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丁默邨是如何成为三姓家奴,成为大汉奸的
- 张爱玲写《色戒》的题材来自哪里王佳芝的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色戒》女主原型郑苹如为中统获得过哪些重要情报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双面间谍”
- 民国有哪些文学与颜值俱佳的女神她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 你认为《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在现实生活中能经常用到
丁默邨是如何成为三姓家奴,成为大汉奸的
当年军统局在没有分家之前,正副局长其实都是CC系的元老(还不能称为中统),即陈立夫和陈焯,它的三个业务处分别是徐恩曾的第一处、戴笠的第二处和丁默邨的第三处。后者的具体职权为邮电检查,其实就是控制民众思想的非法特务手段,所以得见,至少在1937年抗战爆发前后,丁默邨的级别是不低的,少将军衔的“处座”。
前述也随带解释了,为什么军统和保密局后来在公开的机构中,特别喜欢选择“二处”名义的原因,比如什么绥靖公署二处、警备司令部二处等等,就是因为在继承分家之前的“传统”。此时“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实是CC系的天下,一处徐恩曾和三处丁默邨都属于未来中统的大特务。
电影《色戒》里面那个易先生,就是以丁默邨为人物原型的,故事中也基本诠释了丁默邨为人的烂处:贪图享受,喜好女色。但凡这种人,在大浪淘沙的年代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成为叛徒的机率近乎100%,谓丁默邨为“三姓家奴”,就因为他在成为中统特务之前,首先已经是中共叛徒。
丁默邨的资历可比戴笠深厚多了,1924年在广州时期已经是GMD组织部调查科干员,时任科长就是陈立夫(当时允许跨党),为配合北伐被派到上海担负策反军阀部队的工作,从此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四一二事变”后转入地下工作,1929年被“党务调查科”逮捕,旋即叛变,再次成为陈立夫的部下(这回是真的了)。
毕竟曾经是陈立夫的老部下,所以丁默邨这个叛徒仍获重用,一路升到调查统计局处长的位置(不用军统名称了,免得外行看糊涂)。不过这家伙贪财好色的毛病一直未改,在三处时手脚就不干净,贪污受贿的事情没少干,而偏偏其政治对手戴笠无孔不入,早就掌握了他的劣行。
转折出现在1938年4月,张国焘借祭黄帝陵之机叛逃武汉,此类事件自然归调查统计局处理,陈立夫指派丁默邨负责接待和安保工作,试图把这个更大的叛徒控制在自己手里。既然马上要分家了,那么戴笠也想把张国焘弄过去以便获取情报,所以狗咬狗的戏码从这时就开始了。
第二处处长戴笠上奏本,汇报第三处丁默邨贪污招待费等劣迹,并且证据凿凿,于是丁默邨被老蒋明令撤职查办。在陈立夫的力保下丁默邨虽然免了牢狱之灾,但官肯定是暂时当不成了,他只好灰溜溜跑去昆明闲居。不久调查统计局分家,第一处独立出去成为“中统局”,戴笠的二处继承了“军统局”的衣钵,原来的三处干脆被裁撤了。
也就是说,戴笠通过搞掉丁默邨,不仅把原三处的邮电检查业务抓在了手里,也把大叛徒张国焘控制在军统内部,可谓“一箭双雕”。可问题是,他也彻底中止了丁默邨的仕途,这家伙自然怒火中烧,会寻找一切机会东山再起,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丁默邨成为汉奸,戴笠的打压“功不可没”。
丁默邨的政治生命在GMD内部其实并未彻底结束,如果他隐忍一段时期,等事情凉快凉快,在陈立夫的提携下还是有机会翻身的。但是丁默邨等不及了。因为他此时接到了旧相识李士群的邀请,去上海共同经英汪伪特务组织“76号”,秉承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肮脏心理,以及对抗日战争形势的错判,丁默邨终于走了了一条不归路。
这个李士群跟丁默邨的经历差不多,也是从中共叛徒到中统特务,30年代初这俩家伙曾经在中统的机构里共事,算是老相识。而李士群抗战爆发不久就成为了汉奸,其实也是臭名昭著的“76”号创始人,他之所以邀请丁默邨北上,只是因为自己在原特务机构的地位和级别较低,“号召力”有限,因此希望拽上丁默邨撑撑门面,也方便对重庆的特务们进行招降纳叛。
就这样,失意的丁默邨到达上海沦为汉奸,并且反客为主,根本不是李士群的傀儡,两个大汉奸在一起杀害抗日志士的同时,内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中统为除掉丁默邨,利用其好色的特点派出了美女特工郑萍如,结果事泄被杀,这也就是《色戒》的故事原型。丁默邨在汪伪政府内窜升很快,日本投降前已是伪“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长、杭州绥靖公署主任”,妥妥的大汉奸。
