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正史中赵云的武艺是什么水平
- 文聘和魏延,臧霸,关平哪个武功高
- 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的武艺怎么样
- 关羽、张飞的盖世武功是如何学来的
- 罗艺、罗成、罗通、薛仁贵、盖苏文、秦琼几人的武艺该如何排序
- 古代十八般兵器到底是哪十八般
-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指的是哪十八般
- 古人真的会“十八般武艺”吗
- 常于韩当,周泰并肩作战的蒋钦的武艺在《三国演义》中能排多少名其领兵水平又怎么样
- 《水浒传》中的“丑郡马”宣赞的武艺与郝思文相比,谁更胜一筹
正史中赵云的武艺是什么水平
史书上关于赵云的记载,主要在《三国志》以及裴松之对其注引的《云别传》中,这其中涉及到赵云武艺方面的记叙,有以下几处:
一、“瓒遣先主(刘备)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在公孙瓒的安排下,赵云跟随刘备至青州田楷处,抵御袁绍的进攻,赵云在刘备手下掌管骑兵。在古代骑兵属于一个高级兵种,一个骑兵相当于一个小坦克,因此骑兵的人选通常都需要弓马娴熟,身手敏捷的人,而赵云能够掌管骑兵队伍,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武艺超群。
二、“先是,与夏侯惇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
在与曹魏名将夏侯惇对阵的战场之中,生擒了一名敌将,可见赵云武艺之精湛。
三、“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长坂坡赵云逞英豪的原文记载,虽然没有演义中七进七出,杀死五十多名敌将,夺得青虹宝剑那样出彩,但在乱军之中能保存性命活下来就已经殊为不易,何况还带着女人孩子,赵云的个人勇武可见一斑。
四、“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趋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这一段乃是赵云军旅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也是其个人武艺与胆略一次最佳的展现,我们所熟知的“赵子龙一身是胆”就出自于此。赵云领着数十骑与曹操的前锋部队(少数得有几百人,至少是赵云的十倍)狭路相逢,不仅击败了曹军的先锋部队,再杀出重围的情况下,又返回敌阵中救出手下将领,此后摆出空城疑兵之计,大败曹操,吓得曹操的军队自相践踏。刘备手下的将军士兵没有不服气的,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可见其武艺超群,胆识过人,将刘备军中完全折服。
文聘和魏延,臧霸,关平哪个武功高
文聘是曹操的将领,原是荆州刘表大将,刘表死后跟随刘琮降曹,曾任江夏太守,后将军新野后,名气不那么大,但曾战胜过关羽,应该与魏延武艺相当,魏延与五虎上将相比,也差不多。臧霸,是赵云师弟,武艺高强,性格与曹操不和,老是与曹操作对,曹操不喜欢而不重用。关平是关羽义子,武气高强,蜀汉后起之秀,关公走麦城一同被捕被杀。
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的武艺怎么样
