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辽 宋朝 哪里

宋朝时候的辽国金国在现在哪里?《天龙八部》中的萧远山是如何成为辽国的属珊军总教头的,慕容博为何一定要杀了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7 02:08:41 浏览1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宋朝时候的辽国金国在现在哪里

辽国和金国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名族建立的强大政权,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辽国和金国的存在也给宋朝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我们从一些历史影视资料,如杨家将,穆桂英挂帅,岳飞抗金等中了解到过一些辽国的历史。那么历史上真正的辽国和金国到底在现在的哪里?有关于金国的影视剧相对较少点!

辽国是由我国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在唐朝鼎盛的时期,契丹并没有什么作为。在武则天建立的周朝时,契丹人在北方造反,攻陷了辽西走廊。到后来唐玄宗即位为收复领土,发动部队攻打崛起的契丹族。唐朝名将王忠嗣,带领军队对契丹进行镇压,使得契丹部落被一一瓦解。民众溃败逃亡,政权中心覆灭。

唐朝灭亡之后,进入五代十国。契丹族出现了传奇人物。契丹八部之一的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并效仿封建王朝建立了一套体制。在耶律阿保机之前的契丹只是游牧制度,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法律,和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

而耶律阿保机将封建制度与契丹游牧文明结合,建立了一套相对健全体制,由此契丹强大起来。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临潢称帝,国号为“契丹”。其子耶律德光在位时期,改国号为“辽”。契丹从游牧文明变成一个帝国,与北宋南北对峙,而且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并实行胡汉双轨制度,在他们以前领土实施本土化管理,在汉人地盘实施汉管理。

辽国鼎盛时期,疆域领土很大,就说燕云十六州就有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陕西一带。其疆域向东达到现在的日本海黑龙江口,向南到达河北省的中北部。向西可至阿尔泰山山脉,向北到达了蒙古国中部的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国灭掉辽国后,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率领1万契丹铁骑远赴中亚,定都于巴沙拉衮城(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布拉纳城),开创了强盛一时的西辽帝国。

西辽疆域虽然不如以前辽朝,但也有近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疆域东到现在蒙古高原的库拉河流域,南到现在青藏高原,西到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咸海,北部与康里人的领地相邻。

金国是辽国以前一个附属民族女真族所建立的政权。在辽统治初期,处于原始社会的女真族一直比较落后,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与铁器的大量使用,女真族不断发展起来。辽国末年,北方势力中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强大。

再由于辽末年的军队和官员不断腐败。政治经济问题的漏洞不断增加。女真族不断发展自身实力,女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了女真各部。在公元1114年,带领军队发动起义。之后取得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胜利。

公元1120年,金与宋签定“海上之盟”共同对辽。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金国完全控制了北方。金国当时控制了东北三省,河北,陕西,山东一带。也在内外蒙古其控制之下,金不断的残杀蒙古人。将蒙古的男丁全杀光,只留下妇女儿童让他们繁衍后代。也许是为了报仇,忽必烈在灭掉金国之后将金国的皇室赶尽杀绝。

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灭辽之后,金将矛头指向了北宋,金太宗吴乞买挟灭辽之威,大举进攻宋朝。由此爆发北宋与金朝的战争。公元1127年金国攻占了北宋都城开封,虏走了徽钦二帝,北宋由此灭亡,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耻”。

南宋王朝的建立后,金国开始卷土重来,向南方进军。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带领军队坚决反金,在南宋军民的不断反抗下,金国的实力开始下降,没有力气再攻打南宋。于是南宋和金朝对立的局面形成。

金国达到鼎盛时,其疆域包括了现今的我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东部地区,东北部到达了现今的库页岛,现在的京津冀地区和陕西,山东一带,河北都是其领土。其领土最南方可以到了今天的秦岭、淮河一带。西部达到了外蒙古边境一带,北部到现在俄罗斯的部分土地。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南北夹击之下,金国灭亡。

所以辽朝的领土包括了现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以及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部、陕西东北部,还有外蒙古大部分土地,俄罗斯的南部的部分土地,领土面积广泛。金朝的领土包括了现在我国的东北三省、河北省、河南北部、山东、山西大部、陕西东部的部分领土,其东北部也延伸到了俄罗斯境内和现在的库页岛一带。

《天龙八部》中的萧远山是如何成为辽国的属珊军总教头的,慕容博为何一定要杀了他

萧远山和儿子一样,都有疯魔血脉,萧远山是杨五郎的嫡系传人,也是杨五郎下的一颗棋子,当然,他能够成为属姗军教头,护卫皇后,还因为他另外一个身份。

  一、血脉觉醒

  一个穿着灰色破旧僧衣的老和尚,走在辽阔的草原之上,风尘仆仆,眉毛和胡子皆白,唯有一双眼睛没有年迈的老浊,内敛的神色透着清澈。

  他是金沙滩一战后,便彻底隐退在五台山的杨五郎。

  很多年过去,天波府的鼎盛已经成为过去,唯有他潜心武功,寿命悠长,不再关心红尘俗事,他们付出了太多,将来如何,就各安天命罢了。

  然而,当狄青忧郁而死之后,杨五郎还是忍不住了,还是下了五台山,一路向北而去,要前往大辽,寻找疯魔血脉,走一步棋子。

  子若落下,可保双方不再轻易再起兵戈。

  …………

  …………

  在草原的极北之地,有一家萧姓牧民孤独地在流浪,他们一家被部落赶了出来,只因为他们家的八岁的孩子性情凶狠,小小年纪,就敢与狼搏斗,出生之日,更是日食之时,被认为不详。

