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怎么炒连山回锅肉
- 连山易是什么,具体讲的是什么
- 假如我在洛阳找到遗失几千年的连山和归藏,会给中国带来多大震动
- 《连山易》和《归藏易》真的存在吗《周易》是周文王所著吗
- 怎么看待《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的关系是发展还是退步
- 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但是用周易和现有记载能推断出这两本失传奇书吗
怎么炒连山回锅肉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说起回锅肉大家都知道。而连山回锅肉,是一道四川的地方名菜。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绵、略带辣味、咸中有甜、色泽油黄、鲜嫩醇香,是色、香、味俱全的可口佳肴。相传连山回锅肉发源于宋朝,民间又称“熬锅肉”,在油锅里混合青椒翻炒,肉香四溢,百步飘香。
主要食材:猪肉,蒜苗,蒜,辣椒
分类:川菜
口味:肥而不腻
难易程度:中等
调料:盐,味精,面酱,郫县豆瓣
介绍
回锅肉在四川民间又俗称“熬锅肉”, 是川菜中一道历史悠久的菜肴。
其通常做法是,选“二刀肉”,即半肥瘦带皮猪腿肉,清水煮至八成熟后,晾凉,切片,将锅内加入适当菜油和猪油烧热倒入肉片,慢火将肥肉熬出油份,卷曲呈灯窝状,即民间所谓的“灯盏窝”,之后加入少许盐、郫县豆瓣酱、甜面酱炒出香味,再加入适量青蒜苗合炒,稍时即可。入盘上桌时,肉汁的浓香和蒜苗的清香使得满屋飘香;送入口中,肥而不腻,细嫩化渣,是佐酒、下饭皆宜的好菜。在四川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上门作客,主人待客的菜肴中,按习俗肯定少不了回锅肉这道菜。解放前,四川许多普通家庭和雇主都以回锅肉作为家人或伙计改善伙食的主要菜肴,俗称“打牙祭”。每周一次或每月二次,割上几斤肉,买来一捆青蒜苗和一堆萝卜,用萝卜熬汤,用蒜苗炒肉,红的是肉片、绿的是蒜苗、白的是萝卜。
由于四川人多地广,各地物产不同,风俗口味也有差异,所以回锅肉这道菜也有许多种做法,主要表现为配料和调味的不同。省会成都素来汇集了川菜的精品,各地的菜肴在这里得到了升华,而回锅肉“咸、甜、鲜、香、辣”的特点在这里也得到了最完整的体现;四季盛产的新鲜蔬菜,为回锅肉的配料提供了四季不断的源泉:冬天的蒜苗、春天的蒜苔、秋天的辣椒、夏天的韭菜等等。用这些时令鲜菜配炒回锅肉,使人更容易保持对回锅肉的新鲜感。这也是回锅肉长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四川盆地周边五陵山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物产相对贫乏,回锅肉配料相对较少,有时用新鲜蔬菜,有时则五花八门,什么配料都用,比较普遍是用自家腌制的盐菜,即将卷心菜洗净加入盐和花椒腌制而成,作为配料加入回锅肉,味道也不错;还有用农家自制家常豆豉以及将锅魁(烧饼)或馒头切成片块作为回锅肉配料,而后种做法,是既解了馋,又填了肚,很受劳作者们所喜爱。回锅肉之所以广受欢迎,长久不衰的原因还有一条,就是它不怕剩菜,只要保存好,不变质,上顿没吃完,下顿回笼一蒸或回锅一热,口味依然,甚至由于调料的渗入,口感更好。
广汉“连山回锅肉”,是连山供销社餐馆代木儿在原来四川回锅肉基础上,通过精心研究,取其精华,运用现代科学加工以总结,提高烹饪技术,照顾“南甜北淡”的饮食习惯,特别在佐料和调味上进行了改进,以适应八方来客的口味,故得名“连山回锅肉”。
1986年广汉物资交流会上,代木儿推出“连山回锅肉”这道佳肴,一举轰动广汉饮食行业,广大食客们亦大为称誉。“连山回锅肉”从此远近闻名,成为四川省饮食文化中推陈出新、雅俗共赏的大排档中的一道名菜。
“回锅肉产业”还成为连山镇的主要经济产业。在连山镇主营“连山回锅肉”的餐厅除连山代术儿回锅肉餐厅外,还有广福苑等多家连山本地餐厅。
引言
言四川美食,必以辣出众,宛若川西平原上的姑娘。在四川省广汉市却还有一隅小镇,以回锅肉闻名,那就是美丽的连山。
历史
现连山镇都还流传着著名的传说,“敖秀才梦游太虚 猪八戒传授食经”,“熬”与“敖”字谐音,这也是“熬锅肉”名字的来源。
特点
1、肉片大且薄,手掌来宽,三寸有余。
2、必选上好的猪臀肉(坐墩儿肉),符合阴阳之道,半肥半瘦。
