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郅都 太后

苍鹰郅都,汉景帝手中的利剑,最终为何被窦太后折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4 22:53:23 浏览1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苍鹰郅都,汉景帝手中的利剑,最终为何被窦太后折断

郅都是河东大阳(今山西平陆)人,汉文帝时期以郎官入仕,身为宫廷护卫,保卫皇帝是他的职责。汉景帝时期升迁为中郎将,以直言敢谏闻名于朝野。

西汉初期推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不施重刑。在这种政策的保护下,社会经济很快从凋敝中恢复过来。然而,事有利弊。经济发展的同时,地方豪强势力也壮大起来了。

他们巧取豪夺自耕农的田地,又控制市场价格,丰年贱价收购,荒年囤积居奇。依靠财力接交贪官,称霸一方。

汉景帝中期开始,如何控制豪强势力逐步成为了汉朝政治中的重要一环。

一群特殊的官吏应运而生,他们彻底放弃汉朝初年刑罚从轻的原则,开始以严刑峻法打压各地豪强。这些"酷吏"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苍鹰?郅都

【山东立危、震动四方】

当时济南豪强瞯氏,势力强大,危害一方。地方上乌烟瘴气,民不聊生。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前往制理。郅都到任后,采取以暴制暴的铁腕手段,马上下令捕杀了目无国法,肆意无忌的瞯氏首领。开西汉一朝以严刑峻法打击豪强之先河。郅都这出其不意的雷庭一击,把瞯氏一族镇住了,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只一年光景,号称难治的济南郡就有了"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的良好环境。郅都之名远近震动,人皆侧目。

【护卫京师、结冤太后】

郅都的作为,景帝十分欣赏,公元前150年景帝迁郅都为中尉,率领北军维护京师地区治安。京师地区权贵云集,形势错综复杂。是历代最难治理的地方,郅都上任伊始,他毫不为违法者的权势所动,凡违反国法者,无论何人,一律以法严加惩处。一时间,列候宗室对其又恨又怕,背后称其为"苍鹰",喻其行法之凶狠威猛。

不过郅都的手段也为自己带来了大麻烦,为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隐患。当时景帝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然而他并不安分,在俢建宫室时不知那根筋搭错了,竟然侵占宗庙土地。因此,被郅都传往中尉府审讯,刘荣要求给他笔墨,写信向父皇谢罪,遭到拒绝。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听说后,悄悄派人送来笔墨,于是,刘荣写信谢罪后引罪自尽。窦太后听闻后认为是郅都逼死了刘荣。于是怀恨在心,记住了这个不讲情面的郅都。

【威震边塞、忠良亡命】

得罪了窦太后的郅都被免官回乡,景帝知道郅都之冤。重新起用他为雁门太守,雁门郡地处北方边境,与匈奴接攘。匈奴人屡有犯境,入塞掠夺。他们久闻郅都威名,得知他要就任雁门太守,惊恐万分,匈奴骑兵全军后撤,远离雁门。郅都死后数年匈奴人,仍不敢靠近雁门。

匈奴人无奈之下,也心有不甘。便派能言善辩之人前往西汉内地,大肆散播不利于郅都的谣言。窦太后早就不满于郅都,听到谣言后,立即下令将郅都逮捕入狱。景帝争辩说:“郅都是忠臣”。窦太后反问:“这么说临江王刘荣就不是忠臣了”。在她的坚持之下,国之苍鹰郅都最终被处斩。

郅都一生不畏强权,忠诚清廉,可谓“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他惩治豪强权贵,抵御匈奴外侮。性格耿直刚烈,不识变通,终未善终。但后人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赞誉,历史也还了他一个公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

试题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C小题4:窦太后闻之/ 怒/ 以危法中都/ 都免归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 而便道之官/ 得以便宜从事。小题5:(1)既已离开父母出来做官,当然应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终究不能顾念妻子和儿女的了。(2)临江王被朝廷捉拿到中尉府受审,他想要一点书写工具写一封信向皇上谢罪,但郅都禁止下属官吏,叫他们不要给他。

一个令匈奴闻风丧胆的文官,为何被司马迁冠以“酷吏”之名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誉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彰显其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也给予此书很高的评价:“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郅都早为汉文帝刘恒的侍从,景帝刘启时代,郅都任为中郎将,他敢于直言进谏,能在众目睽睽的朝廷上大胆地指责元老重臣的过失,逐渐为汉景帝看重,又升任为济南太守,到位后励精图治,使济南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安居乐业!