  他们不被接纳,只能到处流浪。

  孩子的父亲与人争吵辩论,他们是“萧”姓,也算是大辽后族一脉,怎么可能是不详?然而,说那一切都没有用,他们这一脉,早已凋零,掉落尘埃,普通牧民而已。

  只好踏上流浪之旅。

  那个时候的草原之上,人烟稀少,狼群很多,一家人孤独地流浪,为了生存,还要放牧,其实有着极大的危险性,想要活下去,也不太容易。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父亲觉得,也不能怪部落里的其他人,这个孩子明显比平常人健硕许多,比平常孩子要高出一头,力气也大,性情很是暴戾。

  寻常时倒也没有什么,只是每当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就会爆发出超越自己年纪的力量,变得凶狠异常,眼神之中透露着凶恶的光芒。

  然而,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即便是部落抛弃了他们,他也不能抛弃自己的儿子,只希望自己可以为自己的儿子做些什么。

  他始终相信,艰难与困苦终将会过去,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便好,何况,自己的儿子十分孝顺。

  …………

  …………

  那几日,雪很大很大,大地之上,到处都是银白之色,血很厚很厚。

  狼群找不到食物,开始冒着危险,向人类仿佛的牛羊下口了,任谁,都是想生存下去的。

  姓萧的一家牧民也想活下去,自然要与狼群对抗。

  然而,他们虽然生得高大,也有着锋利的武器和硬弓箭矢,然而,毕竟人少,无法与真正的狼群对抗,反而激怒了狼群。

  他们将周围能燃烧的帐篷等等,都烧掉了,燃起了大火,希望可以将狼群吓退,可是一切都徒劳无功,狼群似乎被激怒了,徘徊在周围,不肯退去。

  危急关头,一个身穿破旧灰色僧衣的老和尚踏着漫天风雪从远处走来。被狼群困在中间的一家人生性善良,远远看到了老和尚,又不敢惊动狼群,只是不断地摆手,示意老和尚不要过来,让他远远地离开。

  老和尚忽然笑了笑,没有理会他们的示意,反而一步一步踏入了狼群中间,他没迈一步,便有一只狼倒地,等他穿过狼群之时,那十几只狼,已经尽数倒地。

  他没有杀生,那些狼都被他震晕了,随后一匹又一匹地被他抛飞出去。

  牧民一家人,看着这老和尚,瞪大了眼睛,都想跪拜下去了,如见天人。

  那一夜,老和尚留宿在了他们一家仅剩下的帐篷之中,而那些狼群在醒来之后,充满了畏惧,在头狼的带领之下,远远地逃走了。

  第二天清晨,老和尚对小孩子说:“我找了你很久,你可愿做我的徒弟?”

  没有想到,小孩子一口回绝:“我不想做和尚,我还想娶媳妇儿呢。”

  老和尚只得和小孩子好好解释,拜他为师学武功和做和尚是两码事,小孩子只学武功,只学道理,不用做和尚,依旧可以娶媳妇儿。

  想起昨晚老和尚那样的强大,又不用耽误自己娶媳妇儿,小孩子自然乐得拜师,想学习那样的力量,以后自己一家人在放牧时,便不再惧怕危险了。

  从此,老和尚多了一个徒弟,一个性情凶狠的徒弟。

  从此,小孩子多了一个师父,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

  第二年,老和尚告诉小孩子,他的血脉觉醒了,有人说是疯魔血脉,有人说是战神血脉,但总而言之,小孩子将来定然会踏入顶尖高手行列。

  二、一场刺杀

  老和尚就是杨五郎。

  小孩子就是萧远山。

  杨五郎在教导萧远山的过程之中,先重德,后重武,他在算计,萧远山将来就是一颗棋子,但是,这并不是利用,杨五郎心中想的是天下太平,他选中的人就是萧远山。

  唯有,这一颗棋子在大辽,才更加有用。

  除了德行,武功,还教给了萧远山韬略,无论是进入朝堂,还是行军布阵,杨五郎毫无保留,将自己一身所学,倾囊相授。

  萧远山没有让他失望,成长的速度非常迅速。

  等萧远山十六岁那年,杨五郎没有瞒着萧远山,将自己的身份,还有谋划,尽数告知。不曾想,萧远山小小年纪,心中却早已明了,只不过,他没有想过老和尚师父竟然会是曾经名震天下的杨五郎,也没有想过杨五郎为他谋划了那么多。

  他只是觉得,自己师父是南人,传授自己武功必然有自己目的。

  十九岁那年,杨五郎告诉萧远山,他要去刺杀一个人,大辽太后,让萧远山去救人。

  萧远山没有去怀疑自己的师父,一切听从安排,他知道自己师父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他,也是为了南北双方的太平。

