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什么是莫逆之交
莫逆之交的典故出自《庄子·大宗师》,文中讲了两个莫逆之交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一起聊天,说:“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庄子借这些人物表达他对道的认知,认为,人是从虚无中产生,因此以“无”为头,“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因此以“生”为脊梁,死居于最后,因此以死为脊骨的末端。尻和首虽然不同,但都是一个身体上的,四核生虽然不同,但都源于一体,能明白这一点的人,就是明白道了,就可以和我做朋友了。这四个人都是方外之士,情淡如水,都能明白这一点,于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第二个故事说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他们在一起聊天,说:“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这三个人也是都能体悟并做到这两点,于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这两个故事都表达了莫逆之交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朋友之间要志同道合。莫逆,是不违背,所不违背的是心,彼此心灵相通,对道的认知和体悟心有相戚,不需要多余的语言,相视一笑,便彼此懂得。
作者:赓瑜
莫逆之交的近义词有哪些
莫逆之交的近义词有:
良师益友,志同道合,良师诤友,生死之交,金兰之契,患难与共,情投意合。刎颈之交,青梅竹马,情同手足。。。
“莫逆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患难之交”有什么界定
光芒回答:“莫逆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患难之交。”的界定,主要是要懂得其中含义,那么就很容易界定了。
一,
“莫逆之交”就是没有任何隔阂,很少有矛盾,感情融洽的朋友,与情感矛盾有关。
二,
“忘年之交”就是不在乎年龄界限,相处的好的朋友,与年龄有关。
三,
“生死之交”就是能够出生入死的朋友,与生死有关。
四,
“患难之交”就是可以患难与共的朋友,与困难有关。
所以这都是各个领域的朋友,但通过上述不难看出,患难之交与生死之交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在人生中遇到了一定要珍惜。
而忘年之交和莫逆之交,可能是一般朋友,也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朋友。
最后希望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多一些真诚的最好的朋友,多一个朋友多条路。
莫逆之交是什么意思
【汉语文字】莫逆之交
【汉语拼音】mò nì zhī jiāo
【词语解释】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字词解释】莫,没有;逆,抵触;交,交往、友谊。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近义词】 生死之交、莫逆于心
【反义词】 一面之交
成语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北史·司马膺之传》中有“所与游集,尽一时名流。与邢子才王景等并为莫逆之交”之语,为其出典。
成语示例
茅盾《子夜》:“也是在这一点上,唐云山和吴荪甫新近就成了~。”
《周书·张弘传》:“机子弘,字匡道,少聪颖,亦善草隶,博涉群书,辞色雅瞻。与弘农样素为~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
相关资料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叫“八拜之交 ”。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7)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范云和何逊)
成语典故
莫逆,彼此志同道合,交谊深厚。典出《庄子?大宗师》。原文记述:“子祀、子舆、子梨、子来四人相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kāo,屁股),孰知生死存亡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 后以“莫逆之交”谓情投意合的朋友。
庄子,即庄周。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做过一阵子官职甚小的漆园吏。据《庄子》记载,他生活贫困,常常编草鞋为生。据说楚王曾请他去任楚相,被他拒绝。庄子认为做官必然会扭曲人性。庄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 引文的“四子”所据不详,应是庄子创造的四个寓言人物。这四位订下莫逆之交之后,不久子舆就生病了,子祀去慰问他。子舆说:“伟大啊自然,把我造成现在这耷头弯腰,背上生疮,瘦肩高耸的样子 ”
子祀问:“你不讨厌你的病吗?”
子舆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病呢?“
人得到了什么,只是暂时的;失去了什么,则是顺应了自然。安心于暂时,顺应于自然,就能忘记欢乐与悲伤。人是不能战胜自然的,我又为什么讨厌这自然而然的病呢?”
不久,子来也患了病,气喘吁吁的,快要死了。他的妻子在一旁悲伤地哭泣。子梨前去慰问子来,见他妻子哭得很伤心,就说:“啧啧,你哭个啥子呦!伟大啊自然,你别哭了,别惊动了自然的变化。”
子来说:“天地是个大熔炉,自然就是炉匠,我只是炉中的铁,怎么熔化怎么打造,随自然的便。”
子来安闲地死去了,死去的一霎那他又觉醒了——因为他已经看透了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