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灵素

宋徽宗为什么崇尚道教?北宋时宋徽宗的艮岳有何特色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7 10:02:01 浏览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宋徽宗为什么崇尚道教

谢邀。宋徽宗赵佶为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之弟,曾是遂宁王、端王,宋朝第八任皇帝。1127年3月,与太子、钦宗赵桓,同被虏至金国,54岁时死于金国。


宋朝时期,举国上下崇尚道教。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海外有仙山,可觅长生不老方;二是为了巩固统治,转移民众对上层的种种不满,宋徽宗因家族原因自也崇尚道教。其实,与其说赵佶是被俘的皇帝、倒不如说他是一个颇有造诣的艺术家。


他的绘画才能,堪称一绝;在书法上也自创了瘦金体,学术上独树一帜。虽然说在艺术成就上堪和南唐后主李煜相媲美,*唯不能为君耳*。

北宋时宋徽宗的艮岳有何特色

宋徽宗在他的《御制艮岳记》中写到:“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又兼胜绝。”

历史上的林灵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评价他

↑↑←_←点击上面的关注,关注我不迷路哦!♥

林灵素,字通叟,温州人。此人是一名道士,因为法术高强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被宋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他是北宋年间著名的道士,而且对于佛教特别的排挤,他作为道教神霄派领袖级人物,承接王文卿使神霄派从奠基到兴盛,打败佛教密宗高僧,修改佛祖称号。北宋年间重视道家,打击佛教,可以说北宋朝廷打击佛教和他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林灵素传》记载,林灵素在获得宋徽宗信赖后致力于弘扬道教神霄派,因此引起其他宗教不满,而当时的太子信任佛教,对他的做法特别的不满,于是找来十二个胡僧和五台山僧人道坚等共计十四人与林灵素斗法。结果这些僧人在林灵素面前不堪一击,大败而归。一时间名声大噪,也是更加的被宋徽宗信任。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出他的作为。宋朝的著作多描述他是一个奇人异士,一位法力高强的道士,一位预测先知的人中龙凤。但是在元朝的著作中,却是这样描述他各种罪恶,因为元朝多信佛教,所以对于当时打击佛教的林灵素特别反感,多次描述他的各种罪恶。

元朝《宋史》“惑众僣妄,众皆怨之。在京四年,恣横不悛,斥还故里。”

那么北宋的灭亡和他有没有关系呢?显然是没有关系的。相反他还帮助过北宋,只不过宋徽宗没有听从罢了。

事情是这样的:林灵素推算出京师有灾,上奏迁都,但此时宋正与金联兵灭辽,不仅不愿南迁,还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林灵素慢慢的淡出了政治舞台,结果事情果然如他所料,在他死后数年,金兵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帝,酿成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我们如今来评判历史人物,绝不能妄下定论,绝不能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去片面的评价历史人物。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嵌入那个时代,用历史的背景去衡量古人的是与非。像林灵素这样的道家大宗师,相必也不会对这些世俗而烦躁吧。

读历史,学道理。个人见解,坚持原创。我是小洲,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不妨点个关注,你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宋朝的大太监杨戬,是怎么变成二郎神的

本来是受人景仰的天神,最后为何会和北宋的太监扯上关系?
其实这里要补充一点,有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比较复杂,一直到封建社会王朝结束,人物才算是完全的饱满起来。

而二郎神的原型,则是要结合了三个人的故事。包括了秦朝灌江口的李二郎、隋朝的赵昱赵二郎、宋朝太监杨戬杨二郎,除此之外还出现过李二郎、赵二郎等原型。

秦朝灌江口李二郎

说起这个李二郎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他的父亲是修建都江堰工程的李冰。但凡提到都江堰工程,人们只记得李冰,却忘记了他儿子李二郎的功劳。

当年在李冰病逝之后,他的儿子接过父亲的位置,才彻底修建完成。两人所修建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水利工程,至今都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关于李二郎,还有着一则传说。