  大辽太后巡狩各个部落,杨五郎安排萧远山回到当初被他们赶出来的那个部落等着,等候机会。

  没有任何的掩饰,老和尚拦路,众目睽睽之下,当街刺杀。

  萧远山就在旁边看着,静静等候,等着老和尚解决了所有护卫,大辽太后身边再没有人之时,才从人群之中扑了出来,向着老和尚的后心,一掌拍了过去。

  攻敌之必救。

  果然,老和尚回头了,师徒两个战在了一起。

  那是一场绝世大战,在大辽流传了很多年,多年以后,经历过那一场大战的人,提起来那一段往事,依旧是心有余悸。周围的人数众多,却没有人能够插手。

  老和尚没有远走,就在辽太后身边左右,弓箭手不敢放箭,老和尚甚至数次接近到辽太后半尺之内,幸好,萧远山一直在纠缠。

  但是,任谁都可以看得出萧远山不是老和尚的对手,功力没有老和尚深厚,可是,萧远山硬是用不要命的功夫,死死地拖住老和尚,不让老和尚对辽太后下杀手。

  纠缠许久,老和尚或许明白再也不能成功刺杀辽太后,便仰天长啸,迅速远离,萧远山如影随形,还要继续追下去,却被辽太后拦住了。

  原因有两个:一是担心萧远山追得太远,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有其他高手;二是辽太后也看出萧远山不是老和尚的对手,怕萧远山遇到危险。

  这一停,算是一种意外,本来后续还有诸多步骤,便是要将萧远山彻底送到辽太后的眼前,这一停,许多步骤便可以直接省去了。

  辽太后十分看重萧远山,不仅仅是因为萧远山救驾有功,更重要在于,萧远山还很年轻,武功却达到了一种骇人的地步,至少在辽太后了解之中,很少有人在这个年纪,可以达到如此成就。

  萧远山的未来不可限量。

  从此,萧远山便留在了萧太后的身边,成了萧太后的贴身侍卫。

  做了萧太后的侍卫之后,萧远山小心谨慎,也不张扬,除了值班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在练武。不过,纵然有救驾之功,萧太后也不会让人轻易做自己的护卫,自然将萧远山的家境查了一个底儿掉。

  不查,还好,这一查,便对萧远山更加放心了,本就是大辽后族一脉,自古有记载,只不过,后来那一疯魔血脉渐渐没落罢了。

  疯魔血脉只是一个说法,还有另外一个说叫“战神血脉”。

  拥有这种血脉的人,不只是武学天赋奇高,并且与人战斗之时,往往勇猛异常,能发挥出超常的水平,甚至在气势上压倒别人,别人未战,先输了三分。

  武功天赋、疯魔血脉、救驾之功等等,让萧远山深得大辽太后的重视。

  这还只是起初,在后来,大辽太后更是发现了萧远山的睿智和韬略,在很多事情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所以,萧远山渐渐成了辽太后的心腹。

  萧族是大辽后族,一直如此,让有些人看不顺眼,也让有些人眼红,甚至要暗杀大辽皇后,大辽太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同族,便将萧远山派了过去,成为护卫大辽皇后属姗军的统领。

  从此以后,萧远山guanjie不高,但是,越发得到大辽太后的信任。

  三、分析慕容博针对萧远山的原因

  武林中人士只知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姑苏慕容,只知武林世家的姑苏慕容,却不知道,姑苏慕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大燕皇族之后。

  他们虽然有一个武林人的身份,但是在江湖人的外表之下,却掩藏着一个勃勃的野心,世代相传,他们想要恢复祖上的大燕。

  慕容博虽然早年丧父,但是,在母亲的教导之下,慕容博从未忘记自己身为慕容家传人的使命,他不仅武功要成为天下第一,更为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恢复大燕。

  随着年纪渐渐长大,慕容博到了江湖之上,混出了一些名声,也和同时代的佼佼者有很好的朋友关系,他交友很广,天南地北,中原内外。

  他是有心人,以有心算无心,自然百无一漏。

  他一开始,只是交更多朋友,为得是将来举事,有人为他助威,他一直在等一个时机。

  时机,要从乱局之中起。

  可是,彼时的天下,还算太平,小摩擦都很少发生,大辽和大宋这两个世仇也早早不打了。他几经打听,才发现,原来,在大辽,有一个叫萧远山的人,经常劝阻大辽太后对南下的犯边。

  他虽然知道,可是,他也毫无办法,很明显,他不可能远远跑到大辽,去将萧远山给刺杀了。何况,他细细打听过关于萧远山的一切,明白萧远山武功奇高,别说自己一个,自己去七八个,也不会是萧远山的对手。

  更何况,萧远山掌握着属姗军,自己前去,分明无异于找死。

  他暗暗着急,却只能耐着性子,等待机会。

  终于,让他等到一个机会,萧远山要去探亲,并且,他弄到了萧远山探亲的路线图,知道萧远山要抄近路,借道雁门关,便心生了恶毒一计。

  于是,假传消息给自己的好友玄慈,让玄慈误以为真的有人要去少林夺取武功秘籍,便纠结了一些中原武林高手,前往雁门关,围杀萧远山。

  从上面可以分析出慕容博针对萧远山的原因:

