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人凤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7 18:55:32 浏览10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陈近南真名叫做陈永华,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陈永华是福建人,明末的郑成功麾下著名将领。

当年清军杀入福建,陈永华父亲陈鼎是大明的举人,不愿意做亡国奴,在家自尽。

当时陈永华只有15岁,后来他果断去厦门投靠郑成功的明军,对抗满清大军。

陈永华是个文人,却非常勇敢,有极有智谋,是个非常优秀的谋臣。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陈永华是读书人,儒生,不会武功的。

陈永华很快得到重用,成为郑成功的重要谋士。

郑成功对陈永华非常喜爱,认为他能力很强且极为忠于大明。

所以,郑成功将陈永华安排到自己接班人,也就是儿子郑经身边,成为左右手。

实际上,郑成功是希望自己死后,陈永华能够辅佐郑经主持大局。

后来郑成功病死,郑经主持大局。他对陈永华非常信任,自己专管军务,将国家行政大权全部交给陈永华负责。

陈永华以卓越的能力,将台湾的经济和文教搞得很好,治安也很出色。

郑经对他更是信任。

当时厦门已经沦陷,郑成功死后又有内部问题,很多官兵投降满清。

在陈永华的坚定支持下,郑经没有动摇,坚持以台湾保护大明流亡朝廷,和强敌对抗。

不过,陈永华晚年时遭到阵地冯锡范(一剑无血)和刘国轩排挤,被迫辞职回家修养,最终病死在台湾。

康熙知道陈永华死后,非常高兴: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今上天讨厌战乱,让他殒命,从此台湾的收复将指日可待。

以上这些,不是让陈近南大红大紫的原因,关键在于天地会。

天地会也叫作洪门,三合会。

大家都知道,天地会是满清时代反清复明的秘密地下组织。他们在清初建立,在满清生存的200多年内积极参加反清的行为。

天地会发动过无数反清的武装起义。

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六十年台湾陈周全起义,嘉善起义。

鸦片战争后,天地会发动的起义更多。重要的有咸丰元年至五年广西大成国、升平天国起义,厦门小刀会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其中太平天国时期,天地会的活动甚为活跃,其首领洪大全(焦亮)﹑罗大纲等都曾率领会众参加太平军,在两广地区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升平天国﹑延陵国等短期政权,也配合了太平天国的斗争。

在著名的辛亥革命中,也有洪门的身影,很多革命党就是洪门弟子。

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谭人凤曾回忆:人无论远近,事无论险夷,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卒有武昌起义,各省回应,不数月而共和告成,军队之功,实亦洪门兄弟之功。

1904年,孙中山为了争取海外实力强大的洪门,也在美国檀香山加入了洪门致公堂。

对于天地会成立的时间,还有不同说法,但一般认为是郑成功在驻扎厦门期间,派出大量军官潜伏在南方各地,组织反清的秘密组织天地会。

那么,陈近南到底是不是天地会的组织者,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陈永华和郑经长期驻扎在厦门、金门,郑经又只负责军务,天地会等秘密组织可能就是陈永华负责。

所以,说陈永华是洪门的领袖也没错,这也是郑成功的命令。

陈永华取了个假名陈近南,成为天地会的实际领袖。

但也有种说法,陈近南时代的洪门还不存在,只是台湾派出的地下情报网而已。

真正的天地会,是乾隆时期,由僧人郑洪二(化名万云龙)在福建创立的。

那么,陈近南就和天地会没有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陈近南是最初组织福建、广东等地反清地下组织的领袖,后来天地会的会员尊称他为第一届总舵主也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那么,问题又来了。陈近南就算很牛逼,也牛不过郑成功。

为什么在香港的影视剧、小说中,陈近南绝对是霸主一样的人物呢?

很简单。

洪门也就是三合会,在香港有很强的的力量。香港的4大帮派,都自称是洪门子弟。

香港的O记,全名就叫做“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

而香港的娱乐业,尤其是电影业大部分是被黑社会控制的。陈近南自然是他们的开帮总舵主,那自然要让他威风,要多威风有多威风!