取得了不俗的政绩后,调升其为中尉的官职,他干练坚决,杀伐果断,首先广施严酷的刑法,不避权贵和国戚,刚直不阿,甚至连诸位列侯和刘姓皇族都要侧目而视,人们称呼他为“苍鹰”。
由于严明法纪,郅都后来得罪了窦太后而被罢黜了一段时间,国事紧急时,又启用他为偏僻边疆的雁门太守,匈奴人知道是号令严明,治军有方,忠诚为国的郅都镇守边关后,明白这个汉臣无法收买,便自觉领兵离开了边境,一直到郅都去世,都没敢在靠近雁门一带的边境区域抢劫掳掠。
后来匈奴人分析了他的性格,就处心积虑地谋害他,利用“反间计”借窦太后之手处死了郅都。司马迁在写郅都时,怀着崇敬的心情,充满了敬佩之意,故意称他为“酷吏”,以赞赏他作风过硬,行事严瑾,不畏锋芒的品格。后人誉之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显然,“爪牙”在此处亦为褒义,还把他与廉颇、赵奢等名将相提并论!

历史上的酷吏郅都为何被斩你怎么看

中国历史上,有着不计其数的官吏,他们有的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有的贪赃枉法、无恶不作。而除了清官、贪官、忠臣、奸臣这样的称呼外,还有着一种难以形容和评判的官员,他们就是“酷吏”。

顾名思义,酷吏便是用残酷方式来履行职责的官吏。要说历史上的酷吏,比较著名的恐怕就是创造“请君入瓮”典故的周兴和来俊臣了。除了他们,汉初也有一位在朝执法不畏宗室权贵,戍边威震匈奴之胆的酷吏,那就是被称“苍鹰“的郅都。

郅都虽然名气不大,争议却颇大。有人将与廉颇等名将并列,“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司马迁素来反对用严厉手法来治理国家,因而他虽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却被司马迁排在历代酷吏之首。

那么,就这样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为何会被窦太后所杀呢?

郅都,生卒年不详,出生于杨县(即今的山西省洪洞县东南部一带)。汉文帝时,他担任郎官,也就是君王的侍从官。汉文帝去世后,景帝继位,郅都被封为中郎将,职位提升的郅都有了更大的话语权。据《史记》记载:“敢直谏,面折大臣於朝。“他敢于直言进谏,凡是他觉得不妥的,他便会在朝堂之上当面说服别的大臣。

一次,郅都跟着汉景帝前往皇家打猎的地点“上林”,景帝的爱妾贾姬上厕所时,突然有一头野猪闯了进去。汉景帝眼神示意郅都前去救援,但郅都却不为所动。情急之下,汉景帝自己带着兵器想去救贾姬,但郅都拦住他说:“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意思是说,陛下死了一个姬妾,但还会有别的姬妾入宫。像贾姬这样的女人天下并不少,陛下纵然可以看轻自己的性命,可如此一来,江山社稷怎么办?太后怎么办?

郅都的这段话在今天看来似乎十分过分的,但在那个时代,帝王的性命在人们眼中确实比再多的姬妾都重要。后来,野猪退走,贾姬也平安无事。窦太后听说了这件事后,赐郅都百金。从此,景帝也更加重用他了。

当时,济南郡有着一个姓“间”的宗族,他们有三百多家人,奸诈狡猾,在当地横行霸道。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使是朝廷下派的郡守也对他们毫无办法,于是汉景帝便将以严厉著称的郅都派到济南郡担任太守。

郅都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恶名”“,他“至则族灭间氏首恶,馀皆股栗”。对于地方上的大族,官员一般是采取温和的方式来打压和限制,而郅都则没有什么顾忌,直接率兵将间氏最为恶名昭著的一户灭口,其他族人都惊惧不已,从此不敢为恶。

