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印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官印是方的而现代的是圆的?刘邦在韩信攻打齐国前后曾两次拿走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可能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6 13:14:52 浏览7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官印是方的而现代的是圆的

提出这个问题的条友,应该是一个很仔细同时也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的人。老实说,我与印章打了很多年的交道了,在看到这个问题之前,我真的没有意识到还有这种区别。看到这个问题后,我竟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问题深厚的兴趣。

的确,在我国古代,不管是官印还是民间私人印章,尤其是官方印章,现在我们能见到的,都是方的。而现代的官方印章,都是圆的了。准确地说,现在的官方印章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椭圆形不多见,主要用于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发票专用章。除此以外的官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章,它们都是圆形的。

古代官印

关于我国的印章文化

在我国,印章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说,自从有了文字以后,便有了印章。虽然它们并不可能同时出现,但两者出现的时间应该不会相隔太远。

印章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权力的象征,当然只有官方才能使用。那个时候,朝廷任免官吏,地方官府发布公文,官府之间公文往来,都要加盖印章。随后,印章由官方逐步推广到民间,最先的时候是文人士大夫们把它作为一种身份凭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更好地区分官方印章和私人印章,就规定皇帝专用的印章叫玺,一般官方和私人用的印章只能叫印。到了汉代以后,又把将军们用的印单独分离出来,并把其称为章。从这时候起,人们就把官方和私人用的统称为印,武官们用的统称为章。印章一词就是这样来的。

到了宋朝时,有人开始在自己收藏或创作的书画上加盖自己的印章,一方面是用来表明这是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当然是用来证明这是属于自己的藏品。因为这类印章只用在书画上,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印章称为图章。

印章最初的功能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火漆印很相像。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只能把字写在竹简上。官府之间的公文往来,为了不泄密,就用绳子把竹简捆扎起来,同时在绳子打结的地方凿一个方形的槽,在槽内填入带有粘性的泥丸,最后把印章捺在泥丸上。待泥丸干燥后,成为坚硬的土块,叫做封泥。后来纸张和绢帛逐渐取代了竹简木片,印章开始打印在绢帛和纸上了。

印章制作的主要方法有雕琢、浇铸和陶土烧制三种。制作印章的材料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木、瓷、玻璃、水晶等。

印章上所使用的字体,也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而不断变化。有篆书、隶书、楷书、宋书等。

印章的尺寸也是非常丰富的。战国时期的印章中有一厘米见方的,甚至有比黄豆粒还要小的。东晋的印章比较大,有一颗道教徒雕刻符咒的印章,在四寸见方的枣木上,刻了一百二十个字。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更大的木印,木印长一尺二寸,宽二寸五分,简直就是一块相当大的木板雕刻。由于印章的大小和材质不同,所以它们的重量也不一样。战国的一种特殊的印章只有几克重,而故宫博物馆珍宝馆陈列的三方清代金印,每方却重四十多斤,二者之间差距巨大。

中国古代官印为什么是方形的呢?

在中国,自从印章被官方正式使用以来,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采用西方的圆形公章为止,几千年以来,官印都是方形的。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与民间大量的私人印章区别开来。印章并不是官方独享的,民间私人拥有大量的印章。私人印章中有一部分是方形的。除此而外,在私人印章中还存在大量的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状的印章。为了与这些印章区别开来,就把官方的印章统一规定为方形的。

二、这是由汉字的结构决定的。对汉字而言,不论其笔画多少,也不管采用什么文字书写方式把它们刻入印章,比如篆书、隶书、楷书、宋书等,最终这些汉字整体形状都呈方块状。因此在雕刻印章的时候,为了充分体现汉字的对称之美,所以便把印章制成了方形。

三、把印章制作成方形,除了上面两个原因之外,可能还与印章使用之初的制作技术有关。印章的制作使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在远古时候,人们制作器物时都是纯手工打造,因此很难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打磨成像我们现在的圆形印章那样圆润的形状,而且圆形也不好用刀篆刻。而方形印章,不管是制作的容易程度和篆刻文字时的方便程度上,都要优于其他形状的印章。所以开始时的印章就是以方形为主。后来就一直沿用下来。从秦代一直到明清,皇帝、王侯、官署的正式印章都是方形的。

西方的官印是圆形的

西方官印的出现,要比中国晚很多。在西方,直到中世纪前才出现了官印。与中国传统官印不同的是,西方的官印并不是方形的,而是圆形的。

从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西方工商业的发展,传统的火漆封印和印章戒指不再适合日常需要,于是出现了用金属或橡胶制作的带柄圆形图章,蘸取墨水后盖在文件上。由于西方国家官印除文字外,通常还包含徽记,印章布局以徽记为中心,文字分上下两排从左至右环绕徽记,故其印章多为圆形。西方印章的圆形布局结构影响了今日世界大多数国家。

为什么到了现代,中国官方的印章变成圆形的了?

既然方形官印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为什么到了现代又变成了圆形的呢?

