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外汇储备快见底了,阿根廷紧急宣布:每人每月只能换1万美元,这能解决外汇危机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9 01:50:33 浏览6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外汇储备快见底了,阿根廷紧急宣布:每人每月只能换1万美元,这能解决外汇危机吗

实话实说,这样确实能暂时维持当前的情况,但是阿根廷的问题根源不在于个人兑换外汇,所以只能是延缓外汇危机爆发的时间,解决两个字根本说不上。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阿根廷为什么会爆发危机,以及未来的走向,这里不赘述了,简述观点:

第一,阿根廷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展依赖外资太多,外债占比太大,这其实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般都是危机的隐患,但是在平常很难爆发。

阿根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反对派领导人存在民粹主义倾向,并且阿根廷有较为恶劣的前科,曾经抵赖外债和外债违约,这样导致大量外资不愿意留在阿根廷,从而迅速撤出。这样引发了恐慌和踩踏,导致阿根廷经济一泻千里,并且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外资流出,恶性循环。

第二,阿根廷外汇储备的消耗主要是资金流出,虽然个人的挤兑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不是根本问题,限制个人兑换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本外流,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同时,限制个人兑换还会制造恐慌情绪,有可能反而加速外流。

另一方面,如此限制外资流出,在长远是不利于阿根廷经济的,因为加剧了外资对于阿根廷市场环境的担忧。

所以,解决阿根廷危机,靠资本管制远远不够,其他外资接盘才是解决之道,比如大量出售资产,饮鸩止渴。

如何评价费尔南德斯当选阿根廷总统

无论他前身是什么身份,当上总统后,只要用心带领团队为自己国民谋福利,让国民过上好日子,让本国强大起来,就是个好领导人。

在玻利维亚问题上,默克尔对白宫进行谴责,德外长却替美国说话,这种混乱是因于党争吗

在如今的德国政坛,一些新生的政客跃跃欲试,与稳重的默克尔观点相背,这从德国与法国的分歧可见一斑。党争是存在,但在国家利益上,谁也不敢拿党争来说事。默克尔行将退出政坛,一些有野心的政客欲想取而代之。发表些独立的见解,不过是想引起世人的注意,不存在什么向美国人献媚或纳投名状。日尔曼人,是不会屈服的民族,在骨子里他们也不会仰视美国。

股汇债崩盘,阿根廷国家发生了什么

股汇债崩盘,阿根廷国家发生了什么?惨了,这个国家非常惨。

股汇债三跌,套用我之前经常提过的"资金转移"理论。代表什么?

代表大量外国资金从阿根廷中抽离,为什么我肯定不是阿根廷本地人的资金,而是外国?

很简单,外国投资人得知阿根廷经济和政治出现问题,于是纷纷放空股票和债券,把当地货币转换成美元,再抽离,所以这导致股汇债三杀,这个道理就如同中国的人民币,曾经试过股汇债三升,中国经济好﹑GDP好,外国一堆热钱流入,他们用美元换人民币,然后购买中国的股票﹑债券,导致股汇债三升,这道理和阿根廷股汇债三跌一样。


阿根廷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一下子大缩水

会导经济崩塌﹑是巨大的经济危机。


解决方法

  1. 阿根廷动用外汇储备来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

  2. 提升存款准备金来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

  3. 向多边或国际组织借钱

  4. 降息或降税吸引资金流入(可针对实体生意或土地)

费尔南德斯当选阿根廷总统,你怎么看

费尔南德斯当选阿根廷总统,入主布里诺斯艾利斯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奇怪。

他代表着阿根廷的政坛风向再一次从右变成了左,阿根廷的中下层民众选择了费尔南德斯。但要想让费尔南德斯和克里斯蒂娜解决阿根廷的经济困境是不大可能的。
(阿根廷新总统费尔南德斯)

10月27日晚,阿根廷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了大选计票结果,前总统克里斯蒂娜的搭档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以47.79%的得票率击败了现任总统马克里,当选为阿根廷新总统。

费尔南德斯随后发表了公开演讲,他表示会提高工薪阶层的工资,减少贫困人口,改善福利待遇。而在此之前,费尔南德斯就一直宣称会想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在阿根廷超过36%的人口陷入贫困化的情况下,费尔南德斯在2015年大胆的提出了“让阿根廷零贫困”的口号。