抗战胜利后丁默邨被抓捕审判,1947年执行枪决,“丁屠夫”实在是民愤太大,据说闻听死刑令之时,丁默邨浑身筛糠一般发抖,天理昭昭,恶有恶报。
张爱玲写《色戒》的题材来自哪里王佳芝的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回答|日小尧茗居
民国时期的张爱玲不愧为上海滩的名媛加才女,她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这么一部具备有真实题材的,而且具有时代感,并且能揭开了一个时代谜团的小说《色戒》。
张爱玲
张爱玲即使是上海滩的一位才女,又能妙笔生花的名媛,为何能得到这样具备有间谍及杀手和爱情三位一体的素材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1975年张爱玲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发表了她修改了多次的小说《色戒》,在这本小说核心题材的主人公“王佳芝”为背景的上海法政学院毕业生,国民党中央统计局身份的美女“郑苹如”和汪伪汉奸政府中的上海76号特工总部主任“易先生”的魔鬼化身“丁默邨”。
张爱玲曾经说过:胡兰成这个人让我爱了一生,又恨了一生!
胡兰成
胡兰成何许人也?1906年,胡兰成出生于浙江嵊县,此人擅长写小说并且爱好文艺且涉猎政治。汪精卫成立汉奸政府时,追随汪精卫,并且担任这个伪政权的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就是这位汉奸胡兰成向张爱玲讲述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因为他有机会接近汪伪政权76号的特工丁默村和李士群。
张爱玲根据胡兰成所讲的这一段丁默村的经历为素材写了这部纪实小说,她就是根据以“郑苹如”受国民党中统委派刺杀丁默村的故事为蓝本写了这部精品。
郑苹如
郑苹如,浙江兰溪人,在她20岁的时候就以她卓越的美貌登上了当时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良友》画报,成为了当时的上海滩具备有影响力的女人。
当时的汪精卫汉奸政府在上海极司菲尔路设立了76号特工总部,这个特工总部的主任就是丁默邨,李士群作为丁默邨的副手。
对于上海极司菲尔路的76号,来到上海的人都谈虎色变,因为这个在汉奸政府领导下的特务组织不但残忍的刺杀国民党的军统、中通、更是对我地下党组织进行残忍杀害。
所以无论是军统还是中统,这其中也包括我地下党组织都在积极想办法除掉这个汉奸特务组织的头目丁默邨。于是国民党中统物色到了上海的这位美貌如花,而且又毕业于法政大学的“郑苹如”。
所以我们在电影《色戒》中所看到的王佳芝就是郑苹如的身影。
演员汤唯扮演的郑苹如
那么郑苹如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是否对电影中的“易先生”化身“丁默邨”有过感情呢?答案是:没有!因为郑苹如不但在执行任务,而且有自己的意中人。
虽然郑苹如的母亲是日本人,但是这位刚烈的美女的父亲郑钺却拒绝了汪精卫汉奸政府的请求,并且在郑苹如面前流露出了对汪精卫汉奸政府的憎恨。
郑苹如父亲郑钺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郑苹如的追求和行动,所以她和国民党的中统合作,且加入中统,而且是坚定不移的一种合作。
没有经过特工训练的郑苹如开始行动了。首先是郑苹如利用她流利的日语通过日本人接近丁默邨,通过丁默邨的行动规律而接近丁默邨。
最终郑苹如发现了丁默邨的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丁默邨这个人极端好色,在特工总部的76号内部有人曾经这样说过丁默邨:即使是天上飞过几只麻雀,他都恨不得览下来看看是公还是母。
想除掉丁默邨真是难上加难,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无从下手除掉这位汉奸特务头子丁默邨,于是郑苹如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和身体,而且这是唯一的办法。
因为在这之前郑苹如与她中统的队友们采取了两种方案,都被丁默邨这个狡猾的家伙逃脱了。最终设计了第三种绝佳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在上海静安寺路“西比利亚”皮草行杀死丁默邨。
可是这次行动由于中统行动队的人的疏忽,又一次让“丁默邨”这个狡猾的汉奸特务逃脱了。
在这次行动之前有一件关乎郑苹如的私事不得不说,那就是郑苹如有一位在国军担任飞行员中队长的 王汉勋向郑苹如求婚了!
