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吗
- 稚子弄冰,简单说一下诗句的意思
- 稚子弄冰古诗的意思
- 稚子弄冰的古诗意思
- 《稚子弄冰》古诗中冰碎后孩子在想什么你怎么看
- 《稚子弄冰》古诗翻译
- 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春晚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的场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吗
题目中提问: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吗?
题主对中国传统诗词必定是有很高的兴趣,之所以然这样提问,应该是认为这三首诗是都与田园有关。但是题主提问却隐含着大概三层意思:
一、田园杂兴其系列是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显然是毫无疑问的。
二、稚子弄冰,似乎并不是描写田园风光。
三、村晚,有村子,顾名思义,自然是描写田园风光的,
初看题目中的三首诗名,一般人都认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晚》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稚子弄冰》必定与田园风光没关系。
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下,是否如此。
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范成大在苏州石湖地区任地方官时,一年之中创作六十首田园诗系列,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描写不同的乡村田园风光,不愧是一位高产诗人。
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正是其中一幅画面感很强的田园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在诗中为我们描绘出生动、有趣的农家劳作、生活场景,田园气息浓重,是一首优秀的田园风光诗作。
二、《村晚》
以”村晚“为名的古诗,不止一首,综合名气第一的,是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所作的《村晚》:
深坞繁花丽,晴田细径分。
孤舟春水路,芳草夕阳村。
暗雀投檐静,昏鸦集树喧。
牛羊自归晚,灯火掩衡门。
张耒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自然是才华出众,被苏轼、苏辙兄弟所器重。但正因为如此,苏轼一生仕途沉浮不定,张耒也跟着受到牵连,先后多次被贬官,仅是被贬到黄州就有三次之多。
这首诗以“村晚”为题,诗中有码头、繁花、水田、江水、孤舟、芳草、夕阳、村落、暗雀、房檐、昏鸦、树、牛羊、灯火、衡门。这些具像综合在一起,不就是活脱脱的一幅田园风光吗?
但是,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张耒一生为人清正,做官也是不愿意谄媚权贵,所以不招上官所喜。后来因受到苏轼牵连,一直被贬来贬去,大多数时间都是被贬到基层为小官吏,并未得到重用,生活也一直清贫。
后来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秦观等人都先后去世,只留下他一人独存于世,仕途坎坷曲折、生活贫苦交加,人生如逆旅,心情也是浓郁低沉。
这首村晚,或者是在他多次被贬地方所写,或是在他一个人独存于世所写,根本就没有怡然自得、或者那种意气奋发的情感。诗中“孤舟、夕阳、暗雀、昏鸦”这些具象,虽然是构成乡间风光的元素,难掩盖其中孤寂之意。
所以这首《村晚》与其说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倒不如说是一首“孤舟独行中所见两岸景色的诗歌”。寂寂然有落寞的感觉。
三、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清脆的穿林之音,诗人正醉心这清脆音声之时,忽然稚子手松、冰块落地摔碎,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杨万里,与范成大等人合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于淳熙四年(1177年)春,出任常州知州。在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
这首诗,就是杨万里写于1179年常州任上,写完这首诗不久, 杨万里于二月奉诏携家离开常州。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1179年杨万里的儿子刚刚20岁,所以这个小孩不是杨万里的儿子,并不是在自己家中的场景,所以推断应该是地方上农家之子。诗中并没有象范成大所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那样丰富的农家劳作生活场景,只是在小范围、快速镜头中描写”稚子“模仿大人们的行为,可爱而有趣。
正因为此诗场景局促、对象只有”稚子敲冰“这一镜头,并无丰富、详细的乡村劳作、生活场景,很多人咋一看,可能认为这并不是一首田园风光诗歌。
但是,在我们了解了社会背景、诗人创作背景后会发现,这首《稚子弄冰》里有人物、有行为,并且都是发生在乡间、与农事有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是一首特殊的田园风光诗,只是描写的对象非常简约而已,但并不影响《稚子弄冰》成为一首特殊的“田园风光诗”。
【总结】
在唐诗、宋词高度发展的时期,正处于封建社会的农耕文明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是重要的生活资产,耕读传家也是很多文人最低程度的传家家风,所以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是诗人们取材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这三首诗,都与乡村、田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人们或者直接、或含蓄的对田园风光进行描写,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描写风光只是诗的最基本作用,情感志向、诗外意境,才是我们最需要了解的关注的方面。
稚子弄冰,简单说一下诗句的意思
《稚子弄冰》诗句的意思是: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赏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稚子弄冰古诗的意思
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资料拓展
词语注释 1.【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2.【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玻璃(瓈)】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稚子】指幼小、天真的孩子 5 【磬】 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稚子弄冰的古诗意思
译文: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稚子弄冰》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古诗中冰碎后孩子在想什么你怎么看
小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冰碎后在想什么还真挺难猜的。这里只能基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其中,揣测一番了。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作为一个南方人,如果有个冬天能够雪厚冰沉,那这冬天无疑是十分快乐的,而像“稚子”这样金盆脱冰的操作,也算得上孩子们是“传承百年”的老手艺了。
盆里装上一些的水,放在室外,隔个一夜,极容易就能取得一块圆润的“冰饼”,当然古今的玩法不一样,我们小时候一般是中间打孔,穿上木棍,当个小车轮子转着玩。杨万里笔下的孩子们则更具艺术细胞,在边缘穿彩线,拎起来当铜锣敲。
古今玩法虽然相异,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却收获着同样无忧的、纯粹的喜乐。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或许是刻意的模仿,又或许只是随意的敲打,手里的“银钲”在小木棒的敲击下,声脆如玉,吸引着周围人的目光,冬日阳光下,那两三个孩子的无忧无虑感染着所有人。
忽然一声脆响,那冰制的“银钲”,终究是不堪重负,如玻璃般应声而碎,大人们带着些许的遗憾,但更多带着一副“幸灾乐祸”的调笑样子。而孩子们则有些愕然,骤然失去一个“快乐源泉”,难免有点小失落,但这一份失落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一会他们又找到了一面“银钲”,玉磬声依旧,嬉闹声依旧,久久不散…
对于孩子们来说,身边的快乐有很多很多,树上的虫,脚下的蚂蚁,身边的伙伴,手里的糖果…孩子们手里的“银钲”无损生灵,无碍他人,只是自然给予的一个小玩具罢了。
所以,冰碎后,孩子们在想什么?没那么复杂,没那么些多愁善感,大概率是想着下一份快乐在哪里吧。
《稚子弄冰》古诗翻译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参考资料】:《稚子弄冰》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诗人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
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春晚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的场景
1:《四时田园杂兴》此诗描写了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农忙的一个场景,最后一句表现出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从侧面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使诗读来意趣横生。此诗中的童年趣事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弄冰》描写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的场景。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3:《春晚》描写了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