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轩辕皇帝算得上千古一帝吗
- 《雪中悍刀行》轩辕大磐精通刀法、剑法、道法,为何最后选双修
- 《雪中悍刀行》李淳罡真能一只手打赢轩辕大磐吗,是不是说大话
- 轩辕黄帝的诞辰是“二月初九”,为何却要在“三月三,拜轩辕”
- 《史记》开篇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但是为什么又有一种传统说法说黄帝姓姬,名轩辕
- 为什么殷商所有发现的甲骨文中,都没有提及轩辕黄帝,却在周以后的典籍中出现记载
- 为什么黄帝叫轩辕黄帝有轩辕国吗,在现在哪个地方
- 《雪中悍刀行》轩辕大磐天象境很厉害为何说的像天下无敌一般
- 住在轩辕坟里的三妖、高明高觉还有柏鉴都和轩辕黄帝有关系,最后为何命运天差地别
- 轩辕姓氏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轩辕皇帝算得上千古一帝吗
中外历史,挖掘真实。
导言
首先,是黄帝而不是皇帝。其次,“千古一帝”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可以理解为评价皇帝建立的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接下来,我会从“皇帝”的起源和含义、黄帝所处的环境和其地位、黄帝的功绩三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皇帝”的起源和含义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和权势,秦始皇召集大臣商议给自己上尊号的事情。大臣们说,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于是一致认为秦始皇应该自称泰皇。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决定去掉“泰”字,保留“皇”字,然后再取古代表示地位崇高的“帝”字,于是自称为“皇帝”,这就是皇帝这个称呼的由来。皇帝一词是中央集权体制的代表,皇帝是其领土上唯一的独裁者,凡称皇帝者,对其领土都有绝对的掌控权(西汉时的诸侯其实也只能算权利较大的官僚,皇帝拆分诸侯封地或者直接降罪弄死诸侯的是发生了太多了)。
黄帝所处的环境和其地位
接下来我们看看黄帝,黄帝当时的社会并没有我们现在国家的概念,所谓的一个个“国”,其实就是一个个有一定规模的部落,由于当时的生活环境太恶劣,于是很多部落会联合起来组建部落联盟。而黄帝则是当时的部落联盟的盟主,称作帝。当时黄帝这个盟主的地位虽然崇高,但是权利并不大,部落首领对其部落有着绝对的权利,当时的盟主只能一心为公,从大局出发协调各部落的事宜,如果以“四岳”为首的四方诸侯反对的话,盟主也要顺从大多数的意见。
黄帝的功绩
黄帝的功绩主要有三条:其一,黄帝击败了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建立了当时最大的部落联盟,涵盖了当时绝大多数部落,这个部落联盟就是后来夏朝立国的基础;其二,在部落联盟终广泛推广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当时炎帝部落掌握了农耕的技术,可以自己种植粮食,而黄帝部落则掌握着养殖动物的技术,黄帝部落击败炎帝部落后,两个部落融合到了一起,因此黄帝掌握了这两项技术。作为部落联盟的盟主,首要问题是解决各部落的伙食问题,毕竟当时打猎和摘野果等方式获取的食物并不稳定,于是他开始在部落联盟终广泛推广这两项技术,大大减少了部落联盟饿死人的情况出现;其三,保证了部落联盟的稳定。当时的部落联盟内部,经常会由于各种纠纷出现部落之间的攻伐或者部落叛乱,黄帝长期带兵平定各部落,保证联盟的稳定。
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黄帝不是“皇帝”;第二,皇帝的功绩有限,远算不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我的结论是:轩辕黄帝算不上千古一帝。
《雪中悍刀行》轩辕大磐精通刀法、剑法、道法,为何最后选双修
试问天上仙女,谁敢来此人间!轩辕大磐虽武学天赋惊人,但枪法输给枪仙王绣、剑法输给剑神李淳罡、道法输给齐玄贞,而得轩辕不胜之名。因此他弃武道选择与女子双修,最终成就春秋炮甲之名!
试问天上仙女,谁敢与我炮甲一战
最近我国著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的小说,雪中悍刀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央视火热播出。最近的剧情已经进展到,世子徐凤年遇到轩辕家族的人。而在轩辕家族中,也看到了一系列让他惊讶的事情。
而这轩辕家族有一个老祖宗,叫作轩辕大磐。而这轩辕家族正是因为有轩辕大磐存在,所以可以和一江之隔的龙虎山分庭抗礼。因此在轩辕家族里面,这轩辕大磐可谓是尊荣至极。然而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老祖宗却会祸害自己家的后辈姑娘。
因为这轩辕大磐的修炼方法,居然是选择和女子双修。而且他祸害女子就算了,他偏偏选择轩辕家族自己的女子。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兔子专吃窝边草。而轩辕大磐这样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采阴补阳?雪中里轩辕大磐天赋惊人,为何放弃武道而选择双修之法!
