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太子 发现 怎么

如果你是皇太子,你发现你叔叔分别是刘备、曹操、董卓,你怎么办?历史上没有当上皇帝的皇太子都是什么结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0 19:36:48 浏览8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果你是皇太子,你发现你叔叔分别是刘备、曹操、董卓,你怎么办

咋办

俺带他们穿越去,向前穿越一千,往后穿越八百,在这一千八百年中,虽不能把他们折腾死,也把他们’捣腾个半身不随……

你有这个本事吗?

有啊,因為我这个人最擅长的本事就是做梦。

早安!

历史上没有当上皇帝的皇太子都是什么结局

皇太子是古代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一般会在皇帝死后或皇帝主动退位后成为新的皇帝,但是也有大量的皇太子,最后和皇位无缘。大多数情况下,皇太子们一旦当不上皇帝,只有死路一条,比如唐高祖的皇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杀死在玄武门外。有的则终身监禁,比如康熙的皇太子胤礽,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太子了,因为此后清代就废除了明立皇太子的制度。

没有当上皇帝的皇太子中,其中结局最离奇的是契丹国(辽朝)的首任皇太子“耶律倍”。耶律倍是契丹国的开国皇帝阿保机的长子,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即皇帝位,从契丹可汗变成了“皇帝”,当年就立耶律倍为皇太子。

阿保机称帝,表明他想做中国的皇帝,他的理想不只是当一个契丹人的可汗而已,所以他对耶律倍的培养是以“中国皇帝”的标准进行的,从小就让他读书学习汉族文化,修建了“望海堂”,购买了万卷图书收藏其中,在父皇阿保机的精心培养下,耶律倍成为一个汉文化修养很高的契丹人,史称他“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对契丹文和汉文都非常精通,曾把汉文《阴符经》翻译成契丹文,又善于画人物画。

当时五代十国,中原大乱,阿保机是有机会入主中不原的,他最初想把自己的继承人培养成一个精通汉文化的人,目的当然是为了将来统治中原用的。但事与愿违,阿保机几次南下,都被当时割据太原的晋王李存勖(后来的唐庄宗)击败,他想在有生之年入主中原最后失败。

这样他培养起来准备接班的皇太子耶律倍就很尴尬了,契丹国没能入主中原,在阿保机死的时候,仍然是一个以契丹人为主体的政权,一个非常像“汉人”的皇太子引起了契丹各方的不满,大家都不支持他。尽管阿保机临死前,耶律倍已经是“皇太子、人皇王、东丹王”,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926年7月,阿保机驾崩,在皇后述律氏和元老重臣的操作之下,以阿保机没下葬为由,把皇位空缺一年多,最后夺位失败的耶律倍,只好在927年11月公开宣布自己放弃皇位继承权,推荐自己的二弟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为新皇帝。他则只做东丹王,回到自己封地。

做不上皇帝的皇太子恐怕是最危险的人物,耶律倍深知自己的情况非常危险。新皇帝一步一定会对自己下手,所以930年他突然率领亲信,把自己收藏的书籍装船,从辽东渡海流亡中原。

他可能是历史上惟一一个没有当上皇帝,而流亡外国的皇太子吧。他到中原后受到当时统治中原的后唐皇帝唐明宗的热情款待,赐姓李,赐汉名“赞华”。他在后唐过了几年的安稳日子,但最后还是死于非命。

唐明宗死后,后唐内乱,占据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塘起兵造反,937年石敬塘攻入洛阳,耶律倍在混乱中被杀,有的人说他是被后唐末帝李从珂所杀,也有的说他是被石敬塘所杀。

太子和皇太子有什么区别

“皇太子”和“太子”的区别:

1、使用范围不同:

“太子”一词的范围较广,它既可以指皇位继承人,还可以指王位继承人;而帝制诞生后,即产生“皇太子”一词,仅指皇位继承人。

“皇太子”可以简称为“太子”。诸侯王的储君在秦始皇称帝之前,都可以称为太子,但其后只能称为“世子”。

而像“哪吒三太子”这样的太子称谓,只是古代民间对帝王之子的一种泛称,不是真正的太子。类似明清时期皇帝的子嗣叫王爷一样,事实上不是皇帝所有的子嗣都被封王,但还是叫他们为王爷。