华雄的武艺不错,应该有一流水平。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大家熟悉的三国故事。这一战罗贯中没有直接描写两人的厮杀过程,只是通过众诸侯在帐中听到外面“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来间接反映了关羽和华雄交手的激烈场面。
不过这一战虽然激烈,但是时间不长。在关羽出战前,曹操准备了热酒一杯让关羽喝了再上马,关羽却说酒暂且放着,去去就回。结果等关羽斩了华雄,取了首级回帐,酒还是温的。
演义中虽然没有写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什么时候,但是从历史上董卓迁都长安的时间看,关羽斩杀华雄应该是在寒冬之时。
冬天热酒冷得快,从热到温大概也就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关羽从出帐提刀上马,冲出营门大战华雄,将其斩杀以后斩首再回到帐中,总共就花了这么点时间,两人交手的时间自然更少。
而葭萌关之战张飞和马超从下午厮杀到天黑,不过战了两百二十几个回合。关羽和华雄交手应该最多也就是二十个回合左右,并不算多。
考虑到此后夏侯惇和关羽曾经交手十几个回合不败,管亥也能和关羽杀上几十合以后才被杀,单从和关羽交手的结果看,华雄的武艺似乎不强,要弱于夏侯惇。
不过华雄和关羽交手前还连杀了联军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将。其中鲍忠、祖茂都是一刀杀死,俞涉是三合被杀,潘凤虽然没提几合战死,但是书中也说是去不多时,自然也不可能坚持多少回合,所以四将都是被秒杀无疑。
这四将虽然都是一出场就被华雄所杀,没有什么表现,不好说他们武艺高低。但是在演义中能在正面交锋中这么直接秒人的,基本上武艺都不差,至少也得是马岱、李典这个水平。
更何况华雄斩杀的四将中,祖茂可是孙坚手下的四大将之一,和程普、黄盖、韩当并列。程普等三人虽然不算什么顶尖高手,但是在后来也有所表现,武艺不弱。祖茂能和他们并列,自然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少说也有二流水平,对上夏侯惇、张辽这个级别的武将,也不至于被秒杀。
因此从华雄能连续秒杀四将,特别是祖茂的表现来看,他的武艺应该比夏侯惇等人还要强一些。
所以综合考虑华雄对关羽和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将的表现,他的武艺应该和夏侯惇等人相当,但是攻强守弱,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可以秒杀,但是遇到高手也难以持久,是一个优点缺点都很明显的武将。
关羽、张飞的盖世武功是如何学来的
出众的武艺必有师承渊源,打枣捅猪练不出功夫。
很多朋友只看过《三国》,却未曾读过《三国前传》。
据史学大家肥猫考证,三国众武将皆有师承,武艺皆非凭空而来,今天就给大家来讲几个代表性人物。其中就有关羽和张飞。
东汉末年时候,并州雁门世居着张家大族,族中有一系,有兄弟三人。
长兄名为张傀,字孟礼,是当时著名的武术大家,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祖传戟术更是世间一绝。 张傀授艺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能够根据徒弟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传授相适合的武艺,或灵逸,或刚猛,或劲健。
张傀的开山弟子就是典韦。 典韦身高力大,膂力超群,张傀教与他一套“恶来十三双神戟”的绝技,和典韦力大无穷的特点相适应。由于典韦的箭术不精,张傀又授予他“夜摩飞戟”的暗器功夫,弥补其中远程功击力的不足。典韦上阵对敌,背后常插八柄小戟,这项神技他练至第八重的境界。
