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你怎么看
人心宽了,人心静了,生活就会简单得多。
心里没有烦恼的事,拥有安静和谐的头脑,人就会快乐许多。
在人生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永远不要迷失自己。
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得与失,就能享受充实而幸福的人生。
每个人的幸福,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人生要拥有一颗心宽似海的心灵,才是人生该有的态度!
华衣美食不过如此,金钱名利都是云烟,素与简才是人生的本真。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欲止心静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清晰。
如何做到心静内观
好几年前,我一心想要学习内观,朋友介绍我说,有一位喜欢冥想的美女,懂得心静内观的奥妙。
于是我就马上要他带我去见她。他安排了去见她,她一个人坐在一所很平常的茶舍里,也没有穿道袍也没有穿中式衣服,毫无道气,我看了心里凉半截,这哪像是个有境界的人,她对我微微一笑,也没有请坐,面容非常平淡好像不欢迎我们,地方又很小,没有好看的布置,简简单单地,很质朴。
我一看就感觉,这地方很小也不特别,都不像是个有修为的人所居住,心里也没有啥期待了就。
她可能看出我的心思,就说:你觉得我这里不漂亮是吧。
我只好说:没有没有,很好。
她说:没事。
我没啥耐心,想看看她到底懂不懂,就马上问:如何才能做到心静内观?
她说:我想问你什么是内,什么是外?
我听这一问有点恍惚,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凑合着说:身体内或者自己的心内是内,身体之外自己的心外是外。
她笑笑说:依你这样说,那你如果内观是用什么观呢?是把眼睛往内看吗?
我说:我也不知道,我在网上看到人家说。可以修行到一种内视的境界,自己的血脉运行身体的运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就很感兴趣,所以我来问你。
她说:我不能否认,这种事情是也许存在的,但是你仔细想想,这是真正的内观吗?
我说:都把自己能看清楚了,这还不是内观吗?
她说:那你到医院去做个X光检查,做个造影不是更清楚。我对这些东西不是很明白,所以我也不会去否认。但我要告诉你,以我所知道的内观,所谓的内观,也许是指观照。
我说:我看过一些关于这些东西的资料,有一些人说内观就是在入静之后能够看到很多平时难以看到的东西,体会更加高深的境界。
她说:人在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贪心,太不知足了。
我说为什么这么说呢?
她说:因为我们人在地球上能够生存和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说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每天我们都在呼吸,感受着阳光不温不热的照射,感受着空气和水的滋润,感受着人与人之间心灵和语言的沟通。能够品尝这么多的美食和味道,
我们的五官是那么的灵敏,我们能欣赏日落斜阳和星辰月色,我们可以体会春夏秋冬的变迁,我们能从天真无邪的童年一直成长到阳刚快意的青年,成熟睿智的中年,到满是回忆充满智慧的老年。
我们可以随时打开手机,看尽人间风景,与遥远的人对视,我们做每一件事,就能有无数的条件可以利用。
这一切都不足以让我们知足吗?我们对普通平凡的生活毫不满足我们总是要去追求一个所谓最高深的境界,恨不得能够飞天遁地。
有很多想在这方面有成效的人都是这样,人生最好要没有波折没有烦恼,还要有足够的金钱,又要少病痛,身体要健康,出入要平安,最后还要把智慧修得圆满。
所以,当你带着这么深厚的欲望和有求之心去内观,你肯定观不到什么东西,只会越观越神经越观越疯狂。
我说:你一说我觉得虽然好像有点道理,但是我认为也不完全是这样吧。因为我接触很多人,也都是一心向道很想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因为在我们这些人看来,人间又有什么好值得留恋呢?
她说:是的,因为你们觉得人间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你们觉得这个世界除了灵魂升华,其他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不是枯燥,就是粗鄙,不是粗鄙就是污秽。所以你们有出离心,这很正常,但是恰恰就因为你们太想要出离,所以往往无法出离。
我说我听不太懂。难道向往一颗清静的心是不对的吗?
她说:我们先不讨论对不对,我们先来说什么是内观
我所知道的内观其实就是观照,这个观照只是暂且给他说个名字叫内观。你在进行观照的时候不要去管它是内观还是外观。而是要尽量放松尽量自然地做到时时刻刻觉知自己的念头,觉知自己的行为想法自己的存在状态!
我说:那么只观照自己吗?这个世界这么大大千世界,每天发生这么多事情,有亿亿万万的人都在说话,都在做事这些难道不去关照吗?
她说:这个世界发生再多事,这个宇宙再大,它也是因为有你而存在的。所以你首先必须要观照自己的一心一念,一举一行。你观照自己,就是观照大千世界,懂吗?
我说:那么。必须要心静才能够关照,是吗?