雪中悍刀行
剑州霸主轩辕家族
剑州,雪中悍刀行里面的一块大福地。因为这里不仅有一条延绵不绝的歙江,更有两大绝世宗门坐落在剑州之中。
其中剑州被歙江一分为二,而这两部分分别被称为江西与江东。这江西之地便有龙虎山,而这龙虎山因得离阳王朝器重位列三大道统之首数百年。几百年来高手辈出,能人不断。陆地神仙境界的高手,便有好几位坐镇龙虎山。
而与这江西龙虎山相对的,便是这江东之地。而这江东之地也有一大世家,便是这轩辕家族。轩辕家族可以与龙虎山共享剑州,其实力底蕴必然不弱于龙虎山。
龙虎山天师
轩辕家族一直都是以武为本,对于儒家读书那一套东西完全不感兴趣。也因此家族中的武道高手,层出不穷。对于普通人来说,到达二品小宗师已经是极限。但是轩辕家族中,一品高手却有数位之多。
雪中悍刀行中一品四境,分别为金刚境界、指玄境界、天象境界、陆地神仙境界。这陆地神仙境界,是需要大气运加身才可以进入。而轩辕家族中其中一品金刚境界的高手,轩辕家族有四位,其中两位是客卿。指玄境界的有两位,便是轩辕国器,轩辕敬宣。
而轩辕家族中最厉害的,便是老祖轩辕大磐。因为这轩辕大磐的境界,已经到了大天象巅峰,距离那陆地神仙不过一线之隔。而且这轩辕大磐天赋惊人,即便是一般的陆地神仙论战斗力也是不敌。
而轩辕家族之所以和龙虎山分庭抗礼,也正是因为有这大天象境的老祖轩辕大磐存在。
轩辕大磐
轩辕大磐百战不胜外号轩辕不胜
这轩辕大磐出生于轩辕家族,而他从小对于武学有着极为惊人的天赋。他的拳法、掌法、道法、剑法…可以说是无一不精无一不通。然而也正是因为轩辕大磐杂而不精,导致他此后几十年和高手比试,全都是无一例外的落败。
比枪法输给枪仙王绣
轩辕大磐三十岁的时候,修为已经到了一品金刚境界。这个时候他自认为自己也算是一代宗师,因此开始到江湖上去打出自己的名号。
刚开始的时候,轩辕大磐遇到的都是些小角色。因此一路上连战连胜,这也让他开始飘了起来,而轩辕大磐那个年代,最厉害的一品境界高手有四个。这就是被称作四大宗师的,剑神李淳罡、酆都绿袍、枪仙王绣和符将红甲叶红亭。
轩辕大磐这个时候觉得自己老牛逼了,于是乎为了证明自己就去挑战这四大宗师。而他挑战的第一个人,便是这枪仙王绣。然而轩辕大磐自以为赢定了,可惜被王绣枪出如龙打落马下。
枪仙王绣的徒弟陈芝豹
剑法输给李淳罡
轩辕大磐用枪法挑战枪仙王绣,却被他给打爆了。因此轩辕大磐就此放弃枪法,开始修炼起剑法。十年之后四十岁轩辕大磐剑法有成,又开始入江湖上得瑟。
当时天下间流传吴家剑冢,“天下剑意有一石,我独占八斗”。因此要在剑法上证明自己,那就要找一找这吴家剑冢。而后轩辕大磐与吴家剑冠一战,因为对方使用飞剑求,略逊一筹。但是轩辕大磐觉得,吴家剑冢专门学剑才可以赢一局。
因此离开之后轩辕大磐再练剑十年,五十岁出关的时候自认为吴家剑冢已经不是他的对手。那要找谁来扬名立万呢,没错了就是当时的四大宗师之首剑神李淳罡了。
然而梦想是丰满的,理想是骨干的。轩辕大磐被剑神李淳罡,一只手就给吊打了。这也让轩辕大磐放弃练剑,改玩儿刀了。
剑开天门李淳罡
刀法输给顾剑棠
刚才说到轩辕大磐练剑,五十岁输给李淳罡。而后他改用刀法,又由此修炼十年。这个时候江湖上并没有哪一位高手的刀法,可以独步武林。这个时候轩辕大磐觉得,这下总该我亮眼了吧。
