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 才是 界线

我国地理是如何区分南北方的哪里才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地理南北极,地磁南北极,南北磁极怎么理解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4 05:39:13 浏览17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我国地理是如何区分南北方的哪里才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比如说东北地区,认为过了山海关以外都是南方,而广东地区认为过了岭南以北都属于北方,其实,这都是比较狭隘的看法,广义上我国南北方还是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或者说是以长江为分界线。个人认为秦岭淮河分界线更多是人文地理上的划分,而长江更多是自然地理上的划分。
另外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一点,南北方的分界线,并不是几何学上的一条线段,而一定是一条带状的形态,并且很宽,需要有一个过渡地带。先说说秦岭和淮河分界线,秦岭处在陕西河南西部,这一区域,基本上过了秦岭往南就是南方的气候,西安以北就是北方气候。不过,秦岭南北有很大的一个区域范围,所以是一个带状过渡地带。
淮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河流流域之一,虽然淮河当前有很多分支,而且因为当年黄河改道之时夺淮河入海,产生了很多淤积,所以当前淮河入海口模糊不清,但是淮河距海岸线仅有很短的距离。当前淮河主要集中在安徽以及江苏地区,所以,江苏地区也是我国跨越南北方的省份,苏北和苏南的饮食习惯以及语言,有很大不同。
另外就是有人简单的将长江作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毕竟长江从西部的金沙江,横贯我国东西,以长江为分界线也可以说得过去。而且长江南北的文化也有些许差异,并且因为长江比较长是我国第一大长河,所以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确实是一条天然的南北分界线。但长江作为南北分界线的说法,没有秦岭淮河这一条线权威,也只是有极少部分的人,以长江为分界线。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南北极,地磁南北极,南北磁极怎么理解

地球有地理南北极和地磁南北极,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地理南北极是人为根据地球自转现象设定的,是地球南北纬度的最高点。但地磁南北极和它并不一致,地磁南北极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点,而是一直在移动中。据外媒报道,美英两国的科学家们近日发现地球的地磁北极(北磁极)正在靠向俄罗斯西伯利亚,而且是向着我国的方向移动,速度比之前快很多,未来或有与南磁极反转的可能。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欧洲航天局卫星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认为地磁北极自19世纪确认以来一直在移动,但先前移动并不快,每年顶多移动15公里,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磁北极开始从加拿大北极地区向俄罗斯西伯利亚加速漂移,每年移动速度最快达50至60公里。

自1930年首次记录到地磁极位置以来,地磁北极已经从位于西半球的加拿大北部漂移到了今天的西伯利亚荒原,直线位移约2250公里!就是说90年中已经跑了两千多公里,且仍在继续向着中国方向继续移动。根据模型推测,至少在未来10年内,它仍将沿着同一轨迹漂移,继续向俄罗斯西伯利亚方向移动390至660公里左右,如果届时该趋势仍然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北磁极甚至有移动到我国的可能。

为什么地球北磁极有这样的移动变化呢?研究者们认为可能是由地幔与地核交界处负磁通量强弱变化造成的。地磁北极的位置是由地球内部的两块磁场控制的,一个在加拿大下面,一个在西伯利亚下面,两者像拔河一样控制着北磁极的位置。

其之所以从加拿大转移至西伯利亚的原因,是1970年至1999年间地球内部磁性材料流动模式的突变。这种变化导致加拿大原磁极位置的磁场发生变化,导致磁极拖拽至西伯利亚。专家菲尔·利弗莫尔称“这两片区域的负磁通量好像在拔河”,地磁北极会向力量较强的一方漂移,目前“俄罗斯北部赢得了这场‘拔河’比赛。”

地球磁场已经存在了至少34.5亿年,它可以将太阳风分流到地球的周围,使太阳风不再那么强烈地吹拂地球大气层,这是它保护大气层的机制,也是地球大气层得以存在的原因。

不过地磁极点移动有可能削弱地球磁场,降低其对大气层的保护能力,而且科学家认为地球磁场甚至有翻转的可能,也就是地球的地磁北极跑到了南极地区,而地磁南极则跑到了北极地区,科学家推测认为地球磁极曾多次反转,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较快的话,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灾难性事件,去电影《2012》中展现的一些自然灾难或会上演。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5月7日文章《研究发现地磁北极加速漂移原因》

