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之丁氏 文言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是哪篇文言文的他的意思是什么?鹬蚌相争文言文的原文加译文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09 04:14:40 浏览8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是哪篇文言文的他的意思是什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出自文言文《穿井得人》,意思是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

穿井得一人出典故,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像这样追求听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扩展资料:

一、出处简介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二、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鹬蚌相争文言文的原文加译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惠王曰:“今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翻译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取消了攻打燕国的计划。注释  1方:刚刚。 鹬蚌相争图2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产珍珠。3曝(pù):晒(太阳)。4支:支持,即相持、对峙。5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6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7喙:嘴,专指鸟兽的嘴。8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9 即:就,那就。10 谓:对……说。11舍:放弃。12相舍:互相放弃。13并:一起,一齐,一同。14禽:同“擒”,捕捉,抓住。15且:副词,将要。16过:经过。17弊:同“蔽”,蒙蔽。18恐:担心。19为:替,给。 两方为某事争执不下时,往往让第三方胜利。20今:现在。21惠王:指赵文惠王。22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

高中文言文短句翻译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5.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无数山峰。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9.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1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越。
  ——抄完,跑者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1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驱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1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1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徙,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
  18.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19.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品味道的享受。
  20.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