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韵

诗词出韵是怎么产生的?宽韵窄韵是什么意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9 02:22:51 浏览1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诗词出韵是怎么产生的

问题:诗词出韵是怎么产生的?


前言

作诗的时候,押韵出问题,不仅仅现代人有这种情况,在古代也有。

例如科举的时候,就有举子出韵。甚至古代的大诗人如苏轼、杜甫、元稹、黄庭坚等人也会有这种现象。擅长诗词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有出韵的现象。

一、什么是出韵?

出韵并不是不押韵,作诗不押韵完全是外行,不值得一谈。

这里是说真正的诗人作诗出韵。

1、韵书与押韵标准

诗人作诗以韵书为标准,起于隋唐,隋朝文人制定的《切韵》以后,唐宋朝的韵书都依据《切韵》为基础改编。

科举时,以官方的韵书为准,押错了韵,即为出韵,也叫做落韵。

2、首句押邻韵与尾句押邻韵

格律诗的首句是可以借邻韵的,不被认为出韵:

幕下郎官安稳无【 虞韵】,从来不奉一行书【鱼韵】。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鱼韵】

在唐朝,格律诗首句押邻韵可以,但是尾句押邻韵不行。

例如元稹的《行宫》就出韵了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前两句押一东,最后一句押二冬。 冬、东不同韵。

3、孤雁出群格与孤雁入群格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搞了个孤雁出群格的说法:

 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

清朝人仇兆鳌 在《杜诗详注》中提到了一个孤雁入群格:

前投幕府诗,本用鱼韵,而起借七虞无字,谓之孤雁入群格。

两个人的说法完全相反,同是首句押令韵,明朝人说出群,清朝人说入群。

仇兆鳌认为的孤雁出群格是另一种说法:

此题客旧馆,本用青韵,而后借八庚声字,谓之孤雁出群格。

《客旧馆》是杜甫的诗,后面会有介绍。

二、为什么出韵

诗人作诗为什么出韵呢?

1、规则改变

这里要拿另一首诗作例子,《七律·长征》种,寒、删混押,作为格律诗的标准,也出韵了。

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这样作诗。这是把规则改了,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讨论了。

2、诗人的疏忽

诗人作诗也有疏忽的时候,怎么证明他是疏忽呢?

很简单,古人科举考诗赋的时候,押韵是绝对不能出错误的,科举中的诗和赋都要求按照韵书押韵。但是偏偏有考生押错了韵。

清朝时,1860年的殿试考生中,诗题为“纱窗宿斗牛得门字”,门,在平水韵【十三元】韵部。

“肃门五君子“之一的高心夔自以为状元之才,结果在考诗的时候,记错了 【十三元】这个韵部的字,至于他到底是押错了什么韵,众说纷纭,清人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说他错用了“十四寒”;有人说他错押了十一真、有人说他错押了十二文.......

他的同门王闿运事后揶揄高心夔“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

总之,高心夔押错了韵,最后仅位列四等,结果一直郁闷到死:

”负干济之才,士不得志,年未五十郁郁以殁。“

【十三元】中,有原、猿、 烦 、门、 存、 孙等,韵母有an、有en、un,确实很容易搞错。即使曹雪芹也在十三元栽过跟头。

三、古人出韵的故事

1、曹雪芹错用“宣”这个字”

曹雪芹很喜欢用十三元,《红楼梦》中有很多押十三元的格律诗。但是他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写到黛玉、湘云用十三元联韵作诗的故事:

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这韵少,作排律只怕牵强不能押韵呢。少不得你先起一句罢了。

曹雪芹写这一段的时候,有一个字落韵了:

湘云只得又联道: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黛玉笑道:“下句好,只是难对些。”因想了一想,联道: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十三元里有“喧、萱、暄”三个字,但是“宣”这个字却在下平【一先】,所以出韵了。

2、杜甫的出韵

上面提到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时,提到这句话:

此题《客旧馆》,本用青韵,而后借八庚声字,谓之孤雁出群格。

杜甫《客旧馆》如下: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这首诗的第六个韵脚是:声,属于【 庚】,其他韵脚亭、青、冥都属于【青】。仇兆鳌说这是“孤雁出群格”。