2、第一位人物不同:

中国第一位太子是商朝的太丁,而第一位皇太子则是秦朝的嬴胡亥。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太子是谁

我们知道,溥仪不生育,没有后人。但是,他竟然有一个“皇子”,他还把这个“皇子”确立为继承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爱新觉罗·毓喦)

这个继承人叫毓喦。毓喦出生的时候,清王朝已经亡国6年了。

由毓喦往上数三辈,他的曾祖父是道光皇帝的皇五子奕誴。由于惇亲王绵恺无嗣,奕誴便被过继给了绵恺,得以袭承了爵位。

不过,富不过三。这的确不是玩笑话。

由于毓喦的祖父载濂纵容义和团在清华园里设坛,被慈禧革职削爵,在家“闭门思过”。

到了毓喦的父亲溥偁时,便只得了官职而不再有爵位了。

毓喦生于1918年,在他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富察氏因病去世。他的父亲作为满清遗老,眼看复国无望,竟抛下他离家出去。

这样一来,毓喦便成了事实上的孤儿,只能倚托家族中的长亲们,好歹才勉强活了下来。

毓喦得到溥仪关注的时候,已经是溥仪在伪满洲国登基称帝之后的事情了。

当时的溥仪还幻想着能借助日本人势力,光复清王朝。

为了能早日实现复辟,溥仪思来想去,觉得靠日本人不现实,还是得从爱新觉罗家族中培养心腹和人才。

(溥仪在伪满洲国)

为此,溥仪在新京设立了私塾。他又设法笼络了几个爱新觉罗家年轻子侄们,让他们在私塾里学习数理化等科目。而历史则由溥仪亲自教授,为的是让这些子弟们不忘清王朝辉煌,以光复清王朝为己任。

在这几个子侄中,毓喦年纪最长。由于一直少有机会读书,所以才学浅陋,并不招溥仪的喜欢。

倒是恭亲王溥伟的儿子毓嶦机敏伶俐,最得溥仪的欢心。

溥仪做惯了皇帝,他对待这几个同宗同族的子侄,一向不以长辈自居,而以君臣相待。并且要求这几个子侄们对他要无限忠诚,任何事情都绝不许说假话。

除此外,溥仪又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

比如汪精卫病死在日本,他就会想到日本人给祥贵人谭玉龄治病的事情。并由此及彼,总觉得日本人在他身边安装了窃听器,并随时都想加害于他。

天长日久,溥仪的性格变得喜怒无常。他看到子侄们三两成群时,便指责他们结党营私。要求他们互相监视,并要求他们在监视的过程中,多打小报告。

对于溥仪的要求,毓喦做得最好。凡是只要涉及到溥仪的话题和事情,毓喦都会一五一十密告给他。所以,溥仪觉得毓喦虽然资质愚钝,但忠心可嘉。不过,尽管如此,溥仪还是更看重毓嶦一点。

谁知不久后,发生了一件事,彻底让毓嶦失去了在溥仪心中的地位。

(成为苏联俘虏的溥仪)

原来,溥仪犯了痔疮,他买了很多药。

毓嶦看到其中一种塞剂的形状很有意思,于是随口说了句:“这药像子弹。”

溥仪当时脸就黑了,他觉得毓嶦这分明是诅咒他吃枪子,所以当时就赏毓嶦吃了一顿板子。

自那之后,溥仪对毓嶦就再也没有好脸色了。

1945年,随着日本战败,伪满洲国也随之灭亡。

溥仪及毓喦等人在沈阳机场等待出逃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关押在苏联收容所里。

由于溥仪曾做过皇帝,苏联政府对他非常客气。不仅不安排他劳动,还在生活等方面给予优待。

在收容所里,是4个人一间牢房。

和溥仪住在一起的,除了毓喦,还有毓嶦和张景惠的儿子张绍纪。

经过思想改造,毓嶦和张绍纪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忠君”了。倒是毓喦不仅处处细心照料溥仪的生活起居,还对他忠心如旧。

