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普法战争后的法国,为何能快速复兴
- 普法战争是为何而爆发的战争形势是怎样的
- 1871年普法战争,普鲁士打败了法国,为什么却不趁机吞并法国
- 法国普法战争中赔了50亿金法郎,为什么法国没有大伤元气
- 有人说普法战争前,普鲁士的实力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法国了,这种说法对吗
- 法国为什么会输掉普法战争
- 首次使用TNT是普法战争吗
- 普法战争时期的普鲁士陆军序列和动员能力如何
- 历史上,奥地利和法国为什么会分别输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后的法国,为何能快速复兴
《马关条约》大清王朝赔款2.315亿两白银,约相当于3.6亿日元!日本借此迅速完成现代化而大清朝一再衰落。殊不知,欧洲的法国也曾承受类似的奇耻大辱,这就是普法战争的赔款!俾斯麦在击败法国后经过短暂犹豫,下定决心削弱这个德国在欧洲大陆最大的竞争者,因此突然将原定为2亿金法郎的赔款提高到60亿金法郎,而且将法国五边形领土边境的要塞全部解除武装,拆除里面的大炮运回德国,最后还有大家熟知的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关键省份。俾斯麦的这种手段就和40多年后的《凡尔赛和约》一样,在经济上压榨、在军事摧残战败国,企图让对手永远无法重新崛起。
但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凡尔赛和约》没能阻止德国的崛起,甚至因此埋下的仇恨又滋生出了第三帝国复仇的火焰。法国在俾斯麦苛刻的条件下变得空前团结,外交家们四处奔走拉拢外援共同限制德国,将军们也重新集结与占领法国的德军对峙(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成帝,德意志帝国建立),最终将原60亿金法郎赔款降低到50亿,而且以惊人的速度还清了包括利息在内的赔款。法国社会满怀对新兴德意志的不满,倾其所有的重建法国,就像当初拿破仑突然从厄尔巴岛回国一样,法国人燃起的热情让俾斯麦都很吃惊,在短短3年内这笔原本不可能还清的巨款全部到账,不仅如此,法国还无偿贷款给当时的俄国24亿金法郎,最终在1914年法俄联手对付德国,俾斯麦埋下的恶果最终由威廉二世来承担。
50亿金法郎在19世纪末兑换成白银的话,不比《马关条约》赔给日本的少,小小的法国是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还清,同时还能拿出差不多二分之一的钱去收买俄国呢?为了筹钱法国政府鼓励社会企业出口赚取外汇,同时加大在殖民地的掠夺力度,主动放弃一些非关键的利益与英国、俄罗斯联合,换取两国对法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在谈判中法国还用被割占区的国有基础设施抵消了大约4亿金法郎的赔款,同时拿出国库中的金银储备偿还了约6亿金法郎的赔款,截止到1877年也就是战争结束后的第6年,法国财政就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了过来!随即也开始了军队的重建,连俾斯麦宰相都说:法德战争不可避免了。
俾斯麦在执政末期大力发展经济,利用50亿金法郎赔款强化军队,同时投资扩大阿尔萨斯和洛林境内的煤铁企业,振兴德国社会的工商业。俾斯麦也主动缓和与英国的关系,声明不会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而后来公海舰队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是威廉二世确定的战略方针,这正好让法国人捡到便宜。为了共同遏制德国,英国与法国、俄国走到一起, 协约国的主体正式成立,法国的暗中奔走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当初那50亿金法郎赔款卖下的祸根。
普法战争是为何而爆发的战争形势是怎样的
普法战争指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战争,战争以普鲁士王国获胜、法国战败投降而结束。
普、法矛盾由来已久,至19世纪60年代,两国因皆欲争霸称雄于欧洲,故关系恶化。
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是一个由34个独立的国家和4个自由市组成的松散的联邦。这个联邦没有中央政府,没有统一的军队,各国皆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统一。
普鲁士与奥地利是德意志诸国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1866年6月的普奥战争,意在夺取德意志联邦领导权的普鲁士,击败了不愿意统一、只想维持自己在德意志内霸权的奥地利,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翌年,以普鲁士为首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基本完成了德意志统一。
但当时南德意志的4个邦还处于法国的控制之下,为了统一全德意志,普鲁士首相O.von俾斯麦(1862~1890年在位)决意同法国开战。
时法国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经常对外发动战争,他不愿看到德意志统一并强大,曾公开说道:德意志决不能统一,它应该被分成三部分!
