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三世

最早的毛瑟步枪是怎么来的?二战后西方盟军和西德为什么不复辟威廉三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30 05:47:49 浏览7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最早的毛瑟步枪是怎么来的

兔哥回答。毛瑟步枪,是1867年由德国人威廉·毛瑟和保罗·毛瑟哥俩发明的一款采用了旋转式闭锁枪机的步枪,该枪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枪机旋转完成上膛闭锁,击发,利用枪机旋转后拉退壳的步枪。早期的毛瑟步枪的弹仓为单排,后期的改进型为双排弹仓。
该步枪于1871年被采用成为标准的制式步枪。命名为1871式步枪,这是历史上第一种毛瑟步枪。自该枪以后大多数的步枪设计都借鉴了这款枪旋转后拉式枪机原理。可以说毛瑟步枪是所有后拉旋转枪机步枪的鼻祖。

后来这款步枪经过多次改型,并制造出了标准型,即我们熟悉的98型(1924年式)并推向市场,中国在1930年代采购了一批该型步枪,并得到了图纸,1935年以标准型步枪为基础,制造出了该枪的仿制型,即中正式步枪。中正式步枪是中国第一种制式步枪,并与汉阳式步枪(1888式步枪)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部队主力步枪。

这也是毛瑟步枪来中国的原因,是花钱买来的,正规渠道。其实,中国对于德国的轻武器还是非常有缘份的,自清朝末以来就开始引进,仿制德国的毛瑟步枪。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从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各军阀割据的状态,于是武装军队就需要有统一的现代化的步枪,当时,国民政府和德国军工合作比较密切。
其军队都是按照德国的军事顾问的建议整编的,抗战中的“德械师”就是其中的代表。不过所谓的“德械师”只不过是德式步枪,毛瑟军用手枪,德式手榴弹(M24手榴弹)。和真正的德国军队没法比,也没有什么重武器,就是准备统一换装的中正式,因抗战暴发都没有实现,只是部分换装,当时的汉阳造依然很普及,其实这个汉阳造也是仿制德国的1888式步枪。

1934年国民政府曾经向德国毛瑟厂订购了一万支德国标准型步枪,首先装备到武装税警,也就是后来的新编第三十八师。随后就由当时的河南巩县兵工厂开始仿制,当时的名称为二四式步枪,即后来的中正式步枪。而虽着抗战的发展,除巩县兵工厂,广东第1兵工厂,第一兵工厂(原汉阳接收巩县第11兵工厂)、金陵兵工厂也加入到生产中正式的行列中来,各厂的工艺质量也有所不同。

以上就是毛瑟步枪来中国的原因。也是中正式的原型。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指正,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一并谢过!)

二战后西方盟军和西德为什么不复辟威廉三世

盟军和西德为啥不复辟威廉三世?此问题也可以换问,为啥不复辟脾斯麦,为啥不复辟魏玛?回到以前,回到一百多年前?答曰,不可能。

一,当年威廉三世的改革,是在法军占领下,得到允许后,按新法国模板并结合自己落后的国情,有效推进的。在政治上,用新锐退昏庸、剪裙带破世袭。军事上,用预备役缩短服役期,提高壮丁训储率。教育上,大办新型高校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农业上,颁布法令,破除农奴制、解放生产力。一系列改革,既付出代价,又成效卓著。最后咸鱼翻身、反胜法国。之后,德国起起伏伏,到第三帝国,被纳粹玩大了,遭到毁灭。盟军击垮法西斯,不会让历史回转。

二,盟军提前组建了接收梯队。按行政管理构架,从内阁到州府乡镇,提前在己方团队中,遴选好各级大小头目。边解放,边接收,边派遣,边赴任。力量泾渭分明,不能倒退。彼时,年轻的基辛格先生,就是盟军派任名单中的接收市长。

三,候任的属地领导人均为精选。基本稳定后,权利移交也精准对接。后期继任的属地政客,也都是从盟军培养的嫡系团队或配合盟军作战的当时的属地游击队即抵抗力量领导人中选推。比如,阿登纳,勃兰特,施奈德,克尔等,均为盟军或公开执戟或潜水卧底的骨干,乃大西洋宪章的拥趸。

四,其他光复的领地也一以贯之。除了德国,其他解放区也如法炮制。比如,在法兰西,盟军解放巴黎后,即让在伦敦流亡的法国抵抗组织头脑戴高乐,随盟军回巴黎就任,主持爱丽舍宫。盟军利用有线无线设施,对此广而告之。

