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于丹讲的《论语》,是鸡汤还是正解
- 于丹讲课时候有错吗到底错在哪
- 于丹为什么会掉下“神坛”
- 聚焦于丹的家庭背景,于丹在跌落神坛后,生活究竟怎样
- 于丹是真的不懂《论语》,还是为了大众能听懂故意那么讲
- 郦波教授人设崩塌,于丹、康震、蒙曼跌落神坛,为何是一件好事
- 你怎么看待于丹
- 有人说于丹现在不火了,你怎么看
- 如何看待于丹讲解的论语
- 百家讲坛之前特别火的于丹,现在怎么看不到她的消息了
于丹讲的《论语》,是鸡汤还是正解
中国女土七亿多人,有几人在论谈敢露面的,能比得上于丹的也站出来讲讲。鸡湯,羊汤,到处是湯,湯湯不断又能如何。社会本就是这样,说不清的理论,道不尽的文明。看不透的人间内幂。难知绝密的宫庭。
于丹讲课时候有错吗到底错在哪
于丹讲课的确出现了很多错误,举一个我印象最深的例子,就是她在讲《论语》里面,解释“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估计于丹是一位热爱孔子的女权主义者,所以她就把女子解释成了“汝子”,就是“你孩子”的意思。
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因为小人是只的一个群体,而“你孩子”则是一个人的身份,二者根本不可能放在一起同类比较,难道“你孩子”里就没有女儿么。因此,于丹显然有些穿凿附会。
记得在2006年的时候,我有幸在现场听了于丹的第一次《百家讲坛》录制讲座,那个时候她没有红,只是试讲。现场讲的是“《论语》心得”,当时听完真的很激动,觉得没有人那么讲《论语》,将它与现代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发现《论语》里面很多思想竟然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焦虑。当时,就觉得于丹肯定会火起来。
可是,当她火了,听多了之后却发现,不论她讲《论语》、《庄子》还是后来的昆曲,她表述的很多问题都差不多。这时候,忽然发现,于丹其实是在“六经注我”,即自己想说什么,只是拿这些古代圣贤和文化来背书。
于丹口才真的很棒,出口成章,语言也及其华丽。但是听多了,你会感到厌恶,因为刨去这些华丽的词藻,内核都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心灵鸡汤”,听完会很舒服,但根本解决不了你的实际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于丹在全国火了之后,又迅速被人们厌恶的重要原因。
于丹在推动国学普及方面居功至伟,但她的东西“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吧。于丹是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家学也不错,后来她在北师大是传播学院老师,她当然知道古典文学哪些是正解,当然她更知道让自己成名,应该怎么传播知识。
于丹为什么会掉下“神坛”
知行合一才是真,心灵鸡汤终是毒。
于丹之前曾经被称为“心灵鸡汤”大师,她给年轻的人很多的心灵鸡汤,一些人听了她的道论之后觉得精妙至极,她的学说跟其他的文化人有点不一样,于是市场就把她凸显出来,她成为了文化的名人,从于丹的口中听到她的话语,你就会由衷地觉得她确实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哪怕是孔孟的名言都是可以随意运用,她的文化修养让接触她的人十分感叹,于丹开始成为了文化的明星。
于丹还没有进入市场前是文化的传播者,于丹因此也参加了很多的节目,比如《庄子心得》、《成语大会》等等之类的,由于她的讲座和话语是比较精辟的,所以于丹开始被大家所熟知,她的话语迅速火遍了全国,大家对于丹有着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众多的企业邀请她去演讲,可惜这样的日子来得快,去得也是比较快的。
据说在伦敦的演讲中她开始耍大牌了,即使那边的主办方已经给她换当地最好的酒店,但是她还是非常不满足,三天的时间之内换了好几个房间,最后她还是感觉不满意。她在工作期间还因为安排的小事情对助力大骂,让翻译和助理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大家也许在国外很难见到于丹这些的情况,大家也很难相信一个文化人竟然会有着这样的嘴脸,于是大家对于丹的印象开始变差,毕竟这样的消息是很难瞒得住的。
于丹大概都没有想到事情还可以进一步恶化,在国内的于丹可是享受着很好的待遇,每一次外出的工作都是由主办方承包了非常多的事宜,于丹可谓是住得好、吃得好、工作得轻松,在国外却受到不重视的对待。于丹掉下“神坛”标志性事件应该就是在北大那一次的事件,这让当时的主办方和于丹都非常尴尬,没有想到北大的学子对于所谓的流量文化明星不屑一顾。
北大那一次的事情具体是这样的,那一次于丹被邀请到北大讲授昆曲艺术讲座,本来又是一次于丹曝光率增大的好机会,顺便让自己的发言和思想让北大的学子感受一下的好时期。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于丹当时穿了超短裙和黑丝袜,并且于丹对于昆曲艺术是一点都不知道的。作为一个门外汉的于丹又能够说出什么样的话语,北大学子去的那些人都是懂得昆曲艺术,他们对于所谓的流量文化明星不在乎,他们十分尊重昆曲艺术,于丹这样无脑的行为让她自己贴上了“装”的标签,刚开始就有学生开始反对,后面的呼声越来愈大,他们势要把于丹赶下台,让于丹滚下去,这一次于丹的面子丢大了。
北大这一次的事件快速发酵,大家都十分支持北大学子的行为,于丹成为了大众攻击的对象,于丹会掉下“神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于丹掉下“神坛”纯粹是自己行为导致的,一个人的修养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学识上,更加重要的是在于她的行为和言辞方面。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聚焦于丹的家庭背景,于丹在跌落神坛后,生活究竟怎样