不过,话说回来,陈近南在电影中的下场好像也很弱。

周星驰《鹿鼎记1》中,陈近南好阴险啊,还扔钉子。最后还被鳌拜打成重伤,幸亏有韦小宝救他。

《鹿鼎记2》中,陈近南干脆被冯锡范砍掉了一只手,又是靠韦小宝救了命。

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蒋介石为拉拢桂系继续在一条船上,把“国防部长”一职交给了白崇禧(李宗仁为北平行辕主任)。但是又不放心让白崇禧指挥自己的嫡系部队,于是1946年6月,特别委任自己的第一心腹陈诚为“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负责部队的作战指挥、编制训练和后勤补给等等,实际上等于把白崇禧给架空了。

(熊式辉)

这个月其实也是解放战争正式打响的时间点,陈诚自信满满,10月17日,参谋总长陈诚在北平向中外记者宣称:“三个月至五个月内解决军事问题”。于是他指挥五大军事集团: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的蒋军,向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结果一年下来,到1947年6月,在陈诚的指挥和“巡视下”,蒋军正规军损失293个团78万人,非正规军损失128个团34万人,合计112万人,可谓损兵折将巨大。

如此严重的兵力损失意味着“全面进攻”的破产,于是在陈诚的部署下,蒋军又选择陕北和山东两个地区进行“重点进攻”,其中显然山东战区尤为关键,于是陈诚亲自坐镇徐州“督导战事”。本来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是“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但是陈诚的到来,自然使薛岳靠边站了,这毕竟是他惹不起的老上级。

(杜聿明)

莱芜战役,本来王耀武对华东野战军“南边佯败,北边寻歼”的行动有所察觉,电令李仙洲兵团向回收缩。然而陈诚轻信蒋军南路欧震兵团的“捷报”,严令李仙洲兵团必须南下完成夹攻,为了压服同样是铁杆嫡系的王耀武,陈诚还敦请蒋介石亲自下达命令,终于把李仙洲兵团送到华野嘴边,一战毙伤俘敌50000余人。

这样的大败当然得有人承担责任,于是薛岳成为了替罪羊遭到撤职。陈诚亦觉得脸上无光,决定换个地方找找感觉,于是请命前往东北战场打出局面,蒋介石照准。1947年9月1日,陈诚带着罗卓英等心腹飞赴沈阳就任“东北行辕主任”,赶走了原来的军政主要首脑熊式辉和杜聿明,准备大展一番身手。

(陈诚)

陈诚到任后即狂妄宣称:“六个月恢复东北优势,收复一切失地”,可是打不过粟裕就能打得过林彪了?陈诚上任仅仅六天,东北野战军就发起了秋季攻势,蒋军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在运动中累计被歼19个团69000余人,又失去所控制的地域共计40000平方公里,陈诚先挨了林彪一记“杀威棒”。

陈诚不甘失败,战火停息后便开始整肃部队,先办了陈明仁,又撤了刘玉章,还枪毙了本溪的一个保安司令。同时开始大力扩军,将杜聿明收编的十来个“保安总队”全部扩建为暂编师,又成立了新三军、新五军、新七军和新八军四个军的番号,组建了野战部队五个兵团14个军共50万人马(不含地方武装)。

(卫立煌)

两个月后东北野战军又发起冬季攻势,1948年元旦的前二天,东野胜利结束彰武战役,全歼蒋军第49军的第79师,陈诚认为解放军伤亡惨重无力继续作战,遂集中五个军展开追击,试图与东野决战。林总发现敌人三路追兵中的新五军位置突出,乃就势完成合围杀个回马枪,经五昼夜激战全歼新编第五军20000余人,生俘中将军长陈林达。

这一战直接打得陈诚胃病复发,1948年1月10日蒋介石亲飞沈阳追究责任,军事会议上国军将领吵成一团,陈诚只好站出来承担责任:“是我指挥无方,请总统按军法惩办我,以肃军纪”,蒋介石也不好真的修理陈诚,只好改口:“仗正打着,等战争结束才评功过吧”,陈诚随即表示:“我决心保卫沈阳,如果沈阳失守,我最后以手枪自杀”。

(蒋介石、陈诚和王耀武)