但是,一战、二战、冷战,为何开撕,背后复杂密因何在,的确值得深入反思。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荷兰女王为何不交出德皇威廉二世

平心而论,用亲戚关系解释略感牵强。

相比其他国家的君主,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和德皇威廉二世的亲缘关系并不近~威廉二世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公主,威廉明娜的母亲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一个儿媳妇是姐妹。这种亲戚关系,在一战时期的欧洲王室成员中,算是比较远的了。

一战是维多利亚女王孙辈们的战争,欧洲各国王室,甚至敌对的双方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比如,交战双方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是表兄弟,两人的曾祖父都是沙皇保罗一世;

而敌对的德英两国君主——威廉二世的姥姥和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奶奶是同一位:“欧洲祖母维多利亚女王”。

此时,即使很亲近的血统,私交甚密,又是协约国一方战友的,也会见死不救。

比如,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的妈妈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也就是说,俄皇后的妈妈和英王的爸爸是亲兄妹;而且,尼古拉二世和乔治五世的妈妈也是亲姐妹,都是欧洲老岳父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女儿。看下图,这两人长得是不是像亲哥俩儿。
俄沙皇尼古拉二世(左),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右)合影
尼古拉二世落魄前,这哥俩好的不要不要的,看上图的照片,二位的着装和姿势也透着一股子亲热劲。

尼古拉二世两口子多次举家来英国看姥姥维多利亚,大舅爱德华七世,大表哥乔治五世,都受到了热情接待。毕竟,沙皇两口子和英国王室的血缘近的简直不能再近了,皇后也是从小在英国姥姥家养大的,和表哥们的感情也挺深。

下图,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部分儿孙们。前数第二排,左起一二就是回姥姥家的沙皇夫妇。
没成想,二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退位,十月革命后,沙皇一大家子人陷入绝境。大表哥乔治五世国王却断然拒绝其家族前往英国避难的请求,最终沙皇一家七口连同女仆、医生一起魂断叶卡捷琳堡。
一战时,各国君主实际上源于一个大家族。欧洲岳母维多利女王有个孙子是英王,有个外孙是德皇,有个外孙女婿是沙皇。

欧洲岳丹麦父克里斯蒂安九世有个外孙是英王,还有个外孙是沙皇。国民表妹亚历山德拉有个表哥是英王,还有个表哥是德皇,自己的老公是沙皇。

沙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德皇叫表舅;德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沙皇叫表姑丈;英王的孩子管沙皇叫表叔、管德皇也叫表叔;貌似没有荷兰王室什么事。

所以,跟上述这些君主间亲密的血统渊源相比,德皇威廉二世同荷兰女王威廉明娜那点亲缘关系真是算不上什么,浅的很。

然而,一战后,《凡尔赛条约》把德皇威廉二世定为战犯,要求将他引渡并进行审讯,被荷兰女王数次直接拒绝了。

究其原因,除了亲戚关系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皇在战争初尊重了荷兰中立的要求,女王作为回报,为其提供庇护。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威廉明娜女王之所以顶住英法压力,拒不交出威廉二世,更多的取决于她强势的个性和说一不二的行事原则。

下图,威廉明娜女王正装照,一看就是强势不好惹的女人。威廉明娜女王(1880年8月31日-1962年11月28日,出生时她爸爸已经63岁了)1898年9月6日正式登基,统治荷兰长达50年,特别受拥护。在位时见证了荷兰和世界历史的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荷兰殖民地独立等等。

一战中,威廉明娜女王努力维持国家的中立,保存了国家实力,在战后欧洲各国两败俱伤,经济陷入窘境之时,威廉明娜女王富有远见的投资反而使荷兰成了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二战时,1940年德军入侵荷兰后,她向全国发表题为《火红的抗议》宣言,号召人们最大限度地保持警惕和镇定。她表示不会与纳粹合作,随即率王室和内阁流亡,并成立流亡政府。在整个二战期间,女王坚持通过无线电广播(橙色电台),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保持旺盛的斗志,直到全国解放。1945年德军撤出荷兰后,她回到祖国,受到热烈欢迎,被誉为“抵抗之母”。

晚年著有回忆录《寂寞但不孤单》,还成了畅销书。甚至,在网游《文明6》中,威廉明娜还担当了荷兰势力的领袖,以表现荷兰的强势。
所以,威廉二世选择了讲义气,说一不二的威廉明娜女王,真是十分幸运。