托郅都简单粗暴治理方式的福,在他治理期间,“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在济南郡的一年多时间,郅都推行严法,郡中百姓路不拾遗,周边郡县见到郅都则像见到上级长官一样十分敬畏,可见其威信和影响。

《史记》评价郅都道:“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他精力旺盛,公正廉洁,有人私自寄来信件,他从不打开看,有人送来礼物,他也绝不接受,有人请求办事,他也不予理睬。这样的行为哪怕是放在今天,都是是清官的模范。

公元前150年,郅都回到中央,被景帝封为中尉,掌管京城的治安工作,他“行法不避贵戚”,被王公贵族们称为“苍鹰”。两年后,汉景帝的庶长子,临江王刘荣犯法,被押送到中尉府审问,在郅都严厉的审讯后,他自杀在狱中。

刘荣的祖母窦太后听说孙儿的死讯,立刻要求罢免郅都。

为了保护这一直臣,景帝将他封为雁门太守,驻守边疆。众所周知,随着中原王朝的发展,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也逐渐壮大。在汉朝建立之初,匈奴的冒顿单于还曾经将汉高祖刘邦围困于白登山。

此后,汉朝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避免与匈奴交战,于是常常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只能够被迫防守、遣使和亲。在汉武帝主动出击之前,汉朝是深受匈奴的困扰的,所以景帝将郅都派往雁门,除了避免盛怒之下的窦太后加害,也有借助他的勇猛和能力抵抗匈奴的意思。

郅都的极端与残酷手段,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匈奴都有所耳闻,对其闻风丧胆。据史书记载: “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不过,匈奴人畏惧郅都,窦太后却不,他派人逮捕郅都,准备处死。

汉景帝求情道:“都忠臣”。可窦太后却沉浸在失去孙儿的悲伤中,反问道:“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最终,郅都还是被处死,“苍鹰”被折断了翅膀。他虽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但在皇权面前,终究不过是个小人物。

《汉武大帝》中王皇后为什么要从郅都手上拿走刘荣写给太后的信

《汉武大帝》中有一段迷案:临江王刘荣求刀笔写给窦太后的信,被王皇后拿走了,然后,那封信就此消失。而刘荣也因为申诉无门而自杀身亡。

临江王 刘荣

至于,王皇后为什么要拿走那封信。居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顺着刘荣的生平这条线不满找出答案。

刘荣剧照

刘荣与汉武帝刘彻同为汉景帝刘启之子。而且遵从立长的原则,刘荣在其生母栗姬受宠的时候被立为过太子。

栗姬受宠而骄,先推掉了陈家的政治联姻得罪了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又在景帝生病的时候出言不逊。终于在景帝七年正月,栗姬失宠,刘荣受连累被废为临江王。同年四月,胶东王刘彻之母王夫人被封皇后,刘彻被封太子。两张对比,一盛一衰。

武帝母 王皇后

两年后,刘荣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而被传召长安受审,廷尉郅都是出了名的酷吏,以“执法不避权贵”闻名。当然,郅都也是看透了景帝的心思,才敢这么做。刘荣找门子求出路到了窦婴府上,窦婴做过刘荣的太子太傅,不忍看刘荣死去,于是托人让刘荣给窦太后写信求救。但这封信先是被郅都呈给景帝,后又被王皇后拿走。

魏其侯 窦婴

看到这里基本也就有答案了。这封信是刘荣写给窦太后的信。当时的情形,也只有窦太后有能力救他。而这信如果真的交到了窦太后手里,刘荣大概率是会被救出来。而刘荣作为前太子,对刘彻的地位有直接威胁。即使他自己不想挣回太子位,难免不会被人当成争权夺势的工具。对王太后而言,刘荣是威胁,而消除威胁就不能让刘荣得救。所以,她铤而走险拿走了那封救命的信。

在朝执法不畏宗室权贵,戍边威震匈奴之胆,苍鹰郅都为何被杀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郅都,历史上第一个酷吏,首开“重典治世”之风,但是他的严酷、他的重型均是对不法分子,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他都一视同仁。