不过这都是场面话,不到一个月后的2月5日,陈诚就飞往上海治病了,为了催促接班的卫立煌从速上任,陈诚不惜出动夫人谭祥相劝,就这样并不光彩地离开了东北,期间做到了“逢战必败”。至3月25日,东北野战军东季攻势结束,再歼东北蒋军58000余人,卫立煌接到手的,已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1948年3月29日,在南京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身为代表的陈诚未能出席,但会上代表们的责难声不绝于耳:“杀陈诚以谢国人”、“到上海把陈诚扣留起来解京法办”!蒋介石为平息群情激愤,暗示陈诚辞去本兼各职以避风头。如此5月13日,陈诚辞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和海军总司令职,分别由顾祝同、卫立煌、桂永清接任,狼狈地退出了解放战争的舞台。

(陈诚、何应钦和白崇禧)

陈其美是谁为什么他被称为“民国第一豪侠”呢

在历史上的今天,也就是5月18日,陈其美在日本人公寓内被暗杀身亡。如果用一句话最能证明他的历史成就,那就是辛亥革命时期,他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如果用一个称号来评价他的功绩,那就是由教育总长蔡元培称称赞的民国第一豪侠。

我们一般说大侠是锄强扶弱,为国为民,豪侠则是更上升的一个境界,义薄云天,行侠仗义。对陈其美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但也同样是符合的评价,下面我们也可以简单的讲讲他的历史事迹。

1.投身革命,救亡图存

关于这一点,我们常说投身革命,一方面是由于一个人在学习中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一定程度,产生了救亡图存的想法,想要帮助国家,振兴中华。另一方面是由于他见证了列强的侵略,心中愤慨,想为国家做贡献,赶走侵略者。其宗旨在于为国为民,二者大致相同。

陈其美之所以有如此觉悟和他的家庭,也不无关系他其实是一个商人家庭的后代,读过七年的私塾。尽管家庭背景条件优越,但他并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直夸子弟,而是经历了社会的摸爬滚打,这一点从他在小镇的当铺当12年学徒就可以看出来。

陈其美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学的是法律和军事学,他在这一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才能。但是在回国的时候还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当时同时代的很多革命党人已经纷纷涌现,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 在中国同盟会最艰难的时候,陈其美站了出来,带领的整个同盟会重振旗鼓,打破了僵局,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在1910年称其美成为了同盟会总部的成员,推动长江的革命活动,即主持日常工作。

2.推动革命,舍我其谁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此后多地同样发动了起义,同样陈其美也在上海发动了起义,在他和众多革命党人的带领下,上海光复,这对全国是一个极大的激励,推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革命进程。期间陈其美也被扣留过,但是很快就被革命党人救出来了。

因为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他对辛亥革命推动的重要贡献,孙中山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东南半壁,君实锁钥。

但是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后,由于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几位,陈其美也顺势辞去了自己的职务。在二次革命的时候,由于陈其美的特殊地位,袁世凯花大价钱悬赏他的人头,陈其美不得不流亡自己曾经求学的地方——日本。

3.心腹大患,英雄谢幕

前面我们花大篇幅简单陈述了陈其美的这个概况,事实上由于成其美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以及他对孙中山的鼎力支持,导致了他的身份特殊,性命堪忧。无论是在日本流亡的时候,还是在东北从政期间,陈启美一直在协助孙中山与袁世凯斗智斗勇。可惜的是没有多少人真正意义上在帮助他们,反而是到处都有窃取革命成果不义之人,革命十分艰难。 在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的时候,陈其美也曾积极响应,也正是由于这一次彻底激怒了袁世凯,在日本人的一所公寓内,陈其美被杀手连开三枪当场牺牲,此时他仅仅38岁。
4.为什么陈其美被称为豪侠?

一方面是由于其历史贡献突出,他是中国同盟会的骨干,推动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在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他追随孙中山进行二次革命,以及参与护国战争,他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是推翻袁世凯政府的主要核心人物。在革命时期他积极联络革命党人,关键时刻挽救即将崩溃的局面,给予众多参与者,追随者坚定的信心。

另一方面他是起义的组织者,在社会政治运动方面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他不是靠武力来征服赢得人心,而是靠他独到的政治观念和出色的才华,来推动社会的变革,推动革命党的进程。危难面前,他不惧生死,在危机时刻他挺身而出,这是大侠中的大侠,这是人民的英雄。

最后我用民国元老于右任的挽联来作为总结:十年薪胆余亡命,百战河山吊国殇!

