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农村田地抛荒现象不断,究竟为何会这样这种现象还能持续多久
- 如果十年前的郭德纲穿越到解放前的三四十年代撂地或者去茶馆,他的相声水平可以达到什么级别
- 如果现在的张大民等相声评论家穿越到解放前三四十年代撂地或者去茶馆,他们的相声水平能达到什么级别
- 大量农民拋荒撂地来到城里谋生,对城市建设会带来什么影响
- 相声界历史上,常贵田有哪些故事及早年经历
- 有人建议姜昆率领主流相声大师恢复传统撂地为大众献艺,这合适吗
- 农村老话说“撂天地(野外)烤火,一面热一面冷”除了字面意思还有别的含义吗
- 天津人打电话时为什么总喜欢说“撂了吧”
- 去年回四川见田地无人种,有什么办法可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农村田地抛荒现象不断,究竟为何会这样这种现象还能持续多久
农村田地抛荒现象不断,究竟为何会这样?这种现象还能持续多?田地拋荒,在我国丘陵、山地为主的地方非常常见,栽树、挖塘或直接抛荒的比比皆是。
农村田地为何会抛荒:
一、无水利资源,现在许多地方的水利资源破损非常严重,像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需要大量的水。对于水路不畅,机械操作不便的地方,农村人会主动抛荒。
二、缺劳动力,现在由于物务不赚钱,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就剩下些老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无人村。加之位置偏远,土地逐渐被抛荒。
三、农资上涨,农民没有利润。农资差不多一年一个价,但是粮食价格却上涨的非常缓慢,好的年份种一亩地还有几百块利润,不好的年份甚至要亏本,不种地还少操心。
四、机械化普及不了,在多山地、丘陵的地方,许多粮田面积只有巴掌大,用机器操作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而用人工成本又太高,非常不划算。
这种现象还能持续多久?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还是看政策。如果种地的收入始终比打工差很多,那么土地抛荒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政策好,国家下放大批助农、惠农资金,改善土地环境,修缮水利,农民不用外出务工收入也能跟上来,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农民回到农村开展生产,土地抛荒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总之,农村土地抛荒和我们的社会发展有很大关系。不是我们的农民不想种地,而是种地解决不了农村人要过幸福日子的需求。
如果十年前的郭德纲穿越到解放前的三四十年代撂地或者去茶馆,他的相声水平可以达到什么级别
郭德纲很大概率只能维持一个温饱,因为题主可能不知道三四十年代的相声界是个什么样子。
三四十年代的相声界,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等人都正是事业最巅峰的时期,郭德纲在这群人当中连当个马仔的资格都没有。换句话说,当时侯宝林在天桥撂地演出,郭德纲敢在旁边演出就得饿死。而且那个年代没有网络,郭德纲和德云社最擅长的网络营销根本没法施展,真要是实打实的靠艺术水平说话,三四十年代的宝字辈相声演员,能把郭德纲秒得渣都不剩。
所以郭德纲大概率只能维持一个温饱,在茶馆酒楼当个说书先生,想要成名比登天都难。因为那个时候的相声界实在是群星璀璨,郭德纲想出头太难了。德云社依靠网络营销和炒作起家,三四十年代郭德纲没办法这么做,光靠自己演出很大概率会跟当时三进北京一样,在出租房里艰难度日。
如果现在的张大民等相声评论家穿越到解放前三四十年代撂地或者去茶馆,他们的相声水平能达到什么级别
首先要确定概念,什么是真正的传统相声
传统相声就是说学逗唱,在当初年代这些尤为重要