1、辉煌战绩

郅都一开始在汉景帝身边为中郎将,经常随侍左右,有一天汉景帝到上林苑打猎,其一个宠姬去上厕所,突然有一只野猪冲向测算,汉景帝想要阻止野猪,被郅都制止,他说死了一个宠姬,后宫还有其他姬妾,皇上怎么能为其犯险,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一番话掷地有声,郅都开始受到重视,窦太后也很看重他。

后来到任济南太守,面对为非作歹的世家大族,郅都毫不手软,秉公执法,该杀就杀,从不犹豫,从此济南一带大治。

在太守任上干得不错,郅都被汉景帝提拔到长安,主管京城治安。京城可不是济南能比拟,这边皇亲国戚遍地,但是郅都依然我行我素,获得了“苍鹰”的称号!期间他办了两个大案,最终把窦太后都惹怒了。

第一件案子是十数个官员被杀案,郅都层层追查,凶手矛头指向梁王,梁王可是窦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也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窦太后甚至要求汉景帝驾崩后传位给梁王。在郅都的步步紧逼下,梁王颜面尽失,逼迫杀人的两个手下自尽。

第二件案子是废太子刘荣侵占宗庙之地修建宫殿,被郅都传唤,郅都凶名在外,胆怯懦弱的刘荣在此高压之下竟然自杀谢罪了。

这一下子彻底惹怒了窦太后,一个是她宝贝儿子,一个是她宝贝孙子,于是在窦太后要求下汉景帝立刻罢免郅都。

2、法能大过天?

汉景帝虽然把郅都免职了,但是他还是很看重郅都,于是一道圣旨又让他去雁门当太守。

雁门是汉朝与匈奴的前线,汉景帝时期,汉朝主要处于守势,竟然发生匈奴起兵入侵边境,烧杀抢掠,但是他们一听说郅都来到了雁门,都自觉地绕过了雁门郡,所以郅都在任时,匈奴没有再进攻过雁门。

窦太后知道了逼死自己孙子的凶手竟然又到雁门当官了,怒不可遏,这一次她没有再让汉景帝宽松处理,直接下令赐死郅都。可叹为国奉献一生的郅都竟然如此下场。

郅都是所有官员的榜样,在“千里来当官,为的吃和穿”的官场文化中,郅都是一股清流,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更多的郅都,同时更需要为郅都们提供公正的法治环境。

酷吏郅都雁门太守,令匈奴惶恐而全军后撤,为何不得不剖腹自杀

谢谢悟空邀请

“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的郅都,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

郅都是西汉时期的酷吏。汉文帝时只是个侍从,到了景帝时代,官职越做越大,得罪的人也越来越多。也是这一时期起,对于郅都的一些手段,历史上争议颇多。

秦朝以严刑峻法治国,到秦二世时各地纷纷起义。汉初有鉴于此,转而推祟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方略。自景帝重用郅都后,秦二世那套 “以杀人众者为忠臣” 的思维又开始抬头。

而司马迁更是坚持将郅都列为历代酷吏之首,其厌恶之情可想而知。“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体” 是司马迁对郅都的评价。

郅都施行以暴制暴

汉景帝时期,实行“减轻徭役,降低赋税”政策,百姓安居乐业,极少有人去触犯法律。而犯法的又大多是功臣列侯、皇亲国戚等。这些人一旦犯法,普通的地方官员也是无可奈何,既不敢管,更不敢抓。

汉景帝刚开始时还睁只眼闭只眼,可眼看着民怨越来越大,终于下定决心该要整治一下了。于是,委任郅都为济南郡太守。郅都到任后,立了个规矩,一是不接受地方上的宴请,二是不与当地权贵往来。

济南郡的大姓家族有三百多家,郅都将为首的瞷氏等几大家族关进大牢,先是严刑拷打,再将其全家杀光。其余的家族一看,这郅都是来真的,一个个再也不敢胡作非为。甚至连周围十几个郡的郡守,也开始畏惧郅都。