当年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候,有一只妖龙为非作歹,于是派出李二郎前去擒拿。但是一番争斗之后,妖龙不见踪影。李二郎也搏斗累了,就拿着铁链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
不一会一个老妇人路过,听说事情的经过之后,就把铁链要了过来,原来她就是黎山老母。又过了不长的时间,一个身穿黄衣服的中年人路过,想问老妇人讨一口饭吃。

黎山老母认出了他是妖龙的身份,就把原来的铁链子化做成了面条。妖龙吃完之后立刻现出原形,而且被铁链子捆的紧紧的。李二郎看到后大喜,要把他就地处死。

但是被黎山老母阻止,因为如果没有老龙吐水,庄稼还怎么种?于是就修建了一座卧龙观,把这条妖龙镇压在了下面,也就有了如今寒潭卧伏龙的景观。

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两人,就在都江堰旁边给他们修建了庙观,也就是所谓的二王庙。

不过当时李二郎还并非是二郎神,东汉末年二郎神的传说越来越多,后来传到都江堰地区之后,由于二郎神掌管水利,于是就把李二郎当做二郎神。

隋朝赵昱赵二郎

隋朝时期有一位隐士名叫赵昱,但是在隋炀帝的逼迫下,他走上了仕途之路,被任命为四川嘉州太守。当时本地有一条蛟龙作恶,身为太守的赵昱降服了妖龙,从此之后不知所踪。

不过后来嘉州两地江水涨潮的时候,赵昱总是显圣救民于水火之中。当地的民众为了纪念他,在灌江口的位置为他建立寺庙,命名为灌江口二郎。

后来到了唐太宗时期,听出了这样的故事,就把他晋升为“神勇大将军”。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到了四川地区,也听说了这个故事,又把他加封为了赤城王。

等到了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宋真宗的安排下,进入蜀地治理益州叛乱。在这个过程当中,张乖崖曾经进入寺庙当中求福。

等到大胜归来之后,把好消息报告给宋真宗,追了一个圣号“清源妙道真君”。经过宋唐两代皇帝的加封之后,有关于二郎神的名声越来越大,二郎神的寺庙也越来越多。
不过有一段时间里面,由于宋朝的国姓为赵,又和赵二郎同音。当时很多人就把这种情况加到皇帝身上,把皇室描述成了鬼神,因此在很某一段时间里面,二郎神曾经被大肆打压。

宋朝大太监杨戬

现在但凡是提到二郎神,都认为他的名字是杨戬,而杨戬却是宋朝的一位大太监,两人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在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宋朝有着两名非常出名的宦官——杨戬、童贯,两人一文一武把持着朝政,可谓是害死了一大批的人。

我们的主人公杨戬在皇宫当中主要从事管理后花园的工作,机缘巧合之下受到了宋徽宗的喜欢,从此可谓是平步青云。甚至曾经出任节度使、太保等重要官职。

相对于之前的两位二郎,杨戬的名声可不好。他随意的收取别人的地租,由于不堪重负最后到人别人家破人亡。由于本人是宦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喜欢亲自阉割一些犯罪人员。传说宋徽宗的妃子韩夫人,有一次生了非常重的病,在杨戬的陪同下,前去二郎观求福。不过寺庙当中的庙官看上其美色,晚上化作二郎真身显圣,要和韩夫人苟合。

不过他的这些小心思,被杨戬所识破,救下了韩夫人。后来以讹传讹,就把二郎真神显圣的传说安在了杨戬身上,大太监也就莫名其妙的当了神仙。

其实有关于二郎神真正的身份,外界一直是传说颇多。而真正把二郎神叫做杨戬,也是开始在明朝的《封神演义》当中。究竟为何要和太监一样,估计谁也不清楚。

《水浒传》里那位作恶多端、八面玲珑的高俅最后怎么样了

高俅,北宋末年的奸臣。在《水浒传》中,高俅被塑造成一个无恶不作,为非作歹,祸乱朝纲,陷害忠良的狗官形象,与蔡京、杨戬、童贯并称为“四大奸臣”。

然而历史上,高俅虽然也算是奸臣,但是因为咖位不够,没有能够入选北宋时期有名的“六大奸臣”。”北宋六贼“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水浒传》中的高俅、杨戬没有入选,因为相对于蔡京等前面六个人,他们不是还没有坏透,而是因为官儿不够大,坏的程度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水浒传》中的高俅作恶多端,话这么说是没有错的,但是主要是基于梁山好汉的角度而言。作为站在梁山对立面的第一大坏蛋,高太尉对于无辜林冲的无情迫害,让人咬牙切齿,可以说,林冲上梁山,完全就是高太尉步步逼迫的结果。