费尔南德斯之所以能够当选,是因为阿根廷人民不愿再过眼下的穷日子。支持他的民众是那些工薪阶层,这也是许多拉美国家的左翼力量坚实的铁票仓。而相比之下,右派的铁票仓则是那些中产阶级和大资本势力。
(费尔南德斯和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

如果费尔南德斯没有办法解决阿根廷的贫困问题,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那么他必然会在日后失去人们的支持。

费尔南德斯的反对者将他看做是一“隐藏起来的民粹主义者”。而从费尔南德斯的竞选主张来看,他和拉美地区的其他左翼人士没有什么区别。他吸引民众的口号让人有些难以相信,毕竟,谁也不会认为仅凭短短的四五年就可以消灭阿根廷的贫困问题,更何况阿根廷的贫困是一个老大难,积累了数十年的顽疾,要想在一朝一夕之间解决阿根廷的贫困是不可能的。

向民众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必须要保持经济的蓬勃发展才是良性的,不然的话会让财政开支变得很糟糕。民粹的口号尽管获得一时支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查韦斯,马杜罗之所以失败就是这个原因。
(费尔南德斯发表演讲)

值得注意的是,费尔南德斯将会任命克里斯蒂娜成为未来的副总统。在这位经验丰富的前总统带领下,费尔南德斯的仕途将会顺利很多。

怎么看待阿根廷在大选前,出现的巨大金融波动呢

谢谢《小秘书》邀答!

海外网8月14日电,当地时间8月11日,阿根廷现任总统马克里在大选初选中意外落败,金融市场恐慌和不信任情绪急剧飙升。12日,阿根廷的股债汇率遭遇“三杀”,其中货币比索下跌15%,13日比索进一步贬值4.7%,
费尔南德斯胜出与妻子热吻庆祝。

综合外媒报道,12日,阿根廷股市和货币遭遇异常猛烈的抛售,主要股指merval盘中一度下跌超过38%,,一天就将过去三个多月的涨幅消尽;比索兑美元一度狂贬接近37%,跌至62比索兑1美元,刷低了历史记录;阿根廷五年期主权债信用违约一天内飙升938个基点,计入75%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13日下午尾盘,比索兑美元进一步下跌4.7%;股市表现尚好,上涨超过10%。

外媒普遍认为,阿根廷总统处选结果,是引发金融市场轩然大波的导火索。

当地时间11日,阿根廷大选初选结果出炉,现任总统马克里获得32.08%的选票,竞争对手费尔南德得票47.65%。这一结果意味着反对派可能会在10月27日的第一轮投票中直接胜出。

随着大选临近,马克里的紧缩政策短期成本对大多数选民来说似乎已经高得令人难以忍受。

目前,阿根廷依然是全球范围内外债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以及短期外债保障程度最弱的国家之一。

阿根廷现在是高债务、高通胀和经济衰退集一体的国家,大选初选“民碎保守主义”的胜出,更加大未来的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出现具大波动就不难理解。

英国与阿根廷争抢的“马岛”,到底是谁的

最先是法国人的,法国人卖给西班牙人,西班牙人移交给了阿根廷人;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人一直在旁边声称自己拥有马岛的主权,但是法国人和西班牙人都不搭理英国,只允许英国人在群岛西岛建立定居点。

1832年,英国人趁着阿根廷得罪美国的机会,用武力占领了整个马尔维纳斯群岛,一直到今天。

马岛的问题从国际法角度说,阿根廷至少拥有马尔维纳斯群岛东部主权是毫无疑问的。

早在17世纪,西班牙和英国已经先后发现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严格来说是西班牙人先发现,但是英国人是最早给马尔维纳斯群岛命名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由东西两个大岛组成)。

英国人在1690年以当时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勋爵的名字为马尔维纳斯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

但是一直到1764年法国人才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东岛建立了定居点,从国际法角度说,法国人才是马尔维纳斯东岛的第一任主人。

甚至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个名字也是根据法语转化而来,因为法国人把这个群岛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转变成西班牙语就成了马尔维纳斯群岛。

由于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西班牙在南美核心区域布宜诺斯艾利斯太近了,所以法国人一建立定居点,西班牙人就提出抗议(主要本土打不过),谈判到最后,西班牙人干脆以2万5千英镑的价格把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东岛给买了下来。

1764年4月1日,法国正式将马尔维纳斯群岛(东岛)移交给了西班牙。

与此同时,英国人一直没有放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建立定居点的努力,在1765年英国人终于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西岛建立了一个小规模定居点。