有句话说得好,变革不一定就不好,可是前提是你要会啊,在会的基础上,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分化改变形成新套路,可你啥都不会,活都活不好了,还改什么,就像现在的主流相声,姜之一流怎么说也是经历过传统相声洗礼的,会不会先不说,能学个三分样,还有几个德云叛徒至少基本功是学会了,剩下的新兴相声是什么样呢,笑话大全+脱口秀,全是往着西方媚护的样子,搁到传统年代,这不得给打死
最后说一句,无论是市井文化还是古典文学,这都是经过人民考验的,再美的建筑,都是需要扎实基础,否则空中楼阁,虽然当时能看上几分,可终是有倒塌的时候,为了传承,再好的创新都要循序渐进,基础不可丢啊
大量农民拋荒撂地来到城里谋生,对城市建设会带来什么影响
大量的农民抛荒土地到城市里来谋生,对城市里的建设当然起着增砖添瓦的作用啊。一个人一天在城市里消费50元,你算一下那个城市里一天可以增加多少钱的消费额啊。
哪个城市里的人多哪个城市里的人气就旺,经济就会越繁荣昌盛。我们知道现在划分城市里级别,都是按这个城市的人口来确定的。修地铁、建机场和修高速公路等国家的一些大中型项目,都是根据这个城市的人口来规划批准的。因此,现在有好的城市为了得到国家的资源配置,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外地人来到当地落户,用于凑够城市的人口总数。
有多人都说现在有些反常:城市看起来是高楼林立汽车轰鸣,车水马龙。但是,这只是一片虚假的现象。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乡村的良田大片荒芜,土地不种粮食,有的种树和一些其它与粮食无关的植物,这就违背了以粮为刚的立国之本。
一个主产粮食的大国,自己的土地荒芜没有人愿意去种粮食。却掏钱从外国去进口粮食,比如,碰上了今年冠状疫情,人都困在家里,屋里没有储备粮食的掏再多的钱,粮食能运到你家里吗?如果发生了战争外国还会便宜卖个你粮食吗?
假如能够把投入城市建造的一小部分资金来加大对农田的整改和农资产品的补贴,使种田的农民和城里上的收入差距变小,农村是没有那么多抛荒土地的。中国的古人就懂得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难道我们靠幻想着买外国的粮食来度饥就真的能靠得住吗?
我们的城市和农村本来就是亲兄弟,现在城市的这个兄弟有钱繁华,而农村农业这个兄弟却是比较贫穷。这是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只有农村同样繁华富裕我们的综合国力才是真正的强大。
相声界历史上,常贵田有哪些故事及早年经历
常贵田老师,有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演员、相声名家、被誉为相声界第一位将军、常家第三代传人、父亲常宝堃。
拿能耐等工作,别等工作来找你。多学一点,多会一点,等着那机遇来找你。——常贵田
常贵田出身于相声世家,父亲、叔叔可都是相声界的名角儿,虽是这样对于金风玉露一相逢是否就能迸出个火花,常贵田有着平实而深刻的理解。
不少的上海观众都知道他生长在相声之家,所以他从艺和这个家庭有很大的关联。他的父亲常宝堃,他的叔叔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都是大家熟知的相声名家。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从小受熏陶就喜欢相声。从常贵田喜欢上相声到真正进入舞台生涯这里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呢。这个四八年解放军围困天津,也就是说天津要解放前夕,那时候他父亲在剧场就不能演出,你想兵荒马乱、人心惶惶,谁还有心思去看演出啊。尽管家里有一点点积蓄,够生活的也是死钱,但是曲艺特别是相声有这样一个方便条件,可以随地演出,按照我(他)们术语说叫撂地,也就是不在剧场里也照样演出,其实咱们上海也有,你看上海说唱、独角戏都在城隍庙演出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在那种情况下他开始从艺,怎么从艺的呢,有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他父亲突然把他叫起来,明天你跟着你叔叔,就指的是常宝霆,还有苏文茂他的师兄,大家都知道现在是相声名家,一起呢上地,我不会啊、教你两段,当时就教他三段小相声,当然不是一晚上教的,一晚上只教了一段。哪三段呢,《六口人》、这几个老传统相声;《蛤蟆鼓》,《蛤蟆鼓》呢就是相声小电话;还有一段呢是《反七口》的最后一部分和《大娶亲》的最后一部分搁一块使、按照就这么三段小相声,学完了就跟着他们去开始上地,这时候是常贵田他接触相声的开始。
