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什么意思(农村俗语“惊蛰闻雷米似泥”啥意思惊蛰打雷有什么说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3 05:17:29 浏览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农村俗语“惊蛰闻雷米似泥”啥意思惊蛰打雷有什么说法

今天就是惊蛰。惊蛰闻雷米以泥,是说正是时候,惊蛰就是要有雷响,这就预示风调雨顺,农业可望大丰收,粮食富足,谷米就便宜烂贱,不必担心谷米贵如油了。我这里的说法是:惊蛰雷响谷来贱。听一云南友说是:惊蛰雷响米如泥。长江以南多种水稻,以吃谷米为主,多以谷米为喻,更通俗形象易懂。有关惊蛰与雷俗话谚语,我还知道一些:

惊蛰闻雷,水满发水。

雷打惊蛰后,低田好种豆。

雷打惊蛰前,农民好种田。

雷打惊蛰节,二月雨不歇。

惊蛰有雨并闻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不到惊蛰天响雷,二十五日云不开。(粤)

未到惊蛰先响雷,四十八天云不开。(浙)

未曾惊蛰先响雷,四十九天暗迷迷。(赣)

未蛰先雷须见冰。

未蛰先雷水成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代表阴历二月的真正到来,由孟春进入仲春了。太阳黄经在345度上,阳历多在3月6号上,代表冬眠虫类开始苏醒,出土活动。这时如果天上一声惊雷响,更易使蛰伏冬眠的虫类惊醒,就最合时宜了。取“惊蛰”其意,就是喻惊雷响醒冬眠蛰伏的虫类。所以说,我这里不过惊蛰节,青蛙不开口。过了惊蛰,就可听到蛙声一片了。这喻示着春天由浅入深了,大地回春春已深,蛙叫虫鸣,春暖日丽,万物复苏,一派莺歌燕舞,百物竞长气象,此时惊雷洒甘雨,就是最合宜,最好的了,预示着风调雨顺,有好收成,故有惊蛰闻雷谷米贱的说法。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农谚预测年景,啥说法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每年公历3月5日-7日交节。今年惊蛰的交节时间是公历3月5日22时44分,是在晚上了,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太阳到达黄经345度。

惊蛰的大概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百虫”。“蛰”是藏的意思。

古人把一个月份为两气,每气有三候,每候有5天,用来准确的描述节气特征。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第一个五天,温度逐渐升高,湿度也变的适宜,桃花开始盛开了,春意盎然,使人心情愉悦。诗句“桃令以作,粲然而花华,”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第二个五天,仓庚开始鸣叫,“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庚就是黄鹂鸟。在古书《章龟经》中说: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这里的仓指的是清净、干净,庚指的是万物更新。

仓庚鸣的意思是说,到了惊蛰节气的第二个五天,黄鹂鸟感受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美妙。所以,开始鸣叫,告诉人们阳气上升了,节气正常到来,农民要做好春耕准备了。

第三个五天,“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这里的鹰就是布谷鸟。古书《章龟经》中说: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意思说,在仲春的时候天空还没有飞翔的雄鹰,只能听见布谷鸟在远处啼叫。其实,这个现象这反应出古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消长,朴素而又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古人智慧的一种表现。

古代是农耕社会,无论是历法还是二十四节气,都是围绕农事活动和人们生活认知而研发的。有了这些,农民可以按时令种植和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割。

农历二月份农谚“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分享给农民朋友,作为参考交流!

“惊蛰”节气,我们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是一个和“百虫”相关的节气。我国幅员辽阔,这个时候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雨和打雷,自然有些地区也不会出现“百虫复苏”。而这个时候出现下雨伴随打雷多是南方长江流域,但是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历法家在黄河流域发明的,这个时候温度还很低。并且,经常会出现春旱,基本不会出现打雷的情况。

那么古代历法家为什么要把不下雨和打雷的一段时间叫“惊蛰”呢?其实,“惊蛰”以前是叫“启蛰”的,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改名是因为,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在唐代的时候,恢复过来一段时间,后来又改回“惊蛰”的叫法。而“启蛰”的名称在日本贞享改历的时候也在用。

先来看一下上半句“惊蛰为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惊蛰指的就是我们说的“惊蛰”节气,闻雷的意思就是听见雷声,春分指的是“春分”节气,有雨的意思是“春分”当天下雨,稀是少的意思。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我们“惊蛰”这天下雨或阴天,听见雷声,说明大地阳气按时节正常启动了,按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这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米多的像泥一样贱;“春分”节气的特点是春旱、沙尘、倒春寒和低温阴天。到了“春分”,春天也就过来一半了,此时,白天和夜晚一样长,都是12个小时。俗话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到了春分,麦农要给冬小麦浇返青水追施返青肥。对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农民来说,要做好防春旱的措施。一场春雨一场暖,如果,“春分”节气这天下雨,空气比较滋润清新,人的身体就会少得病。

