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温县的名人有哪些
卜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郭熙、陈王廷、陈发科、李堂阶、王光远、王梦恕。
一、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今温县)人,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天命论的创始人。
二、司马懿,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追为宣帝。
三、司马师,继其父为魏大将军,专国政。后追为景帝。
四、司马昭,继其兄司马师为魏大将军,专国政,自称晋公,后为晋王。死后数月,其子炎代魏称帝,追昭为文帝。
五、司马炎即晋武帝,晋朝的建立者,司马昭之子。
六、郭熙,北宋著名画家,其作品《早春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溪山秋霁图》等。
七、陈王廷,太极拳创始人,被中外太极拳界尊为鼻祖。
八、陈发科 ,著名太极拳大师。1928年在北京立擂17天未逢敌手,名震京都人颂“太极一人”。他被国外武术界人士尊称为“拳圣”。
九、李棠阶,清代官员,历任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
十、王光远,结构力学和工程设计理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工程大系统的全局性优化技术和结构的不确定性优化设计中取得重大突破,还提出了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理论。共发表论文180多篇,专著9本。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十一、王梦恕,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关于北宋水墨山水画你知道多少,分享一下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至唐朝到北宋时期达到鼎盛。由于宋朝以文治国,也就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巨匠。他们游览各大名山,与山水为伴,真实的体会山川庄严的气势,峰峦叠嶂。
山水画主要是以自然景观的描绘,使我们能够体验到意境与风格的美。所以宋代山水画,也表现出了作者真实的情感与人生的理想,更注重写实。其中就以范宽,李成等为代表。
范宽长期生活与陕西,性格豪放。所以对崇山峻岭的雄伟壮观,荒寒景色有很深的造诣。用笔强劲有力,画山,画骨更画魂。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来凸显出北方关陕的山峦叠嶂,势壮雄强的特色跃然纸上。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去感受那崇山峻岭所带来的震撼。其中代表作为:
李成是山东人,对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模仿与学习他的画人也很多,他的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眇,笔端颖脱,墨法精妙”的特色。他的画法相对来说就细腻很多,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的说法,注重气候变化。代表作有:
北宋到南宋,山水画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李唐、马原、夏贵、刘松年,南宋四大名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机勃勃的水墨画”马原的《踏歌图》展现了京郊雨后和晴天的景色,也反映了农民丰收之年走在田埂上的幸福景象。图中中山石、临泉、亭台楼阁、人像应有尽有整个画面在近、中、远三个角度上是相互联系的。它是由近到远,由近到远,由实与虚相结合,层层铺设的它是开放和清晰的在特写镜头中,有一幅田园风光。
这一副副艺术瑰宝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将伴随着这些艺术不断的深化与发展。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画中,怎样画山石步骤是怎样的
例:
绘画时用墨要浓、要干。用中锋或侧缝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
用线条勾出石头的大体形状,运笔从左到右,从外到内
受光部位,线条画的细一些,背光的部位,线条画得粗一些。
(上图左侧细线是受光部分,右侧粗线为背光部分)
多个石块群
先勾画前面一个完整的石块,再勾画前面一个完整的石块。
画石群注意大小相同,有主次、有依偎、有疏密、有呼应、有远近。
画山石分勾、皴(cun、一声)、擦、点、染五个步聚。
具体画时,可灵活运用,或者连勾带皴擦,或者先皴擦,再勾山石轮廓。
勾
勾山石轮廓注意山石的起伏、转折、主次位置,前后关系。用笔济意提按,做到沉着而痛快。
(表现山石形状)
先淡
后浓
皴
原指皮肤开裂的纹理。在山水画中表现山、石、树木纹理给人的感觉,各种皴法表现不同的山川地貌,如披麻皴表现江南的土质丘陵,斧劈皴刚表现裸露的岩石。皴时,用笔要“毛”同时要见笔。
(披麻皴、雨点皴、折带皴、斧劈皴、云卷皴,用以表达山石、峰峦各种纹理、脉络感)
披麻皴(软线条)
斧劈皴(硬线条)
擦
擦笔须不见笔,显出“毛”、“松”的感觉。擦笔一般较干,有中锋直下,笔头散开,有横卧笔毛擦下。擦的作用是补勾,皴的不足,使勾与皴浑然一体。但是,不可过头,以免破坏皴笔,使之一片模糊。
(增加山石厚重感)
染
依着山石的纹理、形状染出阴阳向背,渲染可以浓、淡一次完成,也可以层层添加完成,一般皴擦不足施以重染,皴擦足时可以轻染。
(渲染山石氛围)
点
称点苔,表现长在山石的草苔,小植物,远处的小树。有提醒画现,使之更精神的作用。点的方法很多,有圆笔点,尖笔点,横点,竖点,破笔点,秃笔点等等。
(增强山石层次感)
北宋郭熙的山水画妙在哪里
北宋郭煦的山水画妙在哪里?
