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草 古诗 景色

草古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古诗草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6 02:59:31 浏览16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草古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草古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草古诗,一般指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当时,作者十六岁,此作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

原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属于咏物诗。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是歌颂野草,对大自然一切生命的颂歌。前四句侧重野草顽强生命力的表现,后四句侧重借物抒怀、抒发别离之苦。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五言律诗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格律规范的诗。格律非常严谨,在用字、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五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分成四联,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中间两联(颔联、颈联)要求对仗。

题主的问题是前两句,亦即首联,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不是指的前两联。

简单译文:

广袤的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各种野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峥嵘。荒芜的原野上的大火也没有办法烧尽它,等到春风吹的时候,它又焕发了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浸润在古道上,晴朗的天气,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芳草连接荒城。恰此时又到了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的时候,萋萋芳草诉说着离别情绪。

人教版小学课本古诗《草》,选取的是五言律诗的前四小句。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喻意并无具体的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为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千古的绝唱。

全诗自然流畅,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意境浑然天成,成为“赋得体”的绝篇。

总结:这两句诗,表现了广袤的原野上,茂盛的野草竞相生长,随着四季变化,一年一年周而复始的繁荣和枯萎,循环往复的重复着。诗人借草取喻,以草木的茂盛,表达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情真意切,实在是精妙无双。

古诗草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古诗《草》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原文: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诗《草》的意思

1、诗意: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对草木顽强生命力的描写,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也暗喻人在逆境中要顽强拼搏,奋勇抗争。

2、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3、《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草这首古诗的第三,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草》这首古诗的第三,第四句意思是: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草》古诗的意思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扩展资料《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