3、色泽油黄,肥而不腻,口感比过玉盘珍馐。
区位因素
1、连山盛产红苕、玉米等粗粮。
2、红苕、玉米等粗粮是猪的上等饲料。
3、连山依山傍水,空气好、水质很好。
4、所以圈猪只只养得肥头大耳,白白嫩嫩,容易出上等好肉。
5、好肉又是连山回锅肉的上等食材。
下面我介绍一下连山回锅肉的做法
主料:五花肉 (400克), 青红椒 (4个), 青蒜 (200克)。
调料:豆瓣酱 (2勺) ,豆豉 (10克) ,白糖 (5克) ,鸡精 (3克), 花生油 (适量)。
做法
准备好材料。
1、冷水下肉,大火烧开,煮至肉刚熟即可,待肉凉后切成薄片,豆豉切碎,青椒切丝。
2、起油锅,下肉片煸炒。
3、待肉片出油有点卷的时候,下郫县豆瓣酱炒匀
4、再加入切碎的豆豉炒香。
5、加入青红椒,炒至断青。
6、加入青蒜炒出香味。
7、最后,再加入糖,鸡精调味就可以出锅了。
希望对你有用!
连山易是什么,具体讲的是什么
连山易出现在夏朝,但可能在尧、舜时代即有,那时洪水泛滥,能解危困的办法只有朝山上逃去。人们感恩大山,视高山为伟大之物,护佑之神,因此易卦首位为艮:就是山。
于是那个时代的易即称为:连山。就意味着人的命运、与人相连接。如果无山、哪能逃出洪水的困扰和危害,有了山、人们才可以活命;只有活命才能说得上其余。于是连山得到流传,由于夏朝先祖禹以治水而出名得到天下,所以连山易被夏朝王室接受,所运用,久而久之,大家习惯将连山易视为夏易。假如我在洛阳找到遗失几千年的连山和归藏,会给中国带来多大震动
《归藏易》有流传,并非没有传下来。连山易和归藏易在西汉时代还在,后来才不知所踪,后来有一个流传的《归藏易》,只是很长时间内这个归藏易被认为是伪作,知道1993年湖北王家台秦简归藏易出土,内容与流传下来的归藏易基本相同,这才证明这个流传下来的归藏易并不是伪作。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没必要把《周易》看得太高,甚至说它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说是中国文明的根源云云,扯淡的时候这样说无所谓,但严格地说,是不能说周易是中国文明的根源的。因为,周易分为两部分,前面部分的易经成书年代早一点,大概在西周中后期时期,后面部分的易传,也就是十翼,以前说是孔子作品,但其实这部分内容是逐渐完成的,到战国中期才基本完成。先不说战国时期各家思想已经百家争鸣,即便是在春秋时期,也至少有其他几部经典啊,而且这只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几部经典,须知,在当时,其实各国都有丰富的典籍,比如春秋,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只是名字不一定都叫做春秋。后来,其他各国的典籍被秦国收入咸阳,再经过秦国严禁民间私藏典籍,但这个时候,秦国咸阳还是有藏书的,但是后来经过项羽大火,基本上就全部毁掉了。《周易》以及五经之所以流传下来,主要还是儒生的功劳。后儒生代代相传,这才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它们,当然,这五部经典在儒家传播的过程中也有篡改,这是后话。
《连山易》和《归藏易》真的存在吗《周易》是周文王所著吗
我认为《连山易》、《归藏易》真的存在。宋朝的邵雍邵康节,在《皇极经世》中是这样说的:“连山蓍用九十七册,以八为揲,正卦一O一六,互卦一O一六,变卦三二五O一二,以数断不以辞断。其吉凶一定不可易。”我们看邵康节的著作,像《梅花易数》、《皇极经世》、《河洛真数》、《铁板神数》等,都是象数阴阳,即便有断辞,这辞也是根据阴阳象数而来。可见,邵受连山易的影响非常大。由此推之,他一定看到过研究过《连山易》。
再说《归藏易》。民国时期尚秉和所著《周易尚氏学》里,一共标出了《周易》与《归藏易》卦名不同的十六个卦,如需一溽、豫一分、随一马徒、蛊一蜀……。这充分说明尚秉和不仅看到而且仔细研究过《归藏易》。
至于《周易》是不是文王所著,这个无法断定,这是考据学家的研究对象,我完全判断不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周易》。
怎么看待《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的关系是发展还是退步
传说有《连山》《归藏》存在,但尚无实据支撑,这就决定了所有议论只能是空说,不可能有意义,还是等待它们出世后再讨论吧!
