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君集

史万岁和侯君集谁死的更悲惨?唐朝名将侯君集和明朝猛将蓝玉谁更厉害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8 18:58:47 浏览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史万岁和侯君集谁死的更悲惨

史万岁和侯君集谁死的更悲惨?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将士其实对于朝廷都是有莫大的功劳,但是从历史故事中也不难发现,即便是这样的人才也难免会落得凄惨的结局。比如历史上的史万岁和侯君集,他们虽然都得到帝王一时的赏识,当时终究不长久,后来都没有善终。

先来说侯君集,其实他和李承乾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因为李承乾想要利用他为自己出谋划策,而当时的侯君集也急于找到靠山,就这样两人就因为利益而走到了一起。但是侯君集很早就看透了李承乾并不是能堪当大任之人,后来侯君集帮助李世民成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所以对于李世民来说侯君集是位功臣。可是后来侯君集的女婿将他曾经和李承乾的过往告诉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依然认为侯君集对国家社稷有功,不想追究,但是无法抵挡群臣的反对,所以就将侯君集杀掉了。

史万岁出身很好,属于世家子弟,而且自身也非常有能力,行军打仗功绩突出。但是后来史万岁受到了牵连被发配边关,虽然在贬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但是依然难以掩盖他的能力。后来杨坚登基,史万岁再次受到重用,并为朝廷解决了很多战事。可是将士有才能就难免落得功高震主的嫌疑,史万岁也没有逃过掌权者的猜忌这一关,他也因此而丧命。

其实历史上的侯君集和史万岁虽然所处时期不同,但是都没能善终,有才能之人无法寿终正寝是莫大的悲哀,所以他们两者结局都很凄惨,难分伯仲。

唐朝名将侯君集和明朝猛将蓝玉谁更厉害

侯君集和蓝玉两个人分别是唐朝和明朝开国元勋,足智多谋,屡立战功。级别上,侯君集是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封陈国公,参政议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蓝玉官至大将军,凉国公,光禄大夫,出将入相,侯君集的地位高于蓝玉。两个人都因居功自傲,参与谋反被杀。如果论军事才能,大将军蓝玉更胜一筹。

侯君集是陕西人,自古关西出良将,侯君集追随李世民打天下,屡立战功,在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侯君集曾积极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投桃报礼,侯君集平步青云,官位不断上升,右卫大将军,兵部尚书,潞国公,在朝中参政议政,成为国家重臣。侯君集人品一般,跟军神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谋反。

侯君集久经沙场,谋略出众。唐初,吐谷浑(公元313一公元663年)屡次犯境,贞观八年(公元633年,唐太宗幵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候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等人五路大军征讨一。侯君集足智多谋,给李靖献上趁敌人没反应过来,长驱直入消灭敌人的办法,被李靖采纳,果然出奇制胜。

侯君集战功卓越,改封陈国公,吏部尚书,光禄大夫。西域高昌国是汉军垦田兵土后裔建立的国家,国王菊文泰认为唐朝相距遥远,中间又隔着两千里的流沙,不会把他怎么样,和西突厥关糸密切。李世民以高昌国不来朝贡为由,派侯君集率兵征讨。走到半路上,菊之泰病死,诸将主张趁他们下葬时倒袭。侯君集认为天朝大军前来兴师问罪,偷袭胜之不武,主张凭借唐军精良装备,打一场堂堂之仗,果然,迫使高昌国投降。

候君集居功自傲贪财,侵吞战利品被告发,李世民给他毁过自新的机会。ꪦ侯君集知过不改,心生反意。李世民知道他要造反,还把候君集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希望能感化他。侯君集鬼迷心窍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子中,被籍没家产,爵位,斩首示众,家属发配到领南。


大将军蓝玉是常愚春的小舅子,朱标太子妃的亲娘舅,算是皇亲国戚。蓝玉是常玉春帐下的先锋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后来又随徐达,傅友德,冯胜等人东征西讨,战功无数。当徐达,常愚春等名将凋榭后,蓝玉成为一员独当一面的大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大将军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出大宁,庆州,抄近路,昼夜兼程,直奔捕鱼儿海(呼伦湖),一战消灭北元军队主力,俘虏七万七千多人,牛羊十多万头,一战封神。朱元璋闻讯大喜,把蓝玉比作古代名将卫青和李靖。

大将军蓝玉一介武夫,居功自傲,私幸元妃,攻关入境,私养庄奴,养子,打前来调查的御使,洒宴上,敢顶撞皇帝,把自己送上绝路。洪武26年,锦衣卫蒋御使告其谋反。朱元璋下令将其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夷灭三族。受株连官员一万五千多人被杀。“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为什么说蓝玉的军事能力比侯君集历害呢?这可以从二个人独立指挥作战的战果可以看出来。候君集指挥大军灭了高昌国,唐初军事力量正在上升时期,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高昌国是城邦国家,仅一座孤城而矣,根本没几个兵,西突厥人听说唐军到了,西逃千余里。侯君集灭高昌国,除了距离远,后勤不便外,在战场上没有一点难度。

