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宠

诸葛亮北伐之前,极力向刘禅推荐向宠,为什么不是赵云魏延和马岱?蜀汉两位名将吴班和向宠如何评价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30 19:56:35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诸葛亮北伐之前,极力向刘禅推荐向宠,为什么不是赵云魏延和马岱

诸葛亮北伐之前,给刘禅写了个《出师表》,在表中向刘禅推荐了向宠。

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推荐向宠,不推荐赵云、魏延和马岱呢?

《出师表》中,诸葛亮除了向刘禅表达自己的忠心,说明北伐的原因,还顺便教刘禅去做个好皇帝,要他广开言路,亲贤臣,远小人。

但是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刘禅,向他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人,明确告诉刘禅,这些都是贤臣,要找他们帮忙处理日常事务。进忠言,辅佐皇帝是他们的责任。

诸葛亮时代不像刘备时代,刘备时代,刘备只管在前线打仗,将后方交给诸葛亮打理。诸葛亮也非常给力,把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前线提供兵员粮草。

后方有个诸葛亮,刘备才能够放开手与曹操、陆逊打持久战,咱也没听说过刘备缺粮。

诸葛亮时代已经没什么人了,诸葛亮守在家里,没有统帅北伐。诸葛亮北伐,家里又没人了。让刘禅自己管理朝廷,诸葛亮非常不放心。

所以诸葛亮北伐之前,一定要将家里的事安排妥当,给刘禅推荐几个贤臣好好守家。后方安稳,他才能够安心北伐,至于粮草兵员,估计诸葛亮已经不敢有太大的奢求了。

成都需要安排贤臣,北伐更需要良将。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人才本来就是为了自己更顺利地北伐。将赵云、魏延和马岱这样的武将留在成都辅佐刘禅,难道要诸葛亮只带着马谡北伐吗?诸葛亮要是把马谡留下来辅佐刘禅,或许更合适一点。

向宠的性格好,为人善良,懂军事,连刘备都称赞他的才干。诸葛亮推荐向宠,军事能力肯定是次要的,应该是更看重他的性格,可以团结他人,让军队内部和睦,不至于出乱子。成都最重要的就是安稳,不要出乱子。

这一点,赵云、魏延和马岱应该都不如向宠。特别是魏延,论得罪人,他是第二,没人能称第一。赵云铁面无私,说话也直,连孙夫人都敢弄,很难不得罪人。马岱了解得不多,但他跟马超混那么久,很难不彪悍。

另一方面,即使诸葛亮手下不缺良将,让大将去守宫廷,治理国家,专业不对口事小,就怕搞出别的幺蛾子,在前线的诸葛亮能放得下心吗?

蜀汉两位名将吴班和向宠如何评价

答:吴班属外戚,经年征战,受制于刘备、诸葛,在蜀汉将领中有较高的地位。

《三国志·向朗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按照诸葛的说法,先帝称之曰能。

向能人的打仗水平,恐怕是无法和吴班比了:延熙三年(240年),汉嘉地区蛮夷发生叛乱,向宠率军前往平定,在混战中身亡。由于向宠平时深得部下军心,所以在向宠的属下得知向宠被害后,返兵奋力冲杀,把向宠的遗体夺回,送回成都安葬。

唯一的一场战斗,6个字。在混战中身亡!

不过,可能也是由于记载太少了吧?竟然把他和赵云排在一起了!为了突出他?!

纪念蜀汉一朝的武将,称武将廊: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诸葛亮夸赞的向宠,为何始终都默默无闻呢

这个后来默默无闻的人便是向宠,向宠和马忠确实都是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后所发现的军事人才,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也曾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不过学习这段古文时,想必大家都存在一个疑惑,这个向宠是谁啊,诸葛亮为何如此看重他啊?貌似没听说过他的什么辉煌战绩啊!马忠毕竟是蜀汉后期知名的大将,后世所称道的“平安三侯”之一,名气远高于向宠。话说向宠既得刘备诸葛亮看重,为何在历史上仍默默无闻呢?一起来了解了解被“埋没”的名将——向宠。

初露锋芒

向宠最初只是一个牙门将,并没有多大名气,他真正开始受到刘备诸葛亮重视是在公元223年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因何而被刘备赏识呢?《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秭归之败,宠营特完。”

当年刘备率大军浩浩荡荡东征孙吴,然而夷陵之战被东吴大将陆逊打得大败,手下大将张南,冯习,马良,沙摩柯全部战死;黄权,杜路,刘宁亦被迫投降孙吴,在秭归败退时回撤时,其他将军所带的部队都是损兵折将,然而唯独向宠这一支部队完好无损。由此向宠深受刘备赏识,故刘备死后,诸葛亮亦是对向宠刮目相看,所以在《出师表》中,力荐向宠。

