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论语》记载樊迟多次问仁,有一次孔子回答“执事敬”,对此大家怎么理解
- 在农村,为什么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的执事人
- 在农村,什么人有资格在红白喜事上担任执事
- 东汉末年官员体制是什么划分的各自又有多大的权利
-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认为旅游毫无意义
《论语》记载樊迟多次问仁,有一次孔子回答“执事敬”,对此大家怎么理解
孔子的思想,“仁义礼智信“,内容丰富而多维,但其核心思想是“仁“。
“仁“,用于教育,则教者“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学习者,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仁“,如用于礼,则“和为贵“。
“仁“,用于为政,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仁“,用于处事,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用于为人,则“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仁“,用于军旅,则“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仁“,用于晚生,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等等,等等。
我们太多的人,包括一些所谓的高人和高官,对孔子一无所知,无端地信口开河,要么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要么坐而论道,言不及意。将五千年文明扫地以去。既使言论西方文明,也是表皮,精髓不知一二。
我们真该学学孔孟,认真领会一下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化和文明,留存于心底,以示传承,以示无愧子孙!
在农村,为什么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的执事人
农村红白喜事执事人,每个地方称呼不同,在我们当地称为大总管,也有的地方称管盘先生,总之,意思大同小异,这些总管,平时没有一官半职,却在村里威望很高。
如今,为何越来越没人愿意当红白喜事执事人?我们共同探讨一下这方面的话题,其实,在毎个村里几百人当中,具备这种条件的人并不多,原因如下。
总管需要管理全局,对前来帮忙的人员,要有合理的安排
在一个大家属,或者是一个属上,家里有红白喜事需要摆酒席,主家便把所有的事托付给总管,然后,总管吩咐村里其他人去做,该买菜的买菜,该办厨的办厨,该搞柴的去搞柴,各负其责。
做为总管,首先要对红白喜事的流程了如指掌,对于村里来帮忙的人员,每个人有什么特长,必须要清楚,适合干什么事,就分配做什么事,分配要合理,既分工又要合作。
总管要德高望重
做为红白喜事总管,在村里一定要有一定威望,周围的人才听你的使唤,一般年纪较高,有一定的家属势力,在村里说话有一定份量,众人必须尊重你。
总管要知晓一定的礼数
做为总管,在农村红白喜事场合,首先必须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礼数,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红白喜事中首先要排席,要懂得主家的亲戚,谁适合坐一席、谁适合坐二席、以此类推。
还有席排完后,还要给各位众亲打招呼,说一些比较谦虚的话语,按排大家准备喝酒吃菜、一般吃完第五碗菜时,总管必须站起来,和上席先生打招呼。
农村有的上席先生,知道他自己今天会坐席,早就有所准备,说出一大堆话语,这时,总管先生,根据上席先生所说的意思,给予一、一回答,这不亚于刘三姐和三个秀才对山歌,斗智斗勇,假若没有一点功底,真是无法以对。
要有统筹协调能力
总管包揽全局,主家要办多少桌酒席,需要多少人帮忙,人太少忙不过来,人太多增加主家一定的负担,这时必须要合理按排,还有主家计划摆多少桌酒席,有时,碰到来的客人人数跟计划人数基本持平,要赶快写上辞贴。
贴在村里比较集中的地方,或者一些交通要道,只要周围邻居,看到出了辞贴,他们就不会前去凑礼了,或者想办法计划增加几餐酒席,这里把关好坏,与管事先生的能力息息相关。
卖力不讨好
在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家里摆酒,总管是没有工资、没有报酬的,有些讲义气的家庭,办完酒席后,包上一点糖果,送上两包烟,送上两瓶酒,去感谢一番。
碰到比较小气的家庭,恐怕没有半点礼数,认为别人是应该做的,甚至没有一句感恩的话语,总之,农村现在这种红白喜事管事的人,各方面要求高,同时,卖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农村做的人越来越少,各位读者,你们当地的管事人,又是如何?欢迎留言!
