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这是关于诗词的基础问题,稍微勤快点的人,问下度娘就搞定了。既然相邀,就解答一下。
一、诗词的概念。
平常口头说的诗词,实际上是诗和词的合称,也可以理解为唐诗宋词,都是韵文体的一种。
先举例子:
01.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02.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声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对上述作品不熟悉的人,肯定会误认为都是诗,实际上01是杜甫的七律《冬至》,02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玉楼春》。特意举出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诗和词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所谓诗,就是有韵律,可歌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也就是,诗,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按照是否严格遵守格式音律,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而近体诗大致分律诗、排律和绝句,按照格式不同,一句几个字,又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等。
所谓词,又叫诗馀,它在形式上是由诗演变而来的,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词这种韵文文体,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词,它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词的格式很多,最常见的有一千多个,且每一个格式还有变化,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一类相似的词格取名,这就是词牌。
二、七律的概念及特征
前面讲了,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是律诗的一种,也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既然是律诗,就要严格遵守律诗的要求,因此其特征都具有律诗普遍特征: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具体讲 :
1.字数固定。每首诗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2.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3.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①平起首句入韵,②平起首句不入韵,③仄起首句入韵,④仄起首句不入韵。当然,在标准基础上还有很多变格,在这里不展开。
4.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律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当然,还有其他变格,如孤雁格,葫芦格,轱辘格,进退格,藏春格、偷春格、折腰体、拗救体等等。
不知道,上面的解答是否满意,在答题最后附本人原创七律一首《感怀》。
【七律】感怀
作者/杨业光
洒泪分离赠九箴,此时佐酒味千寻。
花开半夏何曾惜,月隐三更独自喑。
尺素鱼书温旧梦,丹青竹影抚孤心。
休言尘世浑如水,灵凤神鸾识玉音。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欢迎关注@杨业光,一个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
什么是七律
谢谢邀请!
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平仄格式共有四种:
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七言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陆游七律《黄州》
局促常悲关楚囚,
迁流还叹学齐忧。
江声
不尽英雄恨,
天地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
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
生子何须似仲谋。
七言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后四句重复一次。
例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闭。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它两种首句不入韵式读者可查诗词词典求解,这里不再罗列。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写七言诗时常用的口诀。为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太死,因词害意,而采用的更加灵活的处理方法。内容是:在一个七言律句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用平音也可以用仄音。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则必须平仄分明,该用仄的必须用仄,该用平的必须用平,决不能混用。
另外古诗词中字是按上平声、下平声、去声、入声之分。建意初学律诗者只考虑平声和仄音就可以了,即现代汉语拼音的一二音为平声,三四音为仄声,这样初学者就能很快进入状态。随着创作的熟练,你会愈加感到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什么分为律诗和绝句
问题: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什么分为律诗和绝句?
前言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就是我们说的律诗。
绝句中有符合格律的近体绝句,这也是律诗的一种;也有不符合格律的古体绝句,这也是古体诗的一种。
下面就用南北朝梁武帝萧衍父子的诗句来比较一下。
一、失粘的五律
近体诗是格律诗,最早的格律诗是齐梁时期的永明体。南北朝时期的格律诗常常失黏,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的《洛阳道》,是失粘的五律: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游童初挟弹,蚕妾始提筐。
金鞍照龙马,罗袂拂春桑。玉车争晚入,潘果溢高箱
后面三联的出句,都是平起:童、鞍、车,全部失粘。
二、标准的五律
萧纲传世200多首诗,完全符合格律的五排似乎没有,不过有完全合律的五律,如 《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
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
三、很像五律的古体诗