毓喦的行为让溥仪感动不已,再加上当时溥仪听说苏联已经和中国达成共识,准备遣返日本战犯了。

溥仪生性胆小,他担心被遣返回国后,会被处以死罪。所以他屡次上书苏联政府,请求永远留居苏联。

但是,苏联政府虽然对他客气如旧,却迟迟不予回复。

心神慌乱的溥仪再次陷入惊惧不安中。为了能活命,他每天都要在饭后诵经,占卜打卦也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

(受到优待的溥仪)

不过,诵经也好,算命也好,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溥仪总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所以他不得不考虑谁来继承他的“帝位”,以及谁又能扛起复辟重任的问题。

能给溥仪挑选的人寥寥无几。毓嶦自从接受思想改造后,不仅不听溥仪的命令,还好几次公然违抗他。所以溥仪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毓喦更加可靠。

1950年6月的一天傍晚,毓嶦和张绍纪都还没有回来,房中只有毓喦和溥仪。

溥仪觉得机不可失,他严肃地对毓喦说,他决定立毓喦为皇子。

溥仪的话让毓喦目瞪口呆。他明白溥仪这是要收他为儿子,也就是说,溥仪是决定在百年之后,让他继承“皇位”。

本来,立嗣在封建王朝一直是关系国本的大事,可是此时封建王朝早已被推翻了,溥仪也早不是皇帝了,又哪来的皇位给毓喦来继承呢?

但是,毓喦没有多想,他心里还是把溥仪当作皇帝来看。再加上他从没有违拗过溥仪的意志,所以尽管惶惑不安,他还是听从溥仪的安排,先给象征“列祖列宗”的黑皮箱三叩九拜,再给溥仪行了大礼。

虽然“立嗣”的过程,因为环境的原因让仪式变得非常简单。但溥仪很高兴,所以在毓喦行过礼后,他给毓喦赐了个坐,并对毓喦交待,以后毓喦对他必须尽忠尽孝,另外,毓喦还得想尽办法“光复祖宗家业”。

就这样,毓喦成了能继承皇位的皇子。

可惜这重身份,并不能给他带来一毫实惠。就因为曾经作为“末代皇帝”的继承人,后来他的人生历经艰辛,最后在1999年凄然去世。这是后话。

(参考资料:《末代皇帝立嗣纪实——宣统皇帝有否龙种传世》等)

德仁皇太子膝下无子,将来传位于女还是让侄子继位

日本天皇生前退位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5月1日日本将会迎来新天皇,同时迎来新纪元:令和。那么德仁天皇膝下无子,未来天皇将要怎么办?也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其实日本皇室之所以如此凋零,是因为二战以后废除了一部分皇室,所以才只有现在的看似“人烟稀少”。

皇位继承顺序

按照日本现在的《皇室典范》来看,需要满足男性、且是直系的条件,所以目前未修改女性可以继承的情况下,德仁之后的第一继承人是德仁的弟弟,其次才是德仁的侄子。

上图是现在的天皇家直系图,第一继承人是皇太子,也就是未来将要即位的德仁天皇。

上图是德仁天皇继承以后的顺位图,德仁天皇即位以后,现在的天皇就是上皇。作为皇嗣的第2皇子秋篠宮文仁亲王理所当然成为第1继承人。秋篠宮文仁亲王膝下有一子,为悠仁,他现在属于第2继承人。如果秋篠宮文仁亲王因为年事已高无法继承皇位的话,那么下下一代天皇无疑是悠仁的!目前依然有悠仁继承天皇之位,暂时日本修改《皇室典范》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未来女性即位的可能性也不大。只不过未来如果有一天日本皇族不再有男丁,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女天皇”!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恢复旧皇族,旧皇族中还是男丁十分充足的。但是日本将要采取哪种方式,也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了!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要收取二维码使用费?真相究竟如何!》

