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都有哪几种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
有哪些甲骨文的字比现在的简体字的字都简单为什么
那就很多了,很多汉字的象形初文都比较简单,比如:
「跽坐」的「跽」的象形初文「卩」——像一人跪坐的侧视之形:
「坎坷」之「坎」的象形初文「凵」——像「地面洼陷之处」:
「钉子」的「钉」的初文——就是「一颗楔钉帽」的俯视之形:
「氣」的象形初文「气」——像「云气」之形,或说从「天地之间」会意「空气」,算指示字:
「牙齒」的「齒」的象形初文,像「嘴唇露齿」之形:
好,不一一举例。
题主问:为什么这些甲骨文要比现在的字要简单?
一般来说,原因有二:
汉字的形声化改造。
- 汉字的职务分化。
一、汉字的形声化改造,使得很多「象形初文」看起来比「后起形声字」要简单得多。
「象形表意」到「形声相益」是汉字演变的一大趋势。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所引用的数据来看:
甲骨文中形声字还少于表意字的,到春秋时代开始,形声字就呈现压倒优势的多数了。
《说文》九千三百多个小篆,形声字就占到八、九成:
裘锡圭. (2013). 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页39-40象形字随着文字的渐渐简化、抽象化,表意功能会变得隐晦不明。
所以,古人采用形声字来弥补这个缺陷,形声字的好处是「形声相益」:
那你要问:那这样,汉字岂不是越变越复杂?
其实没有越变越复杂,组成「跽、坎」的「足、忌、土、欠」,都是原有的汉字基本字符,在形声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创造新的字符,并没有给学习增加负担,这也是一种简化。
汉字「齿」没有「跽、坎」一样完全用不同的偏旁造字,仅仅是加了一个声符「止」。
在文字学中称之为「加声」或者「声化」,这也是形声化改造的一种。
二、汉字的职务分化,使得「后起分化字」比「母字」的笔划要多。
比如:题主所说到的【神的甲骨文就比现在的简体字神还要简单】,这完全是一种理解错误。
只能说「神」的本字是「申」,甲骨文像「雷电激耀」之形。
但在甲骨文中,这个字同时表示「神灵」「干支字——申」、「雷電」三个方面的意义:
这样,「申」表达的意义过多,容易产生歧义,就有分化的必要:
加「示」部造「神」字,专门表示「神灵」等意义。
加「雨」部造「電」字,专门表示「雷电」等意义。
本字「申」则专门表示「干支字」等意义。
所以,这只是汉字职务的分化,不是什么「甲骨文就比现在的简体字神还要简单」。
说简单一点:「神、電」其实是「申」的「儿子」,当时「儿子」都包涵「申」这个母字中,还没有生出来。
上面说的「钉、丁」也是这种情况。
网上一些不懂文字学人,经常拿这个来论证汉字演变是繁化趋势,就是因为把汉字的「分化」当作了「繁化」。
总之,甲骨文比对应今文字简单,基本上属于以上两种情况:「形声化」和「职务分化」造成的。
上文举到的例子「气(三)」和「氣」的关系就比较特殊一点:
甲骨文「三(气)」演变成「气」是为了避免与数词「三」同形:
书影引自:李学勤(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第26页「气」之后又演变成「氣」纯粹就是战国-秦汉时代的古人搞错了。
「氣」其实「餼」的本字,表示「空气」的意思是一种误用,渐渐将错就错,积非成是。简化字的「气」反而是正本清源。
书影引自:李学勤(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第648页当然,这就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了,不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