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史制度 武帝

汉武帝时期发明了新的官职——刺史,这个刺史是干什么的?古代州级主官为啥叫刺史这个怪怪的名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7 10:54:49 浏览7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汉武帝时期发明了新的官职——刺史,这个刺史是干什么的

刺史一职,说是由汉武帝发明,也不无不妥。只是这个发明,颇有点旧瓶装新酒之意,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微加以变动再更换一个新的标签。

自秦始皇一统六国,第一次在神州大地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面对广袤的国土,秦始皇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直接从中央派人进行管理,每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

郡守作为一郡之首,手中权利颇大。虽然说郡守都是朝廷直接委任的,但是秦始皇对此还是不放心,又另外从中央派人去监督郡守,这些监督者被称之为监察御史。

汉在秦制的基础上,郡县与封国并行,依旧采用御史监督郡守。

但是这问题就来了,监察御史们作为监督者,品级未必有很高,但是手中的权力却不小,可能一句话就决定了郡守们的生死去留。因此,郡守们对御史自然是百般示好,极力讨好 。在这种状况下,很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御史与地方长官同流合污的事情时有发生。

到了汉文帝时期,决心扭转监察御史不作为的这种情况。因此,汉文帝在监察御史之外,又重新从丞相府派出官员巡回各地,专门负责监督地方长官和监察御史,是为刺史。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汉旧仪》

因此,在地方上就诞生了两套监察班子,刺史和监察御史。

两套监察班子虽然有效的扭转了监察人员不作为的情况,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状况,那就是两套监察班子之间容易推诿扯皮。而且,汉文帝时期的刺史,只是一个临时的职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担任刺史之人是丞相府的官员,这样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丞相的权力,不利于皇权的集中。

因此,到了汉武帝时期,干脆就撤销了地方上的监察御史,并且将天下划分为十三个区域,即十三个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州、司隶),每个州下辖若干郡县。

但是我们要弄清楚一个事实,汉武帝时期的十三个州,并不是实际意义上一级行政区域,因为这十三个州没有设立长官,真正的长官依旧是各郡的郡守(太守)。

汉武帝在每个州设立一个刺史,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专门负责监督该州下辖各郡太守。因此,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并不是地方上的行政长官,而是监察长官。

随着时间的变迁,到了西汉末年,刺史的职权开始不断扩大,开始有了行政权甚至军事权,名字也一度变更为州牧,隐隐有从监察官向地方行政长官转变的趋势。

王莽篡汉之后,变刺史为州牧。

王莽当政时,各地反抗势力不断起事。王莽为方便镇压起义,给予州牧军事权,至此,刺史(州牧)实际已经完成了从监察官到地方长官的转变。

刘秀复汉之后,又变州牧为刺史。这时候的刺史已经和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刺史的刺史已经具备了实权。因此,刺史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方长官,成为了太守的直接上级。

东汉末年,朝廷将一部分资深的刺史改称为州牧,因此才出现了《三国演义》中州牧和刺史并存的局面,有些地方叫州牧,有些地方为刺史。

古代州级主官为啥叫刺史这个怪怪的名字

“刺史”古代官职名称。秦朝时就有皇帝派遣御史监察各州,到了西汉时,承秦制,有丞相派官员监察天下各州郡。

到汉武帝时,他派官员行刺于各州(天下十三州),监督调查各地官员。“刺”指的是监督,监察,质问;“史”指官员,御史的意思。

开始时“刺史”相当于监察部直属官员,专门监督各地方官员及其工作。到东汉,刺史变成了州牧,下放成了地方官员,权利扩大了不少。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与汉末的刺史制度一样吗

刺史: 也写作刺使,汉代开始出现。最早是由中央政府派出的临时监察官员(级别比较高)后来演化成了郡一级的地方长官。从秦到唐初,地方区划一般是郡-县两级(不考虑封国)。到唐朝贞观年间在郡上面加了一个道,不过唐朝的道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而是一种监察区的划分。总的来说还是郡县两级,从汉朝起到唐朝,郡这一级经常改名字,在郡和州这两种之间改来改去。一般来说,郡的长官是刺史,州的长官是太守(有些时期是州牧),大多数时候,刺史和太守是等同的。汉朝中期开始,刺史已经是常设的正式郡地方长官,而且是郡一级里最大的。

经略招讨防御观察使以及节度使: 这是一个组合出来的职务,分别是:经略使,招讨使,防御使,观察使。其中一般观察使得级别略高,经略使、招讨使、防御使差不多,区别是具体的事务目的不一样。观察使的级别和权力低于节度使。

节度使厉害的地方就是有“旌节”,这个东西一般是一个很长的杆子,上面绑着一个有绳结和其他装饰的绳子。拥有的人称作“持节”。

除了节度使以外,其他的使都是没节的,权限就低。除了节度使,某些使者也可能会持节。在唐代,节度使慢慢变成了常设的地方长官。到宋代,节度使成了一个荣誉性的官职,类似三公这种。到元代,彻底取消了节度使。

对比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唐代节度使是二品,位在宰相以上,而汉代刺史不过地方大吏,与中央不可比。唐朝的节度使和东汉末年的军阀差不多,只是名义上拥护朝廷,其实都是独立的政权,黄巢起义和黄巾起义都摧毁了唐汉的中央体系,让地方坐大坐强,导致中央羸弱,不过唐末比汉末还是强多了。至少唐末还是有能力剿灭藩镇,地方还是服从朝廷的,敢挑战帝国权威的也就是朱温,连李克用都奉唐朝为正朔。

唐代以后的历史不过是一部节度使混战的历史,细细考据来,无非就是占据中原的宣武军节度使以及周边的松漠都护府,定难军节度使,静海军节度使,靺鞨黑水都督府之间的战和史,最后由室韦都督府终结了这诸候割据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