  1、他希望大辽和大宋出一点纷争,只要乱了,他便可以趁乱而起,得到自己想要的。

  2、萧远山身为属姗军统领,具体职位或许不高,但是,地位却十分高,是辽太后面前的红人,深得辽太后的重视,多次劝阻辽太后南下。因此,要除掉萧远山。

  3、萧远山是辽太后身边的红人,只有这样的人在雁门关出事,才会引发辽太后的怒火,才会引发大辽和大宋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慕容博这个计谋一出,便充满了狠毒。

  最后我想说

  其实,萧远山是一个好人,他虽然在后来因为乔峰被陷害,做出了许多不正常的事情,但是,那不过是因为失去了理智,和乔峰一样,一旦情绪上来了,不冷静了,往往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

  慕容博在利用完玄慈之后,本来应该有后续一系列的计谋,在暗中推波助澜,让大辽和大宋出现矛盾,继而引发乱局。

  然而,一切都出乎意料之外。

  他知道萧远山的武功高,却不知道萧远山的武功高到了一个恐怖的境界,中原武林数十位知名好手,竟然都不是萧远山的对手,如果不是萧远山突然不再出手,自己选择了跳崖,在场之人,将全部丢掉自己。

  慕容博被吓到了,从此隐姓埋名,甚至假死,所以,后续的一系列阴谋没有实施。

大辽国国都都在哪里

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不免会想,这问题这么简单随便查下就知道啦,毕竟一个朝代的国都最多就两个,比如明朝的国都就一个首都北京和一个陪都南京,不是很容易吗?的确一般情况下一个王朝的国都基本上都采取两京制,即一个首都加一个陪都。但是辽朝却是个例外,它不但经常变换国号,反复使用着辽和契丹这两个国号。其国都的设立更是与众不同,它不是采用一般王朝普遍采用的二京制,而是采取更为独特的五京制。

辽朝是公元907年由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机所开创的朝代。它历经二百余年一共有五个国都,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且这五个国都是同时存在的,而非先后存在的。那么这五个都城是怎么来的呢?又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呢?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这里澳古君为你一一揭晓。

上京临潢府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登基称帝,建国“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当然这个地方并不是叫上京临潢府,而是叫苇甸。当年耶律阿保机成为部落首领后,就将这里选为政治中心并建立“龙眉宫”,史称“西楼”。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在此继任为契丹大首领,并在“西楼”开始营建宫殿。后随着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其余的六个部落,并于公元916年称帝,建国“契丹”,即在“西楼”开始大规模的营建皇城,而这个时候西楼也更名为“皇都”。后在927年随着契丹国力的增强,契丹的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光开始有计划的对皇都进行扩建,史载“太宗诏建日月四时堂,图写古帝王事于两庑”,自此日后的上京基本营建完毕。

927年11月随着契丹灭亡后唐并夺得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先是改国号为“大辽”,后将“皇都”改为上京,并建临潢府。自此上京临潢府被正式定名,并开始了长达二百余年的辽国都城的历史。当然辽国之所以会在此定都,那是因为上京从耶律阿保机开始就一直都是契丹族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契丹族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契丹族在内蒙古建立的第一座京城,所以它是首都自然理所当然。

东京辽阳府

辽阳府所在地原是渤海国的辽东城,也就是今辽宁辽阳。渤海国是唐朝时期东北地区的一个割据政权,在宋之前一直有着“海东盛国”的美誉,其国力也一直都在北方其他民族之上,但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国主都太过无能,导致国力极速下降。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为了向东扩张契丹的势力,于是在一年就集中全部兵力攻向了已软弱不堪的渤海国,并于同年占领了渤海国全境。

而在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后,并在此国建立了一个由其子耶律倍所掌控的属国“东丹国”。那么讲到这里很多人都不明白了,为什么明明是讲东京辽阳府的,为何要讲“东丹国”呢?其实辽阳府之所以会成为五京之一,就是跟东丹国有关。当年耶律阿保机在灭亡渤海国的二年之后就驾崩了,原本继位的应该是作为太子的耶律倍,但是由于当时的耶律德光受到述律后的支持从而替代了耶律倍坐上了帝位。

而耶律倍因势力薄弱也没办法,只能在东丹国做他的国王。但耶律倍虽已安心的做他的国王,不过耶律德光可不放心他和他的东丹国,毕竟本来这皇位是他的,所以他登基后就借口辽国的边境需要将原本的辽东城升为辽国南京,并在此驻扎重兵,以此来死死盯住东丹国和耶律倍,而后更是借口辽国南京作为辽国国都需要大力发展,而发展就需要人,于是就让耶律倍从东丹国的都城天福城迁移人过来,而作为属国国王的耶律倍也绝对不能不同意,最终在这样的操作下,东丹国就被耶律德光弄的国力骤降,甚至在930年作为国王的耶律倍都被迫逃到了后唐。

而后随着东丹国的名存实亡,实际上辽国已经开始直接管理着这片土地。于是耶律德光最终就在辽国南京设立中台省,并有这个机构来管理整个东丹国,后在938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府。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前期的东京辽阳府并不是辽国的国都,而是东丹国的行政都城,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辽国掌控整个东丹国。后在后期随着在982年东丹国被废,辽国直辖了这块土地后,作为当时东丹国的行政首都东京辽阳府才开始真正的成为了辽国的行政首都,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着整个辽东的土地。

