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水陆两栖坦克或者步战车可以在沼泽上漂浮起来吗会不会陷下去
- 水陆两栖坦克是如何实现漂浮在水面上的
- 为什么西方坦克都是7对轮,中国只有5或6对负重轮有什么差别吗
- 世界上都有哪些水陆两用坦克
- 水陆坦克为什么能够渡海作战
水陆两栖坦克或者步战车可以在沼泽上漂浮起来吗会不会陷下去
应该不会沉下去,既然水陆两栖战车就是两种功能,可以在水上也可在陆地,沼泽也有浮力作用,可以用覆带行走。这个我不太懂,个人关点。多谢邀请
水陆两栖坦克是如何实现漂浮在水面上的
和船一样,都是依靠浮力原理的。坦克过水一般就两种方式:
1、浮渡:水陆两栖坦克/装甲车,车身宽大像个小船,靠浮力飘在水面上,使用独立推进系统前行,可以称为“水上飘”。一般轻型坦克/装甲车能够浮渡,车体密封要优秀,通气口开在车顶。
除了自身浮力,有些装甲车还要使用辅助设备增加浮力,比如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使用围帐浮渡,韩国K21步兵战车使用充气浮筒等。
2、潜渡:中型以上坦克太重,在水里飘不起来,所以它们只能潜渡。
在坦克上安装进、排气管,伸出水面,然后从水底开过去。受进、排气管长度限制,一般是低深度潜渡,不超过5-6米。
但也有狠的,二战德国想要渡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本土,但海深水急坦克过不去,所以研发了三号潜渡坦克。它将坦克全密封,潜渡时用长长的通气软管伸出水面,软管上还有个浮球帮助抬升通气管口。一番改造后三号坦克的潜深达数十米,只是英国没去成,却在东线强渡布格河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那么水陆两栖坦克如何在水中前进呢?也有几种方式:
1、履带(轮胎)划水前进
就是用履带(轮胎)当桨向后划水,反推坦克前进。
这种方式最简单,但速度也最慢,只有6千米/小时左右,对付一般江河障碍还行,抢滩登陆就太慢了。像俄罗斯的BMP步兵战车,我国的86式步战车、63式装甲车都是这种推进方式。
BMP-3步兵战车
2、螺旋桨推进
在坦克、装甲车后部安装螺旋桨,就和小艇一样,速度快了不少,能到8~9千米/小时左右。比如92式轮式装甲车的水上航速达到了8千米。
3、喷水推进
这种方式最先进,使用轴流泵喷水推进,速度更快,比如63式水陆两栖坦克水上航速达12千米/小时。推进水道中有尾喷管、倒车水道和倒车喷水口,可灵活的前进、后退、转向。
前苏联的PT-76水陆坦克、我国的63式水陆两栖坦克、77-1式装甲输送车等都是这种方式。
4、喷水推进之“滑行”篇
这就更先进了。美国曾经研制过AAAV高速两栖突击车,采用了“滑行”设计,下水后履带缩回车内,几乎就是一艘快艇,速度达46千米/小时。不过没用,2010年下马了,太贵了,单价高达1200万美元。
倒是咱们的出口型VN18两栖战车不负众望,同样采用“滑行”技术,速度达40千米/小时,是目前世界上航速最快的,足以笑傲江湖了!
为什么西方坦克都是7对轮,中国只有5或6对负重轮有什么差别吗
其实对于为什么我国的坦克没有走欧洲坦克7对轮的设计?有人说是因为我们坦克依然在走苏系坦克的路子技术不行,其实不是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或者说仅仅是因为中西方人体型差异而有所区别。因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红旗17A野战防空系统使用的就是7对负重轮设计,所以根本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其次最近朝鲜75周年劳动节阅兵仪式上出现的新型坦克就是7对轮设计,所以纯粹以人体型高低来作为判断依据也过于片面。其实我国坦克从早期59式的大五对轮设计到如今包括99式、96式、最新的15式主战坦克普遍采用的6对轮设计也是有以下几点原因的:
一、欧美包括德国的豹2、美国的M1A2坦克普遍都是7对轮设计,是因为这些坦克首先战斗全重普遍已在60吨以上,所以对于坦克的行走装置---履带而言,如何保证这么大的重量不会破坏坦克自身的行走装置,最好的方法就是降低单位面积的承载重量,所以这就要求坦克履带的接地面积越大越好,这样既能够保证行走装置不被破坏,同时因为欧美坦克的主要作战地点处于欧洲大平原环境和北非、中东沙漠地带,更大的接地面积和更低的地面压强能够增强坦克在松软地形下的通过能力,二、中国坦克发展沿袭苏系坦克设计,所以在整体外观设计上一直和苏系坦克一样保持在“娇小的体型”设计,特别是和欧美国家的坦克普遍高大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也因为中西方国家的坦克在体型上的巨大差异,使得坦克在具体设计上有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我国的坦克普遍只有6对负重轮,而欧美的M1A2、豹2A6、挑战者2这些主战坦克普遍是7对负重轮,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欧洲人体型普遍比亚洲人体型高大,所以对于坦克车体内部空间要求更大导致。同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仔细看德国的豹2、美国的M1A2这些采用7对负重轮的主战坦克和我国的99式、英国的挑战者2这些采用6对负重轮设计的坦克的负重轮大小,会发现采用7对负重轮设计的豹2、M1A2坦克的负重轮普遍直径较小,而采用6对负重轮设计的挑战者2、99式等坦克的负重轮直径更大一些,所以这就是有些国家的坦克采用6对负重轮、有些采用7对负重轮比较明显的一个差别。