在农村,什么人有资格在红白喜事上担任执事
第一得懂,要知道红白事的全部流程,第二的会,得会用人,任人唯贤,第三得正,红白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要做到公平公正,第四,戒贪,执事官不大权利不小,所涉及的所有财务报表得公开透明
东汉末年官员体制是什么划分的各自又有多大的权利
东汉末年的文武官员的体制太复杂:武官分一二三品还有四品杂将军然后每个级别再细分几种;文官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然后还是每个级别再分几种官阶?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认为旅游毫无意义
从2008年起,我们决定环游世界,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
这十年除了体重没怎么变,好像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不少人问这些年的侣行,我的感悟是什么。我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最后的答案是——这十年,大概有三个阶段:
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到最后见山还是山。
最初,2008年,我俩订下了一个“十年之约”,五年准备,五年行走。
前五年,我们规划路线,学习各种知识:野外生存、机械维修、户外救援、攀岩,还有各种车、船、飞机的驾照。
干这些事的时候,说实话,那种感觉跟当年没钱时想挣钱的感觉很像,就是觉得生活重新有了奔头。
路上的事儿就太多了,我们先去了北极圈旁的奥伊米亚康,在零下52℃的极寒里露营,在那里我还向梁红求婚了。
这个事情的浪漫先抛在一边,室外露营这一趟,让我们知道了自己身体的极限,我们原来还可以完成一些曾经只敢想的事情。
接下来是索马里,那是我的一个愿望:去看看那个充斥着海盗和恐怖主义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后来深入切尔诺贝利也是如此。核电带给了这个城市什么?是幸福,还是伤痕?
还有垂降马鲁姆火山。在那些地方,确实很危险,但那种危险不是抗力,反而是吸引力,吸引着我们去接近它、了解它,然后在行动的过程中享受这种感觉。
那是一种实实在在活着的感觉。
如果在这时,再让我来定义生活和生死,我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离开原来固定的生活程式,你能感觉到一切都是新鲜的。走在路上,看见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索马里难民营里的生活,那是我们没有想象过的画面;
西伯利亚极寒下,切尔诺贝利周围,那些始终不肯离开的人们,他们故土难离的坚守,在我们这些习惯了都市迁徙的人身上是看不见的。
还有马鲁姆火山看到的那种震撼,让我们第一次对天堂和地狱有了直观的感受,也知道了有些地方,死在那儿也是值得的。
还有南极结婚的梦——那时我和梁红在一起二十多年了,我们都三十好几,婚礼一直拖着没办。
买船、改船、熟悉船,了解航线和天气…7个月的海上漂泊,20000海里的远行…在德雷克海峡,收到南极长城站信号的那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地热泪盈眶。
那一段旅程里,我们真的经历了人生里最大的考验。
茫茫无际的大海,狂风巨浪,梁红严重晕船,我甚至一度崩溃和自我怀疑:为什么要带着爱人和朋友,踏上这么一段遭罪甚至大概率丧命的旅程,
仅仅是为了承诺吗,或是自己的个人梦想吗?
在终点的时候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一关我们并肩过来了,这一世我们值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男人的担当和责任,团队和爱人之间的信任,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这个世界的重新认识…
在路上的每一站,都是在给我们重新回炉、重新上课。
包括在墨西哥洞潜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祭祀圣井,在南非用氦气球飞跃彩虹国,去中东点亮巴米扬大佛,以及今年开着中国飞机环球远行,等等。
其实在穿越中东的路上,我有一段还是陷入了迷茫,因为一路所见的真实的炮火,真实的死亡与恐惧。
那时我一度对许多事都产生了怀疑,我们到底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为什么有的地方如迪拜奢华辉煌,有的地方如科巴尼夕阳如血。
那时我进入了见山不是山的状态,因为见了太多不平和苦难,我们又无能为力。
这种无力感让我对很多事情都产生了怀疑。甚至开始想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只是旁观者的叙述?或者过客的怜悯?
后来,我们只能自己去找答案。依然是路上的故事,给了我们回答。
是伊斯兰堡那些笑着放风筝的孩子;
是我们点亮巴米扬大佛之后,那些在山谷里载歌载舞的人;
是科巴尼的废墟上,笑着向我们比出V字手势的家园守护者。
所见即真,我们或许无力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为别人、为这个世界多做一点事,让它变得稍微好一点。我们不是过客,而是每一份希望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见山依然是山,我们一直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行走,我们没有走马观花,也没有消极地去同情哀怨。
之前我们对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实在太片面了。走出去之后才发现,世界那么大,我们不知道的和看不见的,还有那么多。
我们已经走了这么多年,去了上百个国家,地球都绕了好几圈,依然有那么多新鲜的的未知的刺激着我们,吸引着我们。
其实最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几年下来,一路侣行,也能改变更多人的生活和想法,让他们也开始思考,开始勇敢走出去。这也是我们找到的侣行存在的另一种价值吧。
此刻让我归纳侣行的意义的话,简而言之就是:走出此刻的禁锢,找到更好的生活;走出内心的局促,找到更大的梦想;放下怯懦和犹豫,勇敢上路,发现更好的自己。
生活定义人,梦想引导人,路上发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