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际遇

对人生际遇的感悟是什么?最后的状元刘春霖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4 23:53:53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对人生际遇的感悟是什么

人生就是一段征途——

时而大路平坦,时而山路崎岖,

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我们要做的就是——

得意时不张扬,失意时不气馁,

拼搏激流勇进,奋斗勇攀高峰!

一生别无他求,爱党爱国爱家!

不能流芳千古,但求无愧我心!

最后的状元刘春霖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

刘春霖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上最后一个科举状元,这个头衔的确来得很意外。1904年,大清王朝还在慈禧的统治之下。

这个时候洋务派的力量,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贵族体系,尤其是南方大片地区,不再倡导科举,而是倡导西学中用,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么一来科举制度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读典籍文章,似乎救不了国,反倒是学习洋枪洋炮的制作和训练,才能够救国。

为此大量有识之士,都放弃了科举,转而开始学习洋务知识可这一切对刘春霖来说,已经来不及了。他自幼饱读诗书,每天都在练习八股文章,你让他突然转洋务,岂不是把这几十年的努力都给浪费掉吗?

在1904年的科考当中,刘春霖一举夺魁,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状元。你甭管外面洋务弄得怎么热闹,人家凭本事考上的状元,还真的很牛,这智商一般人可比不了。不是你搞了几年洋务就能超越的。

本该春风得意的刘春霖,三次出仕,三次归隐。

对刘春霖来说,历史就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他刚中了状元,清廷立刻宣布取消科举制度。这项搞了1300多年的选才制度,就这么终结了。

  • 1、在清廷工作。

那么刘春霖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他还是和很多状元一样,刚考上就进入了翰林院担任修撰。可这个时候的状元显然不怎么受重视,而刘春霖的智商又毋庸置疑,为此清廷特地为了培养刘春霖,将他送到日本东京政法大学深造,学习西方知识。

3年以后,刘春霖深造结束回国,先后担任了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阳师范学校监督等职务,总归是跟教育打交道,没什么政治上的权力。

一直到1911年清朝政府灭亡,刘春霖在仕途上依旧,没有太大的长进。因此在近代史上,也很少提到这个人。清廷灭亡后,刘春霖索性辞官回家读书了。

  • 2、给袁世凯等北洋军阀领袖们打工。

赋闲在家的刘春霖,作为清朝最后一个状元,这名气自然是不小的,再加上他有三年的旅日学习经历,所以到了北洋政府时期,他再次被提拔成为政府官员。

这是刘春霖第二次做官,最初担任袁世凯大总统府内史,也就相当于是袁世凯的众多秘书之一,帮助袁世凯起草一些文章,类似袁绍的陈琳、曹操的杨修、诸葛亮的杨仪。

此后在1917年,他有了出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的机会。很显然这不是他的专长,因此到了徐世昌和曹锟掌权期间,刘春霖又被任命为总统府秘书帮办兼代秘书厅厅长。这个官职已经开始往行政上扯了,不出意外刘春霖要当大官了。

果不其然,得到历练的刘春霖,担任了直隶省教育厅厅长,后又出任了直隶自治筹备处处长,逐渐成为了政府高层。

这段就职经历,让刘春霖的内心非常胶着,因为他有着一颗为国报效的心,可是却目睹着这些掌权的北洋军阀一个个丑陋的嘴脸。

他终于明白,北洋军阀是救不了国家的,他们除了自己的利益,什么国家利益都不管。因此刘春霖在1928年愤然离职,在北平归隐。归隐也挑大都市,可见刘春霖还有一颗复出的心。

  • 3、成为时任河北省省长的宋哲元幕僚。

1931年9月18日,这是一个令国人愤慨的日子,日本人强行攻占了东北三省,张少帅带着30万东北军入关,从此无家可归。

刘春霖这个时候非常恼火,他虽然赋闲在家,可是对时事还是很关心的。作为前清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受到了伪满洲国溥仪的传唤,希望他来担任伪满洲国教育部部长的职务。

如果不出意外,刘春霖将会第三次入仕,可是他严词拒绝了溥仪,他知道伪满洲国只是日本的傀儡政权,前去赴任,那就是在卖国。

民国时期,宋哲元担任河北省省长,他对刘春霖十分敬佩,于是常常登门拜访,甚至拜刘春霖为师,常常和他坐在一起谈天论地,这个时候的刘春霖相当于是宋哲元的幕僚,成为了他执政方针的有力建议者。

当然了,他没有正式任职,做个闲散的幕僚,可以体现出他的清高和水平,相对比较自由,拿了固定工资后,他可就没有自由和尊严可言了。

晚年的刘春霖,依旧致力于古文化的传播和保存。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在七七事变后,日本攻占了北平,刘春霖被昔日的同榜进士王揖唐邀请担任北平市长,结果气愤之下的刘春霖再次果断拒绝。

这个时候伪军们可就不高兴了,立刻带兵抄了刘春霖的家,顺带着把他们家的人,都给赶了出去。要不是刘春霖手里有点积蓄,再加上人脉关系,伪军绝对不会把家和财产还给刘春霖。

从这件事以后,刘春霖就啥也不管了,索性做个在家著书立传的闲散人好了。手里有点钱,刘春霖就拿出来兴办学校。

除此之外,刘春霖就在家里研究古文学、历史学、金石学,家里珍藏了上万册古代书籍,为中华文化的保存,的确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总结:平生志不在温饱。

刘春霖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立下了这个人生目标。他的志向不能只停留在温饱阶段,他应该要有更大的志向才对。

不过兜兜转转忙活了一辈子,给清廷打工,给北洋打工,给民国打工,最后好像一事无成。到了人生的后半段,刘春霖才逐渐觉醒,功名利禄都只是身外之物罢了。

人生的自在和快意,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为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做出一定贡献,这才是刘春霖真正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