按照唐律来说,这个声,其实也出韵了。假如科举的时候作诗,是不能犯这种错误的。

结束语

出韵,详细一点来说,就是格律诗在押韵的时候,错押了邻韵。例如互为邻韵的冬东不是一个韵部、互为邻韵的江阳不是一个韵部、互为邻韵的青庚不是一个韵部、互为邻韵的先寒删先不是一个韵部。

邻韵只能用在格律诗的首句,否则就是出韵了。

至于进退韵、辘轳韵等,其实都是格律诗出韵的现象。不过确实有诗人有意为之。

黄庭坚有一首诗,鱼、虞混押,有人解释说:

黄太史 诗云: ....... 世多病此诗既押十虞韵,鱼、虞不通押,殆落韵也。殊不知此乃古人诗格。昔郑都官与僧齐己 辈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瓮牖闲评》

@老街味道

宽韵窄韵是什么意思

问题:宽韵窄韵是什么意思?


前言

这里的韵,指作诗押韵的字,旧体诗押韵依据平水韵,格律诗押的平声韵,分30个韵部。

有的韵部里常用字多,就叫作宽韵或者中韵。有的韵部常用字少就叫作窄韵或者险韵。

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中,就分成了了宽、中、窄、险四个韵部。

1、宽韵:

宋朝的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说:

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傍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是也。

欧阳修评价韩愈作诗,假如用宽韵作诗,就纵横捭阖,随意换韵,一会儿出(韵部)一会儿入(韵部),不拘束于平常形式,如〈此日足可惜〉这一类诗。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有700个字,老街做了节选 :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尝。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 ◆光【下平七阳】

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 更【下平八庚】

辕马蹢躅鸣,左右泣仆童。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 ◆龙【上平二冬】

欧阳修的意思是,这首诗用宽韵七阳,但是韩愈却喜欢换韵,在阳韵之间,夹入庚韵、冬韵、青韵等等。古体诗是可以换韵的,这样作诗当然没有问题。

宽韵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

老街这首七律《滕王阁怀古》用十一尤:

滕王阁上思悠悠,秋水长天客满楼。童子何知聊作赋,阎公叹服喜回头。
燕来燕去人何在,云卷云飞江自流。唯有文章耀千古,星移物传伴行舟。

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阳韵: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中韵:

中韵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用中韵作诗也不难,每个韵部的字也挺多。

老街这首绝句,首句借韵用一先,后面用十四寒:

不怕人讥疯且癫,自将屈宋作衙官。传孙诗赋动千古,生子群枭皆胆寒。

这首七律《游潮州思韩愈》首句借韵删,后面也押十四寒:

天涯羁旅且偷闲,路转潮州怯整冠。湘子桥头春雨足,文公祠下客心宽。

临江祭鳄留佳话,治水传经种杏坛。南贬昌黎八千里,山川改姓尽归韩。

3、窄韵:

窄韵相对就字数少,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 。

老街这首七律《读杜牧登高有感》用五微韵:

携酒登高入翠微,江川虽好怅余晖。君因失意衔杯苦,我劝忘忧簪菊归。得失但看流水过,升沉不定月轮飞。景公尚作牛山泣,惭愧灯前老布衣。

苏轼《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押盐韵: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4、险韵:

险韵包括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

险韵自然字数更少,作绝句还好,用2或3个字即可,作七律或五律就难了。

杜甫 有诗《进艇》押江韵: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还说,韩愈用窄韵作诗的时候,偏偏就不换韵了,就用一个韵部到底:

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

韩愈“得韵窄”的这首诗,《病中赠张十八》: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

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

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

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

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

吾欲盈其气,不令见麾幢。

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

倾尊与斟酌,四壁堆罂缸。

玄帷隔雪风,照炉钉明釭。

夜阑纵捭阖,哆口疏眉厖。

势侔高阳翁,坐约齐横降。

连日挟所有,形躯顿胮肛。

将归乃徐谓,子言得无哤。

回军与角逐,斫树收穷庞。

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

君乃昆仑渠,籍乃岭头泷。

譬如蚁蛭微,讵可陵崆嵕。

幸愿终赐之,斩拔枿与桩。

从此识归处,东流水淙淙。

注:逢、嵕、泷、淙等是多音字,都在【江】韵里。

这首诗220个字,押的是【江】韵,一韵到底。唐宋韵书中的江、阳是两个韵部。【江】韵字少,是窄韵,【阳】韵字多,是宽韵 。

结束语

宽韵和窄韵是相对而言,古人未必和王力先生区分的一样。

宽韵作诗押韵简单一些,窄韵相对比较难。不过,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押窄韵似乎更能体现自己的能力,所以也有很多窄韵的佳作。

只不过,现代人不作诗,只读诗,因此会忽略这一点。

@老街味道

李商隐的《登乐游原》押韵吗,不押韵的写作可以称为诗吗

问题:李商隐的《登乐游原》押韵吗,不押韵的写作可以称为诗吗?


前言

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今天读起来并不押韵: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古诗词用普通话朗读不押韵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北朝的民歌《敕勒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

主要的原因还是语音的变化,这里也分两种情况:当时押韵的诗,今天读起来不押韵了;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就已经读起来不押韵了,但还是按照韵书来创作。

一、当时押韵今天不押韵的《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原【上平十三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昏【上平十三元】

古韵书《切韵》在隋朝制定,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後,唐人孙愐改编切韵以后著《唐韵》,成为唐朝诗人作诗、甚至科举考试的押韵标准。《东斋记事》上说:

“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

这首诗中的原、昏,属于宋朝平水韵的【上平十三元】,十三元中的字,在唐韵里是三个韵部:【魂、痕、云】。唐韵里的这三个韵部很早就通押了,在唐朝就视为押韵。因此在宋朝的平水韵中干脆就合并成了一个韵部。

十三元里面这些字的押韵不是从唐朝开始,其实在南北朝就已经开始了。

  • 江淹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江郎下面这首诗韵脚也全部符合《平水韵》的十三元:

韩公沦卖药。梅生隐市门。百年信荏苒。何为苦心魂。
当学卫霍将。建功在河源。珪组贤君眄。青紫明主恩。
终军才始达。贾谊位方尊。金张服貂冕。许史乘华轩。
王侯贵片议。公卿重一言。太平多欢娱。飞盖东都门。
顾念张仲蔚。蓬蒿满中园。
  • 庾信《咏怀》也符合十三元

庾信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您一定听到过杜甫的一句诗: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庾信的《咏怀》诗也完全符合十三元的韵部:

畴昔国土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
无因同武骑,归守霸陵园。

南北朝后期诗人的作品和唐宋诗韵基本相同。可见《切韵》的制定是参考了当时大多数诗人押韵惯例的。

后来就有一个现象出现了,就是下面要说的问题。

二、诗人作诗的时候,读起来已经不押韵

在清朝1860年的殿试考生中,有一位考生高心夔是肃顺的幕僚,但是这位瞄着一甲状元的高心夔却在这次殿试中折戟沉沙。他的好友王闿运事后评价高心夔“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位考生押错了韵脚。清人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说这次考试规定韵脚要用“十三元”,结果他错用了“十四寒”;也有人说他错押了十一真、有人说他错押了十二文.......

总之,高心夔的试贴诗押错了韵,最后仅仅位列四等,以至于”负干济之才,士不得志,年未五十郁郁以殁。“

可见,十三元早就和生活读音不一样了。但是诗人们作诗却一直按照隋唐的音韵系统(平水韵)来押韵。

在《红楼梦》小说中,也能见到用十三元押韵的诗。例如薛宝钗和林黛玉等人咏白海棠的诗,都是规定押十三元。

  • 薛宝钗《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 林黛玉《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结束语

在古人的诗话作品中可以看到,唐朝的发音到宋朝就有变化了,可是诗人们即使再元朝和清朝,也依然使用传统的古韵作诗。

诗词押韵统一的标准化,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古诗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上文说到的敕勒川(野yǎ、下xiǎ,押仄声韵)、念奴娇(入声韵)也都是符合韵书标准的,但这两首诗词估计在元朝就读起来不一定押韵了。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