此刻到来的幸福让郑苹如面临着一次艰苦的抉择,可是郑苹如经过慎重的斟酌,她还是选择了执行这次任务,推迟了自己的婚姻。
第三次行动的失败也是最后一次郑苹如无法逃脱所谓的“易先生”即丁默邨的怀疑,无论郑苹如怎样狡辩和煽情都无法打破“丁默邨”对郑苹如的怀疑,于是郑苹如被投入了监狱乃至失踪。
对于郑苹如的死有很多说法,最后在敌伪的档案中找到了答案:郑苹如就是被丁默邨下令枪杀的。
最终丁默邨在1947年遭到汉奸的罪名审判以后被枪决,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奸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郑苹如这个女人是抗日英雄,我们应该记住她,因为她不但充满智慧和勇敢,她更有民族大义。
————————————————————————————————————————————
我是头条号:日小尧茗居,坚持原创,杜绝抄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色戒》女主原型郑苹如为中统获得过哪些重要情报
2007年11月,一部由李安执导,由梁朝伟、汤唯和陈冲等人联袂主演的电影《色戒》上映了。由于众所周知的那个原因,该片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主要讲述爱国青年王佳芝利用自己的美色去接近并行刺汪伪汉奸易默成的故事。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而改编。影片中,“王佳芝”的人物原型就是抗日烈士郑苹如,而“易默成”的人物原型就是汪伪76号的丁默邨。据台湾军情局内部出版的《情报典范人物》评价:
为顺利执行情搜任务,整日周旋于日寇高官之间,委身寇雠,曲意求欢,牺牲个人美色换取国家情资。不仅毫无名利,也因与日寇汉奸往来,致家庭遭乡里唾弃轻视,家族蒙羞,门楣无光,惟郑苹如无所悔恨,漠视蜚短流长,此等情操,绝非世俗人所能做到。
今天,我们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缅怀烈士,走近郑苹如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郑苹如(1918年4月——1940年2月),中日混血,出生于日本的名古屋,祖籍位于中国浙江的兰溪。她是坚定的抗日爱国志士,为国捐躯却长期遭人误解和唾弃,牺牲43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1918年春,一个女婴出生于日本的名古屋,取名郑苹如。她的父亲郑钺是中国人,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她的母亲木村花子是日本人,出生于东京的名门望族,非常崇拜中国文化。
郑苹如是郑钺与木村花子的第二个孩子,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她从小就是一个举止优雅的大家闺秀。除了乖巧懂事以外,她的学习能力非常突出,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日文。
由于母亲木村花子非常亲善,她对于自己母国侵略朝鲜和中国的行径非常不齿,非常厌恶。所以,郑苹如自幼就对日本没有好感,反而是对中国充满同情和支持。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发起了侵华战争。由于张学良盲目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地区尽皆沦陷敌手。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借口保护本国侨民,出动了数千海军陆战队向上海的闸北、江湾和吴淞等地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期间,郑苹如一家都加入了抗日救国宣传队,向普通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由于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日军被迫撤退,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等调停下,中日双方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上海的战势暂时平息。
1937年春,郑苹如在上海法政学院毕业,打算与时任上海航空作战大队长的未婚夫王汉勋结婚。可是,卢沟桥事变却爆发了,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为了显示全民族抗日的决心,南京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以中国军队对驻扎在上海虹口的日军发起进攻为标志,淞沪会战正式打响了,国民政府还发表了著名的《自卫抗战声明书》: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事发时,日本在上海的驻军人数不过三千,而且严重缺乏重武器,只能凭借坚固的工事进行坚守以待援。而中国方面则集结了五万兵力,还有精锐的德械师在内,虽然歼敌不少,但却始终未能全歼日军并占领虹口。
两天后,松井石根带领着大批援军赶到上海,中国军队已经错失了全歼小股日军的机会,战场形势出现了逆转。1937年11月11日,郑苹如见到了自己的未婚夫王汉勋最后一面,他是来向爱人告别的。
到了1937年11月12日夜,随着驻守上海的最后一支中国军队西撤,整个上海市区已经全部陷落,淞沪会战至此结束了。
