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之不竭的意思 一尺 万世

用之不竭的意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如何用数学来理解和论述其合理性)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8 13:46:50 浏览1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如何用数学来理解和论述其合理性

原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先说一下原文的意思。原文是说,一尺之棰可以按每次平分的办法切割无穷多次。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数列1,1/2,1/4,1/8,1/16……是一个无穷数列。因此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再说一下原文隐含的意思。说是原文隐含的意思,不如说是人们常常误解的意思,就是庄子这句话容易给人造成的误解。这个误解就是:一尺之棰,按照每次对半分的办法,永远完不成切割,就是给无论多长的时间,都切割不完。

造成这个误解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注意到庄子给定的切割速度,就是每天切割一次这个速度。

事实上,如果改变切割速度,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里切割完毕。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证明。

假设第一次切割需要一秒,第二次切割需要二分之一秒,第三次切割需要四分之一秒……以此类推,第n次切割需要2的n次方秒,这样把这无数次切割全部完成需要的总时间就是1+1/2+1/4+……+1/2的n次方+……=2秒。这个可以根据等比数列的计算公式求极限得到。

通过假设不同的切割速度,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里完成这无数次切割,道理与这个例子相同。

当然,如果假定了类似庄子日取其半的速度,那就万世不竭了。

两个速度的区别在哪里?

庄子的速度是匀速的,也就是说,把每次切割的速度按切割顺序排列起来,是一个常数列。常数列的和,是不收敛的,就是没有极限。事实上,假设的任何一个切割速度数列,如果它的和不收敛,就不能在有限时间段里完成这无数次的切割。

我提供的切割速度构成的数列,它的和是收敛的。事实上,假设的任何一个切割速度数列,如果它的和收敛,就能在有限时间段里完成这无数次的切割。

最后,说一下阿基里斯悖论。这个悖论实际就是对庄子上面那段话的误解。悖论是说:“一个跑得最快的人永远追不上一个跑得最慢的人。因为追赶者首先必须跑到被追者的起跑点,因此跑得慢的人永远领先。”这里的错误,在于以下错误认识,就是认为,被追者的起跑点有无穷多,追击时间就有无穷长。具体分析与上面分析相同,就不多说了。

智源不竭谓之生《揭子兵法》是如何论述"生"的

智源不竭谓之生。明末清初揭暄的军事名著《揭子兵法》分上中下三卷共100篇,每篇篇名就一个字,100篇100个字,因此又名《兵法百字》,其中第十三篇篇名就是《生》,此篇全面论述了“生”之谋略:

揭子曰:生者,孳荄也,玄蒂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植物靠的是根和蒂来繁殖和维持生命。

揭子曰:故善计者,因敌而生,因己而生,因古而生,因书而生,因天时地利事物而生,对法而生,反勘而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所以,善于用计谋的将领,都是根据敌人的情况,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过去的经验,根据可以借鉴的兵书,根据天时地利,根据一切相关的事物,对照作战法则,反复研究综合,最后制定出比较完善的计谋的。

揭子曰:陡设者无也,象情者有也,皆生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凭空设计制定不出好的计谋,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作战方略,才有获取胜利的把握,这就是生命繁殖和维持原理的具体运用。

名词解释:孳:滋生、繁殖的意思。

下面从兵战上进行解说:

智源不竭谓之生。生有产生、生长之意,还有生存之意。生就像滋生植物的根,开花的蒂。所以善于运用计谋的将领,都很重视生的谋略。兴兵作战,就是在为求生存而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胜利者往往要凭对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要靠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判断,还要考虑过去的经验,对照作战法则,反复研究思考多种取胜之法。所用之法如果不切实际,就必然导致失败。

毛泽东是“生”之谋略的伟大创造者。在战争的舞台上,毛泽东十分注重生存空间和作战空间。以空间换生存,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换发展,以空间换战机,以空间换胜利。创造战场,克敌制胜,毛泽东娴熟地掌控着战争的时空,胸有成竹地指挥着人民军队夺取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精通哲学的毛泽东,韬略满腹,又洞悉战争。他以哲学指导军事,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军事辩证法;他以哲学指导战争,构建了战争指导中博大的时空观。毛泽东超越局部战场狭小的地域时空,以中国辽阔疆域作为求生存、谋发展的空间,指导人民军队走出困境,赢得胜利,赢得辉煌,赢得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上面讲的是兵战,下面进行商战解说:

在商战中运用“生”的谋略,要求商家把握好企业的长远发展。任何企业,不论规模多大,其生产经营都不能脱离社会、脱离市场,而且大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

商家要全盘考虑,多方计划,因时因势谋划自己的发展方略。打铁还要自身硬。在商战中,企业家要自我鞭策、自我修正、自我超越。商战中的失败者,往往首先是精神上堕落、衰弱和崩溃。生者,人也,人者,神也。凡是精明的企业家,都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其神在目上,其目在神。

商场上的竞争,虽然不像战场那样非得“你死我活”,但要得到生机和活力,必须下苦功夫才行。

中国最具影响世界生活人物之一、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就是运用“生”的谋略,在不断求新求变中使海尔兴旺发达的典型。

与张瑞敏一起创业的那一代企业家中,许多人风光之后都倒下去了,而他却成为“永远的不倒翁”。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斜坡球体论”: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向下滑落是它的本性,要想使它往上移动,需要两个作用力:一个是止动力,好比企业的基础工作,另一个是拉力,好比企业的创新力。或者用海尔人的精简说法,张瑞敏“永远在走钢丝”。

张瑞敏总是自我否定,不断战胜自己,他一直是一个计谋生生不息“善变”创新的人。从“1000天流程再造”到“1+1+N模式”,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管理模式,从“人单合一、卓越运营”到“制造型企业向服务营销型企业转型”的商业模式,海尔的生命历程中几乎和改革形影不离。

张瑞敏是企业家中典型的“儒商”,他善于抽象思维,善于把复杂的理念简化成三言两语,他推崇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又生于无”的理念,也时常强调佛教禅宗 “凡墙都是门”的禅语。有人见到张瑞敏时,很想知道他支撑海尔发展的“变之道”,张瑞敏却说没有,他只是遵循市场规律,站在满足客户角度“悟”的结果。

好了,《揭子兵法》百字问答系列之十三“生”就介绍到这里,下次再回答之十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