但是对于我国的99、96、15式坦克而言,首先这三款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相比欧美的坦克普遍较轻一些,所以对于履带的接地面积和单位压强要求也更低一些,同时因为亚洲人体型相比欧美人普遍低矮一些,对于车体内部的空间要求更低,所以整车尺寸更为紧凑一些,而且我国的塔克负重轮直径从59式延续而来普遍比较大,那么在车体尺寸更小一些的同时也就没有必要采用7对负重轮设计了。二、坦克的负重轮数量多少除了和战斗全重有直接关系外,也和车体内部动力系统布置方式有直接关系,比如包括M1A2、豹2坦克的动力虽然不同,一个是燃气轮机、一个是大功率柴油机,但是这两款坦克普遍采用了动力纵置方式,特别是M1A2的燃气轮机较长,那么也就造成整个车体长度较长一些,在选择小直径负重轮的前提下为了不影响坦克的通过能力,负重轮数量也就比较多一些。反观包括我国的99式、96B、15式轻坦采用的大功率柴油机虽然也采用了动力纵置设计,但是由于整个动力系统设计更为紧凑,所以整车的长度更短一些,同时因为采用了直径更大的负重轮设计所以采用6对负重轮就足够了。三、其实在亚洲地区包括我国的坦克和邻国韩国、日本的坦克普遍因为人体型较小的原因都是6对轮设计,比如韩国和日本的坦克从火炮到发动机、底盘设计、传动系统等研发技术和很多成品基本都是直接从欧美引进的,但是依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了6对轮甚至5对轮设计。就是因为坚持7对轮、同时又是大直径负重轮设计的话整车长度会更长一些,对于受弹面积更大、但是防弹能力却不如正面的坦克车体侧面而言,7对轮的坦克车体侧面由于负重轮直径更小,在失去侧面防护装甲的保护下,直接暴露的车体侧面面积也要比有着更大直径负重轮保护的6对轮坦克更大一些。总结来说的话,我国的坦克没有采用7对轮设计主要在于坦克战斗全重较小,不需要更多的负重轮来承载并将其分布在履带上,反观欧美的豹2、M1A2这些战斗全重更大一些,所以需要更多的负重轮将重量传递到履带上;其次我们的人员体型更小一些、整车尺寸更为紧凑所以也不需要将整个车体设计的高大来增加中弹面积。但是欧洲人体型较大所以需要更大的车身尺寸,所以负重轮数量也更多一些,但是相应的表面积更大需要更多的防护重量,到最后不得不采用7对负重轮来承担更多的重量分布。
世界上都有哪些水陆两用坦克
水陆两栖坦克作为坦克的一个分类,是在坦克出现后才开始得到发展的,因为坦克不具有涉水能力,仅能通过浅水,作战使用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过由于需求问题,世界上的水陆两栖坦克并不多,这里就简单介绍几款比较有名的。
PT76。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水陆两栖坦克了,是苏联在冷战中设计出来的一种武器,广泛出口到了很多国家。比如越南,至今就装备有很多PT76水陆两栖坦克,就是因为其虽然比较老旧,但是两栖性能很适合越南的环境。
63式水陆两栖坦克。这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研发出的一款两栖坦克,主要用于登陆作战等这些任务,可以给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而在如今,我军又研制出了63A水陆两栖坦克,不过除了名字和之前63式相似之外,没有任何相同之处。63A的性能在国际水平上也是非常先进的,毕竟如今开发两栖坦克的国家寥寥无几。
BMP3步兵战车。BMP3步兵战车属于一个异类,虽然是步战车但是却装备有100毫米主炮,而且由于具有两栖能力,所以也可以作为两栖坦克来看待。不过由于平衡问题,BMP3在涉水时一般是避免侧向射击的,不然很有可能倾覆。
水陆坦克为什么能够渡海作战
二战后,各国对于两栖作战的能力一直在持续摸索,美国苏联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两栖坦克,那么这些水陆坦克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呢?在设计之初,这些坦克的战斗部和驾驶室,就可以通过特殊的密合挡板进行密封,新型的复合真空装甲在水中的浮力较大,水下推进装置让坦克在水中也能有效工作,在短时间内,这些水陆猛兽可以快速的通过一部分水域,在海滩外围、河流突破中,有大量的使用案例,使得这些两栖坦克化身水中利剑。
首先,两栖坦克的生产方式就与陆上坦克不同,装甲重量较低,使得这些坦克的防护能力比较弱,但是并不妨碍两栖坦克在登陆作战中的表现,利用标准的坦克炮和机枪火力,可以在登陆部队登陆的第一时间提供持续、猛烈的火炮打击能,在登陆滩头防守的时候,也是步兵部队可以依托的坚固堡垒,在登陆作战此类地形复杂的环境中,两栖坦克的作用比主站坦克更加优秀,是突击队和海军陆战队重要的火力依托。
在工作模式上,两栖水陆坦克在设计之初,就以来水压的原理和舱内压力机的连续工作,使得外部的水无法漫入战斗室内,而在下水后,战斗室内的大功率压力泵也能在一定时间内将进水快速压出舱,使得坦克拥有较大的浮力,在进入水中后,原有的陆上发动机会停止工作,并进行封存,转而使用水中螺旋桨推进系统,在登陆上岸后,在进行陆上坦克的发动机使用,让这些水陆两用的坦克可以快速上岸和通过一定深度的水域,为步兵的推进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