南京析津府

析津府就是今北京,为辽国陪都。公元938年随着辽国吞掉了幽云十六州,辽国开始在此地建立行政治所,在幽州建立“幽都府”并升为南京(后改为燕京析津府),自此成为辽国五京之一。众所周知幽州历来是经济发达的农耕地区,也是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屏障,辽国得到这块地方自然而然就要牢牢掌控住,再加上此地多是汉族,辽国的首都上京又离这块地盘较远,管理上来说未免有点鞭长莫及。

于是最终辽国决定在此地设立陪都,同时建立了一个“南院”机构,由它来治理辽国在整个北方地区的土地和臣民。后到公元1004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之后,辽国南京的地位就显得更为的重要,在这个时候辽国南京是辽宋两国的贸易点,也是宋朝向辽朝输送贡品的交接点,宋朝每年向辽国赠送的岁币、布匹等都由此地直接送往上京。自此辽国南京的五京地位就一直未有取消,直至辽灭亡。

其实初期辽国在南京析津府设立陪都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有效的掌控辽国在北方地区的疆域和汉族百姓。后来在经过与宋的和谈后这里就更是成为了辽国的经济中心,辽国几乎一半的钱粮都是从这里获得的,而且宋朝的进攻的巨额财富也是从这里送往上京的,所以在这里辽国自然要特别重视,而且由于这里的条件要比辽国的任何地方都要好,所以在当时辽国的皇帝在这里修建了豪华的行宫,且在这里待的时间要远远多余其他四京的时间。也就是如此此时这里也自然就成为了辽国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那么作为辽国陪都也名副其实。

中京大定府

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公元1007年随着辽国相继征服奚、乌古、黑车子室韦、鞑靼、回鹘与渤海国等国,又获得了幽云十六州及漠北地区,可以说到了辽圣宗时期辽国的国土已经远远大于辽刚建国的那个时候。而随着辽国国土的极具扩大,曾经位于中心的上京此时已然是变成了偏居塞外的城市,显然此时的上京已经无法再作为疆域广阔的辽朝的都城。

最终在1007年辽圣宗决定迁都中京大定府,并在这里仿造故唐“神都”洛阳营建全新的都城来作为皇室的新居住地。至于为何要在这里营建新都,那是因为此地正好处于上京和南京的中间,而且气候宜人,四通八达,宜农宜牧,可以说是最适合建立大都市的地方。再加上当时辽宋两国当时正处于和平期间,两国贸易不断,两国来使更是接连来往,而刚好皇帝在中京有便于接待宋使,而且当时的辽国南京又是辽国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所以在中京这个位置既能照看到幽州,又能照看到上京,这绝对是最佳的去处。

简单的来说辽国之所以会迁都于此,原因就在于中京可以说是属于辽国的核心地带,这里离辽国的其他都城都不远,且交通也更为便利,在这里建立都城可以更好的协调辽国各都城的关系,亦能更好的控制整个辽国。

西京大同府

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也是辽国的陪都。公元1044年辽国将云州升为西京,府曰大同府,自此成为五京之一。云州是辽国当年从后晋手中取得的幽云十六州之一,本来云州的地位并不突出,因为有幽州的存在,所以并未收到辽国君主的重视。但是在了辽兴宗时期,随着辽夏两国关系的恶化,西夏对于辽国西境的威胁越来的严重。

于是位于西境要地的云州就越发显得重要,再加上宋朝对于辽国西境也是虎视眈眈,最终辽国决定将云州升为西京,并作为陪都,同时派驻重兵,并有王公贵族来直接管理。当然辽国在云州设立陪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云州在当时是幽云十六州最中心的城市,在当时如果要设立都城就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刚好云州周边的城市就可以提供一切资源,再加上云州四通八达,交通本就便利,所以最终选择了云州来作为辽国西境的陪都。

当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辽国在云州设立西京,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西夏和宋对于西境的觊觎之心,从中确保辽国对于西境疆域的掌控,和其周边城市的管理。

可以说辽国之所以会在全国设立五个都城,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和控制着这个幅员辽阔的辽国。它设立的五个都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目的,比如设立东京辽阳府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原渤海国的土地和子民,设立南京析津府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北方的土地和治下的汉族百姓,同时也为了便于与宋朝的贸易。实际上辽国实施的这种针对不同区域分而治之的方法的确加快了辽国对于新占领地区的征服脚步,同时也加快了新占领地区的经济恢复,所以不得不说辽国的五京制的确是一种实际而又有效的管理制度。

为什么游牧部落建立起来的大辽,能够靠盟约与大宋持续一百年和平

宋朝在我国的历史,也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朝代。虽然在文化和经济上,宋朝都是独占鳌头的国家,但是在军事实力上,却被辽和西夏等国家压了不止一个头。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宋朝却还是通过盟约的形式,在四面环敌的情况下,维持了数百年之久。

而在宋朝时期,最重要的盟约之一,就是和辽签订的澶渊之盟。那么为什么一个游牧部落出身的辽,却能够和宋签订合约,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呢?