然而就在他准备下山的时候,突然遇到了离阳王朝的顾剑棠上山。好巧不巧的是,这顾剑棠的武器就是刀。轩辕大磐以为这顾剑棠,就是老天爷派来给他练手的。因此拔刀就干,哪知道却被顾剑棠打的满地找牙。
原来这顾剑棠外号顾三刀,他的刀法即便是强如王仙芝也不敢硬接。因此轩辕大磐和顾剑棠比刀法,直接被秒杀了。这可把轩辕大磐郁闷坏了,刀也不能玩了,那干脆修炼道法好了。
顾剑棠的刀
道法输给齐玄贞
话说轩辕大磐六十岁,刀法睡给了顾剑棠。这个时候他认为外功一场空,那就安心修炼道法。因此他又在家里面练了十年道法,境界也已经到了天象境。
那说起这道法,那必然是龙虎山最为厉害了。因此轩辕大磐直接去老邻居家里串门,一路上也是碾压龙虎山几个天师。然而这个时候龙虎山当家人,齐玄贞出来了。而这齐玄贞,乃是雪中战力天花板吕祖的第二转世。
轩辕大磐和齐玄贞比道法,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输得连裤衩都不剩了,屁股尿流的下了龙虎山跑回轩辕家族。
也正因为轩辕大磐几十年来,屡战屡败。因此江湖上的高手就给他取了一个外号,那就是“轩辕不胜”!
齐玄贞
从轩辕不胜到春秋炮甲
话说这轩辕大磐几十年来,修炼枪法输给枪仙王绣、修炼剑法谁给剑神李淳罡、修炼刀法又输给顾剑棠、最后修炼道法又输给龙虎山齐玄贞。这个时候轩辕大磐也想通了,既然武功比不过你们,那就选一门这些人永远也比不上的法门修炼。
而这法门便是被所有人唾弃的,男女双修之法。话说这个时候轩辕大磐已经七十岁了,按照正常年龄来说已经是爷爷辈儿了。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老人家,却选择了恬不知耻的双修之法。
更为可耻的是,双修之法既然是男女共同选择,那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而这轩辕大磐选择双修的对象,不是外面自愿的女子,而是轩辕家族之中与轩辕大磐同出一脉的至亲骨肉。
轩辕青锋
轩辕大磐用这种无耻的双修之法,逼迫同族女子和他一起双修。而这些女子之中,很多都是他的孙女儿辈。由此轩辕大磐境界再度提升,居然到了大天象境界巅峰。只要继续修炼下去,或许成为陆地神仙也有可能。
也正是因为轩辕大磐这双修之法,他又被取了一个外号,叫作“炮甲”。大家都知道雪中里有春秋十三甲,都是各个方面最厉害的人物。而这轩辕大磐的炮甲之名,实在是当之无愧。
然而这轩辕大磐老而不尊,将毒手都申向自己的重孙女儿轩辕青锋。结果被轩辕青锋的老爸,自己的孙子轩辕敬城一句“请老祖宗赴死”给干掉了。也不得不说这轩辕大磐,实在是死有余辜。
轩辕敬城
结语
综上所述轩辕大磐武学天赋惊人,然而他枪法输给枪仙王绣、剑法输给剑神李淳罡、刀法输给顾剑棠、道法输给齐玄贞。因此他最后选择双修之法,得了一个炮甲之名。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为老不尊,被孙子轩辕敬城所杀。
这里我们再套用桃花剑神邓太阿的话,用在轩辕大磐身上。“试问天上仙女,谁敢来此人间!”
