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叔夜

北宋末年将领张叔夜是怎样的一个人?请问如果卢俊义没有上梁山,谁会成为梁山的副寨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8 00:05:50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北宋末年将领张叔夜是怎样的一个人

《水浒传》中,宋朝的官员大都不堪,不过也有正面人物,比如宿太尉、张叔夜等,其中对张叔夜的描写并不多,他出场时任济州太守,当时宿太尉奉招安梁山泊敕旨来到济州,张叔夜受命亲赴梁山泊与义军商谈,顺利达成招安意向,当时宋江留请茶饭,张叔夜坚执便行,宋江又教托出一盘金银相送,张太守坚辞不受,对此《水浒传》感叹张叔夜“廉以律己”,并有赞诗:

济州太守世无双,不爱黄金爱宋江。 信是清廉能服众,非关威势可招降。

而《宋史·张叔夜传》中,宋江虽也是投降,却是被张叔夜击溃而降,其过程如下: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这段文字大意是当时宋江势大,附近十郡官军都不敢讨伐,唯有张叔夜临时招募一支千人军队,设伏诱敌,将宋江等的海船烧毁,然后伏兵尽出,擒住贼兵副帅,宋江被迫投降。

张叔夜被公认为北宋末期名臣名将,而最为后人敬仰的却不是招降宋江一事,而是抗击外敌,宋史中就记载了以下三件大事:

一、西北戍边建功:

张叔夜早年当兰州录事参军时曾攻取天都,并建戍城“西安州”,从此兰州再没有羌人之患。

二、出使辽国:

张叔夜曾出使辽国,在宴射中首先射中目标让辽人惊诧不已,归国后,张叔夜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呈宋徽宗。

三、靖康勤王:

靖康元年,金人南下,张叔夜再上章请求拨给骑兵,与诸将并力截断金兵归路,但得不到任何批示。

金兵逼近京城,张叔夜与两儿子率三万军队击败金人游兵到达开封守城,一连四天张叔夜都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开封战情危急,钦宗令各州郡长官率兵勤王,但始终没有军队来勤王,开封城陷后,张叔夜受伤,但父子仍竭力作战。

为保全百姓,钦宗驾车出郊准备向金人投降,张叔夜叩马哭谏,钦宗回首对他说:“嵇仲努力!”

徽钦二帝被掳往北地,张叔夜随从而去,途中绝食明志,过国界时仰天大呼而死,卒年六十三。

关于张叔夜,不知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请问如果卢俊义没有上梁山,谁会成为梁山的副寨主

梁山副寨主原本是吴用,施耐庵作《水浒传》改成了卢俊义。因而,如果卢俊义没有上梁山,吴用就是副寨主。书中也是这样写的,宋江没上梁山时,吴用是晁盖的副寨主。晁盖死后,吴用又是宋江的副手,直到梁山大排名时,才被卢俊义挤到第三把交椅上。

那么,施耐庵为何要把吴用降为梁山老三,又为何要以卢俊义为梁山副寨主呢?

梁山副寨主原本是吴用

《大宋宣和遗事》中,有一份宋江三十六人名单,排在第二名的是“智多星吴加亮”。《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智多星吴学究”也是排在宋江之后,位居第二名。这两个蓝本,就是《水浒传》三十六天罡的“原型”。

施耐庵在塑造梁山好汉时,以龚开《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为最基础蓝本,把晁盖移出一百单八将之列,把孙立下放到地煞。又从《大宋宣和遗事》中,将公孙胜、林冲“调入”,然后虚构七十个人物,修改部分好汉绰号,配以三十六天罡地煞星号,重塑了一百单八将。所以,我认为,《水浒传》也是一部原创小说。

在两个蓝本中,“玉麒麟”都是排在第三名的,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的玉麒麟卢俊义在原型故事中,都不是“副寨主”,除非梁山也是一正二副。但是,查阅两个蓝本,都没有“吴用”其人。这个问题,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做了归结:这人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

