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杜预和诸葛亮都是同时配享武庙和文庙的人,对比一下哪个人更牛
- 如何评价三国后期的杜预
- 如何评价西晋时期的杜预
- 杜预为什么能超过诸葛亮,成为第一个同时配享文庙武庙的人
- 三国名将杜预:骑马射箭都不会,为何能同时配享文庙和武庙
- 杜预:司马懿的女婿,在三国后期有多牛
杜预和诸葛亮都是同时配享武庙和文庙的人,对比一下哪个人更牛
两个人都同样的优秀,只是做事风格不一样,杜预专注于研修名言经典,而诸葛亮善于观天势晓地理,诸葛亮最专长的是读心术也就是现在的心理学。据历史资料记载杜预只是协作参战也就是所谓说的参谋军师,,而诸葛亮注重的是指挥权,一生之中堪称完美,唯一不足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败在了天上,那一把火没能烧起来而最终忧郁而死,据野史传颂那一场雨下的是“血雨”这只是传文但是那件事影响肯定很大,不过从各个方面来说,诸葛亮都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几乎是历史界少有的政治,军事,文学杰出人才而杜预只是先进的学者,对编书篆字独有研究,两个人就不是一个领域的人,从功绩上个有千秋,从思想上诸葛亮要略胜一筹,文学上杜预略胜一筹,政治上不相上下,军事上诸葛亮略胜一筹,从天文地理上诸葛亮略胜一筹,如果综合能力比较,我认为诸葛亮牛!朋友们咋认为呢?欢迎朋友们热烈讨论!
如何评价三国后期的杜预
杜预是一个应该算是较全面的儒将,除了不会武艺,治国安民、眼光谋略和领兵能力都是一流的。
治国安民能力方面,从他任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长期担任度支尚书(现在财政部部长)等经历看可以达到钟繇的水平。这方面可以打个85分
从谋略上看,从他主张的对东吴策略中看应该差不多能达到荀攸、田丰等人的水平。打92分。
从领兵能力看,能达到张辽、李典等五虎将的水平,要知道杜预可是被列为“七十二位名将”之一,领兵能力也是被充分认可的。打90分。
从武力上看,只能与郭嘉这种比比了,史书上说他连骑马都不会,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打20分。
如何评价西晋时期的杜预
杜预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在统一东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尽管不会武艺,连骑马都不精,但他善于谋划,把握时机,在消灭东吴过程中,晋军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的战略思路进行的。所以杜预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杜预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但从小就喜欢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人们就给他起个“杜武库”的绰号,称赞他博学多才。
杜预的祖父杜畿,是魏尚书仆射。杜预的父亲、幽州刺史杜恕由于和司马懿不和,被幽禁至死,所以杜预长久不得提拔。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嗣位,杜预娶司马懿的女儿高陆公主为妻,杜预这才成了司马昭的幕僚。不久当上尚书郎,并继承了祖父的爵位丰乐亭侯。在职四年,转为参相府军事。杜预博学多所通晓,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常说:“立德我可能做不到,立功立言还是可以做到的”。邓艾、钟会伐蜀时,杜预为镇西长史。钟会谋反后,钟会的属僚官佐大都被杀或流放,只有杜预靠自己的智慧得免于灾祸,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
杜预与车骑将军贾充等制定律令,完成后,杜预为律令作了注解,并向皇帝做了汇报,皇帝对此很满意。下诏将此律令与注解颁布于天下。泰始年间(265~274),杜预任河南尹。认为京师是教化天下的基点,凡施政行文,推行大政方针应该由京师由近到远辐射。为此,杜预受诏命制定了升降赏罚官吏的考核条例,发布政令、推广教化等。
泰始六年(270年)年初,匈奴侵扰陇右(今甘肃全境和新疆大部)。皇帝以杜预为安西军司,晋武帝司马炎任命石鉴为安西将军。杜预为安西军司、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司隶校尉石鉴因为与杜预因有宿怨,素不对付。石鉴官报私仇,让杜预只带三百士兵、百匹战骑的出击。杜预识破石鉴的阴谋,不肯去送死。他顶撞石鉴:现在不适合孤军深入,与鲜卑人作战。要紧的是加紧粮草供应、增加兵源给养,春天草盛时在开战不迟。因而陈述了“五不可、四不须”的意见。