当时法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资产阶级为了转移国人的注意力,夺取德意志的莱茵河西岸地区。而普鲁士方面则视法国为德意志统一的绊脚石,同时也企图夺取法国矿产丰富的洛林与阿尔萨斯地区。于是,一场大战便不可避免了。
由于俾斯麦的纵横捭阖,当时国际环境有利于普鲁士王国,而法国则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为英国、俄国不愿法国过分强大。
普法战争是由西班牙王位问题所引发的。
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宣布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被新党驱逐出国,遁至法国避难。西班牙临时政府建议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族(德意志的主要统治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远亲)即西班牙王位。
1870年6月,利奥波德出任西班牙国王。法国对此提出抗议,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让步。7月13日,法国要求威廉一世作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威廉一世同意,并电告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
而久思同法国一决雌雄的俾斯麦蓄意挑起战争,遂篡改了国王威廉一世的电文并公诸于众。这一上下其手的做法使法国蒙受耻辱,激怒了国王拿破仑三世。
7月19日,法国正式向普鲁士宣战。当时法国有40万军队,拿破仑三世一厢情愿地以为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完全可以很快击败普鲁士。然事与愿违,由于战前准备不充分,法军装备、粮草严重缺乏,且宣战后动作迟缓,直到宣战后的第八天,法军的25万人马方才进至法普边境,从而失去了战争的突然性与先机。而普鲁士则趁机集结了40万大军,完成了军事部署,蓄势待发。
8月2日,法军攻入普鲁士境内,但立即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8月4日,普鲁士军队开始全面反攻,法军全线崩溃,普军攻入法国境内。
拿破仑三世见大势不好,急忙将指挥权交给巴赞元帅,自己则乘着一辆马车向西狂逃。巴赞抵抗不敌,败退到麦茨要塞,随即被普鲁士军队包围。法军麦克马洪元帅率领12万军队退至色当要塞,同先期跑到这里的拿破仑三世会合。不久,色当要塞亦被普军包围。
9月1日早晨,色当决战开始。
法军龟缩在坚固的要塞中同普军对抗。普军占领了色当四周的高地,用700门大炮猛轰色当要塞。法军损失惨重,麦克马洪元帅也被击伤。
在普军强大炮火重击下,拿破仑三世无心亦无力抵抗,遂于下午三时在城中的中央塔楼升起一面白旗,同时派人向普鲁士国王送去一封投降书。
9月2日,拿破仑三世正式签署了投降书,同麦克马洪元帅以及39名将军、8.3万军队向普鲁士王国投降。
色当兵败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于4日发生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成立以L.J.特罗胥为首的国防政府。
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东北部,矛头指向巴黎。但特罗胥国防政府并未作积极抵抗,19日,普军包围巴黎。巴黎人民开始组织国民自卫军。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军于梅斯投降。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皇帝位。
28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投降,解除正规武装,召开国民议会批准条约草案。但巴黎国民自卫军仍继续保持武装,要求抗击德军。3月1日,法国议会批准条约草案。
3月18日,巴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在巴黎被包围时,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领导了反对资产阶级政府的革命,3月28日宣布成立巴黎公社。凡尔赛政府调集军队与德军配合封锁巴黎。
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普法战争结束。
条约条件苛刻: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国;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皆由法国负担。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军事格局。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支配全德意志,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并成为现代世界史上一个强盛的国家。
图片皆选自网络。
