不存在汉水为界的问题,宛县已改名为南阳县,今隆中地区属于襄阳县也不存在任何异议。所以,南阳诸葛庐与“躬耕南阳”在表述时也不存在任何矛盾,不像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将隆中与“躬耕南阳”挂钩时要扯出诸如“属南阳邓县”、“不属襄阳”、“郡望说”、“汉水如何如何”等等条件来圆这个说法,故隋唐文人在谈及南阳诸葛亮时大都比较直白和简洁。加上这一时期诸葛亮“躬耕南阳”和诸葛亮开始由历史人物向艺术形象的过渡,所以出现了大量记述南阳诸葛亮的诗文和碑记,一改南北朝时期只有隆中“亮家说”,没有南阳“躬耕说”的局面。

丁保斋在所编《隆中志》收录的胡曾的《隆中山》两首问题很大了。其一:“乱世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主不自垂三顾,安得先生出草庐。”其二:“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钓。当时未入非熊兆,几向斜阳叹白头。”(见《隆中志》第101页)按《隆中志》的观点,这两首诗名《隆中山》,肯定是在隆中所作,是在咏吟隆中的孔明遗迹。但第一首诗我们在前文已经引用过,是收入《卧龙岗志》的同为胡曾的诗,南阳所收该诗的名称为《咏史诗•南阳》。这就针尖对麦芒了,同一首诗,同一个人,两个名称,两个地点。肯定是一个真,一个假,孰是孰非?

其实,这个问题一点儿也不难解决,查查这首诗的来源《全唐诗》一切就都清楚了。《全唐诗》卷六百七十四第二十八首为《咏史诗•南阳》,第三十首为《咏史诗•渭滨》,正是《隆中志》所收入的两首胡曾的诗,但名称不是“隆中山”,而是“南阳”和“渭滨”。显然,《隆中志》在胡曾诗的收录上,采用了“移花接木”、“指鹿为马”的错误手法,误导了读者。

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是表达什么意思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表达的是刘禹锡自己也有像孔明、杨雄一样的才能和操守,而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媲美。

子云指的是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杨雄,子云是他的字。他是个通才,是一位大儒,自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二十余年,乱世没有影响他的治学。历史上常说孔子、扬子、朱子,杨雄和孔子、朱熹并列,可见其地位之高。西蜀偏安一隅,中原的战乱几乎波及不到这里,这里因为有了杨雄,教育兴盛,文学兴盛。

如今的子云亭在四川绵阳。杨雄这位辞赋大家曾在这里读书。后人在当年的读书台基座上,修建了亭子。亭周围绿水青山,湖光潋滟,是绵阳一景。

又因了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这句话,子云亭更是享誉天下。人们来这里看亭台风光,其实是为了纪念西蜀的那位伟大的哲人,更是来体味唐代的一位落寞文人的高洁情怀。

子云亭创建于清代,从民国六年开始,历经修缮、迁址。数百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战乱如何频仍,这座亭子还在,说明这人世间,有一种精神是可以流芳千古的。

如何解析刘禹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诗

如何解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诗?

宣墨作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出自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铭”是古代一种押韵之文体,多刻于金石器物之上,一般用于歌功颂德或警示自己之用。

作者在这里托物言志,以古人自喻,从而突出思想高洁,陋室不陋之主题,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其居室能称得上简陋吗?借陋室歌颂像自己这样品德高尚之人。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总结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作者拿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和西蜀杨子云的亭子相提并论,我们都是品德高尚之人,何陋之有?世人皆知,诸葛亮闲居草庐以待明主出现,杨雄淡薄名利,潜心修学。此二人即我人生之楷模,终生学习的榜样。自己处变不惊,光明磊落,荣辱从容,不愿与世俗同流,若有机会一展抱负,施展才华,固然是好,若壮志未酬,亦乐居陋室,甘于平淡,终了一生。

结句用“何陋之有?”作结,水到梁至,妙手天成。大家都知道,古之文人墨客皆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标准,这也是作者对自己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用圣人之语作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的回答还满意吗?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