从1918年11月开始,威廉二世的余生都在荷兰一个小镇的舒适的城堡中渡过。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威廉二世还是被当成皇帝一样伺候。

下图,《The Kaiser’s Last Kiss》剧照,隐居荷兰乡下的军服收藏爱好者,退位德皇威廉二世还保持着老习惯,每天都穿戴整齐的在地图上——“指点江山”。最后,再说说德皇威廉二世。威廉二世是个战争狂人,人民的罪人,一战发动者,这是他的减分项。但德皇也是个“花痴”,自少年时就爱慕表妹——后来的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

甚至在沙皇退位,向欧洲亲戚们寻求流亡避难,被拒时,作为一战中的交战的敌人,为了保全心爱的表妹一家人,威廉二世曾表示愿意接受敌国沙皇一家来德国定居,结果哪知道,不久,德国发生了革命,自身都难保了....

此外,威廉二世对纳粹党,希特勒相当的反感,甚至厌恶。有个电影描述的就是这方面的历史,叫做《例外》。

开始,威廉二世对纳粹党和希特勒复兴国家方面大力肯定,甚至拿出了私房钱对希特勒和纳粹党进行支持。

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威廉二世逐渐改变了对希特勒的立场。

德皇威廉二世得知希特勒开迫害犹太人的行径后,勃然大怒,他骂希特勒是德国的耻辱,还说:“德国发生了如此许耸人听闻的暴行,我为自己身为德国人而感到羞耻!”开始公开唱反调,希特勒和戈培尔想以每年提供经费的方法封口,遭到了威廉二世的毫不犹豫的拒绝。

1940年5月,德军入侵荷兰,庇护他的荷兰女王威廉明娜都宣布流亡,离开了荷兰。此时,高调反对纳粹党的威廉二世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丘吉尔曾主动请威廉二世去英国避难,遭到了威廉的断然拒绝,高傲的德皇不想在早年敌手的护卫下糊口。

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肺栓塞在荷兰的多伦病逝。临终留下了两条遗嘱:一是葬礼上不许出现任何纳粹相关的标识、或旗帜;另一条是在王朝复辟前他的遗体绝不运回德国。

荷兰刚开始是共和国,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了王国荷兰君主哪来的

荷兰王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偏北,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701万(2016)。荷兰也称尼德兰——低地之国,1581年北部7个省脱离西班牙组成“联省共和国”,以荷兰省(即现今南北荷兰两省)面积和影响最大,以致外人以“荷兰”(原意“凹陷之地”)称之,而其正式国名还是“尼德兰(Netherlands)”,尽管它广义上包括荷、比、卢和法国东北部。

距今2000多年前,凯尔特和日耳曼部落分居莱茵河南北。公元前57年,罗马帝国开始对低地的征服,其统治到5世纪初西罗马崩溃。随后是法兰克王国,9世纪中期到11世纪初,又有维京人的抢掠。9—14世纪,该地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275年和1283年,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首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低地地区渐成贸易中心。

14世纪后期的一个多世纪里,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通过联姻控制该区域,他被认为是现代荷兰与比利时的缔造者。1515年,出生于根特的查理五世继承了该地区统治权,他于1516年继位西班牙,从此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低地,到1538年,尼德兰地区辖17省(北7南10)。1555年,新王接任查理后,极权与压榨激起尼德兰人强烈的反抗。彼时正值欧陆宗教改革,提倡节俭、勤勉、理性与负责任的美德以促进经济的加尔文教派成为主流,给荷兰历史进程带来深刻影响,南部的天主教徒未受迫害。1568年,摆脱西班牙争取独立的八十年战争爆发。1581年,北方7省宣布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领导者是执政王“沉默”威廉。

荷兰王室始于1534年“沉默”威廉继承奥兰治亲王,他是拿骚伯爵之子,受天主教洗礼,但接受新教教育成长,深得查理五世宠爱,1584年被西班牙重赏的枪手刺杀身亡。该地共经历了威廉子孙五任执政王,到1815年,威廉五世的儿子成为尼德兰王国国王,称作威廉一世。