不知道各位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雪中悍刀行》李淳罡真能一只手打赢轩辕大磐吗,是不是说大话
不是大话是实话,李淳罡是剑神,在进入龙虎山天师府内,一句剑来现出陆地剑仙境界,吓得赵黄巢不敢让人带徐凤年过去。再有就是他本来就只有一只手了,所以不论从主观上讲,还是境界,李淳罡都能一只手稳赢轩辕大磐。
轩辕黄帝的诞辰是“二月初九”,为何却要在“三月三,拜轩辕”
因为,在淮河流域造的这个祖,应该叫淮帝。不知为何,却要给这个与黄河,黄士地无关祖,起一个黄帝之名。奇葩的是,造的这个祖,二月初九生一次,而且三月三还能再生一次。今年不知为何,二月初九没生出来,三月三还不生,可能是难产了,所以改拜了。
《史记》开篇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但是为什么又有一种传统说法说黄帝姓姬,名轩辕
黄帝姓“姬”还是姓“公孙”,这个问题我个人以为应该是姓“姬”。查了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历史分册》,里面介绍古史传说中的人物“黄帝”这一条目,只提到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没有提到关于黄帝是否姓“公孙”。
吕思勉的《先秦史》讲到五帝事迹、炎黄之争时引用了《国语》、《贾子》(西汉贾谊政论文集)等,都提到黄帝和炎帝出于同一氏族,或说是兄弟。《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是关于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的解释。
古史学家徐旭生的书《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里有讲到华夏集团的部分。这里特意对于《国语*晋语》里那一段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和炎帝说了一些见解。氏族是当时的社会单位,而氏族的名字和个人的名字在现在常被混淆。如果一个氏族中有一个人特别烜赫,他死后很可能他的名字就成为氏族的名字。晋代郭璞说“诸言生者,多谓其苗裔,未必是亲所产。”唐代司马贞认为“少典之子”中这个“少典”是国号,不是人名。
少典氏与有蟜氏通婚,然后又繁衍出以黄帝为代表的姬姓氏族和以炎帝为代表的姜姓氏族。三国谯周说少典是有熊国国君;西晋皇甫谧说有熊国在河南新郑。而姬姓的周弃却住在邰。作为姬姓始祖的黄帝陵墓传说在桥山,这个“桥山”为被认为在汉代的阳周县,“阳周”在现在陕北子长县境内。按徐旭生总结综括姬姓发祥于陕西的黄土高原,然后顺着黄河两岸散布于中国北方以及中部地区。
总结一下:黄帝一族出于少典氏和有蟜氏,发祥于姬水而另立一氏族,所以以“姬”作为这个新氏族的姓表示这是一个血缘集团。姬姓的产生和演变发展可以作为黄帝姓姬的佐证。
至于为什么司马迁说黄帝姓公孙,其实在《五帝本纪》里他又说过:“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就是说从黄帝到舜和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以彰显各自光明的德业。
南宋的《路史》说“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其实也就是说,“公孙”这个姓,意思就是公之子孙。春秋时期也有不少王孙氏、公孙氏,这是取自于自己的先代某个祖宗,为了突出自己血统的意思。而上古时期还不知道有没有“公”这种称呼,说少典为公,其后裔黄帝就取“公孙”为姓,有点不太可能。
为什么殷商所有发现的甲骨文中,都没有提及轩辕黄帝,却在周以后的典籍中出现记载
感谢小秘书邀请。
问题所问的为什么,大概一是因为载于甲骨之文多为卜辞,占卜用的,不负责记载历史;第二,如果说商族为黄帝后裔,也离得太远了,没被作为祭祀偶像。