宋朝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都达到了颠峰。在山水画方面,北宋最有名的四大家,郭煦就是其中的一位。图片中就是郭煦赫赫有名的《早春图》,从图中看出郭煦的山水画妙在笔墨精湛,构图绝妙,意境清远。整个画面早春气息浓郁,烟岚重深,表现出一片生机的景象。云头皴,蟹爪枝都运用得精彩绝伦。除了这幅山水名画外,郭煦的传世山水画还有《关山春雪图》、《幽谷图》、《树石平远图》,这些都是山水画中的精品。不仅如此,郭煦还留下了由他的儿子郭思收集他的画论集成的书《林泉高致》,这本书在绘画方面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指导。
北宋的画家都有哪些他们的绘画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感谢邀请
我是画山水的,就主要说山水画吧,
宋代之山水画,派别之纷演既多,作家亦于彬彬群立,系关同,李晨之后,范宽以作品峻拨逼人之气概而突兀画坛,形成了五代,北宋年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
巨然以其擅写烟岚气象而与董源并称“董巨”,形成了五代,北宋年间,南方山水画的一大派流 。
至北宋后期,米芾父子崛起,又形成另一派,以李唐为首的,“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开创了笔墨干净的新面貌,将宋代之山水画推至新高峰。
范宽,字中立,又字仲立。今陕西耀县人,初学李晨,去学荆浩。
后感“与其师人,不关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下笔雄强老硬,山多正面,而折说有势,山石用雨点皴,顶有密林,枝如丁香,水际作实兀大石。
屋宇笼染墨色,称为“铁屋”画出了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逼人的气概。亦擅雪山,评者以为“得山之骨”“善与山传神”。
传世作品有《雪景寒林》《溪山旅行》等图。
释巨然,今江苏南京人,开元寺僧,攻山水,南唐后主降宋,随至汴京,居开宝寺。在学士院做壁画《烟岚晓景》,为时人所称,师法董源水墨一体,擅写雪烟岚气象与山川高旷之景,创长披麻皴。山顶多作矾头,并以破笔焦墨点苔,水边常作风吹蒲草。
与董源并称“董巨”,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层岩丛树》等图。
郭熙(1068-1077)字淳夫,今河南温县人,熙宁间为图画院艺学,攻山水,取法李成,山不用状关卷云的皴法,画树杖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
早年风格较工巧,往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做长松乔木、回溪断崖,峰峦秀拨、云烟变幻之景。
后人把他与李晨并称为“李郭”,和荆浩关同董源、,巨然都称为是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存世作品有《关山雪景》《窠石平远》等图。作有画论,子郭思纂集为《林泉高致集》。
师其法者,至南宋绍兴时,有杨世贤,张浃,顾亮,胡舜臣,张著等。
李唐(1050-?)字唏古,今河南孟县人,擅长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笔墨写出山川运气是,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
画水打破鱼鳞纹程式而得涡漩动荡之状,使睹者神惊目眩。承其画风者有刘松林,马远夏圭,萧照等,开创南宋一代画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有《万壑松风》,《清溪渔隐》等作品传于世。
赵伯驹,字千里,宋宗室,擅长的金碧山水,学唐李思训父子,笔法秀劲工致,布景周密,着色清丽,改变了唐人浓郁之风。
传有《江山秋色图》其弟伯骕,亦擅金碧山水和界画,与兄齐名,存世作品有《万松金阙》图。
刘松年,今浙江杭州人,擅长山水,笔墨精严,着色妍丽,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生长杭州擅长山水,取法李唐,能自出新意,下底遒劲严整,设色清润,山石以带水笔作大斧劈皴,方硬多棱角,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写横斜曲折之姿态。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有“马一角”之称。
夏圭,字禹玉,杭州人,工人物,尤擅山水取法,李唐,用秃笔带水做大斧劈皴,称为“拖泥带水皴”,简劲苍老而墨气明润。树叶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随手为之。景中人物,点簇而成。喜作“半边”、“一角”之景构图自成一格故有“夏半边”之称有《溪山清远》、《江山佳胜》等图
元代汤垕《画鉴》则认为“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而已”,又谓“董源得山之神气,李成得山之体貌,范宽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都对范宽的艺术作出很高的评价。
据文献所载,宋代师法范宽的画家有黄怀玉、纪真、商训、宁涛等人,南宋的李唐好学范宽,其后又有马远、夏圭等人学习李唐,使得整个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几乎全部出自范宽一系。
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真古今绝笔也”,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评价范宽“宋画第一”。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见,比如苏轼虽然非常推崇范宽,却觉得其画“微有俗气”,与古代中国文人淡雅风格略有不符。
2004年,美国《生活》杂志将范宽评为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大人物第59位
郭熙的山水画有熟练的技巧和深厚的文艺修养,善画大幅作品,具有创造性,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追求和表现不同地区的山水特点和季节气候的细致变化,真实、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山水画中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
郭熙的绘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集》一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郭熙关于山水画艺术的见解。
《林泉高致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文中不仅阐述了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画家应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经过反复酝酿以造成富有理想和情趣的意境。
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诗歌摘句,有助于画家从中受到启示,产生意境新奇的构思。
郭熙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只有“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才能克服作品中的诸种毛病。
他对山水画的取景与结构、细部与整体之间的关联,笔墨与色彩的运用等方面也都有具体论述。对山水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和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论述,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郭熙的绘画创作和理论主张显示宋代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尤其是他重视意境的创造更影响了后来山水画的发展。
李唐的山水画,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人物画初学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一家。
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李唐在八十岁的时候,仍然在杭州摆地摊,谁都可以想象他的内心一定充满矛盾,但是生命的动荡没有影响画家对艺术品质的要求,他的作品精致华丽又大气磅礴,虽然意气始然却又坚持理性。后人如果凭借笔墨挥洒情绪,仍然可以借鉴李唐,他的创造是放纵和节制结合的完美典范。
这是我梁彦强对北宋画家等等及他们的绘画对后世影响等等的一些粗淺认识,欢迎朋友们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