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

鞭炮,俗称爆竹.为什么叫爆竹?爆竹和鞭炮的起源和区别是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31 16:21:45 浏览19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鞭炮,俗称爆竹.为什么叫爆竹

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关于爆竹的起源还有个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年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

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就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色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

爆竹和鞭炮的起源和区别是什么

爆竹,就是用火烧竹子,使它爆裂,发出噼啪的响声。所以被称为爆竹。鞭炮,一般是指火药出现并开始使用后,人们用火药制成的像竹节一样的东西,点燃后会炸响,因为很多这样的东西串在一起,像一条鞭子,所以被称为鞭炮。鞭炮是用来取代爆竹的。

古代人们用火来烧竹子或放鞭炮,都是为了驱鬼辟邪的。

明代的张岱在他的《夜航船》一书中对此有专门的记载:

“上古西方深山中有恶鬼,长丈余,名山魈,人犯之即病寒热,畏爆竹声。除夕,人以竹烧火中,毕剥有声,则惊走。今人代以火炮。”

就是说在古代时,山里有种鬼,人们如果遇到就会生病,但这种鬼怕爆竹的声音,所以每到除夕夜,人们就把竹子放在火中烧,发出噼啪的声音,把这种鬼吓走。后来人们就用使用火药的火炮来取代爆竹了。

这种火炮很多个连在一起,就是鞭炮。

不过,最早记载燃放爆竹传统的并不是明代的这个张岱。南朝时的宗懔在他的《荆楚岁时记》中就已经记载了过年放爆竹的情况。根据他的记载,每年的正月初一,人们“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按《神異經》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音朴)熚(音必)有聲。而山臊驚憚遠去。”可见,张岱的记载实际是来源于《荆楚岁时记》。这说明,至少在南朝时,人们就有过年燃放爆竹的传统了。

由于火药是在隋唐时期才出现的,因此鞭炮应该是在隋唐之际出现的。

这么说来,我国春节过年放爆竹和鞭炮的传统是很悠久的了。

马上又春节了,放了几千年的烟花爆竹怎么办

放,要不那还有过节的气氛了,一年年的都没有年味了,死气沉沉,也不知道是那个专家说的放烟花生成雾霾,这不放烟花爆竹,也没看雾霾没有啊!也不知道这些专家怎么研究的。

为什么鞭炮叫爆竹

在没有火药之前,人们每到春节这天用火烧烤竹子,竹子发出爆裂的声音以驱除年这个凶残动物。在有了火药之后,就用鞭炮替代了火烧烤竹子,并将鞭炮习惯的称之为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话以后该如何给孩子解释

谢谢提问相邀!今天就是阳历新年,也叫元旦。过了今天旧历的新年就越来越近了。

非常理解提问者的用心。说到底,这是一个寻找“年味”,感受传统文化的问题。作为优秀文化的中国古诗词,无疑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确实是有识之士都要共同关心,共同努力的事情。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对于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是历尽苍桑,却又日益强大的民族。怎样把自己的文化精髓传承给子孙后代,这关系民族的兴盛,国家的繁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古诗是北宋诗人、改革家王安石所写《元日》里的句子。每到春节,很多人都会吟诵,也有不少人家直接当作对联。这就说明《元日》这首诗的描写,很好的烘托了过年的气氛。它带给人们的是那种辞旧迎新的欢乐。这首简短的诗歌极具画面感。直到今天,“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情形,无论城市乡村,都能见到。过年啦,放鞭炮,那清脆的炸响,和着孩子们的欢呼,人们辛苦劳累的一年都随这爆竹声声,变成无尽的欢乐喜悦。至于今天的孩子以及后来的孩子们,如何理解体会这种诗情画意呢?也不难。因为有大人们看护,孩子们本身就是燃放烟花爆竹的参与者。这样的情形过年的时候随处可见。亲自参与了,就有真切的体会。这种体验,就是对年味的感知。接下来就是古诗中较为生僻的词语。如“屠苏”一词,今天就不常见。因为“屠苏”本来就是古代人过春节饮用的一种药酒的名字。就像今天各个地方都有自己品牌的名酒一样。古人过年饮屠苏酒,今天的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了,过年兴许也喝上“茅台”了。一样的都是为了庆贺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

每个人都自觉地做传承中华文化的积极分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工作多忙,多学习,多积累知识,时刻记住乡愁,我们的孩子们就能够耳濡目染,完全能够领会古诗的真正意义。

若干年后如何向孩子们解释爆竹声声辞旧岁

今天我们燃放的爆竹,与“爆竹声声辞旧岁”中的爆竹是有所区别的。过去的药剂是以火药为主,现在是以高爆化学药剂为主,除了传统习俗外,从实物来说,早就不是一回事。

(古代儿童燃放鞭炮图)