石鉴大怒,上奏弹劾杜预,谎称杜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截留军需物资,致使军队困乏,贻误军机等“罪行”。朝廷将杜预押送廷尉治罪。好在杜预娶妻公主,符合刑法中八种减刑的条件,判定以褫夺侯爵赎罪。没有想到,陇右的战事发展状况与杜预分析策划的完全一样。石鉴在战斗中,被匈奴人打得惨败,事实证明杜预的意见是正确的。所以,朝廷上下都佩服杜预有筹划策略的才能。
泰始七年(271年)十一月,居住在山西地区的匈奴人在酋帅刘猛的带领下武装暴动。占领并州(晋阳、今太原)西部及河东、平阳一带。皇帝启用杜预以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谋划策,不久又拜为度支尚书。杜预上奏,主张“立籍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杜预等人设计制作排灌机械,修建兴常平仓,“定谷价,计盐运,订考课”等制度。他总共提出了利国安民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石鉴从军中回京师,报功不实,被杜预揭发,因二人互相仇恨,相互争吵,两人都免了官。几年之后,杜预再拜为度支尚书。
杜预以为时历有差错,与日晷度不合,建议修了《二元乾度历》推行于世。杜预又以孟津渡口不安全,渡船常有翻没的危险,请求在富平津建桥。朝中很多人反对,认为殷和周的都城都靠近孟津,历代圣贤都不曾在此建桥,必然有不可建桥的道理。杜预主持修建的桥建成后,晋武帝司马炎带着百官到桥边举行宴会,对杜预祝酒说:“不是你,此桥是建不成的”。杜预答:“那是陛下英明,杜预等不过是施展微小的技能罢了”。咸宁四年(278)秋,大雨、蝗灾相继,杜预上疏救灾方案。杜预在宫中七年,斟酌处理国家大事,不可胜数,受到朝野的赞美,由此称其为“杜武库”。这些事记载于《食货志》。
晋武帝司马炎秘密制订了灭吴计划,朝廷中的一些实力派人物贾充、荀勖等持不同意见,只有杜预、羊祜、张华与武帝意见相合。咸宁四年(278年),司马炎想让羊祜带病出征,没有想到羊祜不久就去世了。羊祜病重时,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晋武帝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赐给追锋车、第二驸马。杜预到任后,修缮甲兵,选拔一支精锐军队,袭击并大破吴国西陵督张政的军队。张政是吴国名将,很有军事才能,占据要害地方,由于没有把失败受损的实情报告给吴主孙皓。杜预便利用“离间计”,向晋廷上表,把俘获的吴军归还给东吴,逼迫孙皓换将。孙皓果然大怒,把张政召回东吴。派武昌监刘宪代替张政。所以杜预大军临吴境时,吴国因将帅变换,军队混乱。
杜预安排妥当以后,请示伐吴的时间。武帝答复待明年大举伐吴,杜预认为:“吴贼已穷于计谋,力不能东西两全,必先护上流,尽力保住夏口以东,以苟延残喘,没有理由把更多的兵力调到西境,让国都空虚。如等到日后,天时人事变化无常,臣恐那时会更加困难。到时候能不能攻取东吴就难说了”。由于朝臣阻梗 ,司马炎迟迟不予答复,杜预三次上疏,愤怒地批评反对派既不顾国家利益,又怕别人立功的阴暗心理和可耻行径。杜预还向司马炎指出,由于我们要攻打孙吴的消息已经泄露,孙吴如果采取相应的对策,那必将给我们攻取孙吴的战争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张华也建议:“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静,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婬骄奢而暴虐,杀害贤能。当今伐吴,不费功夫即可成功”。武帝这才答应了杜预的伐吴计划。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杜预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担任主帅,晋武帝只是任命他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并且在荆州地区负责调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师。
太康元年(280)正月,杜预陈兵于江陵,派遣参军范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兵沿江西上,连克数城。杜预又派牙门将管定、周旨、伍巢等率领八百名精壮的士卒去偷袭江南的乐乡。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按照杜预的计谋,一方面在山上到处点火,树立旗帜,虚张声势;一方面分兵袭击乐乡附近的各个要害地区。这样一来,把乐乡城里的吴军都督孙歆吓得坐卧不安,各处的吴军也人心惶惶,不敢随意行动。接着,杜预的这支人马就埋伏在乐乡城外,等待时机攻城。正巧,这时候有一支吴军从江岸返回乐乡;杜预的将士就乔装打扮,混杂在吴军的队伍里溜进城里,活捉了吴军都督孙歆。杜预设计巧取乐乡,使部下将士十分钦佩,说:“主帅用计谋打仗,真是以一当万啊”!