为什么说鲍照是南北朝文学之大成者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最乱的时期,这是一个战乱纷飞、国家不断分裂的时期。这样一个政权不断更迭的时期,无论对于百姓还是对于士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幸的时期。但是,同时它又是一个幸运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打破了两汉经学统治的地位,玄学盛行。玄学既源于老庄之道,又与之有所不同。玄学中又掺杂了佛理,因而玄学中思辨性极强。虽然玄风消磨了一代士人的意志,使他们从前人的家国情怀中脱离出来转而谈座说理,但是不得不说它也缔造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辉煌,这是个思想家辈出的时代。这样一个思想活跃、精神生活空间广阔、文化环境宽松的时期,也为士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创造了环境。士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体现在文学上就是重抒情重形式的的追求。纵观魏晋南北朝文学,从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再到西晋文学,文学内容极其形式渐趋华美。到了刘宋以后,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权力的中心,与之而来的种种人生感概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谢灵运的山水诗题材首先就表现出了这一点,由玄思转而抒情。至此,到了鲍照,诗歌内容中玄风影响消弭殆尽,抒情倾向复归文坛。而鲍照之所以被称为南北朝文学之大成者,有如下几点。

一、 乐府诗的成就

鲍照(414?—466) ,字明远,东海人。他出身寒门,人微而才高。鲍照早年因献诗临川王刘义庆,被擢为国侍郎,出任江州刺史。后曾任刑狱参军,所以世称鲍参军。后死于乱军之中,有《鲍参军集》 。鲍照又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的一生是与士族门阀制度抗争的过程,在当时实行九品中正制度的社会中,他的一生注定是郁郁不得志。然而,鲍照是渴望通过仕途实现个人价值,有着对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的追求 。于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下,使得诗人的诗歌内容丰富而广阔,打破了魏晋南北朝浮靡繁艳的诗风。诗人的乐府诗继承了汉魏乐府的刚建朴素和南朝民歌的华艳浅俗加之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文采,给刘宋以来的乐府诗贯注了新的生气。诗人的乐府诗内容不再是空谈说理,言之无物了。他的乐府诗不仅有建功立业、及时享乐的人生感概还有抒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对当时的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百姓的疾苦也有所反映。因此,鲍照的乐府诗对唐一代诗人也有深刻影响。

二、七言诗的发展贡献

在鲍照以前,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整齐的七言句式,逐句押韵且节奏单一。七言诗发展寥落的原因有二:一是作者稀少。七言体一方面一直在民间流传,被认为是鄙俗的形式,并不受当时诗人所喜爱。颜延之曾讽之:“委巷中歌谣也“可见七言体当时的地位;另一方面七言体入乐较晚,对文人影响不是很大。两相作用之下,作者稀少。二是整齐的七言句式,句句押韵,格式化严重,不便抒发丰富变化的情感。从两汉经学脱离出来的士人学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他们不愿受到任何形式上的束缚。七言体形式上的束缚也阻碍其发展。而鲍照在内容和形式对七言加以革新。他打破了原来的七言诗句句押韵,节奏单一,不够流转变化的弊病,在原来七言诗的基础上加以各种句式,改逐句押韵变为隔句押韵,形成了富于变化的七言歌行。诗人的七言歌行中流淌着诗人独特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感叹,丰富了七言歌行的骨肉。鲍照的七言乐府《拟行路难》十八首是盛唐以前的七言乐府最高成就。自鲍照以后,七言体在南北朝文人中逐渐繁荣起来。

三、边塞题材入诗

鲍照是南朝最早的以边塞题材入诗的文人。这就拓宽南朝诗歌的内容,丰富了诗歌的题材。诗人的生活经历使他更为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在魏晋士人普遍寻求谈玄论道,寄情山水的时候,他更关注边塞战争,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塞军民的思乡之情和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鲍照的边塞诗数量虽然不多,但涉及的内容面广阔。从鲍照以后,梁陈的诗人普遍重视边塞题材,提升了创新意识,拓宽南北朝诗人审美范围。鲍照有名的边塞诗是《代出自蓟门北行》和《代苦热行》,这两首不仅反映了军士的勇猛、安邦定国的豪情,也反映了戍守边疆的艰苦。

综上所述,鲍照诗文既有继承前人的遗珠又有所创新之处,被称为南北朝集大成者不为过。

历史上很多名人游历大江南北,足迹遍布全国,有到过你家乡的吗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当涂,最后终老于此。留下诗篇五十余首。第一次游历当涂时就写下了著名的《望天门山》。

(图为李白终老之地当涂大青山)