历史上有哪些做的天衣无缝的事到最后真相大白

这问题有矛盾,既然是天衣无缝那就不可能真相大白,充其量也必须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无法得出最后的答案。

所以要说所谓的天衣无缝,但最后却还是真相大白的事件,只能是做事者自以为的天衣无缝,通过各种手段和错误咨询,企图欺瞒世人而言的。

说到这,我倒是想起了一桩民国大案:宋教仁刺杀案。

1913年3月,应袁世凯之邀的宋教仁前往北京,在上海转车时,在车站遇到刺杀,宋教仁被冷枪击中,连中三枪,经抢救无效,于3月22日凌晨去世,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宋教仁出生于清末湖南桃源县,自幼淡薄功名而心怀天下,在进入武昌中学堂进修的时候,宋教仁认识了一生的挚友黄兴,两人联合一批志同道合之士,组建了力图反清的华兴会,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宋教仁被任命为司法部检事长,亲赴东北传播革命火种。

武昌起义前夕,宋教仁以上海《民立报》为舆论喉舌,在长江地区散播起义宣言,清朝覆灭后,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宋教仁出任法制局局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民国开国元勋。

宋教仁在民国建立的道路上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被誉为“中国的杰佛逊”,他所制定的《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各部官制通则》等法规,更是让一盘散沙的民国临时政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最开始时,宋教仁极力主张责任内阁制,要求以宪法为中心,以民选议会为立法机关,与政府、法院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但这一点遭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总统制势力的阻挠,宋教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重视。

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协议后,以下野为代价换取袁世凯的倒戈,民国大权落入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权之手,此时孙中山热衷于铁路建设,黄兴等人消极怠工,只有宋教仁一人依旧热情高涨,继续主持建立责任内阁,限制大总统权力的政治斗争。

也是因为宋教仁一根筋地组织内阁,引起了妄图独揽大权,做回民国皇帝的袁世凯顾忌,当时国民党的总务会议议长谭人凤就明确地说,在国民党中的各级人物,袁世凯最忌讳者唯宋教仁而已。

而促进宋教仁被害一案的催化剂,就是1913年3月的国民党以压倒性优势,当选国会多数议员,宋教仁作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成为了当时国民党的实际领袖,他的责任内阁主张也得到了多数力量的支持,可以说,只要宋教仁能安全抵达北京,那用以限制独裁者的内阁必将成立。

对此,大总统袁世凯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在利诱不成的情况下,袁世凯决定对宋教仁进行刺杀,宋教仁风头太盛,很多朋友都写信来告诫他,前往北京的途中要加强保安,严防刺杀的事情发生,可宋教仁一概不听,大摇大摆地前往北京。

宋教仁去世之后的第二天,上海各大报馆都将此事挂上了头版头条,全国震动,各界义愤填膺要求捉拿凶手,黄兴等人代表国民党致信上海巡捕房,已准备了赏银一万缉拿凶手归案。后经字画商王阿发的举报,上海巡捕房数天捉拿了与宋教仁被杀案有关的部分有关人士。

拔出萝卜带出泥,从直接行凶者武士英开始,到直接指使者应桂馨,再从应的家中搜出内幕书信,指明此大案的主谋,就是当朝大总统袁世凯,以及同谋,为应的顶头上司、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和国务总理赵秉钧。

在黄兴等人的坚持下,上海地方法庭决定公审行凶者武士英,但巧合的是,武士英在戒备森严的牢狱中居然暴病而亡,由于袁世凯暗中施加压力,所以关于武士英的死因迟迟没有查明,武士英一死,宋教仁案的线索就断了。

武士英的暴毙,很显然就是袁派势力所为,但当时并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袁世凯的罪行,国民党内部群情激奋,要求武力讨袁,后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可惜败于北洋军之手,国民党人分崩离析,逃亡海外避难,袁世凯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