如此一来,两个蓝本中的吴加亮、吴学究,都成了《水浒传》中的吴用,智多星吴用原本就是梁山的副寨主。

所以,如果卢俊义没有上梁山,吴用便是铁定的梁山副寨主。

副寨主被擒,宋江率众投降招安

《宋史》中说,宋江杀出了梁山,四处袭扰,宋徽宗派将追剿但没有成功。大臣侯蒙建议,宋江智勇过人,可以招降,用梁山人马去对付方腊。宋徽宗采纳了侯蒙的建议,于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下诏招降宋江。

宋江并没有理睬宋徽宗的诏令,继续游击,“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梁山贼寇如此猖獗,宋徽宗依然执行招安政策,“命张叔夜招降之”。

梁山贼寇确实十分张狂,面对朝廷的招降不仅不理睬,在到达海州(今连云港)之前,“声言将至”,提前预告,老子宋江要打到海州了。对此,张叔夜立即招募死士,设计击败宋江,招降了梁山贼寇。《宋史·张叔夜传》是这样记载的:

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这段历史有很多质疑者,认为是各种史料相互抄袭,宋江并没有被招降,而是被折可存擒杀了。这种观点纯属无稽之谈。除了《宋史》有相互印证的记载外,《三朝北盟会编》、《皇宋十朝纲要》等宋代史料,以及《大宋宣和遗事》、《捕盗偶成》等笔记咏史类诗作也可以作为旁证,证明宋江就是被张叔夜招降了。而折可存擒杀宋江,则只有所谓的《折可存墓志铭》这一条孤证。古人给先人撰墓志,多所虚誉,私家墓志怎可作为推翻史料的铁证?

从以上史料中得知,宋江是因为副寨主被擒,迫不得已投降了张叔夜。张叔夜则按照宋徽宗的旨意,招安了梁山贼寇。随之,宋江等人参加了打方腊,北上攻打幽州,并且参与了抗金之战。

梁山招安不仅不是耻辱的,而且,宋江是非常讲义气的,为了救“副贼”不得已选择了投降。这段历史,就隐写在了朱武率杨春使苦肉计,投降史进救出“副贼”陈达的故事中。

如果按照史料的记载,结合蓝本中的宋江三十六人名单,被张叔夜擒获,且迫使宋江投降的“副贼”,一定就是吴加亮、吴学究,也就是梁山的智多星吴用。

假如施耐庵照搬蓝本,没有对三十六人进行重塑,梁山副寨主就是吴用而不是卢俊义。所以,如果卢俊义没有上梁山,吴用肯定就是宋江的副寨主。

吴用为何被打压到第三把交椅上

智多星吴用没有做副寨主,这是梁山好汉大排名总规则所决定的。梁山一百单八将排座次依据的是: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

也就是说,每一个梁山好汉出场时,施耐庵基本上以其状貌、性格、事迹、兵器、武艺等等,给他们量身定制了一个绰号。鲁智深、武松这两个佛门弟子先是以道家星煞的身份出场,入了佛门才分别得花和尚、行者这样的佛门绰号,象征着梁山是“佛道合一”,佛道联手降妖除魔。

有了绰号,然后就以绰号对应星号,所对应的星煞原本在哪个位置,就在相对应的交椅上落座。绰号与星号的关系,犹如古人的名与字,二者之间是相互解释和补充的关系。比如,张飞,字翼德,有翼才能飞。诸葛亮,字孔明,名字就是“明亮”,意思完全一样。

当然,梁山好汉的绰号中藏有很多隐喻,要把隐喻解读清楚,才能非常吻合地对应上星号。此处,我举几个不需要解读隐喻的好汉绰号,看看是如何对应上星号的。

地煞最后一名是段景住,这条好汉出场时,就自我介绍,说因为长着赤须黄发,象长着金毛的狗那样,所以得绰号金毛犬。梁山石碣揭晓,金毛犬对应的是“地狗星”,犬就是狗,所以,段景住毫无怨言地坐在了最后一把交椅上。鼓上蚤时迁是梁山君子,当然能够对应上“地贼星”。白日鼠白胜,对应“地耗星”也是“天作之合”。

吴用绰号智多星,是书中能欲知天机的智多星,便要对应“天机星”了。按照黄帝一统天下,给三十六座城池命名的固定排序,天机星原本是“天机城”,就是排在第三的一座城池。所以,吴用便从蓝本中第二的位置上,退居第三位了。

所以,卢俊义是必定要上梁山的,否则,黄帝所确立的三十六城岂不少了一座?那么,天罡星为何能匹配玉麒麟,也就是说,为何非得是卢俊义做梁山的副寨主呢?