被职业埋没的名将

向宠之所以默默无名,于他前期的职业脱不了干系!话说刘备诸葛亮都欣赏向宠,向宠得到后主刘禅的重用了吗?当然是得到了,223年,刘禅即位后,向宠便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227年在诸葛亮的力荐下,又任中领军,主要负责中央地区的军政。要知道,能管理宫廷禁军的人,那绝对是皇帝非常信任之人了,然而也正好是这个官职,使得向宠不受后世所识。作为宿卫军首领,其实也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这种工作是相对而言较隐蔽的,而且也很少与外界有交集,往往负责从事帮皇帝打探一些隐秘之事,所以史书也基本没有记载,又有谁能知道向宠有什么辉煌功绩呢?

“可惜”的结局

也许是老天要埋没这位名将,自刘禅即位以来,向宠便一直从事保卫宫廷的重任,直到240年,他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一次外出征战的机会,当时蛮夷地区发生叛乱,向宠率军前去平乱,但在混战中不幸战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向宠素来爱惜兵士,部下知其战死后,在败逃途中又折回奋力击杀敌寇,将向宠遗体夺回,后送回成都安葬。

由于职业相对隐蔽,由于在对外战争中尚未取得过辉煌成就就不幸战死,所以一代名将向宠也渐渐被后人淡忘!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三国时期真实的向宠是一个怎样的人

向宠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军事将领,他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就是在公元227年蜀汉昭烈帝刘备大军惨败于夷陵之战时,当时追随刘备出征的诸军皆零落四散、损失惨重,唯独当时任牙门将的向宠所部,仍保持建制、几乎完好无损,所谓“疾风知劲草”,由此,向宠得到了刘备的高度赞扬,在蜀汉政权中开始崭露头角。

后主刘禅继位后,政权建设中急需人才,对于在军中声誉颇高的向宠,刘禅更是破格提拔,任命其为掌管京城禁军的中部督、封都亭侯。另一方面,向宠的治军才能和为官品德,也得到了当时已掌握蜀汉朝政大权的丞相诸葛亮的认可,他在公元227年北伐前夕上奏的《出师表》中,专门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可见,诸葛亮率众将北征时,是将朝廷中枢的警卫重责全权交付于向宠的,而在其后多年中,不管前线胜败如何,蜀汉腹地皆平安无事,可以说其中向宠居功至伟。(而这也就客观上造成了向宠在史料记载上的罕有出现)。

之后,向宠还担任过诸葛亮北伐大军中负责中军事务的中领军,掌握负责保卫包括诸葛亮自身在内的大营中军事务,充分体现了后者对向宠的信任。

公元240年,正当姜维率军出师陇西时,蜀汉南方汉嘉郡的蛮夷部落叛乱,当时主政蜀汉的蒋琬派遣向宠率军南征平叛,不想竟然在与蛮人作战中不幸阵亡,由于向宠平素深得士卒拥戴,失去主将的蜀军上下依然拼死击溃叛军,夺回了向宠尸体,运回成都安葬。作为蜀汉后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向宠的不幸罹难,殊为可惜。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提到的名将为什么不是赵云魏延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向宠

首先说两点。其一,《出师表》有前后两份,实际上在《后出师表》是有提到赵云的,《前出师表》则没有。其二,诸葛亮在《前出师表》只提到将军向宠,并非他有多么出色,而是因为他是留守人员,其他出色的将领都随诸葛亮出征了。

以下详说之。

第一,《前出师表》提到的名将为什么没有赵云、魏延,只有向宠?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是这样写的: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这份《出师表》的目的,除了解释为什么要兴兵北伐之外,就是对刘禅的敦敦教诲,告诫他在自己北伐期间应该要怎么做?这里说的是“宫中府中”之事,而非军旅之事。诸葛亮的意思是说,刘禅对军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向宠。而当时其他名将如赵云、魏延等,都在诸葛亮军中,你叫刘禅怎么问呢?

为什么要问向宠呢?在刘禅即位后,向宠被封为都亭侯,被推举为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向宠就是宫廷禁卫军的总首领,是刘禅身边的人,有疑问问他,是最合适不过的。

第二,向宠有什么本事?