在一些城市,东西都叫街,南北都叫路为啥有这样的叫法

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城市的决策者在设计城市道路框架时,可能就会根据各自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来给道路命名。

就比如说我们河北邯郸新开发的东城,东西方向的道路有一条叫联纺路,因为这条路的西头曾经是邯郸市几大纺织厂的厂址所在地。有一条叫丛台路,因为邯郸这个千年古都的丛台公园就坐落在这条路的路南。

而南北方向的大街则分别被命名为秦皇大街,廉颇大街,荀子大街,蔺相如大街,众所周知这些历史上的王侯将相都出生于燕赵大地古都邯郸,以他们给大街命名是不是更展示出一个城市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是多么地高深?

至于说为什么东西方向叫路而南北方向就叫街,或者反之,我想其实很简单,城市越来越大,怕大家身在其中容易迷了方向,这么区别一下,起码能保证大家走在路上分东西,逛在街上知南北,这个解释还算圆满吧!当然上海那曲里拐弯的弄堂小街可是不按套路出牌的,请大家慎行!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有哪些名人轶事

谢谢邀请,我是白话历史君!

三国到南北朝,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四个时期几乎都是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期间也出了不少人物,有关他们的事迹这酒太多了。我随便给您列几个!

三国的:刘备三顾茅庐、曹植七步成诗、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周瑜火烧赤壁,诸葛亮空城计

西晋的:石崇炫富、贾南风乱政、嵇康广陵散,八王之乱

东晋的:王羲之坦腹东床、谢安东山再起、北府军淝水之战、冉天王杀胡令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迁都、谢灵运才高八斗、兰陵王文武双全、陶渊明种豆南山

埂是什么意思陌是田间东西方向小路,那南北方向呢

埂是什么意思?陌是田间东西方向小路,那南北方向呢?先来说埂:我们当地叫田界地界, 田埂指的是田间的土地高于田块凸起的一部分,用来区域分界、蓄水、路人行走等,也可以在宽敞的田埂上种植喜水农作物,方便灌溉,即是田间小路。

陌是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 农田地里的小道和灌溉渠道,纵者称“阡”,横者称“陌”。 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简称“纵向”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简称“横向”田埂。照农村的话来说就相当于一块,横竖左右都有路,这样去干活时,人或牲畜行走才方便,那么农田不可能是独立的一块,每一片都是由多块农田组成的,这样田埂就形成了阡陌交通,四通八达。

阡陌就是农田地里的小道和灌溉渠道,或者地界,纵者称“阡”,横者称“陌”。总称为田埂,一般都是阡陌连起来用。

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是怎么来划分的

关于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有很多种说法,在了解这个南北方划分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中国地理区划和自然地理环境。

按照地理区划划分,有几种划分方式:

1、四大地理区划: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

2、六大地理区划: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

3、七大地理区划: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

由于中国疆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人文、经济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相比而言七大地理区划应用的更为多多一些,相比而言反映各地域的特点更为细致!

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划分,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即“两线三区”,其中一条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界线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另一条线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连线。

按照传统的饮食习惯划分,由于中国的主要主食为大米和面粉,因此又将以面食为主的地方称为“北方”,将米饭为主食的地方称为“南方”,即“北面南米”。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纯粹按照饮食习惯来划分南北方。

一般而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是将中国东部季风区分为“南”和“北”,即“北方”是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南方”是东部季风区的南部,它主要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割线,将秦岭-淮河以北划为北方,将秦岭-淮河以南划为南方。

比较巧合的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中国一月份时的0度等温线通过的区域,也是800毫米等降水线分布的区域,同时它还是中国暧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以及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因此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有什么奇妙的南北差异

我是甘肃女子,嫁到湖南已经七八年了还没适应,说实话,我还是觉得我们甘肃比较好,来到湖南,或多或少得有点后悔,后悔的原因就是南北差异真是太大了,大到让你一直觉得你是个外人。

根据我的真实体会说一下甘肃和湖南的差异吧,别的地方我也不是很了解,不能瞎说。

气候差异,湖南的气候只有夏天和冬天,而甘肃则四季分明

湖南的气候

第一次去湖南的时候,那是夏天的七月,下车的时候腿刚刚出车门,就感觉火炉在烤,真的是热啊,太阳火辣辣地晒,湿度又大,感觉自己置身在蒸笼里。

湖南的夏天是真的长,从6月就开始热起来了,到了7月,8月,9月都是平均35℃的气温,甘肃的人来到湖南,如果没有空调,基本上待不了一天,就得马上走,那种热,没哪个甘肃人能扛得住。

