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这首词,不能从字词表面理解.
王安石,词作不多。作为一代文豪,生活在宋词风靡的时代,竟然很少写词,实在令人诧异,也许这与他孤傲不群、不修边幅、不求时尚的个性有关。但他寥寥数篇词作,也让人肃然起敬!《桂枝香》就是他不多的词作之一。
阅读诗词文章,先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理想抱负与当时的处境,对理解诗词文章大有帮助。
一、作者与这首词的诞生时代背景
王安石,自年轻时代,就有“矫世变俗”之志,他人生理想就是,改革推新,变法图强。《桂枝香·金陵怀古》自然是在金陵时所作。王安石在金陵有三个时期,
1、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在当地推行自己的变革理念,因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宋神宗才相信他的变法可以扭转乾坤。
2、1074年,因遭保守势力反对,以及变法派内部分裂,王安石第一次辞相,第二次回任江宁府尹。这时,他仍然在地方实行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3、1076年,在旧势力排挤压力下,特别是因长子王雱病故,使王安石感到身心疲惫而辞相,被皇帝“判江宁府”
《桂枝香·金陵怀古》就是他第一次辞相,第二次任江宁知府时期的作品。此时的王安石,既是斗志不减,又是束手无策。
怀古诗词,就是借古喻今,用古说今。借用过去的史实,委婉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
二、上阕分析赏析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这句表面理解,就是登高远眺深秋金色。如果只是从字句表面理解这首词,就小看王安石了。
登临送目,指眼界开阔。站得高才望得远,水底蜉蝣、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这些。气势雄浑的文章常常用“登”;
故国,是怀古、思古诗词的常用词汇,例如,苏轼的“故国神游”;又如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故都,故地。千年田地八百主,物是人非江山依旧。
所有,故国,既是写过去,也是现在。晚秋,是深秋。初肃,万物萧瑟刚刚开始,暗示一切还来得及。如果结合作者的理想与信念看,也是暗指国家已经临近万物萧瑟的时候,如果不力挽狂澜,就是严冬。
这两句写眼前的景色,代指天下大局危势!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清澈的千里长江滚滚向前奔流,好像一条洁白的练带,青青碧翠的山峰伟岸挺拔,犹如一束束的巨大锋利的箭头矢锋,
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
这两句是写景吗?是的!但又不是。
长江品质高尚,洁白如练,义无反顾向前奔流,而群峰呢?它们想阻止奔腾的长江,还准备好了明枪暗箭,而长江不在意,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
前面三句是写登高远眺,看见的“晚秋”,即眼前的天下大局危势!这两句暗示自己改革的理想与决心,不会因明枪暗箭而停止。
3、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一艘艘回家的帆船在夕阳里摇桨、往来穿梭,逆着西风的地方,酒肆门前的写着“酒”字旗歪斜着,在西风中飘扬。
这两句写百姓生活场景。但残阳、西风、斜矗,勾勒出故国晚秋的苍凉。
意思是,低处(百姓),黑夜眼看就要到来,高处(朝廷)遇到西风就摇摇晃晃、歪歪斜斜,如果遇到北风呼啸,怎么办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胸怀。
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船华丽,如同淡淡的云在江面游动,江边白鹭飞翔起舞,这如梦如幻的美景,即使是丹青妙笔也难以描画出它的神韵。
彩舟,与上面的归帆肯定不是一回事,归帆,是普普通通的渔民或过往旅客;而彩舟,则是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与舞女。时间不等人,夕阳已经下山了,已经是夜晚了,连白鹭都坐不住了,你们还在醉生梦死、寻欢作乐。你达官显贵的彩舟又能如何,在大局面前,不还是像云朵一样根基漂动,不还是将与老百姓一起进入漫漫长夜!画图难足,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云淡”“鹭起”是动景,既是景物,也是引发作者一言难尽的感叹!是啊,自己遭受排挤,对这些也无能无力。
三.下阕分析赏析
5、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回想以前,此地的达官贵人也是醉生梦死、争豪斗富,悲叹当年,朱雀门外、楼阁台内的六朝君王贵族,一个个悲愤万分,相继悔恨败亡。
“念”,转折,今古比对,虚实交融。“门外楼头”,用典,即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看见今天的彩舟,想起往昔的历史人物,地方还是这个地方,繁华竞逐,挥霍无度依然重现,如果不改变,最后的结局不可能与古人有所不同。
眼前与历史,如此相似,表达了作者满腹的忧虑与叹息。
6、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千百年来,多少人在此登高,痛斥这种昏昏沉沉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都对历代荣辱兴衰感伤不已,怎么如今的人还是沉湎灯红酒绿,怎么仍然无动于衷不吸取教训呢!
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历史往事随着一江秋水流逝,不思进取的人也身败名裂而去,只剩下眼前被寒烟笼罩着的枯叶败草。
旧事随流水,有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寒烟衰草凝绿”,六朝人留下的,依然没有改变,只因“凝绿”,没有完全枯萎,我们就沾沾自喜不改变吗?这一句,显然包涵作者无奈惆怅之情,是作者渴望励精图治的激情抱负。
8、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三句,是借典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
《玉树后庭花》后来比喻亡国之音。亡国是商女之罪吗?不是!是不思进取而沉迷歌舞升平的当权者。是那些沉醉倾听亡国之音的统治者。
四、《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文学地位。
《桂枝香·金陵怀古》彻底摒除了词作“五代旧习”的痕迹。以前宋代词作,普遍是软绵绵柔弱无力。
范仲淹的《渔家傲》打破了人们“词为艳科”、不能豪放雄浑的认知。王安石则提出了理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先定符合自己的调,后填词。虽然都是后填词,但改变了词只是依赖声调的观念,为后来的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人打开了自己创作词牌的思路。
《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写景,表现诗人高瞻远瞩,含蓄地表现了作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远大眼界。下阕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焦急担忧之情。
尽管有许多以金陵怀古为题材的诗词,但没有几篇诗词的思想境界,能与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词相提并论。例如,许多作品作者,引用了唱后庭花,但都只是徒叹无可奈何,而作者则排除万难,亲力亲为,希望能改变斜阳西下的颓废局面。
故而,《桂枝香·金陵怀古》,无论是从思想情感方面看,还是从文学艺术方面看,都的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亡国之音的同情。
扩展知识: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