《日本的不可思议:你的常识在日本行不通!》

《谈日本人国民性:“忍”并非本意,“嫉妒”与生俱来?!》

道光皇帝为什么曾想废了皇太子奕詝而立恭亲王奕訢

道光皇帝一共有九个儿子,他的长子在二十多岁时病逝,次子和三子在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他的皇四子正是以后的皇太子,也就是咸丰皇帝奕詝。皇五子被过继给他人,皇六子也就是恭亲王奕訢,其余的三位皇子都十分年幼。

因此能够和奕詝争夺皇太子之位的,只有恭亲王奕訢。不过道光皇帝一直到临终之际,才公布皇太子的人选。

也就是说道光皇帝根本不可能想废了皇太子奕詝,改立恭亲王奕訢。

道光皇帝更看重奕詝的仁孝之心

从上文来看,道光皇帝只能在奕詝和奕訢之间选择一人,而奕詝的优势并不是明显,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年龄最大,而且还有一个仁孝的好名声。

相比之下,恭亲王奕訢弓马娴熟,能文能武,还经常为道光皇帝出谋划策,道光皇帝也曾称赞他十分聪慧。

比骑射,奕詝不是恭亲王奕訢的对手。比才学,他也很难胜过奕訢。因此他的恩师杜受田指点他向皇帝展示自己的仁孝之心,以此获得道光的喜爱。

奕詝在道光皇帝临终之际才被立为皇太子

在一次道光皇帝组织的围猎中,恭亲王奕訢满载而归,而奕詝却什么猎物也没带回来,这让道光皇帝有些奇怪,因此就问这是何故?

奕詝一看表现的机会来了,立刻拿出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来,然后说:现在正好是春天,动物都在繁衍,我不忍心在此时伤害它们。

这一席话让道光皇帝极为触动,因此也就生出了立奕詝为皇太子的想法。

后来道光皇帝病重,奕詝跪在床边伤心痛哭,这让道光皇帝越发觉得这个儿子很是孝顺,不过他还是没有立刻下诏让奕詝为皇太子。

立储之事一直拖到了道光三十年的正月,这时候道光皇帝已经奄奄一息,在朝臣的催促下,他下令立奕詝为太子。

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特谕。

之后在道光三十年的二月,道光皇帝就去世了,在这段时间内,他肯定不会去动摇国本,轻易的毁掉刚刚颁布的册封诏书。

因此道光皇帝根本没有想要废了皇太子奕詝的意思,不过在册封之间,他或许还曾考虑过立奕訢为帝。

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皇太子是谁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有很多,每个朝代都有“不幸的皇太子”,鲜有几个能像乾隆皇帝那么顺风顺水的。因为不幸的太子太多了,要从里面挑出来“最不幸”的那个还真是挺难的。而且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太一样,有人可能觉得幼年丧母是不幸,有人会觉得中年丧妻也是不幸。这里,我们简单列举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权请读友们自己衡量吧。

康熙爷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胤礽在刚满周岁的时候就被康熙立为太子了。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享受“公开册立”待遇的太子。在他之后,“公开册立”就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了。而且这位倒霉的太子爷还被亲爹册封了两回。但是,因为亲爹在世的时间太长了,兄弟们又太多,饱受熬煎的胤礽,最终还是没能够登上皇位。

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

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皇长子,八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但是他有腿疾,自卑;而且李世民宠爱他的同母弟弟李泰,李泰亦有夺位之意。于是等不及的承乾就发动了政变,但是失败了,被判充军到黔州,最后郁郁而终。

秦国公子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选定的王位继承人。那时候还不兴“太子”这个称呼,不过称呼的不同并不影响扶苏的职务。公子扶苏是因为秦始皇在巡游路上突然暴毙,被弟弟胡亥钻了空子。胡亥听了赵高的话,伪造圣旨让扶苏自杀……结果扶苏就真的自杀了。扶苏一死,胡亥就登上皇位了。

清朝太子属于当时什么等级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拥有明立皇太子的王朝。更重要的是,清王朝二百余年历史上,只出现了一位明立的皇太子,即清圣祖康熙帝的序齿皇次子——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他是清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位明立皇太子,也是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