一、耶律阿保机的雄才伟略

辽的建立,与辽太祖的雄才伟略少不了关系。当契丹还是个小小的部落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发展契丹的机会。趁着中原还处在五代十国的时候,他第一个力排众议,主动接受中原的流民们,并且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开荒耕作,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其次,他主动招揽人才,让其中有文化的人,负责教导契丹人们文字和读书,甚至还制定出了规范化的法律。

在一切向先进学习之后,辽太祖也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制度和队伍,让辽朝在面对宋朝的时候,有了不小的底气。而率先建立起来的先进制度,也让辽朝在军事上,成功地统一了东北地区,最后更是稳定了北方的局势,让自己有能力有基础,和宋朝一较高下。

二、宋朝丢了燕云十六州

在《宋史》中记载,宋朝之所以活得那么艰难,最后不得不专心发展南方,最大的原因就是燕云十六州没了。在后唐时期,石敬瑭为了能够让自己成功称帝,甚至不惜出卖自己国家的领土,以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让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帮他打败后唐。最后,后唐的确是灭了,他也的确自立为后晋,辽朝那就更高兴了,毕竟白捡了燕云十六州。

而丢失了燕云之地后,对宋朝来说就没有那么好了。中原北方的土地,黄河以北几乎都在辽国骑兵的行军范围之内。如果宋朝都城还在北方,那么辽朝完全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就让自己的骑兵遍布在黄河以北的各个干道上,憋都可以憋死宋朝的运输。所以燕云的丢失,让宋朝一开始就有了极大的不利,不得不选择向南发展,以保证延续。

三、北宋重文轻武,强干弱枝

北宋在建立的时候,在军事制度上就出现了岔子。赵匡胤虽然也是靠实力打下的天下,但是在成立宋朝之后,他却开始矫枉过正了。在吸取了唐朝灭亡的经验之后,赵匡胤开始担心自己的老兄弟们,会不会也像他一样,会带兵起来拉下他,自己称帝。于是开始百般限制武将们的权力,最后更是做出了杯酒释兵权这种后世有名的事。

而宋朝的军事制度下,武将在朝廷中得不到地位和权力,于是不少有志之士,都只好为了生活,选择去做文臣,而不是武将。况且在这种军事制度下,边境的军力其实是相当少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宋朝的都城之中,负责维护治安。这就使得在边境之战中,宋朝根本没有办法战胜辽朝的骑兵们,而辽朝越靠近南方,受到的抵抗也就越大,也没有办法拿下宋朝的大城市。

四、西夏的建立

在西夏建立之后,中原大地上再一次出现了三国鼎立之势。而此时的辽实力最强盛,疆域最大,成立的时间最久。宋朝虽然军事上弱了,但是经济和文化却是三国中最好的。而西夏趁着两边僵持不下,就抓住机会在西北开始蚕食宋朝的土地,壮大自己的势力。此外,更是让自己的皇室和辽朝联姻,达成了兄弟之国的关系。在西夏的设想之中,最好的走向就是辽朝和自己配合,两边一起出兵夹击北宋,然后最后一起瓜分北宋。最后再找机会和辽朝保持和平,亦或是吞并辽朝。

然而对于辽来说,这却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想要的是让北宋和西夏打得两败俱伤,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等待两边都不行了,就南下吞并北宋,然后让西夏臣服。所以在这段时期之中,维持双方的战力平衡是最重要的。

既然没有办法控制西夏的实力,那就只好让北宋缓一缓,把注意力都放在西夏的身上了。这才是在澶渊之盟后,辽朝和宋朝能够维持百年和平的原因。

参考文献:《宋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契丹相当于现在哪个省

契丹比宋的国土面积还大,作者却说相当于那个省,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作者的历史知识,契丹的面积有489万平方公里,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而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如此辽阔的面积,却说相当于那个省,现在最大的新疆自治区的面积是166万平方公里,契丹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一定要正确对待

李元昊居然先后打赢了大辽和大宋,他算不算是一个霸主

是不是霸主?不是看名义上谁臣服谁!

如果看名义上的情况,不要说李元昊不是霸主,他连皇帝都不是,因为大宋不承认他是皇帝,大辽也不承认他是皇帝。

但是,看实际情况的话,他其实就是一个霸主,因为打赢大宋之后,宋朝必须每年给“岁币”给李元昊。

尽管西夏表面上臣服大宋,事实上是大宋“用银子换和平”,这种臣服是好看不好吃,宋朝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想当年!据说,李元昊连胜宋军,不可一世,写信给范仲淹,语气非常傲慢、粗野。

范仲淹气极了,当着西夏使者的面,将信撕碎,一把火烧了。

吕夷简和宋庠却向皇帝弹劾范仲淹,说他私自和李元昊往来,而且将往来书信毁灭,罪当斩首。

范仲淹上书将自己和元昊书信往来的前因后果一一说清。最后宋仁宗还是将范仲淹降职录用:让他到耀州去了,不久又派他到庆州去。

陈执中出任陕西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和夏竦共同率领永兴军。

听说范仲淹被调走了!