1871年普法战争,普鲁士打败了法国,为什么却不趁机吞并法国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法国战败,皇帝陛下伟大的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加冕皇冠荣耀时刻随拿破仑落幕灰飞烟灭,强大不可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束。拿破仑去世7年后,英国才允许法国将他遗骸运回,法国随即派拿破仑儿子安维王子飘洋过海寻找父亲遗骨,但直到12年后的1840年9月,拿破仑遗骨才成功运抵巴黎。消息不胫而走,9月15日巴黎市民倾城出动,塞纳河畔迎接这位历史伟人回归。这时距滑铁卢兵败已25年,法国人仍疯狂崇拜拿破仑,他肉体已离开人世,可精神长存,拿破仑的生命已化作了法兰西民族的力量,历史前进的力量。
因为拿破仑所代表的法国精神以及巨大崇拜力量,法国有部分人拥护由拿破仑后人,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高傲的法国人心目中,拿破仑之后法国无论战败多惨,还是欧洲强国。事实也如此,继承拿破仑帝国衣钵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在欧洲具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可挑战时刻存在,普鲁士战争潜力还有统一德国执念,就如时刻准备落下的匕首,在法国心中埋下阴影
当时欧陆情势是,高傲的法国不断希望能重复拿破仑第一帝国荣光,虚伪又强大的英国,实行大陆均势政策,阻止欧陆霸权国崛起,雄心勃勃的普鲁士锐意改革,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制定着德国统一计划,曾经欧洲宪兵俄国却在资产阶级革命洪流中,科技发展中慢半拍,成欧洲落后国家,欧陆四强风云如故,奥地利则和普鲁士一样有统一德意志野心。
德意志统一按时间可分三步:
第一:没有子嗣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病故,紧接着1864年爆发普丹战争;接着,意大利统一运动给普鲁士提供了出兵借口,1866年普意联手攻打奥地利,史称普奥战争,最后,西班牙欲引入德意志霍亨索伦家族,封为西班牙国王。此举致使法国为摆脱被霍亨索伦势力的包围,遂向普鲁士宣战,于1870-71年爆发普法战争,普鲁士赢下了所有三场战争,意味着1815年和约签字方中已无任何一方支持奥地利在中欧的利益,整个德意志只接受普鲁士统治。之后奥地利不再也无力干预德意志事务。
可是为何三连胜之后的普鲁士不一口气吞并法国。原因也很简单。
1-国家实力不足
法国一直是欧陆强国,这是毋庸置疑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但并不代表普鲁士总体强于法国,只是一场局部战争胜利而已。
2-侵略战争法国国民不好惹
虽然是法国首先宣战可是普鲁士却是对战争蓄谋已久,而法国人是欧洲最爱过的人民也许他们会抱怨国家不够好,但是国家危亡时刻,他们一定会万众一心,也因此法国人们因为战败爱国热情高涨,普鲁士不是不想消灭法国,而是打不下来,色当惨败,巴黎被包围,又如何,法国的体量在还,他还有海外无数殖民地,可以在短时间内组建庞大的军团与普军作战,时间越长对普鲁士越不利,还不如接受法国投降划算。
3-欧洲外交局势
其实在战前,整个欧洲都等着看法国的笑话,事实也确实如此,貌似强大,首先宣战的法国却一败涂地,但是普鲁士如果敢越界直接吞并法国,那么第一个不答应的就该是英国啦,再加上在后面虎视眈眈俄国,西班牙,瑞典,意大利,奥地利,我们有理由相信,又一次反普鲁士同盟会马上组建出来。
4-普鲁士的战略诉求
普鲁士战略诉求从始至终就是完成由他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连大德意志统一都没有提过,战略目标决定普鲁士只能是达到战略目标就足够啦,因为国家势力还有国内外形势都不允许普鲁士吞并法国。
所以总结就是:首相俾斯麦同志深明适可而止道理,打破欧洲平衡,到时候被围殴,并不是对普鲁士最好的选择,还不如积蓄实力拿到稳妥的利益等待下次机会,这才是政治家的最优选择,于是才有后来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出现。
法国普法战争中赔了50亿金法郎,为什么法国没有大伤元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法国毕竟是欧洲大陆头号强国,根据1871年《法兰克福条约》拿出50亿金法郎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时条约如下:
法国国民议会与德国(普鲁士王国)政府签署条约,其条款如下:
- 两国边界最终确定:法国把阿尔萨斯省的大部分与洛林省属下的摩泽尔省割让予德国;
- 定下德军从法国特定地区撤出的初步方案;
- 规定法国在四十九年内赔偿五十亿法郎给德国,作为赔偿在战争所失;
- 承认普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 法国偿还所有赔款之前,必须接受德军在法国北部的占领。
首先,法国人用阿尔萨斯-洛林的铁路抵消了3.75亿。
随后,法国任从银行取出库存的黄金支付了2.73亿,白银支付了2.39亿。
以上就是8.87亿了。
其余,全部是用银行券和汇票支付的。
筹集的方法也不复杂,法国政府发布战争国债,让老百姓来购买。
法国人中有钱人众多,大家也颇有爱国精神,纷纷出钱,很快就凑够了金额。
为什么法国人这么踊跃出钱?
