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我国长征3火箭卫星发射失利和这次新冠肺炎有关系吗你怎么看
- 中国谈两次航天发射失利,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我国很少连着失败
-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什么时候发射
- 中国航天火箭发射有没有失败过
- 如何看待快舟十一号火箭首飞发射失利,为年内中国航天继长征七号甲之后的第二次首飞失利
- 为什么发射火箭失败国外叫失败,国内叫失利
- 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火箭发射连续两次失败
- 长征七号甲火箭首飞失利,对中国航天的影响有多大
我国长征3火箭卫星发射失利和这次新冠肺炎有关系吗你怎么看
在疫情这个敏感点后接连出现发射失误,这其中肯定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但我们不能把过错都归于外界因素,中国航天还要从自身来找问题的原因。
一、疫情确实导致制造出现中断。
我们都知道航天业是一个对项目整体精度要求特别高的一个行业,毕竟目标是几万里外遥远的太空,整体过程中自然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次疫情的防疫措施大家了解的比较多,最重要的一项防御措施就是禁止人员聚集,这导致流程化的制造作业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终端。况且在制造完成后发现庞大火箭中存在的问题将会比制造时避免更难,所以说这次发射失利确实和疫情存在一定联系。
二、中国航天时间紧压力大难免出错。
本来按照中国航天的计划,如果这两次火箭发射均取得成功,那么中国航天的下一步则是4月中旬发射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进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测试。
大家发现什么问题没?那就是中国航天的时间真的是太紧张太赶了,以至于在长三乙发射完成商业任务后的短短十几天就要开始新一轮的任务。并且第一次发射的长征七号甲如果成功,等待它的将是北斗导航、探月三期、火星探测等一系列的任务。中国航天人基本上脚步从没停下来过,高强度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庞大的压力,人毕竟不是无限抗压的机器,压力大到一定程度难免出现失误。
三、中国航天人才缺口十分严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国航天发射中心的视频影像,基本上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绝大多数都是青年人。这虽然代表着中国航天拥有庞大的新生力量,但也意味着国家的航天人才出现了一定断层。
在上面我也说到中国航天时间非常的紧,商业任务以及新型火箭的发射任务基本上把整年都排的满满当当,这导致很多航天人在没有完成手头工作的同时已经预定好下次的任务。归根结底还是中国航天起步太晚,虽然在短时间内追上美国和俄国,但导致没有足够多的航天人才来参与到越来越多的航天项目中,这也是这次失利的重要原因。
虽然这接连的两次失败确实严重的影响到中国航天的声誉,并且严重打击了中国航天人的信息,但是现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算晚。借着这次来总结相关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稳步前进的中国航天未来肯定也会越来越好。
中国谈两次航天发射失利,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我国很少连着失败
5月5日晚,中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召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有媒体提问,面对近期航天发射连续失利,你们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取得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打了个翻身仗,主要都做了哪些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表示:今年3月16日和4月9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两次失利,这也再次显示航天事业的高风险,中国航天的“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多月以来,型号队伍和航天专家同舟共济、夜以继日、集中会战,深入开展问题复盘、原因分析、试验验证等归零工作,目前两次失利的故障定位和机理已基本明确。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航天全线组织开展了全面质量整顿和复核复查,对原定近期执行的火箭发射计划进行了适度的调整。
作为系统最复杂、安全要求最高的一项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担负着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重要使命,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容不得任何闪失。在前期开展的大量质量安全与可靠性工作基础上,针对近期出现的两次发射失利,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任务相关系统迅即开展了故障剥离和举一反三,进行技术状态和产品质量的再复查再复核再确认,全面排查风险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方案预案,努力使失利的教训变成宝贵的财富。
此次发射成功,不仅实现了空间站阶段任务的首战告捷,也为中国航天打了个翻身仗,为后续任务增加了更大信心。长五B火箭首飞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下一步计划也公布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的圆满成功,迎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任务实施的“开门红”,拉开了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介绍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此次任务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期间,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什么时候发射
好期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星啊!
北斗导航卫星第55颗大约会在6月上旬发射,这一次的发射成功,不但是一颗卫星的成功,更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唯二的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前国外遏制我们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的一切恶行,都将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全建立而灰烟灭。
从2000年北斗一号区域导航系统组网,到2020年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完工,中国风风雨雨的走过了20年的时间,这二十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二十年,也是国家整体实力快速提升的二十年。没有国家的总体发展,想要建设一套全球导航系统只能是痴人说梦。看看我们的邻居俄罗斯,全球导航系统格洛纳斯从苏联时代开始酝酿,到俄罗斯时代开始正式建设,几十年的时间由于国家整体实力的衰退,至今格洛纳斯还无法做到有效的全球覆盖,这就是国家能力的差距。
再看看欧盟的伽利略全球导航系统,风风火火的折腾着,至今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彻底的完工。就是这个伽利略系统还让中国带着良好的愿望砸进去几亿欧元,可是中国的好心并没有什么回报,主持伽利略系统的欧盟还是把中国扫地出门了。这就是中国在发展种遇到的种种挫折与欺骗,不过这只能激发中国人自己干的斗志,我们是一个不信邪的民族,别人要扼杀我们时,我们反而能够成功。
一切风轻云淡,中国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迎来了收获胜利果实的日子,6月见,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世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油中国!
中国航天火箭发射有没有失败过
当然有!前面的网友已经给了很详细的失败次数表。我就不重复了。
总体来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世界火箭发射市场。由于中国火箭一直采用的是老火箭长征2号系列。技术成熟可靠,所以近乎二十年没有出什么事故。
而且用这些火箭研发出来的各种载人飞船实验舱也都保证了绝对的成功率!