可是天网恢恢,宋案直接罪犯之一的应桂馨,在看到国民党失败后,以为从此无事,每天招摇过市地炫耀自己刺宋的大功,被袁世凯派人将其暗杀于火车上,而赵秉钧在听到应桂馨死后,自感兔死狗烹,急忙请辞掉国务总理一职,改任他职。

赵秉钧本想弃职保命,安度晚年,但最后还是死于袁世凯派来的医生手里。洪述祖则在宋案后溜去青岛躲了起来,直到袁世凯死后,才改名换姓回到了上海,但宋案关系重大,洪述祖在上海时被宋教仁之子宋振吕认出,被当场抓获,扭送至法庭,后判决绞刑。

至于幕后主使袁世凯,他也没蹦跶多久,在宋教仁死后,天下皆知袁世凯为凶手,孙中山虽发动二次革命失败,但紧接着的护国战争得到了全国各省响应,袁世凯军节节败退,终于在1916年5月被十九省联名要求退位,并送往法庭审理宋教仁案,袁世凯忧心忡忡,一病不起,在七天后忧惧而死。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精武门陈真,历史上有这个人吗有何依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精武门存在,霍元甲存在,但陈真不存在。

萨沙小时候(装嫩)特别喜欢看甄子丹的《精武门》。

甄子丹演的就是陈真。

电视剧中,陈真本来是一个乡下小伙子,有一些家传的武功,父亲和大哥都会一些拳脚功夫,下面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妹。

然而,村子突然遭到一群土匪洗劫,父亲被火枪打死,嫂子也被掠走。

陈真让小妹躲藏起来,同大哥去追击土匪。

结果,大哥和土匪老大单挑,却不是对方鹰爪功的对手,被打败后五马分尸而死。

而陈真却杀死了土匪老三!