她说:心静,是一个前提条件,也是一个观照的状态。你如果习惯了观照你的心就会长期安静下来。
因为你时时刻刻都有一个观照的心在那里,到最后可能自然而然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观照了。
你的欲望升起,你的情绪波动,你想要干什么?你听到了外面事情而产生的心理反应,你看到了。眼前的景象而产生的反应。这些你都可以默默的观照着。
不要去分辨他的好坏,不要去叛变判别他的对错。远远地保持这段距离。最后,你再也不会被环境和际遇的变化而扰乱心志,产生痛苦执着烦恼,你自在了!这就是心静。
我说,这样关照。如果观着观着不记得了怎么办呢?或者说有什么事发生,就一下离开了那种感觉怎么办呢?
她说:不用怎么办,你记起来了就继续,记不起来就算了。千万不要刻意去弄。默默的悄悄地静静的,无声无息的,退居一侧的。
这个就是我所了解的内观。之所以叫内观是因为这是在观照你的内心。他不是说要你去注意你的身体,这里气到哪里了,气脉运行又通不通顺不顺。小周天大周天有没有打开任督二脉有没有打通?这些不是随便有人就能做到的,没有好老师千万别瞎搞。
你如果是个普通人或者离不开俗世生活,那么你就可以试试默默的观照吧。不要去刻意改变你的生活,你该干嘛就干嘛,你怎么活着就怎么活,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纠结,不逃避,但是只要记得提起这个观照心,慢慢的让他陪着你。
我说:你说话说得云里雾里,我也不知道你说什么,因为朋友介绍说你懂一点冥想内观,我以为你有点神通,才来求咨询你没想到你跟我说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含金量,也不是干货,也没有技术可言,不知道说什么,我也不无从下手,下手了感觉也就是这样平平无奇,我还是不跟你聊了。
她说:嗯,确实如你所说,我没有什么技术可以介绍给你,更加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给你,我也只是随便说说。浪费了你的时间,不好意思。
于是我就告辞而去,和我朋友发誓我再也不去受这种忽悠了。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建议大家有空多读读心经。可能很多人说我有不学佛, 为什么要读经文?你可别搞错了, 心经不仅仅是经文, 里面的智慧能引领每个人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让你开启你的智慧之光。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句话就能让你的内心立刻平静下来。为什么我这么墙裂推荐心经呢?因为我就是靠这个“心经”征服了自己狂躁不安的心而走向内心清净的世界。不仅让我恢复平静自然, 同时也也彻底治好的我的失眠。
我来解释给大家听:
观自在:有很多解释,看因缘和境界来理解。因为法无定法, 无法生法。我今天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解释,“观自在” 就是观照自己所在的地方,菩萨是指每个人(很多地方解释为观世音,我说了境界不同不同的观照)。
2、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代表一种行为或者内心活动的思维世界。那么这句话和原文不来差别,在进入深深的禅定中,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每个人内心无上的智慧和觉知。那么怎么照见这个觉悟和智慧呢?这就是佛家说的禅定, 通过打坐修行获得。戒定慧。只要大家坚持每天打坐半个小时以上的话,相信慢慢就能降服内心的狂躁和不安。打坐不仅能让身体减压,也就是说各种的高血压患者都可以通过打坐的方法配合药物让心慢慢静下来,我们知道,血压的压力是和心情密不可分的, 所以, 学会打坐就能控制自己的呼吸, 也就是通过打坐调整自己的呼吸, 有急促慢慢变成细长而缓慢, 什么时候能做的这点就是通过安静的打坐,你自然而然就能平静下来。同样现在社会不是很流行禅修或者灵修之类的时尚活动吗, 其实就是教你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打坐,练习呼吸,让你降服自己的心。
所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我们通过修行打坐进入深深的禅定时, 就能开启我们内在无上的智慧和内心世界。(当然这需要一个次第慢慢证到。)
照见五蕴皆空:当你开启了无上的智慧后,就能照见五蕴的空性,那么你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空的,不是自己的了。有人不懂,打个比方, 我们居住在一间屋子里,有一天晚上, 房子突然着火了,吓得我们赶快跑出去了, 难么你认为这个房子里的窗户、门、玻璃和墙砖还是自己的吗?肯定不是了, 因为我们已经逃离出去了。这就里比喻房子是我们的身体,是物质现象,而跑出去的人是自己的灵魂,是精神现象。
最后,度一切苦厄,当我们逃离了起火的宅子后, 劫难也就对我们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也就度化了一切的苦难和厄运。
所以,观自在,观照自己的内心,开发本自具足的觉醒智慧,让心回归如虚空般的自在,由迷惑的此岸度向觉悟的彼岸。这就是《心经》的无上智慧!
现代人大多没有休息的能力——虽然身体已经累得不行,心却不肯休息。真正的休息有个前提,即心能静下来。心静不下来,身也就静不下来。多读读《心经》,同时配合禅修打坐齐头并举就一定会让你的内心归于宁静的港湾和家园!
最后引用济群法师的一句话做结尾:“当我们能感受像虚空一样无限的心,就能感受到心的开阔、自在。那些平时的焦虑、惶恐、压力,所有的这些念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获取更多佛理常识,欢迎关注头条号:上师坛城!