张傀的第六个徒弟也威名赫赫,他就是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
太史慈悟性很高,但力量却不足,如果持短兵器,防御力肯定不够。张傀就传授了枪术和“八十步神射”的箭术,“夜摩飞戟”的功夫也传授给了他。太史慈上阵时背后插着两柄小戟,他的飞戟功夫只达到第三重。
张傀非常了不起,曹魏和孙吴的第一勇士都出自于他门下。
兄弟三人,张傀居长,二弟是文士,三弟张俭也是一位武术大师。
张俭,字叔朴,性情孤僻,不擅言辞,但张俭的收徒标准却非常高,精挑细选。张俭平生只收过一名徒弟――吕奉先。
张俭授艺则非常细致严格,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把祖传绝学“霸王戟”倾囊相授于吕布,还教会了吕布“一百五十步神射”的绝世箭术。吕布最终成为了三国第一名将。
张家老二名叫张偃,字仲伏,他是个饱学文士,不会武艺,他在宛城做官,他的妻子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张俭的妻子人称为“凤茹夫人”,手中一杆大枪神出鬼没,已臻化境,打遍天下无敌手。张家宗室中的很多年轻弟子都向她拜师学艺。
凤茹夫人的枪术有三样绝招:第一是“狮吼凤鸣枪”,第二是“百鸟朝凤枪”,第三是“丹凤朝阳枪”。
当年,张偃在朝中有个老友,因遭阉宦诬告,获罪族诛。而张偃义气深重,救下了老友家中的一个幼儿,携回宛城抚养,收认其为义子,取名张飞,字翼德。
凤茹夫人第一个弟子就是张飞,将“狮吼凤鸣枪”传授于他。这项枪术以“狮吼功”为辅助,声如震雷,威风八面。
张飞长大成人后,身负绝世武艺。但张飞自小性格刚硬暴躁,好酒任性。因行侠仗义,得罪了当地的贵族,被举报到了官府。官府辑拿,张偃夫妇怕张飞的身份被暴露,无奈连夜送他出逃。
宛城外,桃林边,背负着行囊的张飞跪辞两位亲人,为了防止将来被高人辨认出武艺的师承渊源,连累了两位恩人,张飞就将大枪的枪头拧成了九曲盘蛇的形状,以行走江湖时,不会暴露出师门来历。
后来,张飞逃到涿郡,安定下来,以屠猪为业,他在自己隐居之所的后院中种植了一片桃林,就是为了记念张偃和凤茹夫妻二人的恩义。
凤茹夫人名义上的开山弟子是张绣,是张家宗室子弟,所学的武艺是“百鸟朝凤枪”。 张绣聪颖伶俐,却不够勤奋,枪法虚浮,但也算有所成就,凭着这一手枪法,张绣横行西域,被江湖称为“西域枪王”。
凤茹夫人的第三个弟子名叫张辽,字文远。后来也成为了一代名将。
凤茹夫人第九个弟子名叫马超,字孟起。凤茹夫人当时已年近花甲,想把马超当做自己的关门弟把“丹凤朝阳枪”传授给了马超。 马超凭此绝技行走西凉,从无敌手。
凤茹夫人的关门弟子名字叫曲阿小,是收养的被弃遗孤。 曲阿小就是太史慈与孙策对战的时候,奋勇压阵的那个小将。曲阿小学成武艺后到刘繇处从军,恰与太史慈在同一个军营,从武艺招数中他辨认出了太史慈的师承,两人也算半个同门,所以他就奋勇为太史慈压阵。世人误传是“曲阿小将”,其实是听错了,他名字就叫做曲阿小。
刘繇势败,曲阿小离开中土,辗转跋涉,到了凉州地界的天水关定居下来。曾经教授过当地一些年轻人武艺。其中一个少年名叫姜维,字伯约。
汉末时期,江湖中另有一个武术流派,以刀术见长,最为世人推崇的是冀州蔡家,当时掌门人是号称“天下刀祖”的蔡隽。
蔡隽,字文永,武艺高强,授徒有方,威名扬于四海,前来投师拜门者络绎不绝。
蔡隽的亲传大弟子名叫张羽。张羽是前文中所说并州雁门张家的族人。他悟性奇高,天生神力。张羽与族弟张辽同窗读书,两人相伴向族叔张俭求艺。 但当时张俭已经收了吕布做为弟子,心无旁骛。二位族侄前来拜门,张俭不忍心如此良材遭到废弃,就修书给好友蔡隽,请他收张羽为徒,又将张辽推荐给了宛城的嫂夫人凤茹。
到了冀州,张羽拜在蔡隽门下。他天赋极高,学艺又用心勤奋,深为蔡隽所喜,将一身武艺倾囊相授。
