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此次疫情对未来中国学生留学美欧是否会产生根本影响
- 如何看待大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潮
- 赴美留学降温,留学梦还要不要去实现
- 现在送孩子出国留学,还有意义吗
- 如何评价《带着爸爸去留学》中反映的当下盲目留学热问题真的每个孩子都适合留学吗
- 低龄留学热潮下,为什么选择送孩子去澳洲
- 出国留学是热潮吗,你怎么看
- 你如何看待那些小留学生(高中之前就出国留学)现象
-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为什么掀起了去日本留学的热潮
- 疫情过后,你认为送小孩子出国留学的热潮还会继续吗
此次疫情对未来中国学生留学美欧是否会产生根本影响
绝对没有影响那是不现实的,必竟是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但是你若是指望靠一次两次的挫折就能彻底改变一些人的“媚外”心里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人“谄媚”的劣根性是根植于骨髓的,他们始终把“能抱洋人大腿”作为自己“出人头地”的事情,这样的人过去有、今天有、将来还会有,大浪淘沙,该走的走,该留的留吧……
如何看待大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潮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如何看待大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潮,我还特意在网上查了查中国2018年的出国留学总人数。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了60万大关,达到了60.84万人,同比增长了了11.74,持续保持了世界上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中国人是热衷于出国留学的。我认为促使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原因:国内学业收获少或者说已无法满足自身情况、就业压力大,通过出国深造学习提高自己、留学费用降低给大多数的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
留学热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不错时机,可以为申请在国外读高中和大学奠定基础。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客观上降低了中国留学生的海外留学成本。认为留学是一种资源,今后回国能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我还是认为留学不应该赶时髦,盲目随大流。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留学,还是应该从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性格特点、未来职业规划、国外教育资源的优劣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留学应该是一种深思熟虑,并提早做好周密准备的行为。想要留学的学生,应该对留学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性的选择留学国家和专业,不能因为高考失败而临时急着留学,盲目从众。留学海外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性和心理承受能力也都是一种考验,学生一定要在这些方面做好准备。
总得来说,我觉得出国留学还是非常不错的,只要自身条件允许,何不出去学习一下呢?既能增加自身的阅历又能开阔视野。要是能学成归来,像当初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样,学成归国报效祖国,那就更好不过了。以上就是我对大学生出国留学热潮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赴美留学降温,留学梦还要不要去实现
不知道你的“赴美留学降温”的说法从何而来?
刚刚过去的11月,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才正式发布了2018-2019学年美国留学《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2018/19学年,美国高校的国际生人数多达109.5万人,是美国留学生人数连续突破百万的第四年。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来,美国赴美留学人数并未减少,而且还在上升,只不过增长幅度(0.05%)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所以,不要把“赴美留学降温”理解成赴美留学人数变少,实际上,全球赴美留学的人数还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学年里,中国在美的留学生人数一共有36.96万名,占到全部国际生数量的33.7%,这也是中国连续第10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
而且!中国在美的留学生的人数还在增长,增幅超过总体,达到1.7%,这也意味着中国赴美留学的热潮还在持续。
要知道,美国目前依然是全球第一大教育强国,它在教育上的“优质”,是吸引全球留学生的根本原因!
以备受关注的“诺贝尔奖”为例,在全球诺贝尔获得者最多的30所大学里面,美国一共19所大学上榜,占近三分之二,这样的荣誉,足以证明它在教育上的优越地位。
美国名校申请竞争一直非常激烈,尤其Top30的大学以及藤校,每年的录取率还在下滑。
顶尖美本申请从来都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优中取优!