王濬上表说得了孙歆的头,没有想到杜预将活的孙歆送到京师,洛阳人把这件事当成了大笑话。各路将领聚会商量灭吴之事,有人说:“已有百年经历的吴寇,难于一下子灭掉。当今酷暑即将到来,将会有雨涝,生瘟疫,应等到冬天大举进攻”。杜预认为:“昔日乐毅借助于济西一战而打败强齐,今我军威已振,譬如破竹竿,劈开数节之后,其余就会迎刃而解,不须再废力了”。战事果然像杜预说的那样,所过城邑,无不束手投降。
孙皓平定后,杜预率师凯旋,因功晋爵为当阳县侯。杜预屡次向皇帝陈述自己家世和任职,以为武将不是自己所长,请求退职。晋武帝没有答应。杜预任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因而勤于讲武,建立学校,江汉人民无不怀念其德,教化广被万里。开凿山洞,设置关隘,派兵屯守要害之地,以维护巩固太平形势。
杜预在荆州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在整修前代河渠的基础上,他引滍水、淯水两江之水入田,使一万余顷农田受益。为了使屯田和普通民田均能得到灌溉,杜预又把水渠按照地段标上界石。杜预开凿了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一万余里,使夏水和沅、湘两水直接沟通,既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又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杜预的政绩,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扬,亲切地称他为“杜父”,说他:“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杜预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杜预被征调到中央政府任司隶校尉,途中行至邓县,突然病故,终年六十三岁,司马炎甚为哀悼,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侯”。
杜预为什么能超过诸葛亮,成为第一个同时配享文庙武庙的人
中国人称赞一个人文武全才,有一句套话: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杜预就是这种人。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同时在文庙和武庙都有位置的人。
这个待遇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分?
因为杜预在文治、武功、学术和民生等领域都为中华文明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西晋时期卓有成效的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大师和管理高手。
文治方面,杜预是西晋的开国功臣,为太康之治立下汗马功劳。
杜预是司马懿的女婿,不仅参与了司马炎的夺权斗争,在西晋建立之后,在国家管理制度方面干了更多大事情。比如对官员吏治的绩效考核制度。比如以汉朝的法律制度为蓝本,修订了比较完善的西晋法律文书泰始令。此外杜预还是一个很有政治远见的政治家,尽管平定东吴之后天下以定,他仍然居安思危,告诫大老板忘战必危。
他的一系列措施给天下带来的久违的和平岁月。
武功方面,杜预是平定东吴的第一功臣。
司马炎称帝之后,最后一个需要拔除的钉子就是江东孙吴。当时力主讨伐东吴的羊祜年事已高,但是他知道杜预是军事奇才,就在临死之前全力举荐杜预接替他的位置,完成讨伐东吴统一天下的霸业。时人说杜预是杜武库。更加传奇的是,杜预连骑马射箭这些基础的军事技能都不掌握,却可以指挥千军万马。
此后尽管受到了贾充等人的掣肘,杜预还是坚决完成了荡平东吴的霸业。太康元年,前线总指挥在杜预已经取得明显胜利的情况,荒唐的提出停战决定。杜预一边上表据理力争,一边指挥进攻,等到奏章传递到皇帝手上的时候,东吴孙皓已经开门投降。
杜预在儒家经学研究上颇有建树。
杜预对于儒家经学很有研究,尤其是在《左传》上面下了大功夫,因此晋书杜预传里面记载杜预是孔门称四,则仰止其三,《春秋》有五而独擅其一。魏书也认为杜预是晋之硕学。
杜预在民生方面立下功勋。
杜预在担任度支尚书的时候管理全国的经济财政事务,他提出了五十多条富国强兵的科学措施都被晋武帝采用,极大提高了西晋国力。而在国家遭受水灾蝗灾的时候,他给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兴修水利,把水患变为水利,把无用的堤坝决堤放水,这样既可以让饥民捕获鱼虾冲击,退水之后又可以用淤泥田种植粮食。他的政策挽救了无数百姓生命,百姓称赞他是杜父。
此外根据历史记载,杜预还改良了汉朝发明的水磨等重要农业生产工具,修订了天文历法,促进了农业生产。
你说,像这样的文武全才,被人们抬到文庙武庙接受香火供奉,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我是东哥,欢迎点赞留言关注。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三国名将杜预:骑马射箭都不会,为何能同时配享文庙和武庙
杜预博学多通,被当时的人称为杜武库,也就是说,杜预就像个兵器库一样,里面啥兵器都有。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杜预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军事家、历史学家、法律专家、数学家、工程学家、经济学家、机械制造家、天文学家……