蓝玉捕鱼儿海一战,面对的是十多万能征惯战的蒙古骑兵,兵力上没有多少优势。一战俘虏七万七千多人,兵甲无数,牛马羊十多万头,作战非常生猛。洪武七年,蓝玉带兵兴和(张北)之战,重创北元军队,俘获高级官员数十人。所以,从二人独立指挥作战的战果来看,明朝大将军蓝玉比唐兵部尚书侯君集历害。

侯君集是凌烟阁功臣, 又是玄武门政变核心人员, 为什么却被杀

家天下的本性就是自私,任何帝王容不得他人在卧榻边安睡。所以中山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提出“天下为公”。虽然古代大臣也有“公忠体国”的说法,但是那个公是以忠为核心的,是要把自己献给帝王的公。

所以无论是侯君集还是刘君集,李君基。在家天下的制度面前必死无疑!

李世民晚年为什么要杀掉重臣侯君集

没有一个领导愿意和背叛自己人一起共事,何况是皇帝,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唐太宗李世民靠政变起家的皇帝,他能容忍反叛自己的人存在吗?当然不能,你看看历史上功高盖主,略有二心的文臣武将哪几个能得到善终的?韩信、彭越、邓艾、钟会、狄青、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都是什么下场?唐太宗杀侯君集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原打算想网开一面,流放他了事。并没有想赶尽杀绝,也是“仁至义尽”了。下面就简单谈谈侯君集,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侯君集(?-643年),本名不知,字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人,唐朝名将,侯君集年少时以才力雄豪见称。隋末被李世民招入在秦王幕府做事,跟从秦王征讨屡战有功,历任左虞候、车骑将军,封为全椒县子。参与谋划诛除隐太子李建成时尤为得力。秦王李世民继位后,升任左卫将军,进封为潞国公,享受封邑一千户。贞观四年,升任兵部尚书。

侯君集是北周平州刺史侯植的孙子,也算是名门之后,少年时期,养成了顽劣的性格、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为人比较浮夸,弓箭、刀枪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自诩如何了不得。直至遇到了李世民,才脱胎换骨。后又跟随大唐军神李靖学习兵法,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这才成长为一代名将。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也就是李渊自晋阳起兵的第十个年头,天下基本初定,皇宫内部诸王子关于皇权的斗争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成的太子党联盟,与秦王李世民集团斗得异常激烈。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太子李建成拉拢尉迟恭不成,于是派人刺杀。尉迟恭与侯君集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李建成了断,支持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 这年六月初四早晨,侯君集率军控制唐高祖和朝臣,尉迟恭等人诛杀李建成及李元吉全家。终于在分出了胜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晋封为太子。

“玄武门兵变”,秦王李世民给侯君集分配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控制李渊。玄武门事变的那天早晨,李世民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守门禁军和东宫、齐王卫队激战正酣,杀死连天。李渊所在的中极宫却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异常。李渊大清早还要“泛舟海池”,直到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径直来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惊,问道:“爱卿到此做什么?今日作乱的人是谁”?尉迟恭回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恐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一个精神正常、大权在握的皇帝面对宫外厮杀,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会调集军队护卫皇宫,命令宫门外面放下武器,停止厮杀,查明情由,逮捕事变的主谋。但据史书记载,李渊啥都没干。一旦李渊采取以上举措,李世民还有几分胜算?间接证明,侯君集的“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贞观九年(635年)三月,唐太宗任命已退休的右仆射李靖为征讨吐谷浑的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用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诸道行军总管。与归唐的东突厥及契苾何力等部共同征剿吐谷浑。636年闰四月初八,李道宗部在库山(今青海湖东南)击败吐谷浑一部。吐谷浑主将伏允逃跑时,放火烧掉了草原牧场。李靖大军驻扎在鄯州,商议出击方向。唐军诸将认为,草场烧了,马无草料、饥饿疲瘦,没有办法再深入追击。侯君集主张应乘吐谷浑初败、人心离散之机,协力进取。他说:“大军已追击到这里,贼寇尚未跑到险阻、安全之地,这是上天助我们啊!如率精兵攻其不备,他们不会想到我军这么迅速,一定能大获全胜的。如让他们逃脱并守住山谷,我们再行讨伐就很难困难了”。李靖赞同他的思路、采纳了他的意见,李靖决定分兵两路继续追歼,李靖亲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吐谷浑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侯君集、李道宗等部则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叛军。李靖北道军先后在曼头山、牛心堆等地(今青海湖沿岸),接连打败吐谷浑军,俘斩其藩王数十人。

侯君集、李道宗挑选精锐士卒,轻装从南道出发,当时虽说是夏天,地上却有霜降,山中有很多积雪,侯君集等克服粮草不济等困难,追击二千多里,先后于逻真谷、汉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地接连大破伏允军,斩获颇丰。他们一路追击到积玉山,直到河水的源头,才回师在大非川与李靖会合,平定了吐谷浑。