施耐庵为何“提拔”卢俊义为副寨主

按照梁山排座次的规则,卢俊义的绰号必须对应上“天罡星”,才能坐第二把交椅,做梁山副寨主。那么,“玉麒麟”能对应上“天罡星”吗?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卢俊义这个人物身上究竟隐喻了什么。然后,再以隐喻来解读玉麒麟为何能对应天罡星。

书中说,卢俊义“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所以,宋江夸他“棍棒天下无对”。

这段描写,其实隐藏了两个皇帝。前面几句隐藏的是朱棣,“目炯双瞳,仪表似天神”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就是燕王的形象。那条护龙身的棍棒,则出自《水浒传》“开篇引首”故事: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说的是霹雳大仙赵匡胤。

那么,这两个皇帝跟“玉麒麟”有什么关联呢?元杂剧中有《赵匡胤打董达》,说的是赵匡胤痛打恶霸董达,夺了他的宝马金麒麟。金,在五行中为白色,而且,施耐庵诠释道“身躯九尺如银”。如此,金麒麟就被写成了玉麒麟。而朱棣是最崇尚麒麟的,曾经把郑和带回的长颈鹿认作麒麟,认为是天降祥瑞。

所以,卢俊义其实是书中的一匹战马,这匹战马就在大名府,是天王李成的坐骑。书中写道: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白额虎,就是龙虎山上那只白额锦毛虎,以及后来的白额吊睛虎,隐喻的还是燕王朱棣。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实际上是玉麒麟制服了照夜玉狮子。这是宋江以训马的方式,“请”卢俊义上山的真正原因。

卢俊义的绰号玉麒麟讲清楚了,那么,玉麒麟又如何对应“天罡星”呢?

赵匡胤是上界霹雳大仙,霹雳就是雷霆。龙虎山上放出妖魔的,其实是张天师,这代天师是宋徽宗时期的虚靖先生,第三十代张天师张继先。张继先发明了道家最高法术“雷法”,曾经奉宋徽宗之诏,以雷法杀死了解州盐池怪蛟。

“雷法”,在《水浒传》中被写成“五雷天罡正法”,赵匡胤才是真正的“天罡星”。卢俊义隐喻了赵匡胤,玉麒麟是原本是赵匡胤的战马,所以,施耐庵以玉麒麟象征了赵匡胤,那么,玉麒麟就对应上了天罡星。

天罡星也是天罡城,原本就是排在天下三十六城的第二位。如此,施耐庵就把卢俊义提升到副寨主的位置上。

以此而言,卢俊义得了玉麒麟这个绰号,那就必定得上梁山上应“天罡星”了。因而,题主的假设应当这样来解读,假如卢俊义没有上梁山,那就必须有其他人得“玉麒麟”这个绰号,然后对应“天罡星”坐第二把交椅,做梁山副寨主。

这条好汉可以是任何人,哪怕把宋江、公孙胜,甚至是段景住、扈三娘等写成玉麒麟,都可以对应“天罡星”当副寨主。当然,吴用也可以。

“五雷天罡正法”其实是大宋、大明王朝灭亡的预兆,就是梁山大聚义时出现的那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说的还是霹雳大仙赵匡胤,所以,卢俊义以玉麒麟象征霹雳大仙、燕王朱棣而做副寨主,必定要遭遇被擒而迫使王朝“投降”的悲剧命运。

《水浒传》中招安宋江的张叔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抗金名将张叔夜,在水浒传中主张招安梁山好汉。在历史上,张叔夜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让人钦佩。