但张羽心地豪侠,一次因路见不平,打死了冀州袁家的贵族子弟,官府下了海捕文书。 袁家势力庞大,蔡隽得罪不起,怕被张羽连累,就与儿子蔡阳商议,准备半夜联手擒下张羽。
但府中老仆蔡福路过书房时听到,就悄悄告诉了张羽,两人夜半盗马出逃。
行至半途,因蔡福年事已高,行路缓慢,怕拖累了张羽,就告辞分路而行。老蔡福后来在玉泉山出家为僧,法号普净。
蔡隽发现张羽失踪,知道阴谋败露,就与儿子蔡阳分路带人追赶。在青龙关外,蔡隽终于追上了张羽,劝诱不成,刀兵相见。师徒俩在关前一场大战,战至八十余合不分胜负。 张羽使一招拖刀计,用刀背将蔡隽拍落马下,因念一师之恩,留了其性命。 师徒二人划地绝交,割袍断义。张羽指关为姓,指云为字,改名为关羽,字云长,从此独闯江湖,两人恩断义绝。
关羽回到并州雁门,接上老母遁入江湖,后来隐居于解州乡野,卖枣为生。
关羽走后,蔡隽名义上的开山大弟子就是颜良,武艺是“十八寒焰刀”。颜良出师后,投到当地豪强袁家麾下效力。往后,蔡家新收的徒弟后来就都由蔡隽的儿子蔡阳代父传艺,蔡阳继承了蔡家“天下刀祖”的名号,名震于江湖。
庞德庞令明少年时节曾拜于蔡家门下学艺,但世事难料,战乱纷起,学业半途而废。“十八寒焰刀”只学到十五式,就被马腾带走到西凉从军了。
这就是关羽、张飞和其他一些武将的武艺师承来历。
罗艺、罗成、罗通、薛仁贵、盖苏文、秦琼几人的武艺该如何排序
几个人都是《说唐》前后两传中的主要角色,其中秦琼和薛仁贵还分别是两传的男一号。那么几人的武艺高低要如何排序呢?我们以《说唐全传》为依据,本着战绩为先,描写为辅的原则,来分析一下。
《说唐》前传与后传
《说唐全传》是一部神话色彩浓重的小说,很多大人物都是上界神祇临凡。比如罗成和薛仁贵都是白虎星,在罗成死后,白虎附身薛仁贵。也正因为此,很多人认为同为白虎,实力应该伯仲之间,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盖苏文和单雄信,两人同为青龙星,但实力并不等同。
相对于前传,后传更加玄幻,法宝满天飞,奇人异事遍地走。特别是主角薛仁贵,有九天玄女罩着,又吃了“面团”,有了九牛二虎一龙之力,让人有一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意思。
同时,在夸张上,后传青出于蓝。前传的李元霸使一对大锤,重八百斤,已经让人匪夷所思,后传铁雷八宝、铁雷银牙的独脚铜人、踹牌更是有过千斤重!这基本已经脱离了人类的范畴。
这么多的加成,乍一看,后传的人物势必比前传更强,然而由于前后传同样有秦琼、尉迟恭这两个“测量尺”在,使得后传一切升华都变得没了意义。从战绩上对比来看,后传和前传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最强的罗仁、铁雷八宝也不过雄阔海、伍云召的水平而已。
罗艺
罗艺的表现不算多,杀得也多为不明实力的龙套,唯一有说服力的大概就是苏定方,然而苏定方的水平也一般般,数合将其杀败只能看做罗艺有资格进入十八好汉的排行榜,具体位置依旧不好分辨。
不过罗艺有两个优势的间接描写。一个是杨林当初南征北战、平定天下,靠的就是武力,在当时来看,普天之下似乎无人是他的对手,以至于他走到哪杀到哪,毫不留情。
可是偏偏讨伐幽州的时候,两个义子命丧罗艺之手,杨林非但不恼,反而对罗艺进行了招安,还答应了听调不听宣这样的“无理”请求,那是不是说明,罗艺的实力起码杨林是认可的,他不想硬碰硬。
在与秦叔宝叙述过往时,杨林曾称自己过去用枪,的确,秦琼的父亲秦彝就是被杨林一枪刺死的。如今年老,使不动枪,所以改用了虬龙棒。这理由看似合理,可他的一对虬龙棒一百五十斤一根,这哪里是使不动?所以有没有可能是杨林在见识了罗家枪之后,觉得在枪法的技艺上自己无法超越罗艺,所以另辟蹊径,改用了棒呢?
