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望岳,杜甫原文及翻译
《望岳》的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的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一、《望岳》
1、赏析: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2、关于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杜甫的三首《望岳》分别是什么
杜甫的三首《望岳》分别是:
1、《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三首·其三 》 唐代:杜甫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3、《望岳三首·其二》 唐代: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诗圣杜甫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由“望”字着笔,“远望”到“近望”到“凝望,”最后“俯望”,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细细描绘,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诗人卓然而立、不畏艰险、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气魄及兼济天下的壮志豪情!
在《望岳》诗中,诗人杜甫为什么把泰山称为“岱宗”呢
杜甫为什么把泰山称为:“岱宗”呢?其实杜甫不愧为文学家和诗人,把“泰山”称为“岱宗”更把“泰山”一词扩展得更雄气,伟岸,因“岱宗”本身是泰山的别名,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巜岱宗》,宗,“长者”的意思,这么一改,《岱宗》就是大下至尊,无它所比的山中之王的意思。泰山坐落山东省中部,为中国五岳之首,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神大典皆在此山。
古代民间把受人敬佩尊重的老人称谓为:“泰山”,表示对有声望有名气的耄耋老人的敬畏和感恩戴德。毛泽东同志把革命者为人民谋求幸福自由而牺牲的人称之为:“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反之轻于鸿毛。总之杜甫把“泰山”称为“岱宗”,在社会上应用量“岱宗”没有“山”居多,“泰山”这个词本义专指山名,而现在作为形容词用的较多,而“岱宗”都很少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