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国王鞠文泰断绝西域与中原的交通和商业往来,联合西突厥侵犯大唐西域边境,以期封锁边境河西走廊。在大唐的一再警告下,鞠文泰依然我行我素,变本加厉。这年十二月,李世民忍无可忍,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薛万均为葱山道副总管,率领赵元楷、阿史那社尔等部远征高昌。侯君集自此开始独当大任,独立领军。

鞠文泰听到唐朝出兵的消息后,不以为然,认为长安距此七千多里,其中还有沙漠戈壁,认为现在是冬春时节,气候寒冷,唐军不可能及时到达。就算唐军强行军至高昌,所带的粮草二十天内必然吃完,即便他们到达高昌也已成了疲惫之师,死伤过半,不堪一击,到那时候与唐军接战,一定会打败他们的。

侯君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没有让鞠文泰失望,他不但带领大军在大雪纷飞的冬春时节穿越千里沙漠、戈壁,飞速抵达了高昌,而且他的军队一点都没疲惫,依旧是虎狼之师。贞观十四年(640年),当侯君集率领大军出现在碛口时,麹文泰却病死了,怎么死的?吓死了。《旧唐书. 焉耆传》说,“及闻王师临勣口,惶骇计无所出,发病而死”。 其子麹智盛继承王位。侯君集到达高昌的边境柳谷时,新国王鞠智盛正在为鞠文泰举行葬礼。

众将纷纷劝说侯君趁此时对高昌国发动突袭,侯君集却说:“不可以,天子因高昌国骄慢无礼,才派我替天行道前往讨伐,如果趁丧事偷袭他们,就不是问罪之师所干的事情了”。侯君集一直等着鞠智胜办完了葬礼才开始进攻。士兵们修建了十丈高台、填平城壕,用抛车投石攻城。侯君集俯视城内,落石砸中不少敌军,吓得他们急忙躲到室内去了。唐军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攻城器械巢车,既能进攻又能防御,在这种打击之下,高昌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当初,麹文泰与西突厥欲谷设约定,如果高昌被攻,则西突厥就来援助。等到西突厥听说侯君集到了,西突厥主将欲谷设害怕像吐谷浑一样的结果,连忙向西逃走了千余里。麹智盛失去援助,无计可施,只好开城投降。攻克高昌东南的田城后,鞠智胜请降。高昌境内的二十二座城池尽数归了唐朝。侯君集在此设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高昌平定,侯君集“刻石纪功而还”。

侯君集灭高昌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私自发配,又擅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手下将士们知道后便肆无忌惮的盗取金银珠宝。班师回朝后,司法官将侯君集下狱问责。中书郎岑文本认为侯君集是功臣,不能因小错而受辱,上书请求李世民将侯君集释放。侯君集认为自己立下这么大的功,却因为贪点小财而被囚禁,心里非常不满,认为受到了他人妒忌、排挤。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被废,得知侯君集对朝廷常有怨恨后,通过在东宫任职的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引侯君集入东宫。侯君集觉得李承乾无能无脑,便乘机利用他,于是劝李承乾谋反。侯君集与李承乾谋划好之后,却担心怕计划泄漏,心中惊恐不安,时常在睡梦中跳起来,妻子感到奇怪,对侯君集说:“你是国家大臣,每天晚上这样,一定是有什么事。如果你做了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事,应该自己到皇上面前去请罪,一定会得到赦免、保全自己的”。但侯君集此时反心已定,没有把妻子的话当回事儿。

四月初一,李承乾谋反事败,禁军收捕侯君集入狱。唐太宗让贺兰楚石亲自作证,拿出他与废太子李承乾来往的书信,对侯君集说:“我不想让刀笔吏折辱你,老实交代吧”。侯君集理屈词穷、不能回答,只好坦白、认罪。李世民念起侯君集功勋卓著,不想治他的死罪,向群臣求情说:“君集对国家有功,我不忍心用法律处置他,想免其死罪,各位应该会答应我吧”?但大臣们却不同意:“君集之罪,大逆不道,请诛之以明大法”。唐太宗凄然地对君集说:“没有办法,只好与您永别了,从今以后,我只能观看您的遗像了!”说完,潸然泪下。

四月初六,侯君集因谋反被杀,并籍没家产。侯君集临刑时对监斩官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 唐太宗听到后,特意开恩,准许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将他们迁到岭南(今广东钦山港一带)。侯君集就这样被杀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侯君集为什么谋反

侯君集是李世民执政以来第一次诛杀位高权重的大臣。就戮时,对监刑的官员说:“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这里的两国指的是吐谷浑与高昌,就是说侯君集灭了两个国家

侯君集的主要功劳是三点

参与玄武门之变

随李靖讨平突厥(吐谷浑是青海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主帅是李靖,侯君集是副手。但是侯君集在这场战役里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回来之后唐太宗拜侯君集为陈国公,担任吏部尚书

灭高昌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吐鲁番),

侯君集造反源于灭高昌国之后蹲监狱;

侯君集班师回朝,李世民大摆宴席庆功,君臣上下连续欢庆了三天。然而,欢庆会刚过,李世民下令将他关进监狱。功臣转眼之间变成了罪臣,幸好岑文本(中书侍郎)为他辩护,认为功臣大将不可轻加侮辱(刑不上大夫的本意)。李世民于是顺水推舟,将侯君集免罪释放。

其实,侯君集自作主张配没无罪之人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罪。自古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如果前线指挥官一点自主权都没有,同木偶还有什么区别?