一,据学者研究,中华先民的龟灵崇拜和龟甲占卜历史久远。目前所见最早遗物,是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随葬龟甲。这些龟甲均经过修治、钻孔和背腹甲剖分,成套放置,其中一些还带有刻画符号,时间约在距今8000年前。另外,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一期的墓葬中,亦发现有龟灵崇拜的遗物。使用经过施灼的龟甲占卜,当始于商代,迄今所见商代最早的龟卜遗物出于殷墟文化之前的郑州二里岗时期。 二,考古证明,在商代使用甲骨进行各种占卜之前,史上还有一个使用兽骨占卜的漫长发展时期。目前所见最早的占卜遗物,是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出土的鹿和羊的肩胛卜骨,距今约5500年。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三期遗址所出卜骨,年代约距今5000-4500年,其与富河出土卜骨相同,有灼而无钻凿。距今约3800-3500年前的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卜骨,也是有钻无凿,工艺简单。河南境内发现的早商卜骨主要有郑州南关外一期、二里岗下层一期、二里岗下层二期、商代二里岗上层一期等类型。 (殷墟牛胛骨)
三,商代前期王城遗址出土的卜用骨料中,占大宗者为牛胛骨,其次是龟甲,还有少数鹿羊猪狗胛骨。占卜型态可分三种情况,一是仅施火的,以牛猪骨为多;二是先钻后灼,以牛骨为多,龟甲次之;三是钻凿后的,以龟甲为多。其钻有单钻和双联钻,既深且密。殷墟文化,可知是在吸收、继承远古先民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出土的占卜遗物,已基本摆脱了原始占卜随意盲目的形态。此时的商代统治者,将自己的主观追求和人类生活经验集中贯注于对甲骨占卜技术的改造以及对于兆象的解释之中,使占卜活动达到了史前和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不仅龟骨并用,且用龟的数量和品种也前所未及。刮、削、锯、切、磨、修、穿孔以系等,成为例行的整治流程,不同类型的钻凿形态又显示出相应的时间特色。卜用甲骨,除了经过精心整治,钻、凿、灼兼施,并系统规范地刻写占卜记录与记事文辞。这是前溯的任何一个上古中国的时代都不能相比拟的。 (祭祀夒的卜辞)
四,殷墟甲骨上的文字,从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卜辞和非卜辞两部分。其中卜辞部分占绝大多数,非占卜内容主要在晚期。这两类内容都不承担记载历史的“史记”功能。在卜辞部分中,又分为王卜辞和非王卜辞两大类。王卜辞是不同时期以商王为中心所作出的占卜记录,这是整个殷墟甲骨文的大宗。整个王卜辞从“自组”甲骨开始,大致可理出两条发展线索,不多细述。非王卜辞,是与王室血缘亲近的家族首领的占卜记录,多出现于武丁中晚期,可分四种主要类型,也不赘言。 (甲骨文中的夒字)
五,那么,在商代甲骨卜辞中,提没提到过黄帝呢?目前尚未发现。甲骨卜辞里提到的最远的先祖神是夒(náo),总共有八十多条。编号为“屯南.4528”的甲骨上,称夒为高祖,一次祭祀杀牲20头牛。王国维考证,说夒就是“俊”,郭沫若认为有道理,还有人考证夒是舜。一些学者赞同,俊、喾、舜是作为殷商族始祖神夒的一神之三名。认为这一神三名,作为天体宇宙神的俊、喾、舜,集中反映了殷商人的宇宙观和宗教观——日月崇拜以及对日月循环运行规律的认识并将其动物图腾化;夒是殷商人的祖先神,同时也是殷商人所崇拜的日月神。但饶宗颐和胡厚宣两位先生不赞成王国维和郭沫若的考据,他们认为,夒,就是商族的直接祖先契,这个说法得到现在很多学者支持。在甲骨文中还发现了商朝的“周祭制度”——就是每天一祭,对所有在过位的先王,循环往复进行祭祀——第一个是上甲微,就是成汤,然后第二第三第四……周而复始。当然,很多学者,对商族把契作为自己的太阳神的观点是同意的,因为有卜辞为证。这样来说,甲骨卜辞中并未追悼比契更早的祖先,当然也不可能追悼黄帝了。 (记载“叀册用”的卜辞)
六,黄帝是不是殷商人的祖先呢?司马迁认为是。他说,帝喾是黄帝的后代,又是商契的爸爸,尽管他也说帝喾的第二个老婆吞食了鸟蛋而生下了契。最早和最完整记载黄帝和炎帝起源的文献是《国语.晋语》,其曰:“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国语.周语下》则记载,黄炎两族在陕西的西北部起源后,便往东发展,大约到了五帝时代中后期,便已到了河南一带。其中黄帝族偏于黄河之北,炎帝族偏于黄河之南。在黄帝世系中,玄嚣与昌意是重要的两支。其中,玄嚣一支当在今河南中部一带。考古学界中,以邹衡、李伯谦等先生为代表,通过对漳河型先商文化的分析与有关文献的互证,最后认为商契起源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北部的邢台、邯郸一带。这个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赞同。殷商人对以上情况会不会有记载呢?很可能有。《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商有记载先人的册典。甲骨文中的记载证实了这点。“合集.30398”等甲骨有“叀册用”等语,郭沫若解为在祭祀时要诵读记载先人事迹的册典,这里面会不会有黄帝的记载呢?很可能有。不过,一是册典不如甲骨利于保存,没流传下来;或者,被秦皇一把大火烧掉了也未可知。