因为根据条约,只有法国人支付了所有的赔款,德军才会撤退出法国领土。
既然打仗不能让德军撤退,法国人就只能出钱了。
其实,德国人根本不相信法国能够迅速拿出50亿法郎赔款,所以预计至少会在法国北部驻扎10年。
谁知道,法国人在3年就偿还了50亿赔款,德国被迫全部撤退。
不过,这50亿的战争国债,法国很快就赚了回来。
赔款支付完毕仅仅3年后的1877年,法国就通过出口的利润支付了所谓人民手中的战争国债。
更夸张的是为了向德国复仇,法国还在1888-1889年三次借款24亿法郎给俄国,以拉拢它一起对抗德国。
而德国人也没有开心多久。
一战德国战败,共支付230亿金马克的赔款,其中95亿给了法国。
有人说普法战争前,普鲁士的实力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法国了,这种说法对吗
谢邀,这种说法肯定是对的。如果普鲁士在一些领域没有两把刷子,又怎敢在周边列强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挑起统一德意志的大旗并且向法国开战呢。
但,对抗法国时,已经不只是普鲁士这一个国家了。我们来看普奥战争结束后,发生了什么。
1866年8月,美茵河以北的21个邦和3个自由市共同缔结了一项同盟条约。随后于1867年正式组建了北德意志联邦。根据宪法,联邦在形式上保持独立,普鲁士国王是联邦主席,俾斯麦是联邦总理大臣,和后来1871那套宪法一样,俾斯麦只对主席负责,不对议会负责,1867年同时还和南德诸邦之间通过了共同的灌水措施和贸易措施,可以说,一个经济上统一的德意志已然出现,而这就是政治上统一的德意志的雏形。
看完了这点,就能明白,法国对抗的不只是一个普鲁士,他的对面几乎是整个德意志。而在德意志面前,法国的确没有像拿破仑三世所说那样“这次战争只是到柏林军事散步”的实力。
而这些差距在某些领域表现的更加明显。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国战争准备的更加充足,它的煤产量是法国的 2.5倍,消耗的现代能源也比法国多50%。
由于民族工业和军事的高度重合,总参谋部的谋略规划,德意志军事动员的效率也远远高于法国。
因此当时的法国轻敌之下,被迅速击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法国为什么会输掉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一场由普鲁士蓄谋刺激法国,而法国受不了挑衅主动宣战,双方在战前都自信满满,结果却是法国被普鲁士被吊打的战争。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虽然是一边倒式的战争,但是法国并不弱,只能说普鲁士太逆天了。
狂妄自大的法国
普法战争之前,法国人非常自负。法国的激进民族主义分子认为捏死普鲁士就跟捏死蚂蚁一样,当然了,法兰西人自负也是有资本的。因为就在与普鲁士开战的前十几年,法国连续打赢了两场欧陆霸权争霸战:
1853年—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联合英国痛殴当时的欧陆霸主沙俄;
1859年帮助意大利打赢了奥地利帝国,赢得了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在这两场战争中,法军表现出了一支高度职业化军队应有的表现:擅长打局部战争,火炮的威力优于对手,战术比俄奥更合理;并且战争理念更先进,比如法军普遍配备无线电报和战地医院、将铁路运输、统一校表进攻等先进理念融入战争。不恭维的说,这一阶段的法国陆军与英军水平持平,在欧洲大陆是要高出沙俄和奥地利一个档次的。
除了陆军之外,法国的工业化水平在当时欧洲大陆也是最高的。尽管跟英国有差距,但是比欧陆国家的水平要高。法国当时的社会工业化程度、政权的组织能力、对基层控制力(动员青壮年入伍和征税)、军队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等,都处在欧洲领先水平。
后来居上的普鲁士
前面吹了那么多法国的优势,下面再来说普鲁士。普鲁士之所以能在普法战争中可以吊打法国,是因为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吸取了法国的优势,还在法国的基础之上又有进化。
比如说法军的大炮厉害,轰的沙俄和奥地利很惨。普鲁士的钢制克虏伯大炮更狠,直接把法军轰懵逼了(克虏伯炮比法国拿破仑炮的射速快两倍,射程远三倍)。法国人的火炮其实已经很厉害了,只不过普鲁士的炮要更高一个层次。
再比如法军擅长用铁路运兵,克里米亚战争中就打的骡马运兵的沙俄一脸懵逼。但是普鲁士玩的比法国更溜。战争爆发后,法军在一个月内将二十四万人运到了普法边界,然而普鲁士是三十七万人。法国不算差,只是普鲁士更优秀。
还比如战争潜力,法军是高度职业化的近代陆军,兵力和素质都很高。但是普鲁士针对法国的这一特点,建立了预备役制度。使得普鲁士的常规武装虽然不如法国,但是打起仗来,动员百万有经验的士兵入伍根本不是问题。后来普法战争中,普军随时都能保证两倍兵力痛打法军。(法国也可以临时动员百万人入伍,但是素质不行)
还有参谋部制度,其实法国的参谋部的雏形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1795年贝尔蒂埃正式成立了参谋部)。但是后来法国人貌似忘记了自己的这项发明,反倒是普鲁士在其基础之上发扬光大,普军的参谋部用严谨的战前规划打的法军一脸茫然。