从高太尉迫害林冲看宋朝官僚的腐败

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老婆林娘子,说来这父子二人也真实混蛋,京城里那么多等着攀附权贵的大姑娘,高衙内不喜欢,偏偏喜欢上了林娘子这么一个有夫之妇,而且还害了相思病,得不到就想死。这不是混蛋吗?活生生要拆散人家一对恩爱夫妻。

这个高太尉更是混蛋加坏蛋升级版,干儿子喜欢上了有夫之妇,他就要把人家丈夫弄死,直接明抢一个儿媳妇。高太尉整人可太有经验了,直接挖了一个陷阱让林冲自己去跳。

钓鱼执法,安排一个人卖刀给林冲,再安排一个人叫林冲带刀进太尉府,假装要看刀,林冲走进白虎节堂,乖乖掉进圈套。鱼儿上钩了,高太尉稳坐钓鱼台,派人把林冲抓了起来。

白虎节堂是军事会议室,带兵器进入是死罪。林冲就这么栽了,要不是办案的人里面有一个叫孙定的孔目良心未泯,以证据不足为林冲开罪,林冲恐怕就要拉出去砍头了。

负责审理林冲案子的府尹是高太尉手下的官员,高太尉是原告,既当裁判又踢球,这案子还有什么审理的必要吗?如果有,就是高太尉要把陷害林冲的证据链弄得完完整整,天衣无缝,让人有冤难申,无话可说。

高太尉陷害林冲,可以看到北宋时期的官僚腐败到了什么程度。林冲说,不怕官,只怕管。试想一下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朝廷正式官员,都能给一个官老爷生杀予夺,毫无反抗的余地,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岂不就是官员和小吏砧板上的鱼肉,想怎么宰割都可以!

在如此蛮不讲理,腐败无能的政府官僚统治下,老百姓的日子能够好过吗?也难怪宋江晁盖他们要上梁山造反,就是方腊、田虎和王庆等人,要造赵宋官家的反,也是情有可原,理直气壮。因为在官员的盘剥压榨之下,不反抗是死路一条,反抗了还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太平盛世,谁人愿意去做绿林草莽?就算是宋江这个造反派的头子,走后走上梁山也是因为迫于无赖,要被朝廷砍头了。如果没有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宋江不会上梁山,林冲也不会上梁山。他们之所以选择站到了朝廷正统的对立面,去当乱臣贼子,是因为朝廷,或者说代表朝廷的官员如高太尉、梁中书等官僚败类,不给他们一条活路。

在高太尉的迫害之下,林冲家破人亡,刺配沧州牢城。从始至终,林冲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他成了高太尉手中随时可以碾死的一只蚂蚁。

误入白虎堂的罪名没有整死林冲,高太尉买通押送的两个公人董超和薛霸,让他们在半路上杀了林冲。如果不是鲁智深出手相救,千里护送,林冲在野猪林就将死于非命,称为腐败官僚系统的牺牲品。

林冲平安到了沧州之后,高太尉还是不放过他,又派遣手下的陆虞侯和富安两个人,前往沧州安排刺杀林冲。

林冲不死,高太尉就寝食难安!林冲犯了什么罪过,就一定要非死不可?林冲杀了陆虞侯和富安,反上梁山,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朝廷和高太尉的对立面,毫无妥协的余地。

从高俅这厮的发迹看宋朝官僚的腐败

高俅八面玲珑,这话也说的不错。《水浒传》主要写得是一八零八个梁山好汉的故事,但是在讲他们的故事之前,却在第二节”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先讲了高俅升官发迹的故事。