黄炎二帝世系,现在见到的是东周以后的人记载的,可能有传说的成分。但中国古代各远古民族都有重世系、辨源流、讲历史的传统,因此,即使是传说的世系,也当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为什么黄帝叫轩辕黄帝有轩辕国吗,在现在哪个地方
约五千年前,华夏有五帝。黄帝;颛頊;帝喾;尧和舜。
黄帝是最早传说中的轩辕黄帝。
没有传说中的轩辕国。传说轩辕是古代帝王的名字,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
轩辕之丘在哪里?有争论。有人说在河南省,有人说在陕西省延安。
传说黄帝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称其天子,后人称其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雪中悍刀行》轩辕大磐天象境很厉害为何说的像天下无敌一般
被戏称为春秋炮甲的轩辕大磐很是悲催,匆匆上来一集,就被轩辕敬城一句“请老祖宗赴死”赶下去领盒饭。
更悲催的是他一路败的人生经历:三十岁挑战枪仙王绣,败;四十岁挑战吴家剑冢剑冠,再败;五十岁挑战剑神李淳罡,仍败;六十岁与杀上山的顾剑棠战,还败;不死心跑去龙虎山找齐玄祯拼内力,更是败得一塌糊涂。
或许你要说他有韧性。如果是凭这股韧性入天象境,轩辕大磐值得敬佩。但这家伙没有道德底线,在轩辕家族后辈女子中挑选炉鼎双修,将家族中出众的女子都祸害了一遍,以此提升境界。
这也怪轩辕家族一直没有出众的人才,才让这轩辕大磐祸害徽山。正所谓“江西龙虎江东轩辕”,龙虎山地仙境高手层出不穷,而轩辕家近百年来就出了个天象境的轩辕大磐,故而把他当老祖宗供奉,借此立威名。
但正如轩辕敬城所说的,徽山太脏了。他轩辕敬城的老婆自甘当炉鼎,无话可说;可是轩辕大磐想染指他女儿轩辕青锋,已经触及底线!
是可忍孰不可忍,轩辕敬城读书二十年,一朝入圣,一句“请老祖宗赴死”,不惜与轩辕大磐一起灰飞烟灭,留给了女儿一个干净的徽山。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住在轩辕坟里的三妖、高明高觉还有柏鉴都和轩辕黄帝有关系,最后为何命运天差地别
妲己等轩辕坟三妖、高明、高觉、清福神柏鉴,他们都与黄帝有关系,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刘侃封神
轩辕黄帝,一个贯穿封神演义小说始终的人物!
轩辕黄帝在封神演义的小说里基本上只出场了两次,但他出现的这两次,一句台词都没有!
吕岳仗着自己会释放瘟疫,要屠杀西岐一城军民;余化龙父子仗着自己会释放痘疹,也要屠杀西岐一城军民。这两次都是杨戬到火云洞找天地人三皇求药挽救了西岐一城军民的性命!
天地人三皇分别是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
杨戬到火云洞求药主要找的是地皇神农,因为神农尝百草,他有能力救人!
所以,正是因为小说描述了杨戬两次到火云洞求药,本来应该存在于传说中的三皇有了出场的机会!
三皇虽然都出场了,但是伏羲和神农还有台词。人皇轩辕只是露了个脸,连台词都没有。
但是,别看轩辕只是露了个脸,他的影响力却比伏羲和神农大的多了。
黄帝战蚩尤,这是当年的一场大战。
这场战斗一直在人间流传。
伯邑考到朝歌救父带的西岐三宝,其中之一便是七香车。
这七香车就是黄帝大战蚩尤与北海的时候留下来的!
陈塘关有震关之宝乾坤弓和震天箭,这也是黄帝大战蚩尤于东海的时候留下来的!
成汤是黄帝之后,那么纣王也是黄帝之后。
姬昌的祖宗也是黄帝。
纣王与姬昌,这是直接拥有轩辕黄帝的血脉,与他是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他们无论谁得到江山对于轩辕黄帝来说都无所谓。
但是,另外有几个人与轩辕黄帝没有直接关系,却是有间接的关系!
其一,柏鉴。他是黄帝的总兵官,因为当年大战蚩尤被火器打入东海,直到姜子牙封神他才算脱离苦海,协助姜子牙督造封神台,并拿着百灵番把人死后的灵魂引进封神台。
最后他的结局是死后封为清福神。
其二,轩辕坟三妖。
轩辕坟便是轩辕黄帝的坟墓。
因为纣王题诗亵渎女娲娘娘,让她愤怒,她便派轩辕坟三妖托身宫院去迷惑纣王。
后来三妖的结局却是被女娲娘娘亲手用缚妖索绑了交给姜子牙杀死。
死后或者是灰飞烟灭,或者是转世投胎,但是她们绝对没有成神,因为就没上封神榜。
其三,托生轩辕庙内泥胎塑像的高明高觉!