好不容易熬出去个夏天,秋老虎马上又来了。

秋老虎结束,你以为可以过一个凉爽的秋天吗?大错特错,你得赶紧脱下短袖,马上穿羽绒服,因为冬天来了。

湖南的冬天那是真的冷,而且是湿冷,就是你多穿衣服也没什么用,冻得瑟瑟发抖,不下雪还好,要是下雪了,更不得了。

不管是湖南的冬天,还是夏天,屋里屋外一样的温度,你不要想着天热的时候找个阴凉的地方乘凉,基本上屋外30多度,屋内也是三十多度,如果是冬天,屋外零度,屋内也是零度,因为湖南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完全靠体温取暖。

甘肃的气候

反观我们甘肃的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天不是很热,是全国避暑胜地,冬天虽然气温零下十几度,但是因为家家户户有取暖设备,根本感受不到寒冷,基本上都是一边在屋内穿短袖吃火锅,一边看着外面鹅毛大雪飞过窗户的别致景象。

甘肃的夏天就算是外面温度很高,可是你只要是到屋里,或者阴凉处,马上感觉到很凉快,可以随时随地的避暑。

就从气候这个层面来讲,甘肃完胜湖南。

让我不适应的还有湖南的方言。

记得刚刚开始在湖南上班的时候,部分湖南人还是爱讲方言,完全听不懂在说什么。

听不懂方言也有一个好处,有几次和婆婆发生矛盾,婆婆不停碎碎念,我知道她在骂我,但是我完全听不懂她在骂什么,感觉也不是很生气。

湖南的方言,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湖南各个地方的方言不一样,其中最难懂的就是湖南娄底的话,完全听不懂,这么多年,没学会说一句,也听不懂一句,沟通完全有障碍,我和公公婆婆的沟通都是手势语,真的太难了。

到底有多难,我举几个例子吧

1、湖南有些地方说脖子叫(POZI);

2、湖南有些地方说脚叫(DUO)还有的地方叫jio;

3、湖南很多地方叫老年妇女,或者祖母叫做娭毑;

4、湖南很多地方叫新生儿,叫做新儿子;叫小舅舅为细舅舅;

.......很多很多,都要去慢慢学习。

甘肃的方言比较好的就是不管是甘肃哪里的人,说出的方言都可以让外面的人听得懂,最难懂的武威凉州话,在湖南娄底话面前,那就是标准普通话。

湖南和甘肃饮食的差异

湖南人以米饭为主,甘肃人以面为主

湖南人眼中的饭那就是米饭,其他的都不是饭,记得我老公刚刚去我家的时候,明明我妈已经给我们做了拉条子吃过了,把碗都洗了,到晚上九点半的时候,突然问我:怎么还不吃饭?吓到我了,我说不是已经吃过饭了吗?他说没有啊,刚刚吃的是面,不是饭。最后大半夜的又煮米饭给他吃,吃完才觉得是吃过晚饭了。

甘肃人基本上以面为主,面条,面片,包子,馒头,饺子,也吃米饭,但是甘肃人把所有这些都叫做饭。

湖南人和甘肃人待客差异

到甘肃人家里做客的时候,很多甘肃人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给客人吃,主人看到客人的饭快要吃完的时候,就急着给客人加饭,夹菜,中途不停的说,多吃一点,你吃啊,等等的话语。

但是到湖南去做客就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饭点基本上不会做饭给你吃,如果是饭点,他们会问你吃了没有,如果你说没吃,他们会给你准备一副碗筷,和他们坐着一起吃。你吃完得自己去盛饭,没人给你说多吃一点等等的话。

我记得我刚刚去婆婆家里的时候,他们家的碗又小,只盛一点点饭,快吃完的时候,还等着让他们给我盛饭,结果吃完了也没人搭理我,我以为是他们对我有意见,为这个事情还和他们家的人吵了一架。

现在想想都觉得尴尬。

湖南和甘肃过生日的观念完全不一样

在甘肃,大多数人过生日相对来说还是要简单一些,除非是那种老人的大寿,比如60岁,80岁才有可能去搞一个大排场,其他生日就是随便过一下,最多就是家里人炒几个菜,聚在一起吃个饭而已。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过生日,我妈只给我们煮两个鸡蛋吃,就算是把生日过完了。

