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1952年为何都被划入了山东省境内
1952年,山东省将吴桥、南皮、盐山、东光等六个县划入河北省境内,作为交换,河北省的武城、夏津等五个县被划入山东,另外,当时河北与河南之间也进行了换地。
一切从京杭大运河说起
要说起河北与山东之间进行换地,就要说起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的大型运河,最初开凿于隋朝。
当时中原王朝的中心位于黄河流域,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北方获取南方物资,强化南北交流管理有重要作用。
不过,晚唐与五代时期,原本的大运河在河南境内的河段不断淤积,加上黄河变道频繁,大运河的运力不断下降。
因此,晚唐时期的人们就开始开凿新的运河水道,以此来发展漕运,最初的运河中心洛阳不断衰落,而开封的地位急速上升。
两宋时期,大运河的地位不断下降,而且河道开始出现东移。
而到了元朝,由于当时的都城已迁至大都,长安与洛阳等地没落,大运河进一步向东部移动。
元朝开始,大运河的中间河段,已经基本偏离初期的路线,不再从河南境内经过,从江苏直接进入山东北上,再进入河北,河南与大运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淡化。
除了运河河道改变,元代开始出现的行省制度,也被后来的明清所继承,明清时期,各省的轮廓已基本定型,而大运河刚好夹在了山东与河北交界之地。
为了有效管理京杭大运河而进行的换地
明清时期,由于对海运整体上比较禁锢,因此内河漕运备受重视,大运河的作用尚且还是非常重要明显的,当时甚至设置了专门的漕运总督。
不过,时移世易,晚清时期的大运河已经淤积非常严重,河道不断变窄,水位不断下降,航运能力急速下降。
与此同时,由于海运的迅速发展,内河漕运进一步衰落,大运河也更加没人理会。
清朝没了之后,军阀混战硝烟不休,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工夫再去维护整修大运河,使得原本极其兴盛、作为南北水运要冲的大运河,彻底没落。
近代的中华大地风云变幻,十分动荡,自然也无人有心情有能力再去管大运河,直到建国后大局已定,大运河才迎来新生的机会。
而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大运河,黄河、淮河、洪泽湖等水域问题都面临着亟需治理的处境。
为了治理黄河,当时还专门组建了平原省,经过两年多的强势治理,黄河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与缓解,接下来就是大运河与洪泽湖的问题。
由于大运河的中北段分属山东与河北,两省的辖区犬牙交错,其实,这是个大问题。
由于大运河河段的归属不明确,而且大运河这种水体出现问题,无法明确责任,自然相关的各方都不想费神管理,互相推诿,这对于大运河的治理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1952年,山东将自身的东光、吴桥、南皮、盐山、庆云与宁津六县划给了河北,作为交换,河北将自己的恩县、夏津、武城、馆陶与临清五县划给了山东。
如此一来,大运河的河段归属就一目了然,谁也不能再借口推脱,大运河的治理进入了正轨阶段,经过数年治理,大运河的运力恢复明显。
与此类似的换地活动在当时很普遍
山东与河北之间进行换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对于大运河进行治理,而那时候类似的换地案例还非常多。
为了治理洪泽湖,安徽将盱眙、泗洪交给了江苏,而江苏将萧县与砀山交给了安徽。
为了治理黄河水患,1949年在山东、河北与河南交界处组建了平原省,而黄河治理初见成效后,1952年裁撤平原省。
而平原省撤掉以后,原本属于河北省的东明、长垣、南乐、清丰与濮阳五县纳入了河南,而河南将涉县、武安县与临漳县交给了河北。
河南的三个县与河北的五个县面积大致相当,五县多是肥沃平原,而三县虽然山区很多,却拥有大量矿产资源。
河北与河南的边界就此确立,而河南换来的东明县,在1963年为解决山东河南交界处的水利问题,最终交给了山东。
另外,平原省撤掉之后划入山东的范县,也在1964年交给了河南,到1978年析出范县东部组建台前县,河南与山东两省的边界也就此确立。
在当时,各省之间的换地是非常频繁的,建国初期各省的轮廓,大多与如今有所不同。
有些是为了治理水患之类,比如山东、河南、河北之间的换地,还有安徽与江苏换地。
有些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比如上海与浙江之间的换地,还有将广东钦廉四属划入广西。
这些换地活动的目的,归根究底还是为了方便管理与长远的发展,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把内里的地换来换去,还是为了大家庭的未来。
河北与山东之间进行的换地,最终使得大运河的治理非常有效,原本没落了的大运河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再次成为我国重要的水运要道,对各方发展都是很有利的。
河北曲周县得名的来历
曲周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郦商为曲周候,曲周之名始有记载。因位于古曲梁之边陲,故名曲周县
跪求,河北邯郸曲周,结婚风俗,我女朋友是那里的,彩礼钱一般人家都是多少
彩礼二万,界指五千,其它各种红包送礼礼品费用大概一二百万吧。还有要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