高明高觉的真身是桃精柳鬼,但他们脱身轩辕庙内的泥胎鬼使,便有了千里眼与顺风耳的能力。
后来他们阻拦姜子牙东征伐纣,被姜子牙用打神鞭打死,原文描述,当时他们灵魂去了封神台。
但是在封神之时,他们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封神榜上。也既是说他们有成神的资格没成神的命,因为姜子牙没有封他们为神!
柏鉴、轩辕坟三妖、高明高觉,他们都是与轩辕黄帝有间接关系的人,但是除了柏鉴死后确定封神之外,三妖和高明高觉的结局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或许高明高觉的结局还要好一点儿,虽然没有封神,但他们的灵魂却进了封神台,在封神台里,那就证明他们的灵魂不会化为飞灰。
对比他们的结局,便会发现,最重要的一点儿,便是柏鉴的队伍站的好。
柏鉴出现便是在帮助姜子牙。但是轩辕坟三妖以及高明高觉,他们出现并不是帮助姜子牙,甚至是在阻拦姜子牙!
本来轩辕坟三妖的立场很好,是女娲娘娘派去覆灭商朝江山的,她们本可以借助这层关系攀上高枝,但她们却因为与纣王的爱而去夜袭周营,想要杀了武王和姜子牙,这就是大错特错。
所以,不同的结局,并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他们站错了队。
姜子牙背后是元始天尊,女娲娘娘是圣人,他们都是能改变封神榜名单的存在。轩辕坟三妖、高明高觉他们却站到了元始天尊和女娲娘娘的对立面,这结局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
小刘侃封神,请关注!
轩辕姓氏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国语》记载,少典氏娶有娇氏之女,生下黄帝和炎帝,黄帝在姬水边长成,因而姓姬。又据《史记》说法,黄帝姓公孙。于是,《史记索隐》就调和两姓,说黄帝本姓公孙,因在姬水边成长,故改姓姬。此外,《史记》还说他名轩辕,但是没有说明因何而得名。《史记集解》说他号有熊,《史记索隐》就进行比附,说黄帝本是有熊国之子,故号有熊,轩辕是他的名号,因居轩辕之丘,遂以为名,又以为号,又根据《左传》记载,说他亦号帝鸿氏。《史记正义》解释说,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及《国语》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轩、辕两字都与车子有关,因而齐思和《论黄帝之制器故事》(《古史辨》第七册)把中国车·子的发明归功于黄帝。《路史》讲得更具体,说黄帝在空桑山北创造车子,“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故号曰轩辕氏”。至于黄帝之所以称黄帝,古人似乎众口一词地说,他“有土德之瑞,土黄色,故称黄帝”。
近代史学家则提出黄帝即皇帝,亦即原始人意识中的上帝(上天)的意思。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根据《风俗通》、《春秋繁露》等古代文献,把应该写作黄帝的地方多写成皇帝,如《易经.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风俗通》则作:“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而且,从音韵学上讲,黄、皇同音同声,故黄帝即皇帝。又《尚书·吕刑》中皇帝与上帝也互相通用。这样看来,黄帝似乎可与皇帝、上帝划等号了。然而,“皇帝”称号自秦始皇帝创用以后,泛指中国最高统治者,“上帝”则别具神格意义,“黄帝”专指五帝中之首帝,又成一般共识。因而,此三者在实际应用上已是不可混淆的。
渊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记载:轩,姓也,黄帝号轩辕,后因为氏。轩氏,轩辕之后。史籍《姓解·六三》、《姓苑》中均记载:“轩氏、辕氏、轩辕氏,皆黄帝之后。黄帝之后以号为姓,轩辕即黄帝,姓公孙或言姓姬。黄帝,少典氏之子。黄帝共二十五子,十四子有姓,共12种姓。”著名东汉后期思想家、政治家王符在所著的《潜夫论·志士姓》中记载:“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轩氏、轩辕氏、辕氏、轩丘氏皆黄帝之后裔,各有各的支系,乃四种姓氏。
穆天子传周穆王姬满为西周朝第五代君主,周昭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传说他享寿一百零五岁,在位时间为五十五年(公元前976-前922年,一说公元前1001-前947年,待考)。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典籍《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周穆王十三-十七年(公元前963-前959年或公元前988-前984年,待考),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晋观黄帝之宫。他还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据考证,当时周穆王西游之地,就在今里海与黑海之间的一带旷原。后因徐戎造反,方赶回中原组织平乱。周穆王一生都致力于向四方发展,他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而两次发兵征伐犬戎,获其五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他还率军东攻徐戎,平服了徐戎的叛乱,之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大会数百诸侯,巩固了西周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周穆王制定了“墨、劓、膑、宫、大辟”五刑,其细则竟达三千条之多。后世流传有周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朝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其中虽多夸张,但毕竟反映了当时周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西周王朝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周穆王的后裔分衍有十大支姓,即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除姬姓外,其轩氏为当首之氏,号称“中华第一氏”。
