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墓葬发现没有
沈阳(盛京)昭陵位于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陵寝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4年7月1日与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和抚顺永陵,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昭陵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由南至北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方城正门称为隆恩门,上有门楼。方城四角有角楼。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晾果房和焚帛亭。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石五供和券洞门,券洞顶端是大明楼。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宝城后面是隆业山,登山俯视,陵园风光可尽收眼底。游昭陵时,先游前部。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游罢牌楼,即可至正红门,这是游中部的开始。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更引人注目。正红门内的参道两旁,有华表、石兽和大望柱,它们两两相对。既整饬又肃穆。石兽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大白"和"小白"。这两匹石马形象逼真,栩栩若生,据说是以墓主生前最爱骑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欣赏罢石马,即可至碑亭。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出碑亭即至隆恩门。隆恩门是方城的正南门,与碑亭相对。方城为后部,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游方城先要游隆恩殿。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故又显得异常华丽。参观罢隆恩殿,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现在昭陵已辟为北陵公园。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民国十六年五月(1927年),以陵寝为中心辟为“北陵公园”,如今占地面积330万平方米。其总体规划是以陵寝为中心,分陵寝、陵前和陵后三部分。园内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总面积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园内建筑与景观巧妙结合,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来此参观。北陵公园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皇太极陵墓是怎么回事
多尔衮死后不足百日便遭到清算,他的墓地当然要被严重损毁。写靼鞑日记的传教士当时并不在中国而是身在罗马,他对多尔衮死后被鞭尸扬灰的记述并不是亲临其事,而是根据友人的信件。另外汤若望也在他的日记里记载着生前尊荣无比的摄政王死后,他的骨灰被扬弃一说。我对鞭尸一说报有怀疑,并不是说顺治还顾念亲情,以他对多尔衮的成见,怎么处置多尔衮的遗体都可以想象的到。但是满人当时还保留着入关前火葬的习俗,所以多尔衮死后和被清算前应该按礼火化,以后他的陵墓被平毁,根据朝鲜的记录,装有骨灰的金棺也被取出换成是陶器,这中间骨灰必有被抛洒,留有其一已经是万幸。及到了顺治十年三月,顺治亲政也有段时日,估计是体会到了当朝处政的艰辛,也尝到了坐拥天下的绝妙滋味,推己及人,想起当年对其亲叔父所做的过份了点,就下了一道诏书,说是睿王当年犯罪自然是他咎由自取,但是其陵墓被平毁也处置太过,因此命内务府重新修葺,殿柱用黑色,由信郡王多尼派人看守。但是此后,由于多尔衮过继的多尔博已经削爵归宗,后嗣断绝,并没有人对他的陵墓祭祀祭扫修整,以至于陵墓破败不堪,过了一百多年,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当了太平天子将近四十年的乾隆皇帝推恩,才在原来的墓地基础上重新修葺。也就是说虽然平毁了,但还有残缺,顺治又让在原来基础上补修,后来乾隆又补修。是这样吧?你说对鞭尸一说持怀疑态度,可好象还有个汉人说有鞭尸,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没有鞭尸怎么盛传这么厉害?但清初也确实是实行火葬的,这件事怎么这么扑朔迷离呢?我把清宫秘档及12帝关于太后下嫁部分转贴到to:sun_buer那部分了,你看了没有?另外,小玉儿是和多尔衮葬在一起了吗?关于鞭尸一说,也有明末清初江南文人所写的杂录有记载,作者本人并没有亲眼目睹,只是听闻。关于九王墓地曾遭九索,详见于朝鲜的李朝实录,多尔衮遭清算后,陵墓的陪葬品被挖掘一空,就连装骨灰的金棺也换成陶器。细细推想一下,如果多尔衮未曾正式下葬就被清算鞭尸,何来的陪葬品,装骨灰的金器当然也用不上了。想必是丧事定是一早按帝礼完成,就连陪葬品也很丰厚,这才会遭到掘墓者的垂涎。那么鞭尸也就不成立了。平毁九王墓地并不见于明发上谕,要么是顺治暗示,底下人巴结,要么顺治有过明确表示,他的后人认为这么做有亏圣德,替他做了遮掩。当年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两谋反案,他们两人的墓地也遭到皇太极旗下的大臣们发掘一空,骨灰抛洒一地,皇太极假惺惺发作了手下一通,派人重整墓地,后来盗墓的人照样升官发财,可见父子相承,其来有自。手头的史料并没有妻妾随葬九王陵墓的记录,所以我也不能确认小玉儿即多尔衮的元妃是否和他合葬。倒是有记录九王墓地左近有一公主坟,据说是他的独生女东莪的墓地。我对这公主坟一说倒也好奇,因为即便是多尔衮爵位未削,他的女儿也不过是郡主,更何况他后来被剥夺一切荣誉,革去宗室,东莪也就是一普通民女身份,何来称公主。倒是多尔衮生前,东莪的身份地位不亚于公主的荣耀。多尔衮遭到清算后,他的嗣子多尔博,女儿东莪被发往信郡王多尼府教养。多尼是多铎的长子,也就是东莪的嫡亲堂兄。东莪以后的命运并不见于清史,但我对于这一女子的身世颇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