怎样才能做到心静如水,不想生气、难过的事
这个问题提的好,因为它表达了一种普遍性的心理:即人人都希望平静,以应对烦躁的社会风气,以排除难过和生气的情绪。
但一个尘世中的人,要做到“心静如水”是很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能做到“心灵平静”就不错了。
即使做到“心灵平静”也是不容易的,因为生活中的诱惑太多、繁琐的事太多、需要人分心、乃至烦恼的事情太多。
所以,这就需要修炼,尽量做到平心静气,尽量增强抵御诱惑和干扰的能力。一旦具备了这些能力,人就能做到“荣辱不惊”了!
更重要的是, 还要甘于“平静”、甘于“寂寞”、甘于“孤独”。因为人是群居动物,都喜欢热闹,做到“独身相处”是需要一番功夫的。但唯有你甘于“寂寞”了,你才能让心灵平静,让情绪稳定,让人在放松和清醒的状态下思考自身。这时你就会觉得那些曾经让你生气和难过的事,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的不值得。自然,难过就会消失,生气也化为乌有了。
一旦你到了这种境界,你就会体验到“平静”的乐趣,那些曾经惹你生气的事还会成为一种经验教训,乃至成为一种财富,让你在教训中增长见识,从而成为一个智慧坚强的人。
朋友,不妨您试试吧!
人到什么时候才心静如水
人在大悟的时候才能心静如水(悟了佛性即有情,无情的空性),当我们明白了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才能不执着分别一切,才能不起心动念,才能达到心静如水。
万法皆空(空无自性),万法都是缘起法,缘生缘灭。自性本空,你追求什么呢?万法皆不可得,也无所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啊(如果有所得,那我们死的时候应该能带走一切啊),万法皆可用,不可得。什么都空,因果不空,千万诸恶莫做,要众善奉行。也不能住空,要离空离色,离有离无,离垢离净,不起生灭心(有生就有灭,起灭心也是在生)佛说动念即乖,动念就错,心就会起波澜,心不动那来的波呢?
怎么克服浮躁、焦虑的心理,做到心静如水呢
用爱好和特长来化解浮躁和焦虑的心理。
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心理成熟好办,就当没有发生的事。但是毕竟能做到这样的人不多,绝大多数的人会产生浮躁和焦虑的心理。如何克服,做到心静如水。我的体会是,心静如水,很难做到。只能说用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慢慢消除浮躁和焦虑,走出困境,回归自然。
做自己有兴趣和特长的事情。自己做起来就会很投入,很专一,忘记浮躁,忘记焦虑,随着时间的磨练,让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逐渐走出困境。我曾经听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她遇上突然母亲病故,丈夫做生意又亏本,她产生了浮躁和焦虑,很长一段时,心情不好很痛苦。后来她想到自已有个爱好唱歌,也唱的比一般人好。她就经常约朋友到卡拉OK去唱歌,白天到公园参加集体唱红歌,使自己的内心的浮躁和焦虑,得到发泄,慢慢对两件事情逐步看淡,自己终于走出了困境。
还有一位我们很熟的老阿姨,年轻时就患心脏病。在她50多岁的时候,有次住院,医院给她发了病危通知书。可是至今她还健在,近90岁,活得很健康。她总结出主要是靠一项特长绣花画画,打发日子消磨时光。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在上海的一家刺绣厂绣花。她绣的金陵十二钗、猛虎下山图等作品有人上门求购。后来改画牡丹花图,加上她性格比较开朗,说说笑笑,就平平稳稳的活过了30多年。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容易投入,忘掉一切。我多少年爱好练毛笔字,有时间就练几遍,没有时间,就不动笔。断断续续,停停练练,练练停停,几十年就这么过来。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出现浮躁和焦虑,心情不好时,自己就提笔练练毛笔字。只要提起笔,精神都集中笔划上,把浮躁和焦虑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有时候想,人要有点爱好和特长,用它来消除自己心理的浮躁和焦虑,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心静如水的意思是什么
心静如水与心如止水的意思相似,都是指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坚持信念,不受外界影响。造句:
1)财政干部要心静如水,心平气和,心胸宽广,洁身自好,这既是做人的标准,更是我们财政干部维系自身形象的道德底线。
2)低调是一种修养,它具有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定力。低调是一种清醒,它在热闹纷繁中,留一份警觉给自己。
3)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4)有着吐气若兰、气质似竹、心静如水、才情像海。
5)愿你像兔儿一样心静如水,愿你像兔儿一样养尊处优;愿你像兔儿一样怡然享年,愿你像兔儿一样知足常乐。
6)送你一段轻音乐,让你心静如水,幸福快乐。
7)希望看完篇文章后能让你心静如水。
8)只有做到这“三个经得起”,才能心胸坦荡、心静如水、饭吃得香,不会心惊肉跳、心烦气躁、睡不着觉。
9)车内的我,心静如水,什么都不想,一任雨水冲刷心尘。
10)要淡泊名利做“大写的人”,要心系群众做“贴心的人”,要心静如水做“可敬的人”,要与时俱进做“有朝气的人”,要事业为重做“有作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