还有一点,就是后传在罗通扫北时,番邦众将都久闻罗艺、罗成父子的威名,而且从他们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罗艺在番邦的声望要远胜罗成,这固然与罗成在北平时间短有些关系,但也说明了罗艺的不俗实力。
罗成
罗成是上界白虎星临凡,大隋朝第七条好汉,书中说他七岁能打猛虎、破番兵,使一条丈八滚云枪,重达二百四十斤。
秦叔宝在北平和罗成传枪递锏时,兄弟二人换了兵器比试,结果罗成只一锏就让秦琼招架不住,退出数丈远,还撞碎了花园中的大水缸。
后期尉迟恭出世,与带了三分痨病的秦琼几次大战不分胜负,更是有美良川三鞭换两锏的经典桥段。但是面对罗成,只三四枪就被刺伤,不得不败阵而走。
除此之外,罗成还曾单骑大破长蛇阵;扬州连挑四十二将一举夺魁;龙鳞山回马枪枪挑靠山王杨林……在大将凋零的后期,犹如bug一般的存在。
罗通
罗通七岁时,罗成被殷、齐二王陷害,马陷淤泥河乱箭穿身而死。所以合理推测,罗通的武艺要么是家仆罗安、罗通传授,要么是伯父秦叔宝传授。
罗通天赋不错,虽然没有得到父亲的亲传,但也算把罗家枪发扬光大了。秦琼和罗成会彼此的武艺,所差的只是一招回马枪和一招撒手锏,也就是说除了这两招,两人的武艺是一样的,但是秦琼最多也就能在罗成马前走四五合,儿子秦怀玉与罗通交战,也只四合便认输,这还是一个有爹,一个没爹。可见罗家血统上带来的天赋就比秦家好。
罗通在扫北时被苏定方毒计害得力杀四门,导致精疲力尽,在这种情况下与红袍大力子左车轮战了一二十合就遮拦不住。不过书中交代,生力的罗通与左车轮在伯仲之间。而带了三分痨病且逐渐年老的秦叔宝在和左车轮交战三十合后败走,可见罗通的实力要强过此时的秦琼。
那么对比前传,罗通能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由于前传中,尚师徒打秦琼比左车轮打老年秦琼轻松得多,所以罗通不如尚师徒,大致处于尚师徒和秦琼之间,和梁师泰仿佛。
薛仁贵
薛仁贵是最被高估的人物,一个是因为吃了面团,说他有如何大的力量,一个是因为很多人没看过古白话本的《说唐后传》,而是以单老评书中的设定进行讨论。
从战绩看,薛仁贵比盖苏文只是略强一线。尽管盖苏文承认自己技艺上不如薛仁贵,但是在面对吃了面团的薛仁贵时,两人大战一百四十合不分胜负,最后薛仁贵还是依靠克制青龙的白虎鞭取胜,可见两人虽有差距,却不大,大致属于同一档次。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盖苏文,来定位薛仁贵。
盖苏文
盖苏文是青龙附体,单雄信死后转世。所以说他一心与大唐为敌,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受到前世羁绊的牵引。
衡量盖苏文、薛仁贵和罗通,就不能不提秦怀玉。秦怀玉在随罗通二次救驾时,曾因尉迟恭公报私仇,被骗力杀四门,直杀到两眼发花,手脚发麻,在这种情况下与盖苏文狭路相逢。书中说即便是生力的秦怀玉也不如盖苏文,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一二十合遮拦不住,但是由于盖苏文一心不用别人帮忙,又要活捉秦怀玉,而秦怀玉拼死相斗,所以两足足打了半日也没分胜负,最终秦怀玉眼看支持不住已存了死志时,罗通赶到。
几乎油尽灯枯的秦怀玉此时基本没有多少战力了,不过还是与表弟联手,四十合击败了盖苏文。其实这场看似是二打一,实际秦怀玉能出的力非常小,通过秦怀玉与罗通和盖苏文各自单挑也能看出,盖苏文明显比罗通逊色一筹,这个差距要大过盖苏文与薛仁贵之间的差距。
另外,在凤凰山,盖苏文面对瓦岗旧将组成的二十六路御总兵的围攻,瞬息间就遮拦不住,这比当初从容面对瓦岗群雄的尚师徒、新文礼差得多。
那么,如果对比前传人物,盖苏文和哪一位仿佛呢?我们还是要通过秦怀玉来看,秦怀玉与老年尉迟恭不和,不然尉迟恭也不会公报私仇骗一个小辈力杀四门,两人殴斗时,看似秦怀玉占了上风,但是当尉迟恭做了准备之后,秦怀玉还曾被摔了一个跟斗,而那时的尉迟恭已经年近七十。也就是说,秦怀玉肯定不如巅峰的尉迟恭,而盖苏文比他略强一些,最多也就是巅峰尉迟恭的水准。这样算下来,薛仁贵还不如巅峰期的秦琼,毕竟与尉迟恭相遇的秦琼已经带了三分病。