向宠在三国史上,其实知名度不高。但是在缺乏军事人才的蜀国,他还是一定地位的。向宠曾担任牙门将,在夷陵之战中,刘备遭到惨败。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各营损失惨重,独向宠的部队保持完整的建制。因此,刘备对向宠颇为赞赏,称赞他有才干。后来,向宠受封都亭侯,在诸葛北伐时,出任中领军。

中领军是相当高的职位,这个官职最早是在公元207年曹操设置,典禁军之事,也就是禁军的最高统领。后来蜀国也依魏制,设立中领军。中领军属于高级军事长官,我们看看魏国哪些人曾担任过中领军,就可略窥一二,比如夏侯渊、曹真、曹休等都曾担任中领军,足以见此职之重要性。

我们总是记得在战场上大展身手的名将,但对皇帝来说,身边的禁军首领更重要,不仅要有才干,也要忠诚,也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倘若宫廷有变乱,皇帝依靠只能是身边的禁军了。

第三,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的将领,赵云是排在第一

《出师表》有前后两份,前出师表没提到赵云,因为赵云不是留守将领;后出师表则有提到一长串的将领,都是过世的将领。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有所不同,主要是解释为什么在敌强我弱之下,还要坚持北伐。诸葛亮提到一点是随着能征惯战的宿将的去世,高级将领已是青黄不接。在列举去世的将领中,赵云是排在第一位的。

当然,文中没有提到魏延、王平等其他将领,因为他们还健在。

因此,在两份《出师表》中罗列的将领名单,其实是针对不同情况所说的,不代表诸葛亮对所有将领的评判,这一点是要注意的。

向宠受诸葛亮高度重视,向宠为什么一生默默无闻

问大家一个问题,谁是三国蜀汉军师诸葛亮最欣赏的武将呢?你可能会说,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以及姜维是诸葛亮最欣赏的武将。

错了,这几个人确实有能耐,不过都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以及后来同名电视剧、电影吹出来的结果。

在蜀汉官方史书上,诸葛亮从来没有赞扬和夸奖过这几位,再说蜀汉历史上也没有“五虎将”这一说,姜维也不是诸葛亮中意的接班人。

唯独让诸葛亮欣赏的武将出现在他的前出师表里,前出师表记述了诸葛亮北伐时,向后主刘禅叮嘱的事,表中只提到一位武将,他的名字叫向宠。

向宠得到了诸葛亮的高度赞扬,并叮嘱刘禅军事上多倚重他。注意,在出师表里诸葛亮只字没提五虎上将和姜维,这就说明诸葛亮最欣赏的武将是向宠。

然而,这个让诸葛亮推崇的武将却默默无名,这是为什么呢?

向宠是向朗的侄子,向郎是司马徽的弟子,司马徽别号水镜先生,刘备求贤的时候,是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

换言之水镜先生就是诸葛亮的伯乐,按辈分来说向郎和诸葛亮平级,向宠得称诸葛亮一声叔叔。

向宠生于何年不详,只知道他最初是刘备手下的一名牙门将。

章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在刘备伐吴的时候,向宠率队随军东征。

由于刘备报仇心切,加之冒进深入敌后,最终中了初出茅庐,东吴大都督陆逊的计谋,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回。

令人意外的是,向宠所率的营却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刘备这才发现向宠有军事才能。

刘备被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陆逊烧得屁滚尿流,一口气没上来病倒了,经御医调治一直不见好转。

临死前,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叮嘱军师以后要重用向宠,诸葛亮含泪应允。

刘禅继位后加封向宠为都亭侯,官职与五虎将等同,到后来又被推举为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相当于卫戍司令。其职责直接关系到皇帝的生命安全,讲真不是最信任和有能力的将领,不可能担当此重任。

建兴五年,也就是公元227年,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出征之前,向后主刘禅献上了前出师表,其中提到了向宠: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和,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了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给他商量,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人才各得其所。

从诸葛亮的这些评价来看,向宠是一个完美的将帅,在蜀汉官方史料中,诸葛亮从来没有这样高度赞扬过一位武将。

然而就在人们期待向宠有所建树的时候,欣赏他的诸葛亮病死在了五丈原,接下来身在前方的姜维自称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作为蜀汉第一武将的向宠,突然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没了任何记载。

因此有人猜测他遭到了姜维的打压,被边缘化。此时蜀汉军界不断爆雷,蒋琬、费祎和姜维三方明争暗斗,最终姜维夺取了大将军之职,掌控了军权。姜维不顾蜀国实际情况,穷兵黩武倾全国之力北伐,致使蜀汉元气大伤。

幸亏刘禅大智若愚,果断压制姜维扶植费祎,这才使蜀国安定了下来。

就在重新启用向宠之时,向宠却出事了。

公元240年,汉嘉地区蛮夷发生叛乱,向宠率军前往平定,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混战中不幸中刀身亡。

由于向宠平时深得部下爱戴,当属下得知向宠被害后,同仇敌忾返兵奋力冲杀,终于把向宠的遗体夺回,随后扶棺送回成都安葬。

总而言之,向宠默默无名是被蜀汉后期的内部争斗雪藏和打压造成的,当云开见日之时,英雄却遗憾离世,终究没发挥出所有的才能,光芒被湮灭。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