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示儿是陆游的什么诗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作品原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白话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陆游为什么写《示儿》
《示儿》,乃陆游之绝笔也。“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年,陆放翁85岁高龄,然北方大片国土仍在敌国手中,心中之悲愤倾注在诗的每一个字中。
- 陆游出生在两宋之交。由于金兵大举入侵,宋朝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都被金兵虏去,北宋王朝被迫迁都。宋高宗赵构带着文武百官南下,终于在临安(现在的杭州)安顿下来。临安,成了南宋的都城。此时,年幼的陆游也随父母家人南下,好在老家就在山阴,就是现在的绍兴,在临安之南。这国破之恨深深地埋在陆游幼小的心里。
- 成年后的陆游参加过礼部考试,虽中第一名,却被秦桧的孙子抢了去,陆游虽心中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及至秦桧去世,陆游才有机会步入仕途,心中的一腔报国之情汹涌而来。他做过主薄,做过通判,上书朝廷主站,收复北方失地。他曾弃笔从戎,与金兵对阵。然所有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他想不通,为什么主和一派永远占着上风。皇帝为什么这么昏庸无能。
- 中年的陆游进入四川,目睹天府之国的锦绣山川,爱国之情更浓。但想到祖国北方大片国土仍在金兵的铁蹄下饱受苦难。他写下《入蜀记》,赞美祖国之大好河山。爱国之情如大海滔滔巨浪。想到此,他心有不甘,他仍坚持北伐,但未被采纳。后又被主和派打压,他闲居乡野,自号“放翁”。但他收复失地的愿望从未改变。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更加强烈。
- 晚年的陆游重归山阴,但光复北方,实现中华一统的梦想未能如愿。期间,有辛弃疾到访,有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有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最终写下绝笔《示儿》,撒手人寰。
纵观陆游一生,其爱国之情贯穿始终。他热爱自己的家人,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渴望北方被金兵占领的国土能回到中华的怀抱。然而在那个时候,他的愿望不可能实现。陆游,是个爱国主义诗人。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可删除。)
《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什么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评论到: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读陆游的诗,是很容易被其感动的。放翁的诗带着一生的执念,不论是对爱情还是对祖国,都充满了深情。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那一年,放翁八十五岁,他最后一次来到沈园,繁花依旧。六十年了,六十年来对唐婉的思念,六十年来的无奈和愧疚,就仿似一帘幽梦,此刻他终于相信一切都已化作尘土,终究是可放下了。
放不下的就剩下一件事,被女真族占领的国土此刻仍未收复。但放翁知道自己已等不到那一天了,沈园归来数月,弥留之际,他写下了这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就是给儿子看的意思。不少诗人都写过这诗题,包括韩愈等大家。但当我看到题目,第一联想就是这首。“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放翁这临终的哀音,在八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回响,催人泪下。
这是一种何等真挚的家国情怀。这一种执念不仅体现在对国家的关切,还体现在对民族的自信,放翁相信,总有一天,宋军会挥师北上,收复失地。所以他嘱咐儿子,家祭时一定要把这消息告诉他,这样他也含笑九泉了。
朱自清曾将这首诗称为爱国第一诗,我认为当之无愧。你的意见呢?
陆游的《示儿》诗为什么那么感动人
旅游这首《示儿》即使在现在也经常被人引用。比如有国家情怀的人会借以在台湾问题上说出这样一句话。也经常在中国足球与世界杯中稍作改动以抒发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渴求与希冀。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千古绝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词的大意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都已经学过。现在基本上有多一半人都能背诵。
此诗所传达的是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也表达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成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诗句必将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