这也为后来西班牙与英国、阿根廷与英国之间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之争埋下了伏笔。

虽然西班牙最终将英国人赶走,但是英国人一直坚持自己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西岛有主权。

1816年阿根廷建国,并且声称自己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

1825年英国承认阿根廷为一个国家,但是依然坚持自己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

1831年,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总督府扣留了三艘美国捕鱼船,遭到了美国的报复,美国海军摧毁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东岛的据点;英国一直宣称自己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看到美洲保护神美国对阿根廷动手,于是1832年派海军驱逐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人,宣布“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

从1832年开始一直到现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一直在英国控制之下。

综合来看,阿根廷至少拥有马尔维纳斯群岛东岛100%的主权,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东岛主权传承是有序的:

法国人最先在东岛建立定居点(视为法国领土),法国人通过协议把马尔维纳斯群岛卖给了西班牙人,西班牙人驱逐了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西岛建立定居点的英国人,阿根廷建国后宣布继承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西班牙没有表示反对,这视作西班牙将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移交给了阿根廷。

所以,无论如何,阿根廷至少拥有马尔维纳斯群岛东岛毫无争议的主权。而英国人对整个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是没有道理的,退一万步说,英国人最多也就拥有马尔维纳斯群岛西岛的主权。

阿根廷经济不景气,为什么没有爆发内乱或者战争

阿根廷曾有过很严重的骚乱。现如今阿根廷的经济问题只是那一次危机的延续。而南美的固有问题在于一个没有底子的经济,还有一个不得不维持的高福利。

阿根廷违约是反复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但是在80年代,又被称为南美洲失去的十年。而阿根廷,只是其中之一,政府债务高企,那么通过紧缩一点点的归还。过苦日子。然后等待复苏。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做法,如今的欧洲,比如法国也在经历这种紧缩。

问题,在于阿根廷的第二次集中违约,那是从2001年10月开始,也是阿根廷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债务违约。违约债务高达950亿美元,当时阿根廷外债总额1462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外汇收入的4.7倍。阿根廷当时12天内五易总统,大规模游行和骚乱。乱成一锅粥。2002年阿根廷在混乱中度过,经济下滑10.9%,失业率高企。

就这样乱了一年,阿根廷国债重组,借新还旧,面值兑换仅仅只有25%-35%,也就是1元的国债投资人只能获得3毛。阿根廷在混乱中,比索贬值75%。

之后在2003年基什内尔上台,开启了阿根廷历史上的“基什内尔王朝”。基什内尔的经济政策并不复杂,一方面还债,新债已经经历过重组,剩下要还的金额不多,另一方面增加工人福利。这也被称为庇隆主义,你可以理解为一般资本主义,一半社会主义。借着全球经济周期触底反弹,基什内尔让阿根廷经济有所复苏。(2003-2007)

然后,后面两任总统是基什内尔的妻子,克里斯蒂娜(2007-2015),基什内尔心脏不好,但是他做影子总统直到2010年去世。到2015年,由于阿根廷总统只能连任两届,克里斯蒂娜卸任,马克里继任。马克里信奉自由经济,反对庇隆主义,但是马克里执政的2015-2019年这四年,由于强势美元,美联储加息缩表,美元升值,资本外流压力加剧,经济一塌糊涂。阿根廷又重新回到了债务违约循环。虽然2012年克里斯蒂娜时期,阿根廷政府也有债务违约,但似乎马克里时代更严重。

现下,克里斯蒂娜卷土重来,推选了费尔南德斯,也就是当年“基什内尔王朝”的内阁大臣。这一回又是影子总统,当年的影子总统是基什内尔,这一回是克里斯蒂娜。两夫妻轮流。

总体上,阿根廷的问题在于经济产业结构上面偏向于资源和农产品。制造业疲弱,出口少,外债多。而外债来自于福利,庇隆主义,就是一种不断提升工人福利,给出很多承诺的经济模式。阿根廷的出口受到全球经济周期影响十分严重,而一旦外部经济风吹草动,内部政府国债就会出现违约。反复循环,当然会吓跑投资人。从而使得之后的外债越来越难借。如今阿根廷的困境,便是如此。紧缩,降低福利,消减外债,老百姓不同意,借外债维持,国际投资人不同意。而阿根廷产业结构上面的问题,失业率的问题,依然无人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