李元昊马上进攻麟府,攻破宁远寨,攻陷丰州。

不久,李元吴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准备攻打六盘山下的好水川,这个好水川就在宁夏隆德西北,为了发挥西夏骑兵的优势,李元吴此次依然采取诱敌、伏击的策略。

他将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另一部分则攻打怀远,并扬言要攻打甘肃平凉以诱敌深入。

结果李元昊居然胜了。

李元吴获胜后,挥师南下,连破数寨,一直攻到渭州。

后来,范仲淹东山再起,被朝廷重新任用,带兵来援,陕西诸路军也牵制着西夏军的兵力,李元昊于是不敢再深入,大肆掠夺后回师了。

大辽皇帝就会吹牛,此人无才无德,攻打西夏就是一个笑话而已!

后来,庆历三年,当听说自己的女儿不受宠爱,还被李元吴欺负后,辽兴宗勃然大怒,他立刻御驾亲征,率领十万大军讨伐西夏。

这场大战,以辽兴宗的惨败而告终。

辽国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大辽皇帝自己还差点儿被生擒活捉。

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位辽兴宗,就是一位只会吹牛的家伙!

据说,为了对付西夏,大宋与大辽和议了。

但是,此时的李元昊却已经坐大了,无奈天公不作美,西夏境内天旱年荒,全国交困。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和谈称臣,就成为李元昊唯一的选择。

或者说,反正也抢够了,是时候该见好就收了。

他便故伎重演,又表示愿意臣服宋朝。

在审时度势后,李元昊这个俊杰终于选择了识时务,他向宋朝抛出了橄榄枝,与宋朝和谈了。

事实上,西夏准备和谈的消息传到宋朝后,宋朝群臣立刻分成了两派,主战派与主和派。

主战派认为,西夏想和谈?

“没门儿,继续打,打到他亡国为止。”

“现在外边局势良好,西夏被宋辽围攻,为什么要偃旗息鼓,不给李元吴致命一击呢?何况,我们跟西夏打了这么久,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这些账怎么算。”

大臣们争论不休了。

最后范仲淹说道:“既然我们打不过李元昊,也没法教化他们,就索性花钱买平安吧。

据臣所知,咱们一个州的赋税,就有几十万缗,就算全给李元昊,也能把他乐疯了。

咱们用一个地方的税钱,就能换一个天下太平,这笔买卖还算可以呀,还望陛下三思。”

宋仁宗一听,觉得范仲淹言之有理,就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开始与西夏谈判了。

当时,李元昊为了跟宋朝砍价,来了一个狮子大开口,直接开出了十多个和谈条件。

这就是漫天要价,等着宋朝就地还钱。

和谈条件送到宋朝后,宋朝君臣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把这和谈条件压缩到了六个。

天授礼法延祚七年,也就是1044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规定西夏向宋称臣,李元昊接受宋的封号。

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上兵、民户等归还对方。

最重要的是:大宋每年必须给西夏岁币银7万两、绢15万匹和茶叶3万斤。

这一年是宋仁宗庆历四年,因此这个协议史称“庆历和议”。

西夏的“宋、辽两属关系”,也就是它既臣服大宋,也臣服大辽,只是名义的臣服,李元昊在自己国内仍是建元称帝。

名义上,西夏历代继位之主均受宋朝册封,实际上又历代均与宋朝混战不已,就算是西夏主动的战了又请和,和了又挑衅,反复无常。

可见李元昊称臣是事实,但是李元昊不归宋朝管,而且宋朝每年必须送银子给李元昊,李元昊当然是事实上的霸主。

李元昊有英雄气,具有霸主的个性!

事实上,西夏李德明病逝后,其子元昊在兴州,也就是宁夏银川继位。

李元昊是一位党项首领。他自幼读书,接受汉人的进步文化,通晓汉、藏两族文字和语言。

李元昊少年时即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有着独到的见解。

少年时的李元昊是在一个比较平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受过很好的教育,文武双全,智谋过人。

首先,他放弃了后唐、北宋赐封给其祖的李姓、赵姓,改姓嵬名,称“兀卒”青天子,

李元吴自认是鲜卑拓跋氏的后代,为遵从祖先保持旧俗,下令秃发。

他率先剃发并穿耳戴重环饰,以作典范。秃发令颁布三日,限期内不秃发者,一律处死。

党项民众纷纷效法秃发。

李元昊还改兴州为兴庆府,大兴土木,扩建官城殿宇。

总之,李元昊名义上不是号令天下的霸主,但其所作所为都有英雄气,是事实上的霸主,宋朝不能把他怎么样,每年还得送银子给他!所以感觉他应该算是一个霸主。

15 后梁皇帝列表

北宋皇帝庙号、名字、年号及年代表:

1、太祖 赵匡胤: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开宝 968年十一月-976年十二月。

2、太宗 赵光义: 太平兴国 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 雍熙 984年十一月-987年; 端拱 988年-989年; 淳化 990年-994年; 至道 995年-997年。

3、真宗 赵恒: 咸平 998年--1033年; 景德 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 1008年-1016年; 天禧 1017年-1021年; 乾兴 1022年。

4、仁宗 赵祯: 天圣 1023年-1032年十一月; 明道 1032年十一月-1033年; 景佑 1034年-1038年十一月; 宝元 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康定 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庆历 1041年十一月-1048年; 皇佑 1049年-1054年三月; 至和 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嘉佑 1056年九月-1063年。