于丹的物质生活,是我认为的财务自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会因为钱而受限制。
于丹的精神生活,应该也是开阔有活力的。
能领一时风骚,作为一个人来说,已经不简单啦。
于丹是真的不懂《论语》,还是为了大众能听懂故意那么讲
于丹,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其实不仅仅是于丹,几乎所有曾经在《百家讲坛》这档节目上露过脸的“专家”后来或多或少都被人诟病。
实话实说,既然是“百家讲坛”,就必须能够容忍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学术研究重点;从这个逻辑思维出发,于丹当然是“懂”《论语》的那个人。
于丹不仅仅“懂”《论语》,而且还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语录加工烹制成了“心灵鸡汤”;当初凡是喝了这碗汤的听众应该知道它的滋味。
换句话说,于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把《论语》中传达出来的“正能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在《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上传播开来,也是一家之言;
当然,于丹所讲的内容也应该和那时的“国学热”有很大的关系,说不准也是电视编导的授意。简单说,于丹讲《论语》,那是她个人的理解,学术自由无可非议。
如同足球比赛,于丹在“上半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人家可是当年的网红,圈粉的大卡;她主要是在“下半场”没有把握好自己,人设崩塌;用一句套话,那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个人主义膨胀;学术可以与众不同,但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守相同的底线;也不知于丹下了《百家讲坛》以后是否能够铭记孔子的教诲: 吾日三省吾身?
如此说来,于丹不过只是懂了《论语》的皮毛,根本不知道儒家学说的真谛。
郦波教授人设崩塌,于丹、康震、蒙曼跌落神坛,为何是一件好事
郦波教授本是南师大一老师,上了百家讲坛,上了诗词大会后,飘飘然了,自认为写诗赛过李杜了,发了一首集句诗,引起了滔天大浪,抄袭说,剽窃说,众说纷纭。特别是“一凡诗客”对此诗的评论、更改,把此纷争闹到白日化,以至于南师大教授骂人了,“鼋孙”一骂,震惊天下,让世人为衣冠楚楚的斯文人嘘嘘不已,目瞪口呆,与讲台上、诗词评论席上温文尔雅之人相差万里,只能一声叹息。
于丹沉沦了,康震也应即兴一首诗,被人诟病不已,蒙曼也应解释“锄禾日当午”之错,被人讥讽。其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也要有错必改,虚心接受任何人批评,方为大智慧人。千万不要站在高处,俯视众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人,必被大众唾弃,名丧深渊。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更希望有名望之人,不要为浮名诱身,自甘堕落。
你怎么看待于丹
我已经在之前回答了这个问题。
既然有邀,不妨再谈谈我的看法:
于丹,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读了很多书,而且记忆力惊人,讲坛或其它场合,引经据典,顺手捏来。
二、口才好,演讲滔滔不绝,而且语速还不慢,声情并茂。
三、读伦语,用现代思维解释庄子、老子思想,他们想不到的问题,于丹替他们想到了。
四、于丹应该算得上中国文学界的一位大知识分子。
总之,我对于丹还是挺钦佩的。
有人说于丹现在不火了,你怎么看
说某人火了、红了,如果被颂扬者是娱乐圈中人,当心中狂喜。倘若是教书育人的教授,被别人说“红了、紫了”,我觉的应该出汗了。至于为什么不火了,那就是因为原本就不应该火!
如何看待于丹讲解的论语
论语,孔门弟子整理的师徒讨教的问答题。孔子弟子三千也不是氾泛之辈。都不明白,明白还问吗?后人离孔子年代几千年。语言语法不同了要想全面理解会更难。
于丹讲论语能理解皮毛就是很了不起了。不管理解的深浅。于丹的口才是驚人的。
百家讲坛之前特别火的于丹,现在怎么看不到她的消息了
于丹一个自傲的人,天天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自己好像真是专家了经常是咄咄逼人 ,俨然是一副高姿态,根本没有平易近人的感觉,喜欢唱高调,今天的消失就是大家对她的认可。
我上学的时候看过她的讲坛,确实非常好,阐述的井井有条,后来越看越不舒服,再后来就不看了,再后来就消失了,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够谦虚,总喜欢把自己凌驾到至高无上之地,缺乏有效沟通,给人的感觉就是高不可测。
其实于丹讲论语都是书本上的,只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阐述,她说的每一句话我们都能看得到,但是用个人语言就显得很容易接受和明白了,这是他成功的原因,如果于丹用和谐的口气今天绝对不是这个结果,她应该越走越远,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沟通。
很多讲坛大师人家都是下了讲坛和大众亲密接触,接受大家的意见,拍照留念,签名,和群众融为一体,真没有看到过于丹和大众亲密接触过,大众是食粮,离开人民肯定会失败。
于丹时代是彻底结束了,这就是背离群众的后果,其实也没有什么,她讲的都是大家知道的,只是用个人语言进行了加工,不管怎么说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欢乐,还是要谢谢她,至于于丹何去何从那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们吃瓜群众好好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