而来到湖南,我发现过生日那是真的隆重,湖南这边对整岁生日都非常重视。最惊到我的是:婆婆外孙女过10岁生日,家里人摆了10几桌,场面特别壮观。

我其实不喜欢过生日,来到湖南,每次过生日,婆婆家里都要S鸡,S鸭,做各种好吃的,请来很多的人,我感觉都有点不好意思。

跟部分南方的同事们相处久了发现,我还是喜欢北方的同事,没有那么多的小九九。

我的南方的同事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出一句话,你得思考,思考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是什么,特别喜欢揣度别人,我记得刚刚到湖南的时候,拿着个北方人的性子去跟南方人相处,被南方同事坑害了很多次。

因为自己的一些言行举止,被告状好多次,经过这几年的锻炼,我已经习惯和南方同事相处了。

比如,有的南方人夸你这里好,那里好,这个时候你就要非常注意了,也许已经挖了个很大的坑叫你往下跳。这几年,只要别人对我好一点点,我就感觉别人要H我一样,有心理阴影了。

每次到了利益关头,哪怕是一丁点的蝇头小利,我的这些南方同事们就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给领导送L的时候,都不避讳人的,直接拿过去。

说得有些话,让我一个北方人听了是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就是因为别人能送出去L,我送不出去,所以很多机会都轮不到我,也是个杯具。

北方人相处还是更加直一些,尤其是我们甘肃的人,就算是有的人做一些对你不利的事情,你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我的好多南方同事他们要踩你,不给你任何缓冲的余地,上一分钟,你和他还是朋友,下一分钟,秒变D人。

就从男的做饭这个事上,我还是支持南方的男的

甘肃很多男的大男子主义,有很多男的生下来,一辈子没进过厨房的多得是,好多农村的男的,更加如此。

两口子一起去干农活,干完一起回家,男的基本上就是躺在沙发上睡觉,女的就赶紧进厨房做饭,做完饭还要端给男的吃,还要给男的泡茶。

饭做得不好,还要骂女的,女的吃完饭,还要洗碗,收拾屋子,喂猪喂鸡,等所有事情干完,都已经很晚很晚了。

有的甘肃的婆婆看到自己的儿子要是帮着儿媳妇干点家务,马上就把儿子给支出来,自己上了,这也许就是老一辈旧观念在作祟。

南方大多数男的做饭贼积极,下班之后,包包放下,洗完手,第一件事就是进厨房做饭,如果女的身体不舒服,还会洗碗,收拾屋子,给孩子洗澡。

菜市场的差别

在甘肃,买菜都是按斤称,至少1斤起,比如买葱的时候,都是一捆一捆的往家里买。

但是湖南的菜市场就不一样,你可以买一个土豆,一根葱,还可以买一两肉,反正就是按需供应,你想怎么买,他们就怎么卖。

湖南人卖肉类的时候,会分得很细。比如卖猪肉,就会分前腿肉,里脊肉,后腿肉,骨头分为仔排,龙骨,棒子骨,每个部位卖的价格都不一样,在甘肃就分得没有这么细致。

湖南人这边的牛杂都特别贵,但是在甘肃就很便宜,在农村200块钱就可以买一副牛下水,在湖南就分开卖,要是全部买下来得上千。

湖南和甘肃的风景不一样,但是都非常的美

湖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五岳名山南岳衡山;有着千古雄文《岳阳楼记》灵魂的岳阳楼;有东临湘江湖畔的岳麓山;山色秀丽,景色迷人的东江湖;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爷爷韶山故居;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的的炎帝陵;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重峦叠翠,清泉奔涌的花明楼;修竹婷婷的常德桃花源等等,这些景区都是美不胜收,让你流连忘返。

甘肃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确实甘肃有很多美景,有着苍茫雪山的扎尕那;“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七彩丹霞;记录人类文明交融荟萃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月牙泉;明代长城西端的第一雄关嘉峪关;戈壁滩上奇幻壮观雅丹魔鬼城;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的玉门关等等。

以上就是我总结出的湖南和甘肃的差异,我们都是华夏子孙,不论待在哪里,都应该永远记得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国这片热土养育了我们,都要爱国,爱家,爱这个社会,感恩这个最好的年代。

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文人

南北朝时期的文人有刘勰、萧统、谢眺。

以下是这三位文人的详细介绍。

1、刘勰

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

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2、萧统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天监元年十一月,册立为太子,举止大方,爱好佛学。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3、谢眺

谢朓,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