郑钺被要求留守上海,从事地下抗日工作,还掌握着一部电台与重庆方面直接联络。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终于说服郑钺,让他同意女儿郑苹如加入中统为抗战出力。
淞沪会战以后,郑苹如继续留在了上海,秘密为中统效力。由于母亲是日本人,又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本人还非常漂亮,郑苹如成功混入了日军的新闻检阅室,成了一名电台播音员。
从此以后,郑苹如凭借自己的才智和美貌,周旋于日本的各级军官之间,不断刺探情报。其中,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儿子近卫文隆竟然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扬言非她不娶。
某夜从舞会散场后,郑苹如提议近卫文隆陪她去一个地方,还半开玩笑地将他软禁了起来。之后,她立即向上级汇报,说自己已经绑架了日本首相的儿子。中统方面担心此事波及太大,立刻命令郑苹如赶快放人。
近卫文隆直到被释放,依然认为郑苹如是在考验自己,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程度。于是,他对她的追求更加猛烈了,直到被父亲紧急召回日本,两人才逐渐断了联系。
1938年底,随着广州、武汉的相继失陷,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面对日本的诱降,时任国民党副总裁和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决定投降,准备先由重庆逃到越南的河内。
刺探到这则消息后,郑苹如立即向中统汇报了“近日汪行为有异动”的情报。不过,她的情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汪精卫成功叛逃并在南京建立起了伪国民政府。
作为国民党的元老,郑钺经常遭到汪精卫的拉拢,要他担任伪政府的司法部长。可是,他却以无心政治为由,总是借故推托。
1939年,以丁默邨、李士群为首的汉奸在上海极斯菲尔路76号成立特务组织,积极协助日本人血腥镇压抗日活动。丁默邨曾在上海民光中学当过校长,而郑苹如就在那所学校上过学,两人算起来还有“师生之谊”。
受重庆方面指派,中统上海站站长陈宝骅决定利用丁默邨好色的弱点去刺杀这位大汉奸。郑苹如接到指令后,决定使用“美人计”,因为丁默邨此人异常好色,自己正值青春年华。
郑苹如开始假借师生之谊拜见了丁默邨,来回接触了几次终于钓上了对方。
1939月12月,郑苹如与陈彬、温启民和王应铮等锄奸行动队成员实施刺杀行动,她以购买皮大衣为由将丁默邨诱至上海西伯利亚皮草店。可是,丁默邨极其警觉,刚进入皮草店就发觉情况有异并转身逃跑,暗杀行动失败了。
随着刺杀行动失败,郑苹如的身份也随之暴露了,遭到了76号的逮捕。被捕以后,郑苹如并没有被立即杀害,丁默邨希望从她的口中打探中统的情报。
1940年2月,眼见郑苹如视死如归,绝无可能从她口中获得情报,76号秘密处死了她。据说,郑苹如临刑前非常坦然,还对行刑的特务表示:
帮帮忙,一会打得准一些,别把我弄得一塌糊涂。
很多人误以为郑苹如在执行任务时与丁默邨假戏真做,所以才导致了行动失败,在《色戒》中就采信了这种说法。不过,随着中统档案的解密,郑苹如终于得到了昭雪:
郑苹如在1939年因执行刺杀任务失败而牺牲。因为两次刺杀皆失败,身份因此被揭穿,为了不连累家人,原来被安排逃亡的郑苹如决定自动投案只身赴死!由始至终,她都没有对丁默邨动真情。
1983年,我国政府将郑苹如追认为烈士,还将她的遗物移葬于上海的龙华革命公墓。
到了2009年6月6日,正值郑苹如诞辰九十五周年之际,她的青铜纪念像在上海福寿园揭幕。通过此举,政府向世人再现了这位曾遭受不白之冤的抗日英雄,让后世记得她的丰功伟绩。@文史不假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双面间谍”
我党友人卫立煌将军。
卫立煌将军是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曾担任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二战区副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冀察战区总司令、中国远征军司令,等重要职位。虽然,他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但是,他在很多关键时刻,都曾给予我党很大帮助。
抗战时,支援我党弹药。
平型关大捷后不久(1938年3月2日),115师师长林彪骑着马,不知不觉走进了阎锡山部队的防区。阎锡山的部下看见一位身穿日本黄呢大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军官,以为是日军军官,上来就是一枪。林彪中枪倒地,失血过多晕了过去。幸好,晋绥军认出是林彪,赶紧救治。
当年4月,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去延安访问,特意看望了林彪。卫立煌将军问林彪,有什么需要的。 林彪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礼貌的地摇了摇头。卫立煌见此,就暗示林彪:“譬如药品,食物,衣服……” 卫立煌知道,八路军对这些物资极为紧缺,就有意点拨林彪。林彪试探性的说:部队缺弹药。。。。
卫立煌将军果断答应:“一言为定,我就送弹药。”不久,卫立煌下令,给八路军送来100万发子弹,25万枚手雷,外加180箱牛肉罐头!