综上所述,罗成和秦琼就是他们巅峰期的自己,罗艺大致和杨林仿佛,最差也不会差过尚师徒和新文礼;罗通不如尚师徒,强过巅峰秦琼;薛仁贵不如巅峰秦琼,基本和巅峰尉迟恭相差不多;盖苏文上限巅峰尉迟恭。
那么,几人的武艺排序就是:
罗成>罗艺>罗通>秦琼>薛仁贵>盖苏文。
古代十八般兵器到底是哪十八般
每个男人在少年时代都有一个武侠梦,看到电视电影中那些飞檐走壁舞枪弄棍的大侠们,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听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总会忍不住多看两眼,好在同小伙伴玩闹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角色候选(就是模仿电视剧中的角色,然后看谁厉害,希望我和我的小伙伴不是唯一)。从那以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对我们来说就是武功高强的代名词,有段时间和小伙伴们还专门讨论了是哪十八般武艺,易筋经、九阳真经、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现在回想一下还是挺有意思的。
其实,十八般武艺是什么,真的是难倒了不少人。我国是一个有这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度,武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并不是十八种功夫,而是指代十八种兵器。中国古代的兵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绵延数数千年的战争中,制造了种类繁多,工艺先进、杀伤力极强的武器。这些冷兵器虽然看似残酷,但在历史进程中,它们和文明文化一样,都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十八般武艺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兵书《翠微北征录》之中,元代以后,十八般武艺的书法就流传更为广泛了,但是这一时期,兵书典籍中只是提到了十八般武艺,却没有细说是哪十八种兵器,这也为研究这一段历史的学者留下了一个谜团。到了明代,终于有人说出了是哪十八般武艺,博物学家谢肇淛在其著作《五杂俎》中首次提到:
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耙、绵绳套索、白打
同样,在明代朱国祯的笔记小说《涌幢小品》中,也将十八般武艺定于为这十八种,其中前面十七种为兵器,最后的白打,指的是散打搏击。
但是在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的理解中,十八般武艺就应该是十八种兵器,他在《水浒传》中,提出十八般武艺应该是:
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但是施耐庵这样的安排,也有人质疑。质疑的点主要有这几个:铳、链、牌。后人把铳作为火器的名字,可是兵器中却从未听说过有叫做铳的。链和牌,在其他文献记载中,没有见过相应的记载。
后来十八般武艺又出现了九长久短的说法。
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鎲、钩、槊、环
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这种列法,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那么现在,我们说着十八般武艺指的是: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曾经幻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我,现在只想安静做一个吃瓜群众,每天码码字,就可以了。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指的是哪十八般
还记得当年在拳馆,老师给我们谈起“十八般武艺”,普通人能够把其中一种练好就很了不得了,何况十八样!