私吞战利品、抢夺钱财之事,在军中差不多是一种潜规则。打了胜仗不趁机捞点钱财,谁会那么卖力去打仗?

曾国藩攻破南京之后就纵兵抢掠

同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神将”李靖也这么做过。贞观四年(630年),李靖袭破突厥牙帐后,将突厥人的财物洗劫一空。有人向李世民告状,可李世民下令不准弹劾,并对李靖说:“隋史万岁破突厥有功,未得到赏赐反而获罪被杀。我不会那么做。我要记下你的战功,赦免你的过失!”然后重赏了李靖,并加官进爵。

李世民本人都做过,拿下洛阳之后,将王世允的钱财搜刮一空。不然的话,玄武门事变前,在宫内宫外收买过不少人。钱从哪里来?

当然,李自成与项羽的失败就败在进京之后没有约束自己,李自成纵兵抢劫,而项羽火烧咸阳宫;为什么侯君集曾国藩可以抢劫,而李自成与项羽不可以呢?

因为李自成与项羽不是大将,是政治领袖。

为什么李世民偏偏将侯君集下狱呢?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灭高昌是贞观年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国内基本稳定,以后用不着武将;所以,李世民要打压功臣的锐气,想想韩信,不也是差不多吗?

项羽被灭后,刘邦立刻夺了韩信的军权,同时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侯君集也是同样的待遇,打突厥回来之后,马上剥夺军权,担任文官(一个武将居然担任吏部尚书),好在待遇不错,被封为陈国公

几个月后竟然就有人上疏告发韩信谋反,随后用囚车押进洛阳;与侯君集的待遇是不是一模一样;侯君集灭了高昌回京没几天,就受到了监察部门的弹劾,从而被关进监狱。期间,韩信还想讨好刘邦,将项羽的大将钟离?献给了刘邦,但还是进了监狱,刘邦仅仅凭借有人举报,不加详查,就将韩信擒到洛阳,这恐怕只是诛杀异性诸侯王的一个开端。这就逼得韩信不得不造反;同样,李世民送侯君集进监狱,逼得侯君集不得不造反

两人的结局都是差不多,政变还没来得及实施,便东窗事发。事实上,两人即使没造反,皇上也起了杀心

侯君集的命运更类似于蓝玉,年羹尧,都是在征蒙古中立了战功,被诛杀

功高盖主要不就取而代之,如魏武帝。要不就遣散部属退隐江湖,如曾文正。除此之外,哪有第三条路可走?

其实,三国也有一个类似于侯君集的人物,邓艾----邓艾攻下成都之后,马上被钟会告发谋反,结果被诛杀,原因是两个

魏晋时代门阀观念严重,寒门子弟能出人头地的少之又少,像邓艾这样的杰出人才能达到这样的人生高度亦然是个奇迹,正是因为他是寒门,不能融入士人阶层,也看不惯士人的作风,故弄风雅,因此,邓艾也是看不惯司马昭的,为司马昭杀他留下伏笔

功高盖主,跟侯君集以

侯君集七十岁了,为什么要参与谋反

纵观中国历史,国家政权不稳定时,往往是英雄出少年;在盛世,往往是老臣谋反,后来人称之为“55”现象。也就是说,老臣觉得自己功高没有得到相应的官职,年纪大了,实力有了,对皇帝的不满发泄了出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年龄大了,没几天的活头了,放松了“自我约束”,该贪就贪,拉帮结伙想另立山头。意思摆明皇帝不升我的官,好吧,我自己拥立个新主,这样我也就可以做第二把手了。

唐朝李世民的肱骨之臣侯君集就是这样的人,到了70岁,晚节不保,参与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最后失败被李世民处死。

谋反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按照《周礼》继位的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作为长子的李承乾毫无疑问成了太子。李承乾八岁就做了太子。但是长大后,他逐渐失宠了,这时李世民十分喜欢第四子李泰,李泰和李承乾以及李治都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亲生儿子。李世民有“废长立幼”的想法。这就为兄弟之间造成了矛盾。看过三国演义中曹操之子曹丕和曹植争太子之位吧,其场景都一样。

弟弟李泰威胁到了李承乾的储位。哥哥岂能善罢甘休。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在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李世民退位。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两年之后,李承乾郁郁而终。

李承乾为何要拉侯君集为帮手呢?