为何本人要强调“明立”二字呢?因为清王朝除了胤礽之外,还是有其他皇太子的,胤礽并不是清王朝唯一的皇太子。自雍正元年起,清世宗雍正帝开始试水秘密立储。请注意,是立储而不是传位!这是很多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认为清王朝的秘密立储诏书是传位诏书。其实不然,无论清世宗雍正帝,还是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庆帝、清宣宗道光帝,留下的密诏都是立储诏书而不是传位诏书!换言之,即位者是先根据秘密立储诏书被“册立”为皇太子,然后再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而不是前任皇帝直接指定由哪位皇子继承皇位。如果依照这一点,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清文宗咸丰帝,甚至包括清文宗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清穆宗同治帝实际上都当过皇太子,只不过是不公开的皇太子而已。当然,也包括清高宗早殇的端惠太子永璉。

顺带说一句,清仁宗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应该被划入明立皇太子序列。乾隆六十年,清高宗公开秘密立储诏书,正式册立时为嘉亲王的清仁宗为皇太子。随即,清仁宗以皇太子身份接受清高宗“禅让”、成为了皇帝。因此,实际上清仁宗也曾经非常短暂地担任过明立皇太子,只是这个时间相当短,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何秘密立储是“立储”而非传位

既然秘密立储实际上就是指定皇位继承人,那么清王朝的皇帝们为何非要在密诏中写立谁为皇太子而不是传位于谁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面对无上皇权,大臣不可信,难道儿子就绝对可信了?想想当初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吧!一旦被密立的皇子逼宫,手里再拿着一份“传位于某皇子”的诏书……谁还能用阻止他当皇帝?

可密诏写上立某皇子为储就不同了,就算你得到了那份诏书,你也只是皇太子而已。皇太子逼宫,同样是谋逆!就算这份诏书落到了被密立为皇太子的人手中,也只能是“废纸一张”!除非那位皇子直接弑父篡位,否则他当皇帝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连“禅让”的把戏都玩不起来……

清朝皇太子属于什么级别

准确说,清朝皇太子没有级别!所谓品级,从来都是对臣而言的,无论是超品的亲王、郡王等宗室王公,还是超品异姓公、侯、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臣。但皇太子不同,他是储君、是半个君!换言之,整个清王朝,皇太子只是他皇帝老爹的臣,对于其他人而言,他是君、是储君!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因此,拿皇太子去和他的兄弟们比等级其本身就是错误的!管你是叔叔大爷辈的亲王、还是爷爷辈的亲王,管你头上有没有“铁帽子”,在皇太子面前,“你是臣、我是储君!”举个例子,皇太子可以穿衮服,其他皇子却不行。因为那是皇帝才能穿用的,皇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所以可以穿用,其他皇子绝对不行!但皇太子和皇帝的衮服也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颜色和龙的数量上。因此,皇太子比皇帝还是要低一个档次的,这也可以理解,你毕竟只是储君、还不是君。

再如使用黄色,记得末代皇弟溥傑曾经回忆,幼年时去见哥哥溥仪,溥仪见他穿着明黄内衣,顿时没有了兄友弟恭、脸拉得很长!因为明黄是皇帝专用,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也不行。就算是亲生父亲摄政王载沣,都不行!清王朝规定,皇帝用明黄、皇太子用杏黄、其他皇子只能用金黄。康熙十四年,清王朝规定:“皇太子冠顶用东珠十三颗,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龙缎,满翠八团龙等缎。带用玉版,以金衔之,饰以东珠。”而皇子以下则为朝冠、吉服冠、端罩、朝服、龙褂、蟒袍以及朝珠、朝带等。皇太子同样是“缩水版”的“皇帝服”,而其他皇子则是彻头彻尾的“臣服”!