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在逼上梁山之前,要交代一下逼上梁山的社会背景。从高俅升官发迹的故事,就能够看出北宋末期整个朝廷政治败坏的程度。

高俅是个破落户儿,浮浪子弟,会点枪棒拳脚,踢的一脚好气球。高俅到了瑞王府里送东西,瑞王和几个闲汉在踢球。球滚到了高俅脚下,高俅露了一脚,瑞王直叫好,高俅就这样留在了瑞王府。自此高俅深受瑞王赏识,每日跟随,寸步不离。

哲宗皇帝死了,没有儿子,作为皇弟的瑞王继承大统,就是宋徽宗赵佶。登基之后,不到一年,让高俅这么一个既没有考过进士,有没有立过军功的闲汉,做到了殿帅府太尉的高官显位。

只要皇帝老儿喜欢,官职是他家的,他想给谁就给谁,不需要任何理由。上梁不正下梁歪,事情坏在根子里,如果皇帝自己带头走歪门邪道,手底下的官员也就更加肆无忌惮。

所以北宋末期,徽宗一朝,无论是”四大奸臣“还是”北宋六贼“,败坏朝政以至于酿成了后来的”靖康之耻“都是朝廷政治腐败无法避免的结果。

靠踢皮球升官发财高俅担任殿帅府太尉,也就是朝廷禁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他在军营用地上建立私宅,把军士当成自家的杂役呼来唤去,不懂得练兵,更不懂得指挥作战。所以当大金国的统帅带领十万铁骑进攻开封城的时候,大宋几十万人的禁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徽宗皇帝慌忙传为给自己的儿子钦宗皇帝,但是还是没能避免被大金国的军队俘虏的命运,最后饥寒交迫,死在了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可能到死他都没有想明白,自己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完全是因为任用了高俅这么一个浮浪子弟埋下的祸根。

高俅老贼最终结局如何?

《水浒传》中,并没有交代高俅最后的结局如何。高俅三次带领朝廷兵马征讨梁山,被宋江和吴勇用计谋捉到了梁山上,林冲要杀了高俅,但是宋江为了招安大计,不敢杀朝廷命官,把高俅放了回去。梁山招安之后,宋江等人征讨方腊得胜回朝,高俅和蔡京等人毒死了宋江和卢俊义,梁山至此灰飞烟灭。

陷害忠良,祸乱国家,那么历史上高俅最终的结局如何呢?很多人都相信恶人自然不得好死,但是遗憾的是,高俅活得好好的,而且在靖康之耻的前一年,公元1126年病死于开封,不仅极尽哀荣,而且还成功避免了让所有北宋官员生不如死的”靖康之耻“。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孙悟空那么厉害为什么会安心跟随唐僧取经,真的是为取真经吗

悟空当然很厉害,再厉害,他也要去取经,这不是矛盾。不仅是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都一样。

咱就说悟空,取经前,他在五行山下压着呢,而且已经500年了!观音许诺:参加取经,就可以出来了,这个理由其实已经够了,自由啊!

不仅如此,取经后,他还能进入仙界,亦即不再是妖怪了,换言之,进入主流社会了!这还没完,当他得到如来的许诺:“汝亦登莲台”时,意味着他将进入仙界(主流社会)的上层了!

所以,对于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来说,其实也包括唐僧,取经即是目的,也是手段,是建功立业的过程,是明白无误的上升通道。所以,无论有多厉害,也要义无反顾的去取经!

而且,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果不够厉害,会得到取经的机会吗?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有实力,才更容易有机会!