有道是:“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李承乾拉侯君集下水是有原因的。

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十七位。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肱骨之臣,他最初的功劳是支持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在政变之前,李世民犹豫不决,老侯大声说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难道陛下要任人宰割吗?”一句话喝醒了李,李世民之所以有以后的荣耀,老侯功不可没。

侯君集另两大战功是 随李靖讨平突厥(吐谷浑是青海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主帅虽然是李靖,侯君集只是副手。但是侯君集在这场战役里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回来之后唐太宗拜侯君集为陈国公,担任吏部尚书 。

他的最大功劳是平乱灭掉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高昌国,高昌国占据在丝绸之路要道。当时高昌国受突厥的忽悠,不但没有给唐朝进贡,还经常出兵攻打附近的唐朝附属国。李世民多次派使者安抚,但高昌国国王认为山高皇帝远你奈我何?继续我行我素的任性而为。

李世民见这些番邦小国如此不识抬举,十分震怒,就令侯君集率兵攻打高昌。 侯君集不愧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很快就把高昌国灭了,这年老侯55岁。老侯晚年又立新功。

高昌国被灭后。侯君集此时想大捞一把,想想自己50多岁了,留给自己的岁月不多了。他想到了为自己找个退路。(脑补贪污腐败分子的案例)老有所养必须搞点退休金。高昌国是丝绸之路上的富裕国家,宝贝有许多,他自己贪了不少,老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还集体分了许多钱财。即所谓的“窝案”。

侯君集的事情很快被部队的“纪检委”上报了李世民,李世民心想,老侯你也太不给面子了,自己贪点我就不说什么了,作为军中统帅带头腐败,以后唐朝军队还能拉出去打仗吗?“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等回来了给你丫算总账。

侯君集一回到长安就被抓了起来,起初老侯并不在意,谁知皇帝玩真的,这时老侯害怕了,我的娘啊!皇帝这是杀鸡儆猴吧?

于是老侯的老婆哭哭啼啼求李世民法外开恩,老侯的手下和孝子贤孙都求李世民高抬贵手,李世民想想算了吧,都是老战友,逼急了“兔子还能蹬死老鹰呢!”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于是李世民就放过了侯君集。

按说老侯以后小心行事就是了,可是老侯不服气,常口出怨言:“老子用命换来的天下,没老子的功劳,你凭什么能当上皇帝?”对李世民很不满。

侯君集参与谋反被杀

恰好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计划逼宫,物色人选,眼见侯君集对皇帝不满,于是拉他下水,侯君集听了李承乾的计划,他觉得李承乾的能力不如李泰,李世民肯定要废了李承乾,侯认为逼宫没用,不如干脆谋反,他李世民能够发动玄武门政变,杀了哥哥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你李承乾咋就不会故技重施呢?侯君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侯君集一鼓动,李承乾信心满满谋反了,结果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承乾失败了。

李世民看到绑着的侯君集非常难过,这次李世民没有放过他,军事政变可不是小事,李世民知道轻重。

老侯是军中权威人物,不杀不足以立威。于是李世民决定将侯君集处死。临死前侯君集请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留个根,好为自己守丧。李世民同意后将其妻子儿子迁至岭南。跟随李承乾谋反的赵节、杜荷皆处死。

两年之后,李承乾郁郁而终。

撰文/秉烛读春秋

李靖和侯君集,你觉得哪个比较厉害

一定要对比的话,当然是李靖更厉害。

功绩

首先,李靖的实绩更多,我们各举李侯二人的功绩就一目了然:

一、李靖

  • 武德三年(620年)起,领兵南下攻讨萧铣,先破金州蛮邓世洛、开州蛮冉肇,次年,调度唐军四路齐进,克江陵,灭萧铣政权;

  • 武德四年(621年),安抚岭南九十六州,得民户六十余万,“远近悦服”;

  • 武德六年(623年)至武德七年(624年),征辅公祏,克江淮;

  • 武德八年(625年),与任瑰等御突厥于太谷,全军而还;

  • 贞观四年(630年),趁东突厥内乱,北伐,袭颉利可汗于阴山,一举降服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北至于大漠”;

  • 贞观九年(635年),西征吐谷浑,深入至乌海、且末等地,彻底消灭吐谷浑政权。

李世民在征辽前特意引李靖入宫谈论,总结他的战功为“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也堪为确论了。

【李靖西征吐谷浑之役,取自网络】

要不是东征高句丽时李靖已是七十四岁的病朽之躯,或许还能创造又一个奇功(据《隋唐嘉话》所载,李靖曾在李世民的劝勉下带病随征,但到了相州就无法再进了,只得作罢)。

二、侯君集

  • 早年随秦王李世民“数从征伐……参预谋议”;

  • “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又与侯君集日夜进劝,然后计定”,为李世民消灭太子齐王之党立下大功;

  • 随李靖西征吐谷浑,献策奇袭,大破伏允可汗,转战千里;