5、英宗 赵曙: 治平 1064年-1067年。

6、神宗 赵顼: 熙宁 1068年-1077年; 元丰 1078年-1085年。

7、哲宗 赵煦: 元佑 1086年-1094年四月; 绍圣 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 元符 1098年六月-1100年。

8、徽宗 赵佶: 建中靖国 1101年;崇宁 1102年-1106年; 大观 1107年-1110年; 政和 1111年-1118年十月; 重和 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 宣和 1119年-1125年。

9、钦宗 赵桓: 靖康 1126年-1127年。

本段北宋皇帝传记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927—976)赵匡胤,汉族,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

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对待权臣刚柔并济,怀柔安抚,很好的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永不消逝的英雄——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

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

公元1004年,真宗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澶渊之盟后的100多年里,宋辽之间维持着和平局面,另外,宋辽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真宗时,经济迅速发展,发行“交子”,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1010-1063)1022年即位,在位41年。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时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任用范仲淹等贤臣,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虽改革失败,但同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随后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颇能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是当时的偶像皇帝。仁宗死于1063年,举国哀悼,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1032-1067)汉族,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

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

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1048-1085)汉族,1067年即位,在位18年。

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虽然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变法失败,新法于神宗死后被废除。神宗兵伐西夏,期图一举歼灭西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宋军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

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宋哲宗——赵煦

宋哲宗(1076年—1100年)赵煦,原名赵佣,汉族,宋神宗第六子。谥号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元佑八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太后去世后,亲政。在位十五年(1085~1100),建元元佑、绍圣、元符。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庙号哲宗,葬永泰陵。事见《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纪》。哲宗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结果。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1082~1135)赵佶,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5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立“瘦金体”。

宋钦宗——赵桓

宋钦宗(1100~1156)赵桓,曾名亶、煊,是北宋末代皇帝,生于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大举入侵之际,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钦宗,改次年为靖康元年。

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虽任用李纲抗金,但钦宗过于软弱,不久便免其职务。靖康二年,与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去,在位一年零两个月。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于燕京,享年57岁,葬于永献陵(今河南省巩县)。

赵桓死在燕京是史书有记载的,有定论的。《辞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说他死在五国城是不对的。

南宋 皇帝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

大辽亡国公主和明末两位亡国公主荣昌公主长平公主三位如何评论

三位都是历史上悲惨凄凉的亡国公主,都国破家亡悲惨而死,辽亡国公主耶律南仙先是母国被灭而后儿子亡终绝食而死,明荣昌公主荣耀一时在明灭亡后贫困而死,明长平公主在明灭亡后忧伤痛苦而死,三位悲惨公主全是红颜薄命。

宋朝时期,辽国的鼎盛时期跟金国的鼎盛时期哪个更强大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军事和经济。

先说军事,宋朝因为老祖宗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后遗症,重文轻武是没办法放弃的了,打仗确实不太行,也出过一些能打的人,比如狄青,比如岳飞。但是归根结底是政治上否定了军事。不用比了,宋朝垫底。再看辽金对比,辽国最高光的时刻应该是打到你北宋家门口,跟你来签约,但实际上的是,如果北宋就是跟你拖着,拖死你,辽国拖不起。我敢打赌,萧太后比宋真宗要慌的多,且看下图

这个孤军深入,途中还有那么多城没打下来。随便来支部队切断你补给?不是有可能回不去了呀。换了我是萧太后一定主动要签澶渊之盟拉。

再来看金国两次围汴京。其实宋朝军队压根没有少,宋朝牛逼将领也有,但关键是皇帝脑子不好,自己断送前程,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金将娄室率军把宋朝的关中过来的军队强行堵在潼关之外,综合结果北宋灭亡来看,金国胜出。

所以军事的排名应该是,金辽宋。

再看经济,我们知道宋朝是有名的签合约朝代,能跟他相比的也只有不争气的晚清了。但是,重点在于什么?

我们来分析一下,比较著名的有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分别给辽和金,10万白银和25万白银(宋孝宗后来跟金又签了补充协议,25万减少到了20万)总共也就30万白银。要知道宋可以算得上中国古代最有钱的时期了,宋朝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时可以达到16000万贯文,你再去看看明朝那些倒霉皇帝,崇祯还要跟大臣借钱呢。所以给出去的岁币对宋朝并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拖垮了辽和金,我们知道金灭辽,元灭金,都是在签完协议以后发生的,因为签了协议,不打仗了,你们北方优势是什么,就是打仗,现在你们也不打了,经济你们又搞不起来。不就是被活活拖死吗?因为贸易的物品不同,宋朝给你辽20万,但是你要花几十倍的钱来买我们的茶叶,丝绸等,而你们只能卖马,宋买了马就是扩充了军力,而你们辽和金在纸醉金迷下,只能慢性死亡。

所以我认为,经济实力宋第一,金辽不用分排名都是不行。

综上所述,我认为还是宋最强,哪怕北宋亡了,还可以建立南宋。继续延续百年,且看后世明朝老朱家,南明可行性很高,也是一手好牌打烂。所以历史上有南宋,却没有南明,可以看出宋朝的君主质量也要更高一点。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宋朝时候的大辽是现在哪里

宋朝时候的大辽是现在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

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