梁简文帝萧纲的父亲是梁武帝萧衍,这个饿死台城的崇佛皇帝也是一个大诗人。他有不少五言八句的诗,但是他没有符合格律标准的五言律诗传世。例如这首《雍台》
日落登雍台,佳人殊未来。绮窗莲花掩,网户琉璃开。蘴茸临紫桂,蔓延交青苔。月没光阴尽,望子独悠哉。
这首诗看上去很像五言律诗,不过有好几处三平尾:琉璃开、登雍台、琉璃开 。
这类诗,是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时常见的一种现象。
而这个时期的标准五律,其实诗人并非有意为之,因为这个时期,还没有向唐朝科举那么严谨的格律规则。
四、律绝句与古绝句
最早出现的绝句 ,并不要求平仄和谐。属于古体诗的范畴,例如《玉台新咏》中收录的四首古绝句:
其一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其二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其三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其四
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在齐梁时期,我们已经看到也有符合格律的绝句了,例如梁武帝萧衍的这首绝句: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1句是半拗体(不需要救拗的律句变格),第2句救孤平(第1字仄声,第3字用平声),第3句是律诗常见的三仄尾,第四句是标准的律句。
梁简文帝萧衍有《采菱曲》,是标准的平起平收式律绝句 :
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押韵、平仄、黏连没有任何瑕疵。
结束语
正如前言里面说的,题主的问题混淆了概念。律诗是指符合格律的诗,既有绝句,也有五律、七律、排律。而绝句是指四句的诗,既有古体也有近体。
格律诗起源于齐梁时期的永明体,从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梁朝的两位皇帝已经写出了律绝句和五言律诗了。只是那个时期格律并不严谨,
在唐朝律诗被纳入科举考试,后来就越发严格了。
@老街味道
什么叫律诗
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写成的诗,所谓律,明朝王世珍说,“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言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性而度明矣,清朝的钱良择也说,律者六律也,谓为声之协律也。如用兵之纪律,用行之法律,言不可犯也。 律律共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诗。
第一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近体诗的主要诗体,每句5字,每首8句共40字,古人对于五言五律非常看重。5律40字,要字字精当,以一当十,这是很有道理的。五律诗人都喜欢写五律,成功者也特别多。只要学会五律的写法,就可以举一反三,多方变化,从中悟到其他各侍体的写作诀窍。 五言律师起源于南朝的齐梁时代,当时诗人谢眺等人,讲究声韵和对仗,从词藻到声调,都酷似初唐,到陈朝和隋朝时期,何逊等人的事诗与唐律更为接近。到唐朝以后,五言律是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诗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 我们知道,大诗人杜甫就非常擅长写五言律诗,他的望岳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二,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也是近体诗的主要诗体,其形成于其形成时间晚于五律。四韵八句,共五十六字,比五律多一个音节,是五言律的扩展,其句法结构与五言律没有区别,但由于多了两个字形式比五律复杂,写作的难度也就大于五言律诗,明朝的胡应林说五律规模简单及家属小者,结构易懂。七言律字句繁靡,纵才具宏者推敲难合,从近体诗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七律的数量大大少于五言律但自唐以后也有人专攻七律,如李商隐,杜牧,陆游等。
第三排律师。篇幅超过8句的长篇律诗,就叫排律,排律最突出的文体特色就是篇幅较长,短的也有时运20韵,长的达几十韵甚至超过100韵,一般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最长是长达一百六十韵,但不管篇幅多长必须一韵到底,而且除了尾联和首联以外,中间必须按律诗的对照规则,用对仗的形式一连一连的排比铺,这对于作诗的人难度是很大的。
排律以五言最为常见,七言律较少,按照常情推测五言排律的出现应该早于五言律诗,因为五律是从五言古诗演变而来的,而五言古诗绝大多数是超过8句的,自中唐以后的科举考试有诗赋一门,限用五言律诗。 总之排律诗较早,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较晚出现。
律诗分为哪四联
一、律诗分为首联也叫作破题,颈联,颔联,结句也叫作尾联,详解如下: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排律则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都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要求上下句对偶。第四便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二、对于律诗的补充解释:律诗,指近体诗中要求平仄、押韵、粘对最严格的诗种。按每句字数多少可分为五言、七言,按篇幅长短又可分为普通律诗和排律,另有一种特殊的诗体称为柏梁体。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其次对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律诗的四联分别叫做什么
律诗四联指的是律诗有四联,这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首联也叫起联,尾联也叫结联。其中“颈联”“颔联”要对偶。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扩展资料
律诗的发展背景
律诗是唐代及其以后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律诗总共会有八句,七言律诗共有56字,五言律诗则有40字。其格律十分严格,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一句有五个字,七言律诗一句则有七个字;按篇幅长短,可分为一般“律诗”和“排律”(或称为长律)。
除了五言律诗及七言律诗外,还存在一种特别的律诗,称为小律、三韵律诗,或三韵小律。律诗在押韵方面上,第二、四、六、八句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五、七句不可押韵。
南北朝文学作品注重对偶和平仄,对律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南齐永明之世,周颙和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影响所及,当时诗人作诗讲究声律,世称“永明体”,这是由古体诗演变到近体诗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