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奕欣 恭亲王

恭亲王奕欣为什么没当上皇帝?假如恭亲王奕訢成为皇帝,晚清局势又会是如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9 20:43:42 浏览1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恭亲王奕欣为什么没当上皇帝

对此,史学界一般常提这段史料:道光二十六年三月,皇帝校阅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欣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这段史料的意思是道光帝带着诸皇子打猎,奕欣收获最大,奕詝干脆没开弓。面对父皇的询问,奕詝认为春天是鸟兽孕育的季节,他不忍心杀生,否则会改变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道光帝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所应说的话,因为帝王大权在握,生杀予夺,无人监督,具有一颗仁慈的心是十分必要的。于是,道光就决定选他做太子。人们认为此计出自奕詝的师傅杜受田。 

 我感觉这段史料可信度很小,原因主要有下列三条: 

 1、满族尚武,以射猎多者为能,而且南苑行猎是奉旨行事。奕詝打不着猎物已属无能,不知惭愧,反而指责猎杀是“伤生以干天和”,是不是有指责父皇道光帝之嫌。况且,“伤生以干天和”这话很重,一位皇子岂敢随便说出。  

2、清朝在皇子教育时,并非一位老师只教一个皇子,一般是一位老师教所有皇子,无论谁作皇帝,都是自己的学生,做老师的完全没有必要偏袒其中一位皇子,从而承担风险。 

 3、此事官书不载,档案不记,当事者不言,最早起自野史传闻与附会之言,由此也可判断,可信度极低。 

 我认为道光帝之所以选择奕詝,原因应该有三: 

 1、与奕欣相比,奕詝没有大的弱点,而且更加老成持重; 

 2、在道光帝连丧三子之后,奕詝就是长子,在封建宗法社会中,长子的地位是很高的; 

 3、奕詝是孝全皇后所生,这位皇后备受道光帝宠爱,又因婆媳关系死得不明不白。孝全皇后死时,奕詝仅仅10岁,立奕詝为皇太子,或许道光有愧对皇后的考虑。

个人愚见,不喜轻喷

假如恭亲王奕訢成为皇帝,晚清局势又会是如何

恭亲王奕欣无论是资质还是才能其实都远高于他的四哥——咸丰皇帝。如果当初是奕欣继任皇位,对整个大清王朝来说肯定是一大利好,晚清的政治局面肯定也会向更有利的一面发展。

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驾崩后,慈禧太后与奕欣合谋发动了辛酉政变,废除了以肃顺为首的几位顾命大臣的权利,顺利掌握了国家中枢,这其中奕欣功不可没。他和慈禧太后也形成了短暂的联手治理国家的权利核心。在同英法联军义和期间,他笼络文祥(户部侍郎)、桂良(文华殿大学士)、宝鋆(总管内务府大臣)、胜保(副都统),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这不但展现了他的外交才能,也通过议和捞到了不少政治资本。同时,奕欣在满洲亲贵当中属于“放眼看世界”的开明派,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没有抱着孔孟之道僵化守旧,在同洋人接触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打通了思维,并会吸收外来文化。

如果奕欣能够成为皇帝,多少会给没落的清王朝注入一支强心剂。但是清王朝固有的内部矛盾积淀太深,不可能在他的手里完美解决。同时,来自外部的侵略势力也不会给他太多辗转腾挪的时间和机会。奕欣即便是当了皇帝也不能挽救大清朝的命运!

鬼子六当时既有兵权又有很多人支持他,为什么咸丰死和同治死后他没有想自己当皇帝呢

咸丰皇帝死后,朝堂的力量对比是肃顺、慈禧、奕䜣,其中肃顺势力最大,是咸丰亲封的顾命大臣,此时的慈禧还不是后面那个老佛爷,和奕䜣都属于少数派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慈禧、奕䜣联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奕䜣若是想自立,那就是以卵击石,会逼的肃顺和慈禧联合起来对抗他的。

至于同治死后,奕䜣早已被慈禧排除出权力中枢,不是慈禧的对手了。

奕訢和僧格林沁是什么关系

恭亲王奕欣生于1833卒于1898道光皇帝六子,咸丰皇帝六弟,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人称鬼子六,同治光绪时期总理国家政事以及外交事物。僧格林沁生于1811卒于1865他是道光帝姐姐的过继儿子,武事出身(非武士),屡立战功,被逐渐提拔,称作铁帽子王,常年与捻军作战,杀敌无数,爱护百姓,善待士卒,后被捻军诱入曹州高楼寨,中伤坠马,被捻军小将张皮绠杀死于麦田。若论起来恭亲王奕欣和僧格林沁也算姑表关系,恭亲王1861年辛酉政变之后开始掌权,而僧格林沁1865年就去世了,二人即是姑表,也是慈禧的一文一武

清朝最后的皇子恭亲王奕欣,才华横溢,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

(道光帝亲笔的立储御书)

问题里有个说法不对,奕訢不是什么清朝最后的皇子,而是清代道光帝的第六子(道光帝长子奕纬,夭折;二子奕纲,夭折;三子奕继,夭折;四子奕谆;五子奕誴;六子奕訢;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

道光帝的九个儿子中,前三个夭折,后面老七至老九,都是老来得子,和道光帝的年龄差距分别是58、62、63岁,显然不适合作为接班人选。当道光帝在考虑接班人时,所能选择的就是老四和老五、老六三个人。而其中,老五的缺陷比较明显,性格浮躁,又被排除出接班人名单,于是就成为了老四奕谆和老六奕訢的竞争。

根据各种野史笔记记载,道光帝非常喜爱外形俊美、才华横溢的老六奕訢,但又考虑到长幼有叙,而且老四奕谆的生母当时已经封为皇后正宫,老四虽然才情不如弟弟,可处事更显稳重,比锋芒毕露的奕訢似乎更适合当帝王(这其中又有两个很著名的段子:指老四、老六的接班人较量,背后则是两个师傅的较量。一次,道光帝召见两个儿子,谈及自己来日无多,老六根据自己师傅事前的战略,大谈治国方略,而老四则按照师傅所教的扬长避短的方略,不谈施政策略,而是痛哭流涕,以孝顺来感动老爹;又一次围猎,老六展现自己的弓马娴熟,而老四故意不射中猎物,显示自己的仁厚。)。

1846年8月7日,时年64岁的道光帝写下立储御书,确定了以正宫皇后所生的老四奕谆为皇太子,即接班人,而老六奕訢则封为亲王。

爱新觉罗奕欣后代有那些

奕欣,即爱新觉罗・奕䜣,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