渊源二
轩辕姓源于芈姓,出自战国后期楚国王族后裔轩丘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轩丘氏复姓系出楚顷襄王熊横,熊横迁都于陈国。其后裔楚文庶子被其封于轩丘为采邑,称轩丘氏。到汉朝时期有梁国宰相轩丘豹,其后省文简化为轩氏、丘氏。
轩丘,按史籍《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记载:“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当时的罗川县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正宁县。现存正宁县博物馆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所立的《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记载:“兹县(隋罗川县,今正宁县)据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轩辕师广成于前,
《左传》夏禹尊子于后。”这里所说的“轩丘”就是罗水上游的桥山,因为有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称子午岭,即史籍《史记·五帝本纪》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庆阳知府赵本植修纂的《庆阳府志》记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民国十四年(1925年),正宁县知事苏绍泉修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
因此,轩丘即今甘肃省正宁县罗水上游的桥山。
渊源三
轩辕姓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后裔军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潜夫论·志士姓》记载,古有军氏,为周朝时期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后军氏大多改为轩氏。
渊源四
葫芦岛轩辕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喜,属于以通义字讹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佚文》、《左传》记载,郑国有公子喜,字子罕,其后为罕氏。在古代,“轩”与“罕”字通,如在《左传·昭公元年》中记为罕虎,而在《春秋公羊传》中则记为轩虎。其后裔以“轩”比“罕”为尚,遂为轩氏。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有熊氏,属于以先祖尊号为氏。据史籍《史记·索隐》、《汉书·古今人表》等记载,轩辕氏为上古黄帝后裔,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传说,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是中原部落首领少典氏的妻子。一天傍晚,附宝在有熊(今河南新郑西北部)的轩辕之丘突然看见了北极光,在中原地区能见到北极光是非常稀罕的,然后附宝就因此怀了孕。后来在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今陕西黄陵沮水河畔)生下了黄帝。因此黄帝的姓氏是因为是少典氏的孙子复姓公孙氏。由于附宝受孕于于轩辕之丘,母亲附宝就给他起名号为轩辕氏。按远古的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亦称“力天”,在史籍《献侯鼎·天鼋铭》中有其图形记载。天鼋一直就居住在轩辕之丘,会飞,后来化身变为龙,从此龙就成为轩辕氏部落的传世图腾,因以得氏为“轩辕”。
1978年5月上旬,在今甘肃庆阳地区的庆阳县三十里铺,民工在采石作业时,在炸开的石板层中发现了翼龙的化石。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此翼龙系水族动物,颈长、尾短,没有背椎,头骨低长、牙齿多而较纤细。身无羽毛,体面光滑,但却有两个大“翅膀”,两翼展开长达两米,但不能作远距离飞行,只能在水边、疏林中滑翔,以啄捞鱼类为生,因称“环江翼龙”。考古工作者将“环江翼龙”化石与史籍《献侯鼎·天鼋铭》中的图形记载的“天鼋”对照和相互参证,惊异地发现二者不仅非常形似,而且印证揭示了传说中轩辕黄帝逝世后乘龙升天的奥妙——天鼋不仅是龙,而且能飞翔。“天鼋”就是翼龙,也就是“轩辕”。翼龙化石的发现,为轩辕氏族部落的存在提供了实物图腾的证据。后来,轩辕氏黄帝想到,炎帝多年来不辞劳苦,为人民做了数不尽的好事;而且为了不给人民带来战争的灾难,放弃了向他复仇的念头。接着又想到自己将炎帝赶到南方,却占据着本属于他的领地,觉得自己过去对炎帝的处置是一个很大错误。于是,黄帝派人去恭请炎帝和他的部族回来。从此,炎帝、黄帝两个部落和睦相处、共同生产、繁衍生息,很快就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华夏民族,子孙后代就称作“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