历史上有哪些正史未记载,但地方志或族谱记载的奇人异事

这个真的有,江西省资溪县石峡乡双斜村李氏后人的族谱和明末将领李大开的忠义祠碑文上就记载过一个“在崇祯自缢之时,他并不知道千里之外有一人率家丁数十人来勤王”的故事。

大明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率部数十万民军攻入京师,崇祯皇帝被逼上吊自尽,历时277年的大明王朝戛然而终。然而3月份崇祯皇帝就已经下令各地兵马进京勤王,然而因为袁崇焕之事,让很多吴三桂、左良玉等人心有余悸,而迟迟未就。仅宣化、密云总兵唐通受诏勤王。但是唐通和李自成交战的时候,监军太监杜之秩私开居庸关,导致唐通腹背受敌最终无奈投降。

虽千万人,吾往矣。

然而就在崇祯怨天尤人的时候,他却并不知道,有一个人在千里之外的江南,率家丁数十人赶来勤王。此人正是崇祯不久前封赏提拔的一个根本不在他眼界里的中低层军官。而此人最终以一人之力,敌李自成数十万民军,力战身亡。李自成击节感叹,大明人心尽丧,竟还有如此奇人,于是命人好生安葬此人,此人尸骨还得已保存。

李公大开,传奇一生

此人名曰李大开,字皇求,或曰文篁。泸邑桑溪里人(今江西省资溪县石峡乡双斜村人)崇祯丁丑年(崇祯10年,1637年)武举进士,池州副总兵(武从二品)。李公皇求文武全才,自幼钦羡忠臣节士,立志成为祖逖和郭子仪之类有扫平天下变乱能力的英雄人物。

泗州保皇陵,首战告捷

泗州(盱眙)皇陵是明太祖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和他祖父的实际埋葬之地,也就是老朱家的祖陵,在古人的观点,那就是朱家王朝风水所在,因此一向有重兵守护,然而到了晚明守备业已名存实亡。

此时有近万民军部队前来攻打泗州,意欲挖掘皇陵,破坏朱家风水。泗州知州得报后大惊失色,一面紧急向四方及朝廷求援,另一面紧急抽调部队应战。李大开立即率领所部兵马开赴前线,双方与泗州城外展开激战。李大开将军横刀立马,首当其冲,经此一役,李大开名声大振,不久便被接连提拔为台州游击和衢州参将,从一个小小的连排长很快升任为军区团长,被调任到浙江统领军队安抚四方。

平“许都之乱”,得崇祯嘉赏

许都原是浙江金华一户地主子弟,秀才出身,颇有才智计谋,因仕途不顺,受官府凌辱压榨,愤而率人起义,因为当地民众不堪官府“剿饷”、“练饷”重负,一时间,积聚数十万之众,因以白布裹头,所部称为“白头军”许都自立年号永昌,遂尾大不掉。当地官府疲于应付,而无对敌良策,反而使得“白头军”日益坐大。

大明崇祯17年(1644年)正月28日李大开率部集于金华城郊与前来攻城的许都交战。是战李大开亲自上阵击杀“白头军”数十个头目和上百军兵,在明军各路合击之下把许都打得大败,俘虏数万人。许都兵败与手下64个头目全部被东阳官府砍头示众。

李大开因此功,受到崇祯皇帝亲自下诏提拔。提拔李大开为池州副总兵。李大开接到圣旨后面向北方郑重磕头,表示绝不辜负皇上和朝廷对他的厚爱,一定以赤胆忠心来护佑大明朝廷和百姓。然而就在他接到嘉奖的后不久,便遭到恩封他的崇祯遇到了麻烦。

北京城被围的消息传到江南时李大开并不知道崇祯皇帝已死,以为他落在李自成手里囚禁。李大开面向北方跪地大哭,并立即召集手下兵马准备奔赴北京前去援救崇祯皇帝。然而最终得以成行的却只有他和他的家丁。但这并未阻止李大开的步伐。于是镜头就回到了开头的一幕。

亡故80年后,立庙修志。

然而李大开名不见经传。若不是雍正5年(1727年),雍正皇帝勑命在江西建造故明李大开将军的忠义祠,追封其为奉政大夫(文五品)。且乾隆年间有个叫魏若虚的人在给忠义祠修碑文记录了他的事迹,我们或许无从得知此事。

如若不是残垣断壁的宗祠和残破不堪的族谱,我们更没有机会知道在明末还有春秋时期那样的义士。如若不是像江西省资溪县石峡乡双斜村李氏后人李汉荣那样坚持,我们仍然没有机会得知此事。因此炒米倍感其诚,希望诸如此类得以传续。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