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有其长,央行为何大力提倡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一方面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做技术升级和创新,所以这也是新股发行不停的原因,也是力推科创板的原因,科创板定位的企业就是战略新兴产业。都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
企业融资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是间接融资,也就是贷款融资,银行就是这个方式,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方式,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方式都是间接融资,这种方式的融资条件首先是需要资产做抵押,尤其是固定资产,银行通过抵押来降低风险,所以面对的企业大多是制造业企业,有土地、厂房、设备,这是工业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在工业化过程中非常适合,有订单,只要有厂房和设备进行生产,企业就有现金流,银行就会放款。基建方面也是大多用这种方式,比如道路和桥梁。用长期贷款把高速公路建起来,以后通过过路费来慢慢还。
我们国家现在是间接融资占据主导的,一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新产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但是对于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这种融资方式就不合适了,因为前期研发投入大,或者前期的市场投入巨大,但是收入和盈利在后期,前面的投入是有风险的,这种企业是从银行拿不到贷款的,知识产权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额度也不高,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滴滴,如果是依靠贷款才能发展的话,就不会有这些企业,华大基因这种企业也是一样的。
所以这种企业就需要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那就是股权融资,也就是直接融资,这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投资成为股东,如果失败了,他是股东,不需要赔偿。对创业者有保护。如果成功了,投资人是股东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分享,这对投资人是激励。
反观债权融资,是刚性对付的,如果是不好的企业,银行承受的风险很大,收益却非常有限。如果对于好企业,银行获得的收益也有限。只是固定的收益。
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适合不同的产业,也适合不同成长期的企业,没有绝对的好坏,但是股权融资我们是偏弱的,银行业的发展已经登峰造极,该是股权融资出力的时候。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什么区别
直接融资,听上去高大上,其实原理很简单。你拆解下这个词儿,直接和融资,直接就是省去中间商赚差价,融资那就是借钱咯。
所以直接融资就是借钱人绕过中介直接从出钱人那里筹到钱。像公司上市、发行债券啊这些都是直接融资方式。
与直接融资相对的是间接融资,最常见的就是向银行贷款,银行是个典型的金融中介,老百姓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经过评估,再把钱贷给企业,中间倒腾这么一圈就是间接融资了,在银行的风控下,其实也为普通老百姓们降低了风险。
关注财经新的人最近可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说政策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还有人解读,说这预示着牛市要来了?为什么呢?看看国外。
和海外对比,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越重视直接融资,比如美国的直接融资占比已经接近80%,而中国只有30%左右,目前我们还是以银行信贷为最主要的融资工具。
政策指向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换成大白话就是鼓励企业通过上市来融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全面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啦。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股市融资的功能会被放大,上市公司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你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会在当前这样一个时间点,重视直接融资呢?其实,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渠道和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不匹配了。过去我们大力发展房地产,现在要调头搞科技创新产业了,这些新兴产业在成长初期往往没有什么固定资产作抵押,而且风险很大,看不到固定的回报,银行自然不愿意把钱借给他们,不过,这个事也不能全怪怪银行,银行也是拿别人的钱,自然就要替别人把好关,做好这道防火墙了。
总结一下,在同等生产力的情况下,直接融资能够引导资金流向更能用好钱的企业,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这也是经济内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是港美股研究猿一枚。原创不易,欢迎关注我,为你盘盘更多财经知识。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有哪些优缺点
直接融资的优缺点:
优点:
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
缺点:
1、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
2、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
3、直接融资的风险较大。
间接融资优缺点:
优点:
1、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积少成多,形成巨额资金。
2、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性较高。
3、降低融资成本。因为金融机构的出现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结果,它具有了解和掌握借款者有关信息的专长,而不需要每个资金盈余者自己去搜集资金赤字者的有关信息,因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4、有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缺点:主要是由于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加入金融机构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
直接融资比重为何难以提高
我不太懂谈到直接融资,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最关心A股,最关心证券市场。我学习金融的目的,是希望它不要变成所谓专业人士的孤芳自赏,我们有责任,把它通俗化让大家都看得懂,就像家长里短一样的那么有生气。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打个比方,就好像说做生意,是合伙干还是自己借钱干。合伙干都出钱,风险按比例承担,收益按比例来,同股同权。不合伙借钱干,那风险就是谁来干谁承担,也许是最赚钱的那个,也许是一败涂地,负债累累的那个。凡事,不能太要求极端,所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往往我们都在说要有一个比例,风险分担一下,收益共享一下。
但是为什么直接融资现在比例上不去,因为现在大家都想把风险转嫁出去,开玩笑,现在实体多差呀,哪有这么多机会啊,现在风险与收益根本不匹配,中国的创业者,要么死在市场,要么死在制度。
我要干点事,想找点钱,去哪里找?银行?垄断了几乎所有金融资源,敢给我钱吗?大义凛然的说要规避风险,从来都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更何况你是在垄断,事实是相反的,都给固化了,跟着政策走没错,把钱给央企国企,大型民企也没错,但是哪家企业不是从小做到大,小的时候谁管?被逼无奈,只能提高成本,没人直接融资,那就间接融资去借,一脚踢到了民间,甚至高利贷。可是哪有这么多钱啊,到处都是嗜血的,不敢多借啊,稍有不慎一顶非法集资的帽子扣下来,再加上天煞的极少数居心叵测的瞎搅和,妖魔成洪水猛兽了,没有好人了。为什么直接融资上不去?因为有实力敢担风险的太少,因为直接融资的小企业因为后续资金缺乏而死的太多,因为金融资源匹配存在问题。证券市场太小了,它亮眼,但是不解决问题,它太高很多人进不去,在里面的在外面的都不容易。
我真得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制度的改善能充分释放活性,收益本来就是对风险的定价,扭曲的能够摆正,希望在坚持的各位都能活下来,生存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