土匪老大气急败坏,要杀死陈真报复,但大队官兵赶来,土匪只能逃走。

陈真因家破人亡,只能带着小妹去上海投靠亲戚。

结果亲戚是无良之人,将他们赶到大街上。一个苦力见他们无家可归,就带着他们去了一群穷人聚居的贫民窟,介绍陈真也做了搬运工。

然而,这些搬运工都要被当地青帮管理,负责管理他们的是青帮大哥儿子蔡学富。

蔡学富是个非常狠毒的恶棍,对搬运工百般欺诈,拖延工资。

期间,小妹生病,陈真却因工资拖欠,无钱治疗。好心的日本女护士武田由美出手帮助,将小妹治好。

这边,陈真不愿意被人随意屈服,开始同蔡学富作对。

因为陈真武功高超,被蔡学富的老爸蔡六斤看中,成为金牌打手。

期间,陈真有着一系列的打斗,打遍了上海滩,少有对手。

而土匪很快发现了陈真,前来报仇,但老二又被陈真打死。

土匪大哥鹰抓功非常厉害,打伤了陈真,又杀死了小妹。

陈真发誓要为小妹报仇,受到了霍元甲的指点,以腿功压制了土匪大哥的鹰抓功,最终将其杀死。

陈真从此金盆洗手退出了青帮,他感恩于霍元甲,加入了精武门。

之后又有很多剧情,最终陈真的武功其实已经超越了霍元甲。

实际上,陈真此人并不存在。

陈真部分事迹是以霍元甲大弟子刘振声为原型,另一些主要是小说家的塑造。

实际上,霍元甲确实是武术高手,但也只同日本柔道高手切磋过一次,打败了对方,还让对方身受重伤。

这是正常的切磋,并不是霍元甲故意去踢馆,事后还表示了歉意。

至于精武门其实叫做精武体育会,也不是让人学习武功去搏击杀人,毕竟当时都是飞机大炮时代了。

精武体育会的的目的是通过练武强健体魄,振奋民族精神,不再做“东亚病夫”。

2007年,倪匡在香港电台节目《倪匡看世界》中披露,陈真是他创作的虚构人物,写着“东亚病夫”的块匾同样出自他笔下。

1972年倪匡参与香港嘉禾功夫片《精武门》的编剧工作,为李小龙量身塑造了“陈真”这一经典形象。

电影人陈嘉上所称,倪匡当年翻查了霍元甲的讣告,发现其中有一个祭拜者名叫陈真,结果写进了《精武门》之内,但电影内陈真的故事是虚构的。

另外,萨沙认为电视剧《精武门》最成功的角色其实是:蔡学富。

看了这部电视剧以后,萨沙终身对戴着茶色眼镜的男人 有恐惧感。

中国历史上,哪一个臣子的去世让当时的皇上最为悲哀

中国历史上,唐朝时魏征的逝世让皇上唐太宗很悲伤。

魏征小时候家里很穷,可他喜欢读书,慢慢的掌握了很广博的学识,后参加了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因器重他的才能没有加罪他反而很重用他。唐太宗经常让魏征给他提意见,魏征直言不讳,唐太宗不对的地方魏征当面批评。唐太宗也认真听取,唐太宗和魏征谱写了一段“明君良臣”的佳话,唐太宗和魏征以及众良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贞观之治”的局面。

魏征一生共向唐太宗纳谏二百条,最著名的是《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犯错了魏征会及时提醒,有一回,有人送了唐太宗一只鸟?,唐太宗玩的正起劲,魏征正好来了,唐太宗怕魏征看见赶紧把鸟藏到袖子里,其实魏征早已看见了,他向唐太宗上奏政事,他讲了很长时间,唐太宗心里着急了,又不能说,最后魏征讲完走了,唐太宗才把鸟拿出来,鸟?已经憋死了,唐太宗很惭愧。

有一,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有很多帝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

魏征答:“能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单听单方面意见的君王,难免会昏庸。”唐太宗听了连称赞说:“你说的真好。”这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喑”的来历。还有“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魏征和另一个大臣叫马周的等人,常提醒唐太宗隋朝就是因滥施暴行而灭亡的,唐太宗制定了《贞观律》,为制定《唐律》打下了基础。

魏征死后,唐太宗罢朝五天,沉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的死,让唐太宗很悲伤。

武昌起义连续出现了五次意外,是真的吗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政府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革命当人决定以武汉为中心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决定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来鄂作起义指挥,共举大计。1911年9月24日,两个团体再次召开联席会义,研讨制定了起义计划,推选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决定10月6日也就是中秋节那天发动起义。然而,也许是好事多磨吧,自此却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使起义的日子改了又改。

第一次意外:

可能是起义计划不太周全,各项细节没有做好,引起了胡北当局的高度警戒,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不得不延期举行。

第二次意外:

第一次计划失败后,文学社和共进社的革命党人又很快作出决定,准备于10月9日继续起义。谁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发生爆炸,惊动俄国巡捕。闻声而至的俄巡捕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起义计划暴露。湖光总督瑞澂下令全城戒严,严查细抓革命党人,致使各标营革命党人失去联络,当天计划落空。

第三次意外:

10月9日的计划落空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当即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日当晚,清军工程八营二排陶启胜查铺到第五棚的时候,看见该棚的正目,也就是班长金光龙荷枪实弹,就警觉地上前夺金光龙的枪,金光龙见事不炒就大喊动手,其中有一个叫程定国的革命党成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抢射击,击中陶启胜,陶负伤而逃,毙死家中。一时间人声鼎沸,枪弹如雨,起义的枪声提前打响。

起义军很快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驻守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以及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赶往楚望台,起义人数达3000多人。晚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暑和旁边的第八司令部,但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攻击,经一夜苦战,终于在天亮前夺取了督署和司令部。湖广总督瑞澂越墙而逃,第八镇司令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落在起义军的撑控之下。汉口、汉阳的革命党人听到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后纷纷响应,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夺取了汉阳和汉口,管控了武汉三镇。自此,湖北军政府成立,黎洪元担任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如此看来,武昌起义的意外也就明显的三次。当然,在具体的起义过程中,其困难与挫折何止三次五次,超过十次都不为过。各位朋友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指正评点,互赞互粉!