只是中国武术,已经日渐变成小众,而且大家也不喜欢吃苦,能炼得其中一样武艺的皮毛的,都已经少数了。
说起“十八般武艺”,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我们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说法,其实,它还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在2011年5月23日,“十八般武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了2019年11月,“十八般武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十八般武艺,是我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
古时候说起某位将军或好汉的武功厉害,经常用到的几个词,比如弓马娴熟,比如十八般武艺精通。
当然武侠除外,因为武侠里面用掌法、内功,比如降龙十八掌、一阳指、六脉神剑,这些远远超越十八般武艺了。
“十八般武艺”最早作为军事术语出现在兵书上,始见于南宋华岳撰写的《翠微北征录》。该书卷七记 “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由此可见为什么经常强调将领的“弓马娴熟”,只是该书没有给出“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
在明代施耐庵《水浒传》里,第一个出现的人物,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在史家庄碰到史进,第二回中:
“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史进打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
大家要知道,林冲是禁军的枪棒教头,而王进的教头前面没有说明是什么兵器,而且他是真会十八般武艺,因此,很可能他是禁军总教头。
这可不是吹的,史进在他手下学了半年,超过了之前所有师傅传授的武艺,从这个角度一看,王进的武功比林冲高得太多,从头到尾都没写他跟人动手,但是“十八般武艺精通”肯定比只会枪棒要高多了。
到了明代后期万历年间,“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又有了新的表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这个“白打”就是徒手搏击,拳术在武术练习中历来受到人们重视。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曾指出: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际,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由此可知,十八般武艺所指的内容,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到了现代,我们对“十八般武艺”的理解是泛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
今天回答这个问题,只因想起当年老师说的,我们现在连学习一样武艺的皮毛的人都少了,因为大家怕吃苦。
武艺,作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还是要做到不怕苦,能学好一样武器,或最简单的徒手的拳术,不说发扬中华武术的大话,对于自己,可以做到强身健体,也是非常好的。
古人真的会“十八般武艺”吗
十八般武艺,最早见载于南宋华岳撰写的《翠微北征录》上。这里有两层含义,一个含义是说十八般武艺呢,弓为首。第工层含义呢,也就是说在南宋前还没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古代划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等,宋属中古。因此笼统地说,古代就有18般武艺是不够确切的。事实上在考古发掘当中可看到上古是有剑戟刀的,宋以后才出现了各种各样多样化的兵器的。
常于韩当,周泰并肩作战的蒋钦的武艺在《三国演义》中能排多少名其领兵水平又怎么样