再来看一下下半句“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

月中指的是农历二月份里,这里的“卯日”是用古代历法家用来记录日期的历法“干支历”中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干支历”中天干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一个天干对应一个地支循环起来,用来记录日期和时间,而“卯日”就是地支为卯的日子。而每隔12天出现一个卯日,每隔60天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也就是说每年有5-6个相同的卯日。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二月份里要是出现三个“卯日”,那么这年就会丰收,棉花、豆麦都会过得高产。反之,有可能会出现欠收的情况。

惊蛰有哪些农事要做?

到了惊蛰前后,华南中部和西北部的降水量还不多,要提前做好春旱的防范措施。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需要补充水份和肥料,要及时补充,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到了惊蛰前后,梨、桃、李等落叶果树开始进入开花抽梢期以及柑桔、杨梅等也进入了萌芽前期。要及时除掉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虫并且,要把果园里枯枝、落叶、僵果及杂草清理出园。

到了惊蛰前后,大棚作物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等作物要加强管理,提高低温和棚内通风。因为,春天温度还比较低,并且会经常出现阴天寡照,容易发生灰霉病、叶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等病害,要提前做好防范,以免发病造成减产,损失就大了。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现在不但使用公历纪时,在民间,更喜用农历及干支历纪时。农历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祖先长期观察天文气象物理而总结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东西,它反映了冷热寒暑变化和农时季节,可以依此而指导农耕。

节气时刻表示地球绕太阳运行时在轨运上的不同位置。从地球上看,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一回归年运行一周。太阳在黄道上的位里用黄经度量,从春分点算起,从0度到360度,从0度开始,太阳在黄道上向东移动,每走15度为一节或一气。这就是反映寒冷暑热的节气,这是依据地球绕太阳运行规律来定的。四立代表春夏秋冬的到来开始;二分代表春秋之中,阴阳平分,昼夜平分;二至代表夏冬之中,有阴极阳极,热盛寒盛之意,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

三暑两寒反映了气温热冷程度;两雨两雪反映降雨落雪的时间与强度;两露说明气温渐降;惊蛰,清明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是喻农作的成熟情况和时机的。惊蛰,是代表阴历二月的节,表示冬眠虫类开如苏醒,出土活动。清明,是代表阴历三月的节,表示春光明媚,不物复苏,景色清明。小满是阴历四月的气,表示夏熟作物开始结实成熟,以小满喻之。芒种是阴历五月的节,代麦类成穗,谷类忙种,芒种忙种,样样要种的意思。

农村老话“雷打惊蛰谷米贱”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老话“雷打惊蛰谷米贱”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是开年第三个节气,同时也是和农业生产最为相关的一个节气,因为惊蛰的时节是开始耕种的时节,所以惊蛰的天气好坏影响着未来的农业生产和收获。老话“雷打惊蛰谷米贱”就说明了惊蛰节气和农作物收获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句话还有一个后句,两者联系起来,就更能说明问题。“雷打惊蛰谷米贱”的下一句是惊蛰闻雷米如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惊蛰这一天,能听到春雷的响声,那就说明今年的气候、温度没有发生任何延迟,适合农民耕种。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之所以有雷声,是因为天气中的大气云层在碰撞交互。而云层的产生是因为地面上的水蒸发到空中才会形成云层。那么想要让水蒸发到空气中形成厚实的云层,就必须是当时的天气问题比较适合,气温比较高。所以从这样反推可以看出,因为有雷声,所以证明气温很高,适合农民耕种的开展,这也就预示了今年是个好年头,所以谷物会丰收。

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和数量需求是相关连的,当农民受灾农作物减产的时候,因为稻谷数量少,所以谷价会上升。而当庄稼丰收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谷米贱、米如泥的状况。因为稻谷都和泥一样多了,所以自然就不值钱了。

再有需要说明的是,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惊蛰的时节里,南方和黄河流域的人们会听到春雷声,而北方要是想听到雷声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所以二十四节气还是有一定地域限制和适用性的。

农村老话“雷打惊蛰谷米贱”什么意思,大家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吗?你们那里惊蛰会听到雷声么?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惊蛰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详细解释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唐 韦应物 《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宋 苏辙 《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

2. 指经过冬眠被春雷惊醒的虫豸。

《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闻春始雷,则蛰虫动矣。”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古人惊蛰代表什么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如果要说古人的惊蛰代表什么?可从二个层面来说。惊蛰节临仲春,按八卦而言二月节,万物出乎震卦,震为雷,故曰惊蛰。按古来之意是言,春雷初响,惊醒蛰伏的昆虫动物开始觅食活动。