若干年后,如果有新的东西来代替今天的爆竹,我们一样可把今天的“爆竹”,像讲古代的“爆竹”一样,当作历史故事来讲。

古代的爆竹从烧竹子到纸炮

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神异经》上说:

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馀,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以竹著火中,“火朴”“火毕”有声,而山臊惊惮。

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西方山中有一种奇怪之人,他们的身高只有一尺多,且只有一只脚,生来就不怕人。如果有人触犯了它,他就会让人生出既发冷又发热的病来。此种怪人叫山臊。要是人们用砍下来的生竹子,放进火中烧时,竹节爆裂时会发出“火朴”“火毕”的响声,山臊就会受到惊吓而非常害怕。

(古代爆竹图)

这就是汉代的爆竹,到了唐代时又称为“爆竿”,依然是用竹竿到烧里烧,使其爆裂发声。后来炼丹家发明了火药,把火药放在竹筒燃放,声音更大,这种方式就取代了烧竹子,但其性质依然是爆竹筒子。到北宋时,民间用卷纸裹着火药燃放,并改名为爆仗,后又改名鞭炮、纸炮、炮竹

爆竹声声辞旧岁从迷信到喜庆

《荆楚岁时记》上说“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就是说,在正月初一那天,鸡叫的时候就起床,在庭院前烧竹子使其爆响,用来驱逐山臊恶鬼。这是古代民间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也是春节放鞭炮的来源。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驱年兽的传说)

“爆竹声声辞旧岁”作为民间的对联之上联,就是出自王安石的这首诗。其下联,人们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心境对出来,下联很多,表达的都是除旧迎新。

现代的炮竹的发展,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传统的炮竹响声并不是很大,威力也不大,燃放后,烟雾也不多,灰尘也不多,不管是声音、烟雾,还是产生的垃圾,对环境污染不是很严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炮竹生产厂家过分追求响声,和鞭子的响率。于是,在药剂的配方上,从传统火药为主,转变为大剂量的化学药剂。且不说燃放鞭炮的事故,就是制造鞭炮的作坊也是事故频频,造成不少的伤亡和经济损失,案例很多,这里就不例举了。

记得小时候,我们可捏住小鞭炮的尾巴就可燃放,一点事也没有。现在的小鞭炮,谁敢放在手上放,不把手指炸掉才怪呢。

古代的爆竹为了喜庆,为了驱除瘟疫恶鬼,祈盼美好的生活。现在的炮竹变成了驱人和伤人之物。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这是烟花炮竹厂家给自己挖的坑,越是先进的烟花炮竹,就越危险,污染越大,越容易把这个行业和这种民俗传统推向灭亡。

(现在春节鞭炮燃放现场)

现在的炮竹,放还是不放的问题,争论比较大,各有各的道理。支持者说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反对都是为了不污染环境,更多的反对者恐怕并不担心两者的争论,而是怕担责,安全之责重于泰山。

题主问题隐含的意思是,若干年后,燃放爆竹的习俗消失后,当孩子们读王安石的《元日》时,怎么解释。我们要相信后人的智慧。我的观点有两点:

一是燃放爆竹的习俗不可能消失,不久的将来,后人会在科技中找到替代品,可传承传统民俗,就像火药代替竹子一样。

二是若干年后向孩子们解释“爆竹声声辞旧岁”,相信后来的人,就像现在的我们向孩子解释这句话一样,爆竹也有自己的发展历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除,屠苏是什么意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除”的意思:

改变,变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的意思:

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拓展资料:

元日

王安石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燃放鞭炮会杀死病毒吗“爆竹声声辞旧岁”是因为鞭炮能杀毒吗,为什么

燃放鞭炮肯定能杀死病毒 ,实验表明,56度的热水,经过30分钟,即可把新冠病毒杀死。而燃放鞭炮可瞬间产生几百度的高温,病毒根本没有存活的时候 。加之,燃放鞭炮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也有杀菌灭毒的功效。所以说再强大病毒在高温高硫的环境中,也难逃灭顶之灾。

古人不知道什么叫病毒,也许他们当初燃放爆竹就是为了驱赶怪兽。但是,很少人发现,古人燃放爆竹并不是随心所欲。只有在过年、婚丧嫁娶时,他们才会纵情的燃放 。而在这些场合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员集中,这就为病毒传播创造最好条件 。我想古时候肯定出现过这样两幅场景:一群人在办婚丧嫁娶时,因为没有燃放爆竹,出现集体被病毒感染,集体死亡的事。而另一群人在办这种事的时候,因为燃放爆竹而安然无恙。古人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就误以为爆竹有驱邪避灾的作用,从此,放爆竹就成为过年的传统。

欧洲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病毒感染事件 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相比较而言,东方的中国很少出现这样的事,除了中医中药的作用外,应该和燃放鞭炮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