解放后照理说小贵田理所当然可以说相声了,但是父亲常宝堃却坚决不同意。解放以后按照理他可以从事相声了,但是也不少的朋友家长都说,贵田还行、让他说相声吧,他父亲坚决不同意,究竟为什么不同意啊一直是个谜,因为他父亲二十九岁英年早逝、在抗美援朝当中就牺牲了,究竟为什么、没交代过不知道,但是呢他从老艺术家一些人谈话当中,特别从侯宝林老师对侯耀文那个态度当中他了解到、揣摩到可能有这样几条原因,一、有辱门庭,他们太红了,用今天的话说那真是大腕儿,他们怕我们不行有辱门庭;第二呢他们知道从艺太苦,像侯老师、他父亲,他们都从小做艺,受尽了欺凌、侮辱、太苦,不管刮风下雨什么天气都得在外面演出太苦了,所以不想让我们再吃这茬苦了,经济上可以了就不想再做了,这是第二;第三他们都没有文化,他们希望他们的子弟有文化,所以他父亲就一直希望他上大学,他们家从来没有大学生,后来当然有了,姑姑他们都上大学了,他也圆了这个梦,那是以后的事情,自学上大学了,那是在参军以后的事了。所以呢根据这几点,他想可能是不让自己说相声的原因,这样他就开始上学了。
当时从艺四十多年来,常贵田一直没有断过说相声,没有离开过舞台,这可不仅因为相声是他热爱的事业和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更与他心里的一个信念息息相关。
从相声根上说相声具备有三条,一、得有超前的意识、得有犀利的语言,讽刺不是时弊就是陋习,这是构成相声三大因素。现在民主生活非常好,因此呢有好多事情我们缺乏生活我们不能超前。说实在的,自己面对的电视观众您看、比我还超前呢,我说了您哪乐、不乐,粗俗的语言是受点限制。民主生活好,您什么都敢讲,您有意见可以提,通过热线您能够直接跟市长对话,可是自己在舞台上、自己在电视当中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什么呢,总的要社会稳定、要安定团结,我们更要把我们好的、新鲜的事物介绍给大家。一些讽刺性的东西、语言上来讲就有分寸,有些个语言比较粗俗一点,有些语言比较的不太合适自己在舞台上电视里就不能演,说得还没您犀利呢您能乐吗,再说讽刺的,时弊、现在我们尽量写些主旋律的东西,也确实啊,在我们社会当中主旋律占主要的,都是这样。当然也有负面的,负闷的东西在前进当中产生这样那样地解决,咱就甭说别的,咱们就说下岗,作为个人下岗的来说一定不高兴,您看上海做得多好,就拿咱上海来说,菜市场的老板是下岗的工人吧,空姐、上岁数的是咱们上海研究出来的吧,上海真走在前面,十一都知道自己到上海去做直播,自己坐在浦东看浦西,自己真还是第一次,一看、真漂亮,现在(当时)自己走到哪儿就说还是上海快,如果全国都跟着上海的步伐啊,自己看、这些问题好解决了,可是有一样啊,我现在说上海了,贫困地区呢,它就不一样了,如何在这样一个大范围之内我全面地了解生活、深入地去挖掘,生活当中有的个共同点、共性的东西确实要下一番很大的工夫,因此说深入生活仍旧是我们今天主要课题。从形式讲,相声也需要改造,但是不管怎么样,观众都希望我们出好相声,我们也一定会再努力去深入生活当中挖掘新的生活、创造出好相声为广大的观众服务,这是我们的志愿、光表态不行,到时候看常贵田就这样好,这几年没断说相声,文化大革命当中独特吧,我(他)们因为在部队,那时候虽然不叫文工团、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也仍旧说相声,所以相声是自己(常贵田他)终身的事业,相声也是为之奋斗,应该说至今(当时)不悔、不改、不移,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自己相信不久的将来相声一定会腾飞。
在不断地艺术实践中,常贵田继承发扬了常派相声的艺术特点,成为常氏相声艺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生活中的常贵田又是一个什么样,都爱好些什么呢?