  • 在朝为吏部尚书,“典选举,定考课,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并有时誉”;

  • 贞观十三年(639年)至贞观十四年(640年),西灭高昌国,俘麹智盛以还。

通过两方比较,侯君集的功绩显然逊于李靖。当然,这也与他“出道”比较晚,表现机会不够有关。

军事理论

即使是拿军事理论上的成就来说,侯君集也是不如李靖的。

李靖所著的军事理论,名目繁多,有《六军镜》、《阴符机》、《玉帐经》、《韬钤秘书》、《卫国公手记》等等,即便传至今日,多已散佚。但仍有《李卫公兵法》(一说系后人托名)一书存留,或在《通典》、《太平御览》、《十七史百将传》、《武经总要》等书中可了解其行军布阵之法。

何况,侯君集还算是李靖的学生。据《大唐新语》等书记载,在远征吐谷浑之前(或是在行军之时),侯君集曾向李靖讨教兵法。甚至于,他还嫌李靖教的少了,在李世民面前诬称“李靖将反,至隐微之际,辄不以示臣”。李靖怒言:“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

李靖随手教给侯君集的,就已足够“安制四夷”。这是不是能在侧面证明李靖之兵法的奥秘呢?

虽然我们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就现存史料中侯君集的水平,再来二十年也未必能胜于李靖。

品性下场

最后,在政治态度上,李靖也比侯君集明智,活得安稳。

李靖以元勋拜相,功盖一时,但在与同僚议政时,仍沉稳谦逊,“恂恂然似不能言”,一副不善言辞的样子。为相数载,便引病请辞,“阖门自守,杜绝宾客”,不徇私情,不干预国政。他在北征东突厥及西征吐谷浑时都遭到弹劾、诬陷,但始终得到李世民亲信,不得不说也与其可靠的为人有关。

而侯君集则不然,史书说他“性矫饰,好矜夸”,虽有附会之嫌,但仍不能不作为他性格的一个重要反映。后来事实的发展,也完全体现出他骄矜自大的为人处世风格:

  • 与李靖学兵法不得全部,便诬告他要谋反(当然,此事你要觉得是之后附会的,也有道理,但多少能体现出时人对侯的看法);

  • 克高昌,带头破坏军纪,“辄配没无罪人,又私取宝物”,引得士兵争相仿效;“以贪冒被囚,志殊怏怏”,不思悔改,反倒心中有气,煽动功臣张亮谋反;

  • 协助太子李承乾密谋造反;

总结

总而言之,侯君集是后进晚辈,比之于开国元勋李靖发挥余地不足,后又参与谋反,“弃前功而罹后患”,连征辽之役也赶不上,不能认为再给二十年,侯君集还不能创建大功。

但,历史没有如果。即使是就二人最后的命运来看,李侯之优劣也是高下立判。套用现下游戏的流行语,李靖与侯君集,还真不是一个段位的。

侯君集后人

侯君集 赐封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侯君集(?―643.4.29),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传统说唱和戏剧中,活灵活现手段高超的瓦岗军将领“小白猿”侯君集就是以其姓名命名的,但是性格、事迹大相径庭,不是同一人物原型。  侯君集自幼“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很早就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幕府,多次随军出征,历任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此后渐受恩遇,参预谋议。  由于秦王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侯君集曾多次向李世民献计献策,成为李世民的骨干。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发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政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初七,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由于侯君集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立有大功,所以李世民对其进行了重赏。七月初七,任命侯君集(时任左卫副率)为左卫将军。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九月,又封侯君集为潞国公。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再赐封侯君集食邑一千户。贞观四年(630年)十一月,侯君集又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有人说侯君集武不如尉迟恭,文不如杜如晦,位列凌烟阁,为何还会煽动太子谋反呢

侯君集在唐初确实算不上特别优秀,武比不上尉迟敬德,文不如房玄龄、杜如晦。但他的综合实力也不算弱,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七位,比程咬金和秦叔宝都要靠前。但是,倘若凌烟阁功臣图再晚两个月往里放的话,就没有侯君集什么事了,因为他竟参与到李承乾谋反案中,让李世民心痛不已。可以说是辜负了李世民对他的厚爱。

侯君集年轻的时候不怎么靠谱,没什么本事,但却认为自己非常勇武,后来就进了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战功颇多,但在当时的众多猛将中也不算很突出,不过,侯君集比较得李世民信任,能够参预谋议。让侯君集迅速脱颖而出的是玄武门之变,侯君集也在劝说李世民起事的功臣名单里。在团队谋划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侯君集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成为玄武门之变五个最大功臣之一。李世民继位后,侯君集就成为左卫将军、潞国公,食实封1000户。

之后的侯君集,仕途顺遂,在630年成为兵部尚书,之后跟随李靖攻打土谷浑,在638年成为吏部尚书和光禄大夫,这时候的侯君集也开始读书学习,真正融入到官场中去,称得上是出将入相。但之后的攻灭高昌国把侯君集推上了风口浪尖。