官宦世家,文武全才

(张叔夜)

张叔夜生活在北宋末期,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其曾祖父曾任大宋枢密使,封徐国公。「枢密使」也就是水浒传中童贯所担任的职务,类似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其祖父父亲皆任过参军,大夫之职。

张叔夜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且喜爱谈论兵法。他的仕途也是从边关的参军做起,并且获得进士出身,算是一个文武全才之人。

仕途跌宕,转任全国

张叔夜入仕之初,受父荫任兰州参军。兰州为大宋西北边境重镇,常与羌人对垒。张叔夜将防御重点从城防推至外围险要地势天都,有效阻止了羌人的进犯。

又历任知县,因人举荐而受职中央,后因与蔡京不和而被贬谪。在地方上曾任海州,信州知州,济南府知府,开封少尹等。在中央任中书舍人,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等职。

从兰州到海州,从地方到中央,从西到东,仕途跌宕起伏,经历十分丰富。

山东杀贼,海州降江

(宋江 剧照)

张叔夜诏安梁山泊最被大家熟悉。其实,张叔夜招降宋江是在江苏海州,而非山东梁山泊。

张叔夜任海州知州时,宋江等农民军纵横转转战各地,后至海州。张叔夜设伏,,击败宋江部队,擒拿其副帅。诏安宋江,宋江于是投降。

张叔夜后升任济南府知府,山东盗贼四起,农民起义不断。张叔夜用计稳住农民起义部队,后派精兵斩杀数千人。

父子血战,以身殉国

北宋末年,金兵大肆南侵。张叔夜率军与金兵持续血战,后金兵逼近首都汴京,张叔夜奉召前去勤王。

父子三人一路与金兵血战,张叔夜受伤仍坚持战斗,后至汴京受宋钦宗嘉奖。金兵围困汴京,攻破之后将宋钦宗张叔夜等所有宗室朝臣一同俘往北方。

张叔夜在半路自缢而死,以身殉国,时年六十三岁。

历史上的宋江到底是被张叔夜打败之后投降的,还是主动招安的

现在能看到的《水浒传》,没有讲到宋江招安的事情,只是写了宋江以及梁山好汉以“替天行道”为纲领,暂居水泊,等候朝廷招安。而宋江主动接受朝廷招安,则是续书《征四寇》的故事。正史、野史,以及一些叙事纪实性文学作品虽然也有宋江起义的故事,但宋江等人的结局如何,则语焉不详,是否招安,以怎样的方式招安,更是难以考证。

虽然如此,但也不是一点线索都没有,考查诸多版本的宋江事迹,还是能够大致了解到关于宋江招安与否,是主动招安还是被动招安的一些历史陈迹。从这些历史陈迹中,或可一窥历史阵容。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宋江故事

研读《水浒传》,不可不了解《大宋宣和遗事》,施耐庵创作这部巨著,主要蓝本就是这部笔记野史。在这部著作的“元集”、“亨集”中,都提到了宋江起义,大致故事与《水浒传》比较接近。

此书从著名奸臣朱勔鼓动宋徽宗大兴花石纲事,引出梁山好汉的故事。杨志、卢进义、孙立、林冲、王雄、徐宁、李应、关胜、穆横、花荣、张青等押运花石纲的指使,因为义气救了杀了人的杨志,上了太行山落草为寇。后来,被宋江齐聚到梁山泺(泊)聚义。

宋江的故事与《水浒传》很接近,也是在晁盖劫取生辰纲之后,通风报信时出场的。晁盖绰号“铁天王”,伙同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七人劫取了生辰纲,在宋江的帮助下,这几人率先上了梁山。晁盖落草后,派刘唐前往郓城县,以金银相谢宋江。宋江不合把金银交给了阎婆惜,从而泄露了私通梁山草寇的机密。宋江一时忿起,杀了阎婆惜和奸夫吴伟,径直上了梁山。