按二十四节来说,太阳过黄经三百四十五度的位置,是惊蛰,春雷乍响,蛰物威动,气温渐暖,桃红李白,黄莺始叫,鸟儿高飞,春雷乃这个時节的一种自然现象。

按今春气象来说,岁润四月,春意见迟,万物迟晚,更兼新冠病疫泛滥肆虐,宅家闭居,常见网友写文言道古老中医有言,中国的历次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嫣然一幅瘟疫病毒素描写真图,有始有发,有生有长,有盛有衰,好像惊蛰一过,瘟疫便会按这个规律自行消失。静思细想,其言何其荒谬!

今天的抗疫曙光,来自何易!使我国人民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众志诚城,举全国人力物力,统筹战疫一盘棋,多少逆行之人,白衣天使昼夜苦斗,舍生忘死,才迎来的结果,确非几句中医的规律之言,便可在惊蛰之后,自行衰没消除,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应向一线的医护人致敬,向老院士们致敬,向牺牲在战疫前线的医护人员鞠躬默哀!向全国在疫情中失去的生命人们,道一声一路走好!化悲痛为力量!再接再励,中国无畏,战疫必胜!武汉加油!

农村的老俗语“惊蛰冷,冷半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在惊蛰节气的这一天,如果气温低,则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气温则就偏低;反之亦然。刚好今天是惊蛰节气,也是正月的最后一天,我甘肃农村老家今天是大晴天,气温在5/10摄氏度,刚好合适。

惊蛰节气的这一天,太阳黄经为345度,意思就是指在立春节气过后,大地回暖,春回大地,各种冬眠的虫子也都在惊蛰前后出来了,鸟儿也归被,有的甚至是做起来了巢穴。

如果是在惊蛰这一天气温低,天气发生了寒潮,比如下雪,下雨和雨夹雪,则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请广大农民朋友们做好预防工作。

比如在华北、西北、东北三地的冬小麦生长返青会有一定的影响。则要对其进行防冻的处理,除此之外在灌溉上面也要注意,防止地表受冻,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时候灌溉。

另外惊蛰时候气温低也会对耕种产生影响,有的高纬度地区甚至地表都还没有解冻,要等到解冻的时候进行耕种生产。

对于种植蔬菜大棚的农民朋友们来说,如果惊蛰节气天气变冷,则要早晚拉上帘子,如果是整天都阴冷,甚至下雨的情况下一般不要把帘子选择拉开来,因为这个时候北方大多数都蔬菜大棚里面像黄瓜、西红柿快要上市了,要谨慎管理,防止棚内气温温差大,造成最后生长的不利影响。

一般惊蛰节气天气冷的情况比较少见,因为在数九点时候天气已经有所变化了,所以在惊蛰这天全国大多数地区还是以晴间多云的天气为主。

这是我的回答!我是万宁宁,喜欢和大家一起说说三农的那些事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农历中的惊蛰到底有什么寓意

谢谢邀答!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于第三位,是代表阴历二月的节,也是代表干支历里正月与二月的界点,未交惊蛰是正月寅管事,交惊蛰后才算二月卯管事。在公历里,一般是3月5,6两天中的一天交惊蛰。太阳位置到达黄经345度依旧例测日影,影长古尺为八尺二寸。惊是突然刺激惊动,蛰是蛰伏,有的动物会蛰伏冬眠,动物蛰藏进土里冬眠就叫入蛰。惊蛰寓意,就是春雷乍响,惊动了蛰伏冬眠的虫子醒来出走,寓春雷乍响,冬眠虫类始苏醒,出土活动,意为真的寒冬已尽,暖春到来,一声春雷,惊醒冬虫一一春雷响,万物长。

交惊蛰一周后就出九了,惊蛰正在九九里,九九艳阳天,春雷响,万物长,气温回升,土壤开始解冻,雨水增多,眠虫苏醒,春暖花开燕来,蜂蝶恋,鸟语花香,一片好春光,春耕开始入农忙。

有关惊蛰农谚就不少:

不用算,不用数,惊蛰五日就出九。

过了惊蛰节,耕地莫停歇。

过了惊蛰节,一夜一片叶。

惊蛰打雷,小满发水。

惊蛰过后雷声响,谷苗秧苗迎风长。

惊蛰雷雨大,谷米无高价。

惊蛰闻雷米如泥。

雷响惊蛰前,不是好春天。

未蛰先雷不是好兆头。

………

“惊蛰’是啥意思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而惊蛰正是这二十四节气其中之一。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用字连接起来编成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