639年,侯君集被任命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讨伐不听话的高昌国,结果大军还在路上,高昌王就去世了,其子仓促继位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可以说侯君集在最初所做的决定都是非常正确的,比如并没有在高昌国举行墓葬的时候偷袭,而是坚持光明正大的兴师问罪;当侯君集劝降不成的时候才下令攻城,后来逼得高昌王的投降。

但在高昌国灭亡后,侯君集却犯了错,他自恃功高,在没有请示李世民的情况下就私自把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而且,侯君集眼见高昌国财物众多,竟起了贪心,以至于部下也有样学样抢掠高昌国的金银财宝。

侯君集班师回朝后,有司请求治侯君集的罪,于是侯君集就被下狱,当时岑文本上书请求李世民释放侯君集,理由是侯君集有功于国家,不能轻易的让他受到屈辱,李世民也觉得没必要对他这么严厉,毕竟功大于过,于是就赦免了侯君集。但侯君集还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心里总有不痛苦。

后来侯君集还撺掇张亮造反,张亮接着就告诉了李世民,只是当时李世民不愿意相信侯君集会造反,也没有证据,所以待侯君集一如从前。其实在张亮之前,李靖也在李世民面前表示过侯君集会造反。原先侯君集跟着李靖学习兵法,李靖并没有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拿出来,侯君集很不高兴遂对李世民说李靖会谋反。李世民找到李靖,质问李靖为何要藏一手,李靖则表示教给侯君集的兵法完全能够压制四夷,而侯君集贪得无厌,正是有异志的表现,李世民也没放在心上。

到了643年,侯君集的画像就进了凌烟阁,但是李祐谋反案扯出了李承乾,原来李承乾也要谋反,证据确凿,李世民不能不信,而侯君集正是劝说李承乾谋反的人。

当时李承乾自己有足疾又害怕魏王李泰会取代他,于是心中很是不安,当他知道侯君集对李世民有怨言之后,就通过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让侯君集进东宫来商谈要事。李承乾问侯君集如何自安,侯君集就撺掇李承乾造反,并表示自己会效犬马之劳。然后,就制定了计划,只是计划还没有实行就让李世民知道了。

侯君集实际上在李承乾谋反案中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李承乾想谋反也不是侯君集劝说的结果,相反的,是太子李承乾用财宝拉拢侯君集,希望侯君集加入到他的队伍中,而侯君集对李世民的怨气可以说是非常重了,就这么答应了李承乾,结果就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事发后,李世民亲自审问侯君集,刚开始侯君集并不承认,他始终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实在是太委屈了所以才会如此,但后来李世民让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来对峙,侯君集就全部都说了。在当时来说,李世民并不想要侯君集的命,但是架不住群臣实在是不喜欢侯君集,不仅没有替他说情,反而认为侯君集犯的罪天理难容。

侯君集最终还是被处斩,将死之时,侯君集请求李世民给他留一个儿子祭祀,于是李世民将侯君集的妻子和其中一个儿子流放到了岭南,其他的全部杀死。

隋朝名将史万岁和唐朝名将侯君集相比谁更厉害

一、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北周常州刺史史静之子。

《隋书·列传·卷十八》就为史万岁列传,记载史万岁年轻时英俊威武,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凶悍,敏捷如飞,喜读兵书,并精通占卜。十五岁正值北周、北齐在芒山作战,万岁从父随军,两军正旗鼓相望,万岁就命令身边士兵迅速脱下战衣化装逃走,结果真的不久周军大败,其父亲因此对儿子才能十分惊奇。周武帝宇文邕时,万岁由平民提升为侍伯上士;在平定北齐战役中,史静战死沙场,万岁因是忠臣之子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

①北周大象二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逝,北周年幼静帝宇文衍年幼即位,由丞相杨坚专政,此时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相州总管尉迟迥,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史万岁随行军总管梁士彦前往征讨。史万岁每战先登,勇冠三军,等到平叛后,史万岁因功拜为上大将军。

②隋开皇三年,隋文帝杨坚命秦州总管窦荣定率九总管、步骑兵三万,由凉州道北击突厥,史万岁自投军门请求戴罪立功。窦荣定与突厥约定各选一位勇士决斗比个胜负,史万岁出马应战,砍下突厥勇士的头颅得胜而回,突厥大惊,不敢再战,即请议和而退。史万岁因此被授上仪同,兼车骑将军。

③隋开皇九年,史万岁因参加隋灭陈之战有功,又因战功升为上开府。

④隋开皇十年,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反隋,史万岁以行军总管身份跟随内史令杨素剿灭叛军;史万岁率领二千士兵,从东阳与大军分路前进,爬山涉水,攻陷溪洞不计其数;前后七百多次战斗,转战一千多里,与大军失去联系有一百来天,人们都以为万岁战死的时候,万岁将书信放在竹筒中顺流而下,被打水的人得到报告给杨素;杨素将此事上奏给隋文帝杨坚,杨坚得知后十分称赞,赏赐万岁家十万钱,万岁回朝后,提升为左领军将军。