林彪道谢说:礼重了。
这可不是小数目,卫立煌将军肯定顶着很大压力,才给拨付的。
100万发子弹是什么概念?
1937年,八路军出兵抗战时,四万多官兵只有一万多条好枪,每条枪平均30发子弹。八路军平时只给五发子弹,打完三发就不舍得打了。所以,鬼子都叫我们“三枪八路”。1940年,八路军只有九万条抢,每条枪不到20发子弹!
1940年,百团大战时,八路军共计消耗了70万发子弹,缴获了34万发子弹!卫立煌将军送的子弹,够打一次百团大战,还有富余!
我都想对卫立煌将军道说一声:礼重了。
在辽沈战场上,卫立煌将军也是有功的。
1948年3月,蒋介石提出将东北部队撤到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而卫立煌将军作为“东北剿总”司令拒绝了蒋介石提命令,力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三大战略要点,保全东北。
5月,蒋介石让卫立煌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卫立煌再次拒绝,将8个军24个师30万人,部署在沈阳及外围,作为防御中心。
辽沈战役开始时,东北野战军切断了北平至锦州交通线。蒋介石非常震惊,命令卫立煌从沈阳调兵支援锦州。卫立煌将军再次拒绝。
辽沈战役后,卫立煌回去就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直到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上台,卫立煌才获释,去了香港。
卫立煌将军是第一位回大陆的国军高级将领。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卫立煌将军喜极而泣,还亲笔写贺电给毛主席和周总理。
1955年3月,在周总理安排下,卫立煌将军从香港密抵澳门,然后坐小船,到广州回北京。3月17日,“卫立煌返回人民祖国”的新闻,就被各大报纸刊登在头条位置。周总理和毛主席先后宴请了卫立煌将军。
(文|勇战王聊历史)
民国有哪些文学与颜值俱佳的女神她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民国时期涌现了很多大师级人物,但以男性居多,比较偏学术。
而在女性中,同样也出现了很多让人惊艳的大家,但领域往往偏重文学。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从现有的影像资料来看,这些才女的颜值其实都不低,具体评价就见仁见智了。
我们主要来谈一谈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介绍四位在文学领域中有着特殊贡献的女性作家。
张爱玲:名震上海滩,不染红尘烟火气
张爱玲这个名字现在来看算得上家喻户晓,但实际上她被文坛承认也才不过半个世纪左右,与其成名的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为种种原因,作为当时在文坛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在很久之后终于被写入了文学史,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张爱玲有一句很出名的话:
出名要趁早。而她的成名确实也非常早,在1943年,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从此在上海文坛上走红。
那一年,张爱玲23岁。
可能会有人认为,如此早的成名,她在那个时代生活得应该很快乐。但其实恰恰相反,张爱玲的一生比较有悲剧性。
或许有人不知道,张爱玲的身世背景是非常显赫的,而这也成为了她不幸童年的根由之一。
张爱玲的祖父是张佩纶,清末名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长女,所以在她出生之后,家里对她的期望还是很高的。
在她小的时候,有过一次“抓周”,就是把很多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小孩子来抓取,古人认为这样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天性,并且以此取名。
因为出身官宦,书香门第,大家都认为,张爱玲最差也能抓个玉佩、毛笔一类雅致的东西,但没想到,她第一时间就抓着“金元宝”不放,让她的长辈丢尽了脸面。
张爱玲被长辈漠视的童年生活就此开始,据现存的影像资料来看,她的笑容只有一张,大部分都是背影或者漠然。
这样的生活经历,对张爱玲的文风影响很大,其早期的作品如《迟暮》、《不幸的她》等往往比较具有“灰暗”的色彩,而成名之后的作品依然有着很曲折的情节。
要强调的是,张爱玲的成名是在上海,属于孤岛文学。
因为当时上海作为一个东方都市,不仅生活气息开放、浓郁,较为繁华,并且汇聚了当时很多地方形形色色的人,这就导致了这个地方的风格和周边地区很不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孤岛”,而张爱玲就是从这里成名的。