这当然是因为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枚圆形官印,就是1931年制作并启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这枚印章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 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 对鼓舞革命群众的斗志,推动革命斗争的进程, 有着积极的作用。 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国家的初步尝试, 在其后近三年时间里,在政权、军队、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

由于这枚印章需要将镰刀锤子及其它图案加入,并且要置于印章正中央,因此,必须打破中国官印只有文字没有图案的传统。如果不采用圆形而继续采用方形的话,就没有办法做到对称。所以只有抛弃传统的方形而采用西方的圆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当时的国印仍然还是方形的。不过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在很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向当时的“老大哥’苏联进行学习。

1955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印章的规定》,规定国家机关公章改为圆形,省部级以上公章中央为国徽,其余机关公章中央为五角星,并且规定了各级印章的尺寸。至此,中国的官印完全的由方形转变为圆形,从那时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在中国,只有在一个地方还能看到仅存的正方形官方印章,那就是印在人民币背面的“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最新版的人民币已经没有颗章了)。

官方印章的全新形式——电子印章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种全新的印章出现了,它就是电子印章。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传统办公模式逐渐向信息化办公模式转变,纸质文书的流转形式也随之向电子文书的流转形式转变。为能够在确保电子文书有效性的同时,也使得电子文书能与传统纸质文书具有相同的公文视觉效果,从而提出了电子印章的概念。

2005年4月1日《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之后,电子印章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与应用有了较快的发展。电子印章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公章的认知,它管理方便、使用安全,具备与传统实物公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电子印章技术以先进的数字技术模拟传统实物印章,其管理、使用方式符合实物印章的习惯和体验,其加盖的电子文件具有与实物印章加盖的纸张文件相同的外观、相同的有效性和相似的使用方式。至于其原理与制作方法,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及数字加密技术等许多方面,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在此就不过多涉及了。

在上面的阐述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中国印章文化的一些相关知识,并且回答了提问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当然,这些叙述中难免会有不正确或遗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同时,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新的见解,也可以在评论区发表,将你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如果看过之后觉得本文尚可,请点赞加关注,并请以后有空常来坐坐。

刘邦在韩信攻打齐国前后曾两次拿走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可能吗

兵符可能产生于战国时期,形状类似于老虎的兵符,又叫虎符,这个兵符本来就是调动军队用的信物,用完后必须归还国君。

刘邦曾经做过秦国的“亭长”,也知道怎么用这些东西,其实兵符对领兵的将军来说,非常类似“一次性筷子”,而对国君来说就是永久性的宝物,必须时常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仔细推敲,刘邦在短期内“两次拿走韩信的兵符”的原因,主要有这么两个方面。

其一、兵符本来就不是永久性的送给韩信

事实上,不是刘邦拿走“韩信的兵符”,而是刘邦收回自己的兵符,兵符是刘邦的随身宝物,韩信仅仅具有暂时使用的权力,兵符的所有权是归刘邦的,就算今天给你,明天也可以收回。

事实上,虎符作为中国古代君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它通常为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

右符要留在王朝中央,左符在领兵将领之手。君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兵符可以说是最高信物,军队可以不执行执有君王其他金符节者的命令,除非君王亲临现场调兵。

其实,刘邦还算是比较放权的诸侯王,只收回了两三次而已,所以说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收回兵符是非常正常的军务。

其二、刘邦亲自收回兵符,是当时使用兵符的常规方法和规范

刘邦亲自到韩信军营,这个是因为军情紧急,没有必要假借他人之手,一般来说,兵符都是君臣直接受授,不存在由第三方传递的情况。

准确的说,要么君主当面授兵符给大臣,要么大臣当面归还兵符,这个是使用兵符的常规,也是对兵符授受的高度重视。

其实,兵符是很小的物件,我国现存有最早的虎符实物,1973年在西安郊区的北沉村曾经出土过一枚杜虎符。杜虎符长9.5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错金而成。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其实,杜就是地名,在古代秦国杜县。

可以看出,刘邦拿走韩信的官印和兵符也是合情合理。因为君王必须经常行使权力,以便重新调整军队的部署。

只是刘邦的做法确实值得一提,怎么能偷偷摸摸,跟做贼似的,这个才是比较古怪的事情

当时,西线战事紧急,汉军被项羽穷追猛打,喘不过气来,刘邦只身从成皋逃出,来到韩信和张耳的军营,是想调他们的军队支援成皋的战场。

那天,刘邦起得很早,带着夏侯婴直奔韩、张二人军营。

刘邦居然谎称自己是汉王派来的使者,骗过守卫,进入了韩信的大帐。这时韩信还在熟睡之中,于是乎,刘邦悄悄地偷走了韩信的将印和兵符。随后前往汉军中军大帐,传令召集众将领。

韩信和张耳开始以为来的是刘邦的使者,没有太在意,走进大帐却见刘邦突然驾到,有些不知所措。

  • 其实,刘邦这样做,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首先是“微服私访”,查看韩信的治军是否严谨,可以借机监督其治军的各种毛病。

再则,刘邦可以造成即成事实,先做再说,就可以省去索要兵符的过程,万一韩信舍不得交出兵符,或者借故推脱,都是有可能的,比如韩信可能会说一时半会找不到兵符了,所以,刘邦这么做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说是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