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春秋左氏传》的注释,在文字训诂、文义诠释及制度、地理说明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是研究《春秋左传》的必读文献之一;杜预在中国第一部儒家化法典《晋律》中提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的观点,这是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区分律、令最早的定义;由于当时通行的《泰始历》存在较大偏差,杜预便对其进行了修正并被朝廷颁行全国;杜预在担任度支尚书(财政部长)后,重新制定了财政收入与分配方案,主持了常平仓的兴建、粮价调整、盐运管理、边防建置等工作;为解决陵园津渡口经常翻船的问题,他又主持了在富平津建桥之事,解决了黄河的安全问题;他将已经失传的“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欹器重新制作成功,还自行设计制造出一批造型精美、工艺先进的仿周青铜礼器。
以上这些,都是杜预在文的方面的表现,在武的方面,杜预虽然不是骑马冲锋陷阵的将军,但其战略谋划却展现出其一等一的军事天才。无论是在魏灭蜀还是晋灭吴的过程中,杜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魏国平定蜀国的战争中,司马昭安排他到钟会军中,担任镇西将军府长史,为攻灭蜀国出谋划策。而在晋国平定吴国的时候,杜预更坚定地站在羊祜主战派一方,积极支持平吴战争。羊祜死前,推茬杜预接替他的职位。杜预接任镇南大将军后,立刻到达荆州前线,积极训练军队。面对朝廷中反对攻吴的声音,他上书提出平吴三策,坚定了司马炎灭吴的决心。279年,晋军大举攻吴,杜预担任荆州前线的主帅,攻克荆州(当时双方各有一个荆州)后,立即挥军东进。当时,有人对连续行军有畏难情绪,杜预便分析说:“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于是,大军沿江而下,直逼建邺,很快便将东吴政权灭亡。在整个灭吴战争中,杜预斩杀、俘虏东吴高级官吏十四人,中级官吏一百二十余人。
史学家姚思廉认为,“杜预出自儒雅,卒致军功,名著前代。”房玄龄在《晋书》中称赞杜预说:“杜预不有生知,用之则习,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转战。”
以杜预在文的方面的表现,入选文庙是当之无愧的。而入选武庙,有些人认为不够格,但所谓的军事家,并不一定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但却一定是一个拥有战略眼光的人,杜预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因此,他能得以入选武庙。
杜预:司马懿的女婿,在三国后期有多牛
杜预可以说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军事家、历史学家、法律专家、数家家、工程学家、经济学家。
杜预所作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春秋左氏传》的注释,在文字训诂、文义诠释及制度、地理说明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学术权威。
杜预参与了晋朝法律的修订,与贾充共同编纂了《晋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该法典历史上第一次把法律同政府的行政命令区分开来,明确划分了律令的界限。
当时通行的《泰始历》存在偏差,与晷度不合,杜预经过计算对其进行了纠正,他修订的《二元乾度历》通行全国。
当时黄河孟津渡口非常不安全,经常发生翻船事做,杜预考察后,主持在富平津建桥,解决了洛阳的交通安全问题。
杜预曾长期担任度支尚书一职,负责朝廷的财政收入与分配,主持了常平仓的兴建、粮价调整、盐运管理、边防建置等工作。
以前的君主常在案边放一件“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欹器来警示自己,但到三国时代,欹器的制作工艺久已失传,杜预对古籍经过一番考察,将欹器完美地复制了出来。
杜预在军事方面也有杰出的才华,无论是魏灭蜀还是晋灭吴,杜预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魏国平定蜀国的战争中,司马昭安排他到钟会军中,担任镇西将军府长史,为攻灭蜀国出谋划策。而在晋国平定吴国的时候,杜预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方,积极支持灭吴战争,并担任镇南大将军,成为荆州前线的主帅,很快便攻破荆州,然后挥师东进,直逼建康。同时,杜预又分兵南下,攻占了交州、广州等地区。在整个灭吴战争中,杜预统领的军队斩杀、俘虏东吴高级官吏十四人,中级官吏一百二十余人,为结束汉末以来的大分裂,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后,杜预为恢复荆州经济,又大修水利工程,建渠引滍水、淯水灌溉农田,使一万余顷农田受益。又开通了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沟通了夏水和沅水、湘水,一方面解决了长江的洪灾,一方面又改善了荆州的漕运。
杜预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后人称赞他“足称晋世第一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