做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蒋钦的武艺并不算高强。
蒋钦是在孙策征战江南的过程中和周泰一齐投奔到孙策帐下的。蒋钦是九江寿春人,他和周泰二人在乱世中聚集了三百多人,在洋子江中做江贼,以劫掠为生。孙策离开袁术后,率部征战江南,在牛渚滩与刘繇的部将张英对阵,蒋钦和周泰就带着手下摸进张英的军寨中放了一把火,导致张英战败。蒋钦和周泰就领着三百多个喽啰投奔了孙策。孙策很高兴,就任命二人做了基层武官“军前校尉”。
随后,蒋钦随军参加了秣陵围城战。孙策诈死,诱出了固守秣陵的薛礼带着张英和陈横两员骁将夜半出城偷营,落入孙策的埋伏圈,张英想逃,被陈武一枪刺死。蒋钦则拈弓放箭,射死了陈横。这是蒋钦的一个斩获纪录,但属于暗箭偷袭。
吴郡之战中,蒋钦和陈武驾驶着小舟,射死据守枫桥的敌军,又冲上岸去,打跑了严與。
孙策死后,孙权主政江东。正适曹操旌麾南指,收取荆州,大军威逼江东。双方发生了三江口水战,甘宁为前锋,韩当和蒋钦为左右翼,取得三江口之战的初胜。在赤壁之战中,蒋钦被周瑜任命为第三队指挥官,率兵从赤壁西边包抄攻击曹军。
赤壁之战后,周瑜挥兵北上,欲取南郡,蒋钦自告奋勇,愿打头阵,周瑜任命蒋钦为前部先锋,徐盛和丁奉为其副将,领兵直取南郡。镇守南郡是魏将曹仁,部下骁将牛金率部出城迎敌,却中了周瑜的埋伏,陷入重围不能突出。城中曹仁见状,亲率精兵出城解救,击败徐盛救出了牛金。蒋钦见状前来应战,被“曹仁与牛金奋力冲散”。初战失利后,蒋钦回寨,差点被周瑜砍了脑袋。
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东吴却悄悄袭击了他的后方,导致关羽全军溃乱。关羽率部回援,路遇蒋钦拦路,关羽“拍马舞刀,直取蒋钦”,两人交锋,战不三合,蒋钦败走。关羽追击,落入了东吴伏击圈。
蒋钦的战绩就是以上这些,靠着箭法射死一名敌将陈横,没有其它斩获。南郡之战,被曹仁击败,荆州伏击关羽,被关羽三个回合打跑。这样的武力值在东吴都完全排不上号,放到整个三国时代,充其量也就是个三流水平,进入不了前六十,连刘备都不会惧他半分。所以被关羽称之为“鼠辈”也毫不过分。
刘备当年在甘露寺娶亲,携孙尚香逃回荆州,孙权得知,命蒋钦和周泰持尚方剑追拿。蒋钦率兵追来,遇到潘璋、陈武、丁奉、徐盛,得知刘备已经过去半日了,蒋钦认为刘备一行都是步军,不可能走太快,肯定能赶上,他让徐奉和丁盛去飞报周瑜,从水路驾驶快船拦截,自己和四人在岸上追赶,“无问水旱之路,赶上杀了,休听他言语”。
从这番言语看,蒋钦这厮办起事来还是条理分明而且下手非常狠辣果决的。
关羽走麦城遭擒被杀后,蒋钦就在演义中销声匿迹了。据正史记载,蒋钦是在战胜后的回程中,突发疾病而死。不知道是不是玉泉山关公显灵造成的。
《水浒传》中的“丑郡马”宣赞的武艺与郝思文相比,谁更胜一筹
作为和关胜交好的灵魂CP,宣赞和郝思文在加入梁山后排名也不错,论功夫,二人在小彪中也是拔尖的,但就是这样一对作战风格相似的人物,相比于总被活捉的郝思文,毫无疑问宣赞的表现更抢眼一些。
从外貌上来看,郝思文毫无疑问略胜一筹,但颜值不代表武艺水平,论出彩程度宣赞还是要高些,毕竟宣赞全书当中唯一一位能连躲神臂将军花荣两箭的男人,要知道箭的速度可比飞石快的多,这样一来宣赞的表现比躲张清飞石的欧鹏还好看(还是要提一下悲剧的欧鹏,没能躲过庞万春的连珠箭)。后来二将被降服时的表现由于受到版本的原因一直有些混乱,百二十回本中郝思文不敌林冲与花荣的组合,然后被扈三娘活捉;宣赞则被秦明、孙立围攻,然后被秦明一棍打下马来,但在百回本中二人被活捉的情形恰恰相反,从对手来看百二十回本中郝思文略强,但到了百回本中强的则是宣赞。
我们索性抛开这段糊里糊涂的“恩怨”,继续看下面的戏份。在归顺梁山后,二人曾与水火二将有过一场混战,如果我们默认CP间初始的武力值难分伯仲外,那么单廷圭无法上风宣赞,魏定国和郝思文争斗却越打越有精神多少也能说明一点问题(二人都中伏被捉…),再加上宣赞有躲暗器的好戏,这么一比较宣赞强于郝思文就无疑了。
即使这样,二人与绝对强小彪黄信、孙立仍存在这些许差距。要知道在对抗方貌八骠骑时黄信并没有下风郭世广,而宣赞却在苏州城破之际与郭世广同归于尽,实在令人惋惜。
郝思文在苏州也和昌盛打了三十回合,当然昌盛是方貌八骠中最弱的,梁山出战的郝思文也是垫底选手,那么抵不过宣赞的他自然也没法达到黄信的水平。诡异的是,郝思文在杭州城外不幸中伏被拉入城中,方天定为振士气也为了泄愤竟将郝思文碎剐,郝思文也成为了梁山上死的最惨的头领。所以逻辑文史姨认为,论实力还是宣赞略强一点。
文/逻辑文史游
关于宣赞和郝思文《绘卷水浒传》中有个很有意思的设定,就是宣赞是为情毁容,而关铃其实是郝思文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