再举一个例子,清王朝规定,即便叔叔大爷辈的亲王见皇太子也必须提前行礼,皇太子说免礼之后才可以作罢,但皇子见叔叔大爷辈的亲王则必须拱手问安。凭什么?因为皇太子是储君,储君也是君!你是叔叔大爷不假,但你依然是臣。但是,亲王面见皇太子时和见皇帝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不需要自称“奴才”、也不需要下跪行大礼,但行礼问安还是必须的,或许是为了照顾叔叔大爷们的脸面吧。兄弟也是一样,虽然不需要自称奴才、不需要下跪,但行礼同样是必须的!

综上所述,皇太子不是清王朝的一级爵位,因此不能用所谓等级来衡量。因为,他根本就不是臣,皇太子是储君、是半个君!无论是叔叔大爷、还是兄弟,都必须以臣对待君的态度来对待皇太子,否则便是僭越,是要受到处罚的。如果非要用等级来衡量皇太子,用一句话比较恰当——“老子天下第二!”除了皇帝之外,皇太子最大。当然,祖母皇太后除外,理论上皇帝都得给他妈请安,就更不用说孙子皇太子了……换言之,胤礽如果见到曾祖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嫡祖母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继母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还是必须行礼的。除了这几位之外,恐怕也就只有他的皇帝老爹了……当然,清圣祖的一众小老婆们好歹也是胤礽的庶母,见面了寒暄一下问个安还是必须的,但不需要行大礼。

如何看待安倍晋三觐见日本皇太子这件事

感谢邀请。

2月21日上午,突然传出消息,安倍首相要向太子汇报工作。按照日本的现在制度,首相是向天皇汇报工作有,这叫“内奏”,但是首相向皇太子汇报没有先例。消息传出一片哗然。安倍首相按照计划,在21日上午11点前往皇宫,大约1个小时后离开,笔者认为,这是安倍首相在向太子汇报工作前,向现在明仁天皇“打招呼”的一种表示。

因为现在天皇要在4月底退位,皇太子将在5月1日继承皇位,而2月23日又是皇太子59岁的生日,这样的时候,安倍想在太子继位前先与太子进行交流。虽然天皇,皇太子在日本只是一种象征,但是在日本人中却有重要的影响力,明仁天皇一直反对战争,没有前去靖国神社参拜,而皇太子也是这样,与父亲都具有相同的和平理念。安倍这样做也是一种投石问路。

4月1日,日本新的年号就要公布,一切都在准备中,在这之前,在皇太子生日之前,安倍出其不意地前往东宫也是向外界表明,日本的新时代就要来临,日本政界在准备,首相也在准备,日本民众从现在开始要适应新的天皇到来的时代。

太子与丞相谁大

  

  从官爵来说,毫无疑问,太子大!

  太子乃国之储君,一国之本,是君;宰相乃百官魁首,总理庶务,是臣。

  宰相权力再大,依然是臣;太子再是没实权,也依然是君。宰相见太子,要行臣子参拜之礼。

  在朝堂班列之上,一些诸侯王就可以站在宰相之前,更不要说皇太子了。

  从实权来说,宰相一般要大,若是太子奉命监国,则太子权力更大。

  太子确立之后,因为本身原因(比如年纪小),皇帝原因(比如年纪正盛),常常并无实权。

  像宋仁宗,从出生之后不久就被封为太子,但因为年纪小,一直都在学习。刘禅被册立为太子时,也并无实权。

  成为太子之后,住在资善堂,有相应属官,由老师教导太子学文学武。

  宰相虽是臣子,但执掌朝廷庶务,对太子也有监督之权。一些宰相还会兼任太子太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等职位,成为太子的老师,就更有权力训导太子了。

  历代以来,不乏太子不听话,被宰相搬倒的例子。

  不过,如果太子成年,国家出现危乱,太子奉命监国,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谓监国,其实就是预备役皇帝,总理朝政,成为宰相的直接上司。

  这时候太子的权力就极大,与皇帝也几乎平齐。

当然,如果宰相是权相,把持朝政,像曹操、诸葛亮那样的,别说是太子了,就算是皇帝也得靠边站。

同样是一个职务,有人干得风生水起,有人干得猪狗不如,既有大局原因,也有能力原因。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