都说邵阳铁打的宝庆,清朝是怎么结束对宝庆的统治的

邵阳旧称宝庆。“铁打的宝庆”一方面指以前邵阳城墙坚固,防御牢固,攻打不进,典型案例为石达开兵败宝庆府。另一方面是指邵阳人吃得苦、霸的蛮,内心似铁一般坚硬。清朝结束对邵阳的统治,既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与邵阳当时的人文密切相关,双向结合导致坚如磐石的城堡从内部攻破。

清朝末年维新思潮在邵阳盛行,动摇了大清皇朝统治的思想根基。

清朝末年,邵阳人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出现了樊锥、周叔川、周来苏、谭人凤谢介僧、蔡锷、石醉六、苏鹏等一大批接受维新思想的知名人物。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一大批人物大多为当时宝庆府新化县人,现新化、新邵、隆回三县交界处,蔡锷虽出生于邵阳市区,但在靠近此区域的洞口县山门镇长期生活。

1898年,樊锥在邵阳成立湖南南学会分会,推行新学。20世纪初,周叔川、谭仁凤等积极投身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革命中,参加同盟会。周来苏曾组织苏鹏等人到颐和园去潜杀慈禧与光绪的活动,后参加广州起义。周叔川先后创办新化实学堂、《大同辑报》等,广泛宣传维新思想,谭人凤等每次都赶至参加。

参加武昌起义的“大佬”或亲自指挥或坐镇现场,为推翻清朝的提供了最高指挥力量,在全国获胜的形势下,脆骨拉朽的结束了清朝在邵阳统治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周来苏、谭人凤及时赶到参与武装起义,随即回湖南组织长沙起义。武昌起义后,邵阳本土的革命志士,迅速行动,策划起义。10月30日,革命党人邹永成、谢介僧、葛天宝等策动驻邵阳县五峰铺巡防营官兵起义,攻占宝庆府城。知府、知县仓皇出逃,光复宝庆。随即成立湖南军政宝庆分府,公推谢介僧为都督,邹永成为副都督,谭二式为参都督。府辖各州县相继光复。

11月11日,谭延闿自封为湖南都督,总揽湖南军政大权,派遣心腹邵阳人、同盟会员谭心休率军驻邵阳并任宝靖招抚使,撤销宝庆军政府。邹代藩遇害,邹永成被迫出走。1912年1月,裁撤宝靖招抚使,谭心休率军返省都督府复命。谭延闿派所部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师第八旅分驻邵阳市区与武冈。4月,撤销邵阳县建置,保留宝庆府,领武冈、新宁、城步、新化四州县,隶属湘江道。1913年9月,撤销宝庆府、武冈州,恢复邵阳县建置,邵阳县称宝庆县,武冈州改设武冈县,与新宁、城步隶属湘江道,绥宁隶属辰沅道。

推翻清朝统治后的邵阳,民生并未安乐,进入军阀割据时期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发动讨袁护国战争,邵阳各界积极响应,次年2月、3月护国军统带王华裔率领游击队与绥宁覃汉山、叶显廷领导的农民护国军联合作战,三次攻克绥宁县城,将北洋军胡瑞麟旅赶出绥宁。4月革命党人攻占新宁县城,新邵太子庙数千农民暴动。5月,革命党人占领府城,成立“护国军宝庆司令部”,随即被北洋军击败。这以后,邵阳成为北洋、湘军、桂系、皖系角逐之地。1918年5月12日,皖系张敬尧部田树勋旅的一个团攻入府城,肆意杀死城内居民。

1926年,宝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爱莲女子师范学校召开,选举产生国民党县党部组成人员。此后武冈、新宁等县国民党党部相继成立,开始了国民党在邵阳的统治。

1928年1月,宝庆县复名邵阳县,1937年湖南设9个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邵阳县城,领邵阳、新化、武冈、城步、新宁5县,缓宁县隶第四行政督察区。8月1日,析邵阳县西部置隆回县,治六都寨,隶第六行政督察区。1938年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缓宁县先隶第七区,后隶第十区。

从历史规律来看,历史上的邵阳也逃不脱“大治—大乱——大治”的历史周期律,思想和民心所向是根本性力量,思想决定了武装力量的方向,武装力量错误的方向虽一时一地获胜,但也只能短暂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