标化成绩和GPA双高的学生比比皆是,但美国名校不想要一个只会考试学生,他们更想看到在课业之余的另外一面。而如果没有高含金量的课外活动加持,没有提前规划和日复一日地坚持,即便是学霸,被淘汰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与其担心赴美留学热潮是否在持续,不如先看看自己能否达到目标梦校的要求,再做进一步的规划。
现在送孩子出国留学,还有意义吗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类似话题的。可以参考一下。
近期,一则关于家里200万卖房供孩子澳洲留学,孩子6年后归国只能拿2000元底薪的新闻引起公众对留学热潮的一次广泛讨论。作为留学服务行业的一名老司机,笔者想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件事情,就是媒体拿着个案放大并且博眼球的炒作而已,媒体惯用手法。留学生群体这么大,不可否认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留学后就业待遇不好,甚至找不到工作的都有可能。但是无论国内学习还是出国留学,当然存在这种问题了,这是个例。目前有出国留学的经验,仍然是被企业和学术界认可和欢迎的经历,属于加分项;我们从社会上的知名成功人士看到,很大一部分是有着留学经历的。具体关于留学就业这个事情,看我下面分析解读。
首先,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出国留学属于接受教育,教育是对人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必然导致回报也是长期的,可能十年,可能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或者一辈子。所以看待短期所得,那么必然是不恰当的。
其次,出国留学的回报是多方面的的,不仅限于物质金钱的回报。出国留学是教育的一种途径。教育是全方面培养人的,尤其是美国教育,不光是给人传授知识,更注重一个人作为个体的成长和成熟。比如在和人沟通方面的能力,在一个环境中(community)影响别人的领导力,对于社会和周围人的关心和关注(concern),团队精神,公共演讲能力,辩论的技巧,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不光对于人求职就业有帮助,而且对于一个人生活生存在社会中,帮助也很大,可以说这些可以给人存在于社会上带来幸福感的。这些作用其实都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
第三,出国留学其实是一种教育消费行为。和衣食住行消费一样,教育也是一种消费。尤其是像教育产业化的国家英国和澳洲,教育就是这些国家赚钱的。人家提供教育这种特殊的产品给国际学生,增加GDP收入,国际学生(包括中国学生)花钱购买这种服务。和我们去饭店花钱吃饭一个道理。我们一般都是考虑自己的消费能力去饭店吃饭,而不简单问这顿饭我吃的值不值。不可否认,一些家庭物质条件好的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在国内竞争激烈,去选择一种优质的教育的。
第四,出国留学群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出国留学已经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很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拿着全奖出去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支付孩子出国留学。所以出国留学中有一些普通的学生。但是不在这一行业的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且媒体为了博眼球,拿着个案来放大,误导大众。出国留学找不到工作不是很正常吗?出国留学只是提供了好的外部环境,还需要自身的努力。
第五,大众认知的角度有问题。正如我在第四点分析的,大众对于留学生的认知是错误的,而且我实际和学生家长接触中,有些家长学生也经常问,我们孩子学习一般能出国吗?大家把所有留学生做横向比较就是媒体这么夸张耸人听闻的结果。但是大家如果做纵向比较就会发现,出国留学前后,一个人变化还是很大的,无论英语水平,还是独立性和成熟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这就像国内大学扩招一样,若干年前有人也讨论,读大学没用,读完大学挣的钱还没有高中毕业生多。都是拿一些不恰当的角度来看待。而没有看到大学这种教育对于个体的影响,正如没有看到出国留学对于个体的改变,因为每个人的发展是不一样的。
概况起来,就是不要被媒体拿着个案吸引眼球而误导我们对于留学生的认知。当然作为留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利用优质的教育不断提升自己,良好的教育资源还需要留学生的努力和拼搏去赢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文为独立留学顾问闫胜龙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如何评价《带着爸爸去留学》中反映的当下盲目留学热问题真的每个孩子都适合留学吗
《带着爸爸去留学》批判盲目留学热,其实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留学。
文/叶秋臣
热播剧《带着爸爸去留学》临近收官,剧情冲突集中爆发,剧中的情感矛盾也被激化到最高潮。先有黄小栋得知自己身世成谜,黄成栋并非亲生父亲;后有林飒和武翰祥因为三观不合而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本来已经通过磨合期并愉快相处的两个家庭走向分崩离析的边缘,而经历这样的变故后,黄小栋好不容易找到相处模式的亲爸不再是亲爸,武丹丹好不容易适应节奏的后妈也不再是后妈,如何定义这种复杂纠结的亲子关系成为了后期剧情的主要推动力。
黄成栋在剧中经历了身为一个父亲最痛的情感打击:他辛辛苦苦养育了十八年的儿子,并不是他亲生的。起初得知这件事的真相时,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于是一向仁厚的黄成栋玩起了失踪,甚至对原本绝对不会动一根手指的儿子暴力相向。在这件事情中也很无辜的黄小栋则用离家、打架、自闭等方式来逃避真相。
但在监狱的这段谈话中,他们“父子俩”终究还是找到了解开心结的突破口。黄小栋对黄成栋说“我不会让别人当爹,我只认你”。
黄成栋决定离婚前,黄小栋也坚持“如果当不成父子,可以当最好的朋友”。
虽然黄成栋仍然决定离婚,但通过小栋的话他一定意识到了,即使自己并不是眼前这个孩子的亲生父亲,父子间相处十八年的情意却是真的。所以在经历了更多的事情之后,他们最终成了没有血缘关系但亲如挚友一般的非亲父子。
武丹丹一开始得知林飒这个后妈的身份时,极尽排斥之本能,不仅与她对骂且厮打在一起,还事事都给她添麻烦,惹是非。但随着两人逐渐深入的相处和沟通,武丹丹发现林飒是真心为自己着想,每当自己出现问题需要人陪伴在侧时,林飒总是不离不弃守在她身边,还为此逃了许多课,也没时间去写作业,并因此被教授苛责。
为了林飒出头的武丹丹冲进了教授的办公室,并表示“我对她有过很深的误解”,但现在终于感受到了她的“爱与关心”。明明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后妈,但却成为了武丹丹在这个异国他乡唯一的亲人。