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但是用周易和现有记载能推断出这两本失传奇书吗
到底有这两本书吗?请看《周礼》,据载,太卜之官掌管三易,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也就是说,《周礼》做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记载了历史上的这两本奇书。再跟大家说下《周礼》,相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周礼》与《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而我们看《尚书》《左传》《国语》等书,确实有三易的运用。这说明什么呢?
先跟大家说下刚才说的三本书,首先《尚书》,尚者,上也。上古之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也就是战国之前。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一些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也就是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历史。《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也就是说,上古的著作里确实证实了三易的存在。《连山》《归藏》的存在。
而《礼记》及其郑玄的注释也认为《归藏》是殷代的阴阳之书,而由此推论《连山》是夏代之书。
尽管《汉书》没有提取这两本奇书,但是汉代的桓谭却认为这两本书都是存在的。并且还记述了《连山》有八万字,《归藏》有四千三百字。后世的晋代的干宝,宋代的罗泌,罗苹,李过等人,也记下了《归藏》的部分卦名。而这些卦名和《周易》经文的卦名是相合类似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以后流传的《归藏》是有根据的,并非是杜撰。
再说到考古,当代学者也有人认为王家台秦简《易》卦就是《归藏》。
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从《山海经》中去寻找。
《山海经》是什么呢?
最早整理《山海经》的是西汉的刘歆,他就认为这本书是三代时所作,产生于尧舜禹的时代……禹把天下划分成九州,益与伯翳等人区分万物的本质,写出了《山海经》。刘歆这一说法其实是受到《列子》的影响。《列子·汤问第五》中说,夏革回答汤的疑问,提到了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产,此外还有怪异之物,这和《山海经》记载的地理、特产以及怪物的写法非常相似。同时,《列子》中又说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时亲眼见过的,他的臣子伯翳了解这些怪物,夷坚听说之后把这些怪物记了下来。因此,这种说法就影响到刘歆以上的论断。其后,王充《论衡·别通篇》、赵哗《吴越春秋》等都持这种观点。
那《山海经》是怎么说的呢?
在这说这个之前,我们先说下什么是易,《说文解字》就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意思是说,易字是上日下月,合而为易。也就是说,易有日和月的含义,讲的是阴阳交易交替 消长有关的。
《山海经》中的《大荒经》里,分为东南西北四经,每经都 有七座前面加了大荒 之中四个字的山,大荒 西经里也有七座山,都 是排成一条线,在里面说明了那是日月所出或日月所入的。
另外,大荒之中,南北也均有七座山,这样形成了二十八宿,进而可以推测太阳月亮的位置,进而他又提出,所谓连山者,是针对东西两边的那两排连成一条线的定位山,连山易也可理解为在东西两边那两排山上南北来回移动的太阳和月亮。或者就是太阳月亮在连山上南北变易。而归藏呢,是指太阳与月亮从西边的连山上落下去了。落下了就是隐藏了。
那既然是《山海经》产生于尧舜禹时代,那么《连山》《归藏》也就是于此时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