所以,张爱玲的文风带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在题材上也往往写男女琐事。
这也成为了很多评论家批评她的地方,认为她的题材和领域太过于狭隘。
张爱玲对文学的贡献在于她专注于通俗小说,以一个女性的角度来写男女的爱情,情感的细腻要比当时很多著名的作家,比如有《啼笑因缘》等作品的张恨水等更为突出。
曾经对她有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文坛寂寞得可怕,只出这样一位奇女子。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说起民国才女,不得不提到这一位,有人曾经将其评为“民国第一才女”。
姣好的容颜,显赫的家世,丰富的学识以及有趣的轶事,林徽因一直是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人物。
她与徐志摩的关系其实更像一个花边新闻,虽然她曾经在自己的作品集中写了几篇关于徐志摩的回忆,但很难说两人之间有“爱情”的存在。至于说她和金岳霖之间的故事,那都是林洙的杜撰,早已被戳破。
林徽因祖父林孝恂是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是当时高官,叔叔林觉民是“花黄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她的丈夫就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家世非常显赫,在仕途和文化界上的影响力都非常大。
林徽因的主要贡献不在文学上,她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都有她参与设计,并且她和丈夫梁思成一道,走了很多乡野,记录了非常多的古建筑样式,是一位很可敬的人。
但她的文学功底也非常深厚,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等领域都有涉及,并且还曾进入耶鲁大学修习舞台美术设计。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出身于当时的上流社会,却在文字之间表露了民间百态,让人如春风拂面般的舒适。
由此可见,林徽因是一位在很多领域都有涉猎,并且都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士,无怪乎在当时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萧红:呼兰河畔,生死场中
萧红也是当时的一位才女,和鲁迅的关系极好。鲁迅将其看做后辈,予以过极大的指点。
但是,萧红的一生可谓命途坎坷,有人曾经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
凄风苦雨,萧萧落红。她是一位东北作家,也是当时很重要的东北作家群的一员。这一批作家成名的不少,但最出色的还是萧红,虽然她只活了31岁。
萧红的文字和鲁迅相似,不是风格,而是内涵实质,都是在用十分犀利的观念来对旧有秩序的掀翻,将斗争的矛头也都指向过“人类的愚昧”。
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是身为女性的原因,萧红同样觉醒了“女权”意识,在作品中往往喜欢塑造被旧有阶级和男权社会压迫的底层女性,虽然她出身于地主家庭。或许这与她生活的磨难、家国的沦丧以及婚姻的不幸有关,但确实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价值。
这是值得欣慰的事,和林徽因、张爱玲一样,萧红本来也是中上层社会的人士,但却是为了整个民族、人类来写作,作品中包含着世间百态,烟火风尘。
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作家伟大的地方。
冰心:春水繁星,桔灯稚童
冰心的原名很好听,叫做谢婉莹,也是很早就在当时文坛上发声的一位作家。
最初是以“问题小说”出道,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很多人一样,可见其内心里还是想着“文化”救国、开启民智的理想。
但如果要说真正的成就,其实还得说诗歌和散文两个领域。
有人说近代以来,中国没有诗人,冰心算半个。其实如果真的对比来看,胡适、刘半农、闻一多、戴望舒、周氏兄弟甚至徐志摩等人,在诗歌成就上都是不如冰心的。
冰心的诗歌风格传承于泰戈尔,短小却意蕴无穷,这也是当时所有诗人在诗境的营造上都没有达到的境界,也是新诗真正做到了和世界接轨的典范。
读冰心的诗歌,言辞没有徐志摩浮华,形式没有闻一多工整,情感没有戴望舒浓烈,语言没有郭沫若激情,但其意蕴却非常鲜明。
如果说得极端一点,冰心的诗歌是真正的诗歌,其他人的文字只是形式上的诗歌而已。
散文领域里,冰心在儿童文学当中的贡献很大,并且她真的做到了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和小读者之间平等地交流。