她对外国男友史蒂夫说“我跟我的后妈,比跟我亲妈更亲”,如此可见她们这种日渐浓厚的感情。
因为武丹丹和林飒都是渴望感情的人,总是通过激烈方式去表达内心情绪。所以在得知林飒离婚后,武丹丹的第一时间也是无法接受的,又一次与林飒爆发争吵。但随着武丹丹和林飒逐渐成长为更加独立的自我,她们不再别扭地处理相互间的关心和爱护,而是学会了友善相处。
其实黄小栋和武丹丹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维系一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关键因素,并不仅仅是血缘或者法定关系等外物,而是家庭成员间共同生活、相互陪伴所积累起来的情感。就像这两个孩子所说,对他们而言最亲的人是始终陪伴在身边的黄成栋和林飒,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亲生父亲和电话那边几乎不怎么出现的亲生母亲。
许多家长总是以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但其实在家庭教育中,陪伴和温情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剧中的两个孩子曾经排斥家长的陪同和约束,可是当变故发生时,他们才发现曾经每一秒在一起的时间,都是值得珍惜的瞬间。
《带着爸爸去留学》这部剧自开播以来就遭受了较多的争议,因为这些小留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过于密集,矛盾过于频繁,所经历的情感纠结也比一般人要来得更加震撼,很多观众都认为这部剧并不符合当下留学生的生活现状。
实际上,这部剧主要是将留学作为一种容易集中矛盾的背景设定,希望通过对几个家庭故事夸张化的戏剧处理方式来引起家庭普适性问题的讨论,本质仍然是一部家庭关系话题剧。《带着爸爸去留学》的总制片人张书维在专访中就表示,该剧的初衷是希望观众能够从剧中找到和父母、子女的相处之道。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遭遇父母离婚再婚、孩子非亲生等戏剧性的事件,但任何一个家庭都不可能是没有矛盾和问题的,观众们可以通过这部剧,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亲情关系是否也存在相似的问题,是否还能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既有的矛盾。
剧中将留学设定为故事背景,也是为了警示陷入留学热潮中的父母们,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留学,要根据家庭环境如何,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外国的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判断。
剧中朱露莎几乎毫无独自生活的能力,全部都要依靠别人的帮忙。刚刚住进寄宿家庭的时候,她甚至希望能够和国内的家里一样,有人帮她准备好洗澡用的浴巾,早上能吃自己喜欢的水煮蛋……
对于这样被宠大的姑娘来说,其实她很难适应留学的生活,而且朱露莎的父母为了让她能够出国留学,几乎耗光家里的积蓄,把改变全家命运的重任压在一个未成年孩子身上。朱露莎在国外所做的一系列错事,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许多家长就像朱露莎的父母这样,只是跟风把孩子往国外送,却根本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适合留学。实际上,留学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家庭教育却是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着爸爸去留学》中几个家长陪伴孩子经历各种事情、跟随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或许能够给追剧的家长观众们一些反思。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低龄留学热潮下,为什么选择送孩子去澳洲
把不懂事的孩子弄到国外,所谓留学。就是毁灭这些孩子的一切。
最好的选择是:在国内读完本科。到国外读硕士和博士。因为孩子大了,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出国留学是热潮吗,你怎么看
出国留学未来肯定不是热潮,而是一段普通的生活经历。就像十年前让孩子旅游见世面一样。出国游学以后会普遍化,但也仅仅是游学而已,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留学的必要性还需考量。
你如何看待那些小留学生(高中之前就出国留学)现象
家长有钱把小孩放到国外幼儿园去看管下,叫他们的小孩去交流外国人的人际圈子里去发展生活空间,这就是所畏有钱人的看法,我们叫洋奴任性自由。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为什么掀起了去日本留学的热潮
甲午战争对中国影响很大。当时的清朝以为自己天朝上国看不起日本。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大幅提高,善于向西方进行全面学习,不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清朝都已经落后了。军事上,日本大力发展海军,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百姓都在支持军事。陆军也向欧美看齐。到1894年,日本海陆军水平,已经超过清朝,只是清朝的军队人数多。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德国为师,君主掌握实权,实行内阁制。经济上鼓励发展工业,采用西方的模式发展民族企业。甲午战争之后,清朝知识分子意识到不足,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以康粱为首的知识分子主张维新变法,以日本为版本进行全面改革。不过操之过急,又没朝廷实力派支持,昙花一现。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方,主张推翻清朝,重新改革,也是去日本求取经验。以至于后面对于近代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在日本留学,比如鲁迅、陈天华、黄兴、许崇智等人,去求取新的救国道路。
疫情过后,你认为送小孩子出国留学的热潮还会继续吗
谢邀。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应对疫情的种种表现或表演、操弄,严重侵蚀了人们对西方社会的信心。疫情过后,世界格局将出现重大调整,意识形态领域将会在激烈碰撞后出现重大变化。国内公众将会重新审视去西方留学问题,出国留学热潮一定消退,而后逐渐进入常态,甚至也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出国留学状况出现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