历史上只说郅都是个酷吏,可他敢于大开杀戒杀掉那么多人,若没有得到皇帝的授权或撑腰是绝无可能的。因此,郅都顶多也只是个执行者。

废太子自杀,埋下祸根

公元前150年,郅都晋升为中尉,亲领北军,掌管京师的治安警卫。此时的郅都有景帝撑腰,加上自身清廉不攀附权贵,渐渐与朝中大臣们格格不入。就算日常与丞相周亚夫相见,也只作揖而不跪拜。

汉景帝庶长子刘荣,被废太子位后,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汉景帝知道这事后,立刻宣刘荣进宫觐见。儿子刘荣进宫后,当爹的也不管不问,直接将儿子交到中郎府,让郅都看着办。

刘荣一听要被带去中尉府受审, 吓得脸都白了。郅都亲自审讯, 除了大声斥责刘荣,更摆上众多的刑具。刘荣贵为皇子,何曾受过这般“待遇”。还没等大刑伺候就慌忙认罪,并请求郅都给他纸笔,要直接给汉景帝写封信以示谢罪,可郅都却命令官吏不得给他纸笔。

最后,还是窦太后的堂侄窦婴暗中派人偷偷给刘荣送去纸笔。刘荣由于惊吓过度,在向景帝写信谢罪后, 便在中尉府自杀身亡。

窦太后得知孙子身亡后大怒,要求景帝同样以严刑来对待郅都。汉景帝不得已之下,只好将 郅都罢官还乡。随后又派使者持节任命郅都为雁门郡太守,不必回长安领旨,直接赴雁门上任。同时,可依实际情况独立处理政事。

景帝这一安排,更让窦太后对郅都恨得咬牙切齿。

虽名声远播吓退匈奴,却难逃被斩杀命运

景帝时期,匈奴经常派出铁骑骚扰边境, 边境数郡一直不得安宁。 当匈奴人得知郅都即将就任雁门太守的消息,竟然惊恐万分,在郅都刚 抵达雁门郡时,匈奴骑兵全军后撤远离雁门。

宫里的窦太后在得知汉景帝竟背着自己重用郅都, 盛怒之下当即下令逮捕郅都。 汉景帝虽替郅都辩解, 还说不少的好话。郅都吓得了土豪、吓得了皇子和匈奴,却吓不了窦太后。在她坚持下,郅都终于被斩杀。

郅都被杀后, 汉朝的皇帝似乎尝到了酷吏打击豪强的甜头,相继出现了如宁成、 周阳由、 赵禹、 张汤、 义纵、 王温舒、 尹齐、 杨仆等酷吏。

野史上有窦太后受匈奴的挑拔而杀郅都一说。至于郅都剖腹自杀的说法,因找不到史料记载,不敢妄自评论。

你认为汉景帝用人能力如何

“文景之治”虽然有汉景帝刘启的功劳,从此奠定了汉朝盛世;但刘启绝不是一个温良、谦恭的老好人。

相反,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狡猾、寡恩之人,城府深不可测,但又善识人、会用人。

口说无凭,下面一一举例说明。

首先,汉刘启是个性格暴躁之人,不是个善茬。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刘启还在当太子的时候,有一天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来长安城办事,完了之后来找刘启玩,本来嘛他们还算是堂兄弟,很久不见了很是亲热。

两人闲聊了一会就开始下围棋,两人下着下着就争吵起来了。

这个刘贤仗着自己老爹刘濞是实力最强的诸侯王,横行跋扈惯了,到了太子刘启这里也不知道收敛,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可是这一次面对的是太子,而且还是一个暴躁的太子。

两个公子哥斗嘴,毕竟太子大过一头,又是在皇帝的地盘上。刘启二话不说,拿起棋盘就照着刘贤撸了过去,一阵桄榔扒拉劈理乱打。

三下五除二就把刘贤打死了,是的,只是因为下棋起了纷争,对方还是吴王刘濞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同兄弟,就这么被刘启打死了。

这样的刘启还会是性格温顺之人么?