逃亡过程中,宋江在九天玄女庙得到一部天书,上面写着三十六人的姓名。宋江上山时,晁盖已经去世了。于是,宋江按照天书上的名单,聚齐了三十六人。这大概是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间的事情。

此后,宋江四处出击,攻夺淮阳、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朝廷先后派呼延绰、李横佂剿,均战败而投降宋江。最后一个入伙的,则是僧人鲁智深。

宋江势力越来越大,朝廷宣谕招降。世代将门之后张叔夜奉谕,招降了宋江,并封他为武功大夫。然后,宋江因为收剿方腊有功,被封为节度使。

这是《大宋宣和遗事》所记载的宋江故事,故事的结局还算比较完满。宋江是被张叔夜招降的,既不是主动招安,也不是因为被张叔夜打败而被动接受了招安。

《宋史·张叔夜传》的宋江结局

据记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离开梁山泊,以流寇的形式四处出击的梁山好汉抵达海州(今连云港海州区)。张叔夜招募三千勇士,伏击宋江。宋江弃州登岸后,张叔夜遣人烧毁舟船,断了梁山好汉退路。然后,擒获了宋江的副将,迫使宋江率领全伙投降。

写到这里,便没了下文。金圣叹大概据此在卢俊义的恶梦中,增加了张叔夜将梁山好汉全部斩首。那么,梁山好汉是不是被当场斩首了呢?

北宋名臣,靖康之难中被俘而坚贞不屈的李若水,在张叔夜收剿宋江之后,写了一首《捕盗偶成》。这首诗中有一句“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说明宋江在战败之后,得到赦免诏书,接受了朝廷招安。这种招安方式,与《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略有不同,中间多了一场战斗。但是,结果却是相差不多,宋江并没有被斩首,而是与其他梁山好汉一起被封了官爵。

《宋史·徽宗本纪》的宋江招安

与《宋史·张叔夜传》一样,这是正儿八经的正史,其中,关于宋江的事情,也基本一致。《徽宗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江兵犯海州,宋徽宗下诏命张叔夜“招降之”。这也能证明,宋江等梁山好汉是被招降的,而并没有被剿灭。至于是否经历了一场战斗,《徽宗本纪》中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从两段传记中可以互相印证的情况分析,《张叔夜传》所记载的“擒其副将,江乃降”应当是准确的。也就是说,宋江因为被张叔夜打败而投降,然后接受了朝廷招安。

《东都事略》中宋江也是被招降

南宋孝宗时的史学家王称所撰《东都事略·徽宗纪》这样记载宋江的事情:“宣和三年(1121年)……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

其他文献记载,宋江是宣和三年二月被张叔夜招降的,而方腊则是在这一年的一月就被擒了,宋江征讨方腊的历史就不可肯能存在。而《东都事略》则把方腊被擒推后了三个月,把宋江就擒也推后了三个月,这几为宋江随朝廷佂剿方腊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但是,其他记载却非常清楚的记载了宋江参与了对方腊的作战。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末元初人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记》引用《东都事略·中书侍郎侯蒙传》,说“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平东南之乱。”这里也说的是赦免宋江而招降之,同时,还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就是让宋江将功折罪,以贼击贼,平定东南之乱。

宋江到底招安了没有

《东都事略》的记载与其他正史出现矛盾,有观点认为,其原因是宋江招安后,参与了佂剿方腊的战争。在平定东南之乱后的一个月,又重新扯旗起义。然后,被宋将折可存剿灭。这件事情在《东都事略》中也讲得很清楚,但却没有提到折可存其人,只是说童贯率领部下辛兴宗擒获方腊,然后,回兵拿下了宋江。

《宋史·杨震传》说,在镇压方腊起义军的战役当中,宋将折可存所剿灭的是起义军的别部吕师囊的一支。折可存墓志则记载,得胜班师回京后,宋徽宗又下诏命他征讨方腊,一个月后,宋江就擒。

