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我看到孟子的资料写着“姬姓,孟氏”,那他是姓姬还是姓孟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我们华夏族的姓氏起源:在秦汉之前我们华夏族,姓和氏是有着不同的含义:姓是代表祖先,而氏是代表子孙。不但孟子的资料有姓有氏,同样孔子也有姓有氏:孔子是子姓,孔氏。孟子的姬姓,代表他是周王室的后代。而孔子的子姓代表他是商王室的后代。
姓氏的来源与区别
大家都知道,现代人所谓的姓氏,一般代表的就是父系血缘。在上古时可能开始是没有姓氏的(比如日本大部国民在明治维新时才开始有了姓这么个概念),应该说是同血缘聚形成群落或者说是部落。可能就产生了血缘区分或部落区分的概念。并且古代人一般都迷信天道。
我们华夏族的姓的来源,可能是来源于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祖先崇拜。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姓。姓最早或者是部落的名称。它的作用是区分不同的血缘后代,比如同姓之间不能通婚。还有战争,同族之间互助,区隔氏族首领的选举或继承权等。
姓产生后,就世代相传,比较稳定,而氏可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华夏上古八姓
华夏族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现在我们华夏族源的姓氏都是来源于这上古八姓,
相传黄帝姓姬,因为住在姬水之滨,以水名为姓,黄帝发展了二十五宗,得到姓的有十四支,这十二个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来自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
后稷承继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周初周天子姬发周武王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化出来了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
相传炎帝姓姜,因为住在姜水之滨,以水名为姓,姜姓也是今天华夏族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最重要起源。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 姚 、妫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
我是万方,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请关注我,时刻提出批评。
孟子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2.《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拓展资料:
1.孟子(Mencius、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3.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