自己这人比较乏味,人家有的人喜欢喝酒、有的人喜欢抽烟、有的人喜欢打牌、有的人喜欢跳舞,好像自己什么都不会,人家说、蔡明就老说,常哥你真乏味什么都不会。其实呢自己有自己的爱好,最大爱好:爱看书。所以这点对他今天演相声和他搞些电视台的主持都大有好处。不但爱看书而且爱看一些杂志、报纸,他那里有好些报纸、他们这里有图书馆,所以经常看一些这些东西,所以自己刚才(当时曾经)能说到上海那么多新闻也是可能自己爱学习的一个结果。但是从个人爱好来讲,从小到现在当时还是喜欢集邮,因为邮票呢,至于自己存了多少邮票,这是个人隐私,咱们不说,那以后换邮票,省得老换邮票找自己来,这还是比较喜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从锻炼身体来讲现在当时倒是每天他都坚持散步。
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对常贵田来说,更重要的支撑起他事业重心的恐怕还是妻子的爱情和他们共有的这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咱们有首歌叫做“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军功章啊,实际上军功章啊,作为我们军人来讲是这样,作为所有的工作的朋友都是这样。刚才自己说心态平衡很重要一条就是家庭的和睦,您说这后门着火您还工作,一脑门子官司怎么干得下去,所以他干这个工作,真是有个好内助,其实他的夫人跟他在一个团,她比他入团还早,她五六年的兵也到现在当时了,应该说人家舞蹈队是他们团的尖子,比他出名还在早,直到他工作了出了名以后、因为工作的需要,人家退居二线了,就完全抛弃了自己的业务,当然因为舞蹈事业嘛随着年龄增长也不可能延续那么长了,但是搞些教学理论完全可以,她也放弃了、就在团里做一般的工作这样支持他工作,因此有这样一个好内助,他觉得他自己挺幸福的。从六三年到现在当时,六三年谈恋爱,他把谈恋爱的时间算上了,所以这样应该很幸福很美满。现在当时有时候电视台做家庭采访采访,也给大家介绍介绍。当然了,夫妻之间、生活之间没有马勺不碰锅沿的,毕竟有这样的矛盾,只要你用各种各种方法去解决这些矛盾,一定能解决。
当时他们采访了他,他说:“《中国名人名家》,中国人是中国人肯定没错,说名人嘛小有名气,名家呢还不敢、还得继续努力,既然大家给自己点美誉,名人名家自己就希望这个栏目越办越好,更希望真正一些名人名家给大家讲一讲……”。
有人建议姜昆率领主流相声大师恢复传统撂地为大众献艺,这合适吗
这位网友是跟姜昆有仇吗?小心主流大师们说你是非主流派来的逗比!
随着国家对“地摊经济”的适度开放,各行各业仿佛都在抢占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日,某视频博主就发布了一则视频,建议姜昆率主流大咖们可以重回往昔“岁月”——撂地摆摊为“大众献艺”!
对比我淡淡一笑,大家就当个段子听吧,乐呵一下。
主流大师们绝不会去撂地献艺的
1.时过境迁,不合时宜
撂地卖艺是很多传统曲艺最初的表现形式,它起于清末,盛于民初。动荡年月,很多相声前辈为了养家糊口往往在集市、繁华路段“撂地”卖艺,彼时的他们目的很简单:不求大名,只求小利,养家糊口而已。现如今,以这些大咖们的“身份”和“地位”,是肯定不屑于地摊这种草根经济的。
2.主流们传统技艺的缺失
旧时相声演员撂地卖艺,往往传统技艺娴熟,除了说相声逗乐大家之外,诸如贯口、口技、(变)戏法等传统技巧全都有所掌握。然如今高居庙堂之上的主流大咖们,早已遗忘(或者压根不会)…
3.撂地卖艺——非主流的“出路”?