从《东都事略》和折可存墓志可知,宋江并没有被张叔夜招降,也没有受到朝廷招安,而是被折可存收剿了。

我认为,《东都事略》与折可存墓志的记载比较可靠,因为这两个史料距离宋江起义时间最近,尤其是折可存,他的墓志是很难造假的。

折可存死于靖康元年,离宋江就擒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记载应当比较准确。王偁则生活在南宋时期,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曾任吏部郎中,其父在宋高宗绍兴年间任实录修撰官,已经做了北宋历史的一些资料收集及长编草稿的工作。王偁继承父志,完成了《东都事略》。

而《宋史》是元代脱脱于公元1244年编纂完成的,距离宋江被擒已经过去了223年。《宋史》评价颇低,因为史料严重缺失,诸如折可存这样的名将都没有立传(高俅也没有立传),其可信度并不高。宋江起义的事情虽然记载得大体上与《东都事略》、折可存墓志有近似之处,但时间上却不甚清晰。所以,我认为,宋江被折可存擒获的可信度要大于宋史的记载。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折可存是张叔夜的部下,说张叔夜擒宋江也没错。从李若水的《捕盗偶成》中可以证实,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所以,即便是折可存擒了宋江,梁山好汉最终也是被招安了。至于是否参与征讨方腊,不在本题范围之内,此处不做深入探讨。

《水浒传》印证宋江却是招安了

施耐庵创作《水浒传》还是比较严谨的,既取材于野史,又参照了诸如《东都事略》之类的官方记载,写宋江招安,大概也不会太离谱。

从“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一回中,能够探知宋江最终是被招安了。而且,招安之后还“重登紫府”被封了官爵。但是,宋江的结局非常不好,是死于“二龙戏珠”之难。

宋江在受了三卷天书后,被两个青衣女童推下了桥,桥下有一个池子,宋江看到池子中有两条龙在戏耍宝珠。这是暗喻宋徽宗和宋钦宗在国难当头时,先是互相甩锅,谁都不愿意当皇帝担当国家大任。然后,又相互绞杀,与宋徽宗一同南渡,试图到镇江复辟的童贯、蔡攸兄弟等均被宋钦宗追斩。宋江被推到池中,也就是宋江被裹挟到这件耻辱性的帝争之中,最终可能没能逃过宋钦宗的屠刀。

征讨方腊的主将是童贯,折可存就打有可能在这场镇压战争中听从童贯的指挥。而收剿宋江后,折可存招降了梁山人马,这支人马最终又划归了童贯。

当时,北宋私家武装勃然兴起,童贯拥有数万“胜捷军”,收编宋江为己所用,并不足为奇。当然,这也仅是综合相关记载得出的推断,尚需进一步考证。

总而言之,无论宋江以怎样的方式接受了招安,都是梁山好汉们的终局。这场民变如此收场,也足以令喜爱《水浒传》喜爱梁山好汉的读者们扼腕而叹了。

宋史中说淮南盗宋江,在海州被张叔夜打败,水浒中怎么跑山东去了

宋史中记载宋江的史料有三条,宋江虽然被朝廷冠名为淮南盗,但是确实在山东地区流窜过

01.起于河朔,转略十郡

在《张叔夜传》记载:宋江起于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

河朔在宋朝中是黄河以北地带的统称,黄河流经山东境内时期曾经多次改道,而郓城以及梁山东平湖都紧靠着黄河,也可以算是河朔地带,由此见宋江确实起于山东境内。

02.横行齐魏,进犯京东

宋朝定都开封,又称东京汴梁。在《徽宗本纪》中记载:宋江进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在《侯蒙传》中又有记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

从这两段记载中可以大略看出宋江的流窜过程,先是纵横齐魏之后进犯开封以东,之后率军南下进入长江以北的范围,最后在海州被剿灭招安。

03.水浒传是演义小说

水浒传本是由说书艺人话本汇编而成的小说,属于文学虚构的故事。历史上宋江仅是一伙流寇,规模不大,核心亲信人员也只有36人,谈不上浩浩荡荡,也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确定宋江起于梁山,仅是民间传闻“梁山泊多盗匪”最后何在一起就有了水浒中梁山众人的形象。


文/三点文墨

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或吐槽,带你看不一样的文化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