⑤开皇十七年,南宁州羌族首领爨翫在接受隋朝招抚任命为昆州刺史,不久后又叛隋,隋文帝命史万岁为行军总管讨伐爨翫。史万岁一路势如破竹,渡过西二河,进入渠滥川,行军一千多里,击破三十多部落,俘虏男女二万多人,夷人十分震惊,派人请求投降,献上的明珠大到一寸,万岁因平爨玩立功拜为柱国。

⑥开皇二十年,达头可汗在突厥都兰可汗被部下所杀之后自立为步迦可汗,率兵进犯隋边。隋文帝命晋王杨广、尚书右仆射杨素出兵灵州,汉王杨谅与史万岁出兵朔州,合击步迦可汗。史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出塞,军至大斤山,与步迦可汗军遭遇。因史万岁在北周时期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为戍卒,经常与戍主二人深入突厥境数百里,名振北夷;当步迦确定隋军统兵将帅是当年威震敦煌的史万岁后,慌忙引军回撤;史万岁挥马追击百余里,大破突厥军,斩杀数千;又继续跟踪追入沙漠数百里,凯旋而归。

史万岁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因遭宰相杨素嫉妒诬陷,最终为隋文帝杨坚所杀。

二、侯君集,豳州三水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旧唐书·列传·卷十九》《新唐书·列传·卷十九》就为侯君集列传,据记载侯君集年轻时候比较做作骄傲浮夸,学习弓箭不成却以武勇自称。李世民为秦王时,吸纳侯君集入幕府并多次跟随出征,历任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逐渐得到李世民赏识,参与各项事务谋划;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积极参与,策划最多。李世民即位后,侯君集迁任左卫将军,晋封潞国公,赐封地一千户,不久又拜右卫大将军。

①贞观四年,侯君集被迁为兵部尚书,参与朝政;李世民打算讨伐吐谷浑伏允,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与李道宗为李靖的副手。贞观九年,李靖率领侯君集、李道宗讨伐吐谷浑,李靖在侯君集的建议下,挑选精锐,长驱直入,伏允在库山被击败后,轻军奔走沙漠;李靖与薛万钧、李大亮从北,侯君集与李道宗从南分两路长途奔袭,追击伏允;途中经过破逻真谷,翻越汉哭山,途经二千余里,行军在茫茫沙漠,盛夏降霜,山多积雪,转战经过星宿川,到达柏海,屡次与贼寇交战,都获得大胜,与李靖在大非川胜利会师,平定吐谷浑胜利班师回朝。贞观十一年,侯君集与长孙无忌等都受到世封,授君集任陈州刺史,改封为陈国公。贞观十二年,侯君集拜吏部尚书,晋位光禄大夫。

②贞观十三年,高昌王麹文泰断绝西域与中原的商业往来,面对李世民征召而称病不朝,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率领大军前往讨伐。麹文泰在唐朝大军还没有达到就已经病死,其子麹智盛继承王位;侯君集率领大军敲鼓前进,一路攻略高昌国的田地,最后围攻高昌高昌国都城,麹文泰在等西突厥援助无望情况下开城投降,侯君集于是分兵平定高昌各地,高昌国灭亡;侯君集俘虏麹智盛及其百官,刻石纪功班师回朝。

侯君集恃功常有怨恨,太子李承乾经常担心自己被废,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在东宫任职,侯君集通过女婿劝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来事情败露,贺兰楚石将侯君集与李承乾谋划告发,侯君集被处死,其妻子儿子因李世民念其功劳发配岭南。

三、史万岁vs侯君集

①《隋书》记载,“万岁为将,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虏亦不敢犯。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意思说史万岁率军从不严治军队,让士兵自由随便,夜晚也不警戒,敌人却不敢偷袭;面对敌军,随机应变,不按套路出牌,被称为良将。

②《旧唐书》记载,“侯君集摧凶克敌,效用居多;恃宠矜功,粗率无检,弃前功而罹后患,贪愚之将明矣。”“夫二三子,非慎始而保终也。”意思是说,侯君集攻城制敌的本事很大,然而仗着功劳恩宠,不知道收敛,丢弃了以前所立功劳又遭到刑罚,是一位贪婪愚蠢的将领了;侯君集、张亮、薛万彻这几个人都是不能善始善终的人。

③北宋东光人张预用数年从十七史中选出一百位名将进行做传,称为《十七史百将传》,又称《百将传》《正百将传》,其中隋朝名将有杨素、长孙晟、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五人;唐朝名将有李孝恭、尉迟恭、李靖、李绩、苏定方、薛仁贵、裴行俭、唐休璟、张仁愿、王晙、郭元振、李嗣业、李光弼、郭子仪、李抱真、李晟、李愬、马燧、浑瑊、王忠嗣二十人;史万岁在其列,而侯君集不在其列也就说明在古人心目中侯君集的战绩比不上史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