在某些人眼中,相声是有主、非主流之分,有高雅派和低俗派之分。主流普遍认为相声必须是正能量满满、必须感化世人,笑不笑无所谓,他们的相声必须是根正苗红的大舞台。对于撂地这种有失身份的行为,只能适合某些“非主流”艺人。
4.大师们“很忙”
关心相声发展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最近这些年,很多一大批所谓的“新式”相声、反传统相声层出不穷。虽然成就上不值一提,却往往借着“入会”(我不会告诉你是某协的)、与主流大师们同台、合影、甚至认“干爹”等方式屡屡出现在娱乐新闻中,不由得让人心生凉意。
相声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很显然撂地卖艺——已经不适合相声这门传统艺术了,那么相声未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去弘扬发展这门传统艺术——值得所有人去反思!
农村老话说“撂天地(野外)烤火,一面热一面冷”除了字面意思还有别的含义吗
“阿毛”吃饼;
“撂天地”只能说它是地方语、土语。野地里烤火,一面热,大家都能理解。也可以将它划归到歇后语的范畴。它的另外意思的歇后语:如“外甥打灯笼——照舅”(因为小孩年年正月耍灯笼)。还有“热脸遇——冷腚”。今天给大家不分析这两个歇后语的意思,再举一例。
儿时经常听老人讲的一个故事:从前有户人家,儿子叫“阿毛”。他的母亲要去外姥姥家出门,不能带上小“阿毛”,他的娘要出几天远门。“阿毛”娘就给烙了个很大的饼,因为“阿毛”娘知道自己生的“笨”儿子。于是她将大饼中间刻了个洞,套在小“阿毛”脖子上。小“阿毛”他娘费尽心思,就怕她的“笨”儿子挨饿。
小“阿毛”他娘高兴的回了几天娘家,回到家一看,他那小“阿毛”还是饿的昏了过去。只因为小“阿毛”将前面的饼吃完,又不知道转动饼,吃后边的饼。
撂天地里烤火:它是为了取暖。你将前边烤暖,转身烤后边,它不就全身都暖和了吗。因为:人是活的的,火堆是死的。
撂天地里烤火一面热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让人们遇事的同时,要灵活运用,不能死搬硬套。.
天津人打电话时为什么总喜欢说“撂了吧”
天津人现在通话结束说完正事总是礼貌地说“撂liào了”、“撂了吧”。其实这个通话结束说“撂了”、“撂了吧”是从电话座机上延续下来的,因为我们一开始的通讯工具就是座机,也就是固话,通话结束双方都要把电话听筒放在座机上,天津人管把电话听筒放在电话机上就叫“撂了”。其实,“撂了”这句话应该也是一语双关,意思是对方说“我撂了”即表示对方要结束通话 ,而通话结束确实是要把电话听筒“撂”到电话机上。
去年回四川见田地无人种,有什么办法可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事得其反,我们这里的耕地,春天政府宣传的是让少种和不种。农民因为少种和不让种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这样的话你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改为“有什么办法可解决部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其实部分还可以改成极少部分,因为夲来就是极少!
以下是我个人对此问题的见解:
1一个壮劳动力种那么几亩和或十几亩地一年的收入,有没有和出去打工一年挣的钱成正比?要知道种地是把钱投到地里等着地里长钱,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挣钱!打工可不一样,每月挣个三五千轻松的很,如若有点技术会更好,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是特别优惠,也不愁干活要不到工钱。
2地块小限制机器作业。好多山地坡地梯田之类的庄稼,必须是全人工种植,且一家几亩地好多块块子,让别人种还得倒掏钱才行。这种状况已不适合现代农业。
3国家直补有没有?或能不能按时拿到手。自从重视三农以来,国家财政每年在土地上都有补贴。还有一部分补贴款,底层农民根夲不知道,都悄悄地进了村干部的腰包。就算有个别村干部被绳之以法,那钱也被政府没收,始终到不了底层群众手里!
4形势所逼。现在的年轻小伙子,在家种地的没有几个,原因是不好找对象,只能在城里打工。这种情况普遍存在,象我们这里如果无力经营土地,可以转让承包给他人去种;如果是偏远的山区,坡度大、梯田之类的,家中无人种只好撂荒!
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正面分析,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不同的特点,了解到的情况就这么多。总之村镇政府得尽快想办法,迎合当地的实际问题,尽快想出对策,决不能让土地闲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