17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代,它有成熟的造船、航运和渔业,贸易与拓殖得心应手,凭借船队和银行统治着世界商业,当年商船队有1800艘的规模,海外殖民地远及北美、加勒比、亚太、印度洋和非洲。擅长贸易的荷兰人不擅战争,四次英荷、法荷战争耗尽其力量。1795—1814年起法国势力控制荷兰,拿破仑下台后的1815年,包括荷、比、卢的尼德兰王国诞生。1830年比利时革命,1839年荷、比正式分裂。一战中荷兰保持中立,但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1940年,纳粹德国的入侵打破荷兰的中立,女王(1890—2013年4月,荷兰一直是女君王在位)流亡英国,战后荷兰一直是北约、欧共体/欧盟的创始国和坚定成员。

君主立宪制的荷兰,王室是国家标志的体现,实际权力掌握在商人和知识精英手中。再看社会结构,最主要的特征是“群体林立”,即社会的、职业的、地区的和宗教的不同群体均以平行的组织形式长期共存。

普皇威廉三世是如何对普鲁士的旧的社会制度进行全方位改革的

威廉三世以及他的贵族统治者们作为法国的附庸者,所以,凭借法国的军事支持,威廉三世决定在普鲁士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改革。在第四次反法同盟后,普鲁士战败,成为拿破仑的的占领地,拿破仑也愿意看到普鲁士实行皇权政治,成为自己日后进攻俄国的主力军队。

政治上

普鲁士威廉三世改革可大致分为几个主要大臣进行的全方面改革。首先,政治改革是由施泰因进行的行政改革。普鲁士的底层人民受到容克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双重压迫,背负着沉重的税收,生产力非常不高,为了使得普鲁士尽快加入工业革命改产的浪潮中,他加大对底层人民的权利自由,对地主阶级进行了权利约束,使得农民可以通过偿还土地债务获得人身自由,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却动摇了德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庄园制度,是向土地劳动者向工人工厂制度转变的必不可少的一步,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

由于对工商业的支持,他颁布一系列法律,目的是维护工商业的稳定,加大对大贵族以及大商业家的扶持力度,这为普鲁士的税收纳入一大笔资金。这是施泰因的政治改革,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但却对庄园主以及封建容克的利益造成了损失,所以,改革并没有获得上层阶级的大多赞同。

社会教育上

哈登堡的社会改革相较于施泰因的改革,具有更加的平衡性,他努力寻找维持上层社会和底层劳动人民之间的平衡点。他在农民解放的问题上大加赞同,对一部分富农采取扶持的政策,对民主政治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他降低了农民的土地债务偿还能力,这得到了农民的一致拥护。

在维护君主制上,他极力对容克阶级的利益进行维护。在工商业上,他降低税收,让一大批商人勇敢闯荡,降低他们的难度,建立一大批制度使得社会平稳运转。洪堡的教育改革更是使得普鲁士加入强国的正轨当中。

自古以来,普鲁士传统的重视军事的政策使得知识分子在普鲁士很稀少,这不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普鲁士在改革前文盲率极高,因为普鲁士人相信,只有通过参军打仗,建功立业才是晋升家境身份的惟一方法,传统的教育在普鲁士人的认知里未受到重视。

洪堡继任后,开启了教育改革方针,他让一大批孩子有能力接受义务教育,吸收英法先进的科学教育体系,培养统治阶级知识地位的作用,不仅让贵族阶级,底层阶级的人民同样可以获得教育的资格,这为普鲁士日后培养一大批军事将领提供了基础,其创立的洪堡大学为普鲁士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军事改革

沙恩霍斯特的军事改革对于普鲁士的强大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之前,普鲁士的军事将领以及人员提拔不是按才能来划分,而是按家庭出身而划分,骑士军团只能出身贵族家庭,容克制度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员是出身在贵族家庭中。

沙恩霍斯特军事改革,很大程度上让底层人民有了参军晋升的能力和渠道,不论出身,有才能者均可当将军。另一方面,可以为普鲁士培养一大批军事才干,为日后反击法国做准备,成为普鲁士的国防力量。

总结

普鲁士旧的社会制度矛盾重重,在反法同盟中,普军落后的军事力量无法对拿破仑强大的近代化法军力量进行打击,这激发了不少人对社会改革的强烈愿望。无论是施泰因的政治改革,还是沙恩霍斯特的军事改革,又或者是哈登堡的社会改革和洪堡的教育改革,都是建立在维护君主制,减弱尖锐社会矛盾所做的努力。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一些民主政治的使用,但大部分还是维护贵族利益,使得他们接受资产阶级,实行工业革命,使得普鲁士迈入大国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