但毕竟是小火箭,毒火箭。我们还是要发展的。
在201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长征五号液体煤油,氢气氧气发动机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火箭,长征八号整体可回收火箭的研发。各种火箭同时开始研发,中国进入了火箭第二时代。
由于采用了太多新技术,导致在2015年以后多次听说中国火箭发射失利。这非常正常!毕竟这些火箭都是大跨步前进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征五号三次实验。在经历第一次部分成功,第二次完全失败,第三次背水一战取的成功。然后又在长征五号B火箭上出现反复。终于于2020年开始了批量密集发射,并取的嫦娥五号奔月成功。
长征十一号采用固体发动机。固体发动机还有一个作用:洲际弹道导弹。2015年首枚长征固体运载火箭,长征11号胜利发射。最新试车的这一固体助推火箭,从以往的2米直径增加到了3米,推力达到了300吨级。世界上最大的相应火箭为3.7米。目的就是为了未来登月主力部队,探索火星先遣部队:长征九号。做好铺垫。3米的直径是中国航天科研冲击更大、更有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础,它的固体推进剂、各种材料和加工制造方法,将被应用到未来接近4米直径的固体助推火箭研制项目之中。
长征八号这几天已经进入发射最后准备阶段,据说是2020年12月20日择机发射。其特点就是火箭第一级整体回收。对!你没有看错,我们对标的就是马斯克的猎鹰9号火箭。马上我们的可回收火箭也将出生!
新火箭意味着新风险,失败在所难免。但我们不怕失败。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力蒸蒸日上的时代。坚强的国家后盾,让我们的火箭飞的更高更远。
庆幸这个时代,中国的时代!
如何看待快舟十一号火箭首飞发射失利,为年内中国航天继长征七号甲之后的第二次首飞失利
7月1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然后发射之后出现异常任务失利。
报道其实很简单,但对于航天工业来说损失不小,快舟十一号最大起飞质量78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吨。这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而且对发射场地要求低,可以车载机动发射,成本还很低直接控制在每公斤1万美元以内。
就如美国猎鹰火箭一样,如果发射正常未来这种大动力高机动发射火箭,相当适合商业用途。但是今年以来航天工业多次出现发射失利,这在以往很难想象,甚至外部势力人为破坏或者疫情之下复工复产太快而忽视质量等原因都在猜测中。
航天一向是严瑾的工作,容不得一点点小失误,也许发展的太快走的步伐大了点有时收不住。在要求数量的同时应该多注意质量,毕竟每次发射除了高昂的费用,还包括外界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印象。想要有更理想的商业用途,只能从自身质量出现,不能说百分之百但也要做到分秒不差。
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质量才是一切的保障基础。
为什么发射火箭失败国外叫失败,国内叫失利
不管叫法如何不一样,实质是一样的。国外重视问题的实质,一针见血报道披露事件真相。国内文字博大精深。
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火箭发射连续两次失败
可能存在突破新技术纵横两面核心点出現新运行飞天参数里暂时的模糊,也可能发射天空中参数与天气及外部巧遇干挠导致其运行数据不稳暂时失控。总之,对于我国航天人科学长期飞天火箭稳定而言,那一定极短的意外事故,通过认真总结经验,会云开日出,重返正常成功发射卫星系统之中。想到一九九二年三月前后发射卫星失败后,中国航天发射卫星从此重振雄风,二十八年来,期间,很少有事故,几十颗乃至几百颗卫星似乎一直发射成功。
长征七号甲火箭首飞失利,对中国航天的影响有多大
据国内权威媒体报道,3月16日21时34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航天火箭,作为输送卫星、载人飞船等上天的运载工具,属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航天科技发达的国家才能研发,可谓航天工业上的皇冠。新华社的报道没有提及长征七号改的相关载荷信息,火箭虽然也是长征七号,却是一款改进型的火箭,属于新型火箭首次发射,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风险。
任何高科技的产品,同时都伴随着高风险,这应该成了民众的共识,任何航天发射,哪怕是一型成功的产品,由于种种原因,都可能面临失败,因此,世界上百分之百发射成功的火箭,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远的不说,仅2019年航天发射,就存有数次失败的案例,以色列公司 SpaceIL 的着陆器 Beresheet 在月球坠毁、 美国SpaceX 公司的载人龙飞船在发射台爆炸、伊朗的太空计划在1月、2月和8月连续三次火箭发射失败、印度发射的“维克拉姆”着陆器在月球坠毁等。
对于“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发射失利,正如新华社所报道的内容中所说,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叶剑英元帅生前留有一首名为《攀登科学高峰贵在有心》的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年轻人考上大学,可谓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
本文作者以为仍然适合当下的航天科技工作者,航天科技本身和军工分不开的,叶帅生前对航天军工非常重视和关注,关心我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划建设,我航天科技工作者,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长征七号”火箭加以进一步改进,以此提高发射成功率。编号为CZ-7的运载火箭,据百度百科记载,采用“两级半”构型,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约59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14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5.5吨;当然,发射失利的CZ-7改型火箭,具体数据搜索不到的,只能留待以后公开了。
此次发射据称是一枚“技术验证卫星-6”卫星,是一颗对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卫星,因此没有太多的内容介绍,主要用于同步轨道的对地观测试验,有分析认为很可能是一枚同步轨道预警卫星,据北京晚报报道称,“长征七号甲发射失利,期间海南文昌曾实施交通管制”。
由于国际上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卫星都是比较重要的重型卫星,包括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和预警卫星;因此,是一颗中国历史从来没有过的卫星,据此判断只能是预警卫星了。
尽管长征七号改火箭发射失利,但却挡不住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我国所有重点型号的卫星,都会同步备份一颗卫星存在;因此,正如媒体报道“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火箭发射失利原因以后,新卫星将继续发射到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