第二,刘启是个寡恩无情之人,连老师都杀。

晁错是刘启的老师,也为刘启想出了消弱诸侯国势力的建议。刚开始的时候君臣俩合作的挺愉快,刘启也很信任这个老师,多次公开称赞表扬晁错。

可是你以为刘启就是个尊师重教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不过是了刘启的驭人之术罢了,在这一方面 ,连晁错这个老师都被刘启刷得团团转,被当做枪来使还高高兴兴。

晁错的“削藩”的举动自然遭到了诸多刘氏藩王的对抗,特别是以吴王刘濞为代表的的七国藩王直接打出“杀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反抗后,刘启立马把恩师晁错抛了出去,毫不拖泥带水。

刘启不仅杀了晁错,还杀了他全家。

如果说此时的刘启是慌不择路、病急乱投医,可是在评定“七王之乱”后,刘启仍然不为晁错平反,这就很说不过去了。

说明了啥?说明任何人在刘启眼中,只不过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棋子而已,管你是不是我的老师,改牺牲你的时候你就得去。

第三,刘启还是个小肚心肠的小心眼,喜欢气候算账。

“飞将军”李广在平定“七王之乱”中立了大功,按功劳应该封赏 ,即使给个侯爵当当也是可以的,可是刘启就是不给,不仅自己不重用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还要求自己的儿子汉武帝刘彻也不要重用李广。

为什么?其实也是因为一件小事,李广在平定“七王之乱”之中,曾经接受过梁王刘武的领导,而这个刘武又因为卷入太子之争被刘启放逐,于是刘启就“恨屋及乌”,连带着也不理睬李广了。

第四,刘启非常冷酷,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

刘荣是刘启的长子,曾被立为太子;后来因为母亲被馆陶公主和王美人陷害,被刘启打入冷宫,连带着也废了刘荣的太子地位,被废为临江郡王。

可是这个刘荣也不老实,因为没有经过朝廷的批准,自己在封地里兴建宫殿,结果被人告发后,被刘启下令抓了起来 。

本来这件事可大可小,刘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事情就过去了。

可是偏偏就不这样,刘启派了一个名叫郅都的酷吏来主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启要杀了自己的这个亲生儿子,因为郅都主审的时候,被审讯的对象就没有活下来的。

果不其然,郅都大概是得到了刘启的命令或者某种暗示,对刘荣的审讯极其严苛,超过了一般犯人,结果刘荣不堪其辱就自杀了。

窦太后得知刘荣被郅都逼的自杀的 消息,非常愤怒,要求刘启处死郅都;可是一向听话的刘启却说郅都是有功之臣,不肯杀了他。

很显然,刘启就是在借刀杀人,为刘彻上位铺路;可即使如此,也不必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啊。

由此可见刘启的冷酷无情。

但刘启在识人用人方面,却是一把好手,称得上是“御人有术”。

前面说到的晁错、李广、刘武都是很明显的例子,特别是刘武,最能典型的反应刘启的用人。

刘武是刘启的亲兄弟,被封为梁王,实力很强大;“七国之乱”发生后,为了争取得到刘武的支持,刘启假仁假义的对刘武说,以后要把皇位传给他。

刘武一听,这刘启果然够兄弟啊,皇位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我这个兄弟,你刘启够意思,我刘武帮定你了。

于是刘武就毫不迟疑的支持刘启,并且举梁国全国之力参加平叛,并且超水平发挥,立了不少大功。

可是刘武终归是太年轻了。

“七国之乱”一平定,刘启就好像突然失忆,绝口不提传位给刘武的话题,刘武急的直跳脚,也没有办法,这种事情总不能天天找刘启说吧。

好不容易有了个机会,就是刘启废了太子刘荣之后,刘武满心欢喜以为刘启肯定会履行承诺立自己为太子,可是等到的消息确实胶东王刘彻成了新太子。

搞了半天,自己是被耍了,刘启还是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这下刘武郁闷的,但他不能对刘启公开生气,也拿刘彻没有办法,只好把闷气发泄在那些参与了立太子事情的大臣们身上,刘武准备派人去刺杀他们,可是事情还是败露了。

刘启没有严重处罚刘武,可能也是他自己心里有愧;但他是绝不可能把皇位传给刘武的,刘武也因为这件事情之后,一直闷闷不乐,竟然就这么郁闷死了。

这就是刘启的真面目,千万不要“文景之治”的表面麻痹了,刘启绝不是简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