说得形象一点,小读者可以听得进去她讲的话,而成年人也不觉得她的文字幼稚,这与现在的儿童文学以“哄”为主的交流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是境界上的差异。
而其他诸如苏雪林这样的作家,虽然作品和名气也非常大,但她在鲁迅生前以“学生”自居,多次称颂赞美之词,却在鲁迅逝后大加诋毁的行为,实在让人怀疑其品性,所以并没有将其列为第一等才女之列。
当然,那个时代的女性文学家还有很多,但想对比来看,在文学成就上,以上四位是其中的佼佼者。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你认为《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在现实生活中能经常用到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其中最香艳的莫过于美人计。
美人计,自古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的是博美人褒姒一笑。褒姒即是当时的褒人为献媚周幽王所进,一个美人让周幽王失了江山。
越王勾践让大美女西施到吴国,把吴王夫差迷得神魂颠倒、不理朝政,越国趁此休养生息强大了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
与西施并称“四大美女”的貂蝉,也是“美人计”的主角,司徒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成功诛杀了董卓。
有了这两位美女的倾情演出,“美人计”被广泛熟知,且不断被应用到现实。
“美人计”不仅在古代有,在近代也屡见不鲜,但失败的例子恐怕要远远多于成功的例子。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曾经火过一阵的《色戒》中汤唯的原型郑苹如。
郑苹如的母亲是日本人,所以她是中日混血,长得非常漂亮,再加上父亲也有地位,所以那时候在整个社交圈里就是名媛,各路人都疯狂的追求她。
虽然母亲是日本人,但是郑苹如和她父亲都非常爱国,所以抗战兴起的时候,她就参加了中统做特工。
中统是和军统并称的特务机构,在蒋介石面前还有邀功争宠的嫌疑,所以对于郑苹如是下了血本培养,最后把她安排到丁默邨身边。
丁默邨就是《色戒》里梁朝伟所扮演人物的原型。丁曾经在戴老板手下当差,后来又投靠了大汉奸汪精卫,成为汪伪政权76号特工部的头子,其运营的部门在短短四年时间,制造了三千多起血案,被国人称为丁屠夫。
看来,中统对郑苹如是寄予厚望的,希望借她之手除掉丁默邨。
真实的情况与电影里演的很类似,郑苹如费尽心机,终于获得了丁默邨的信任。就在她试图将丁默邨引入陷阱之时,特务头子丁默邨竟然根据自己长年当特务的经验,察觉到蛛丝马迹,迅速扔下郑苹如就跑了。
任务失败之后,郑苹如竟然没有考虑过自己是否已经暴露身份,还敢怀着丁默邨可能信任她的想法,自己带把枪,孤胆英雄去搞刺杀。
丁默邨可是老特工了,所以也就将计就计,设了圈套抓住了郑苹如,丁默邨原本不想杀她,为什么呢?因为丁默邨也是个好色之徒。
但是丁默邨的元配不干了,自古以来,元配就舍得对小三儿下狠手。
丁太太瞒着丁默邨,先把郑苹如给转移到其它监狱,紧接着故意惊动汪伪政府的最高层。
这郑苹如最后就被枪毙了。
所以说间谍有风险,入行需谨慎。美人计本质上,也是一种间谍活动。那些在从事美人计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而身陷囹圄,甚至香消玉损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数。
可见,美人计并非每次都能成功,或者说比起成功,失败的例子更多。
美人计实施起来不复杂,相对于其它各计,成功率最高,几乎屡试不爽。
道理很简单,这是因为男人在色性方面是最大的软肋,“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伊藤博文说得很明白:“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
甚至连圣人孔夫子也发过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使用美人计,一般来说不会受时间空间限制,正所谓:衽席为战场,脂粉作甲胄,盼来是枪矛,颦笑胜弓刀。
但任何计策,有所长,即有所短,并非一一奏效,三国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即是最著名的一例失手,金国也曾经把自己这边的女人赐给耶律大石,但这个女人却帮助耶律大石成功出逃。
这并是因为美女不行,而是对手太厉害,同理,郑苹如没能杀死丁默邨,抛开立场不谈,谁又能否认丁默邨是个狠角色?
美女相当于药引子,药引子坏了,药效就谈不上了。
当然,这也难怪,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美人关不让英雄过又让谁过呢?!
欢迎朋友们加我关注、评论、点赞,谢谢您的阅读!有关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