像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悲剧后来又多次上演,比如法国人提出了装甲兵突袭的战术,结果法国高层嗤之以鼻,这一战术传到德国后被发扬光大,经过多次修改后,变成了二战期间著名的闪电战术。
自负与严谨的战争
上面说的都是细节,普鲁士真正能在战争中吊打法国的原因,其实在于两个方面:国力几乎持平以及双方在战前的态度差异。
先说国力,普法战争名义上是普鲁士与法国的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争是北德联盟与法国的战争。不管法国人认可不认可,统一以后的北德联盟,其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跟欧洲霸主法国持平了。并且在某些方面,比如煤矿开采量超过了法国。而煤炭恰恰是工业化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除了工业化水平之外,人口方面普鲁士也赶上了法国。在十八世纪以前,法国一直是欧洲人口最多(如果不算哈布斯堡王朝这种多国联合体的话),到了十九世纪才被沙俄赶超,但仍然在欧洲排第二。然而统一后的北德联盟,直接就把法国给赶超了。在那个年代,人口就意味生产力,法国的人口不占优势了,经济被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到了普法战争爆发的那一年,北德意志在钢产量、人口方面都超过了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上的一个与法国旗鼓相当的势力——而且德国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法国。
普鲁士在经济和人口赶上法国,这对于法国来说是很严酷的现实。但是法国却没有意识到这点,没有将普鲁士视为与自己对等的对手。这就很严重了!相比于默然的法国,普鲁士却是摩拳擦掌,早就做好了与法国的这一战。
首先是战略方面,法国人认为,普法战争就是普鲁士与法国的战争,欧洲诸多列强以及德意志部分邦国一定会支持自己;然而普鲁士早就搞定了法国人的盟友,不仅拉拢了能够拉拢的德意志联邦对它的支持,还打通了英国、意大利、俄国这些列强的关系。当时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联络下,英国人临时反水,法国太过高调了,英国想让普鲁士教训一下法国。至于奥地利和沙俄,他们先前被法国暴揍过,也乐于看到普鲁士收拾收拾法国人。最后是搞笑的意大利,他们一贯的墙头草。结果普法战争便变成了德法战争。整个德意志民族,除了奥地利外,都参与了暴揍法国的行动。包括一向跟普鲁士不和的南德联盟也参加了战争。
其次是战术层面。法军虽然久经战阵,各级指挥员经验丰富,打遍四大洲。但是在法军的体制中,除了近卫军外,平时不设军、师两级编制,也就是没有大兵团作战的指挥机构。全靠战前临时编组,协调能力很差。并且法国在战前没有制定周密的战争计划,仓促制定的计划存在很多漏洞。相比于法国,普鲁士就严谨的多了。普军参谋总长老毛奇将军将法军的行动预测到了一个非常详细的程度,他连法军的主攻方向和动用兵力都算的一清二楚,保证了普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法军进行打击。
备注:毛奇预料,法军会首先发起进攻,而且进攻方向一定是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并且毛奇还根据法国铁路的情况,计算出了斯特拉斯堡的铁路没有能力集结法军的全部主力,至少有十五万人的法军要在斯特拉斯堡以西靠北一点的梅斯下车集结。而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中间有一座孚日山脉,这等于法军的主力被分开成两部分了。普军只要判明了法军进攻方向和兵力,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分成两部的法军分而击之,然后再对阿尔萨斯和洛林发动坚决的进攻,在总决战中歼灭法军的主力,并占领巴黎。
总结
普鲁士的胜利,直观表现有四点:战争计划周密;兵员充足;动员、集结迅速;重武器装备优于法军。战争开始后,法军果然按照普军参谋部的规划行动,正好落入了普军的陷阱。普军依靠预备役制度和铁路优势,迅速向前线投入两倍于法军的兵力,并利用大炮的优势,打的法军节节败退。
而法国方面则因为战前规划稀烂,战争开始后又一再修改,甚至连远在巴黎的皇后都可以遥控前线,导致法军始终被动挨打。法军本来有机会可以撤到后方继续抵抗,与普鲁士打消耗战。但架不住猪脑子一般的高层的瞎指挥,前怕狼后怕虎,最后导致素质很高的法国常备陆军变成了牺牲品。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普鲁士国力提升,北德联盟的经济追上了法国。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做保障,为德意志联军战胜法国创造了条件。如果没有这一点,普军即使再善战,毛奇的规划做的再好,法军高层再轻敌,这场战争也不会打成一边倒式的结局。
至于普鲁士在拿下巴黎后为什么不乘机灭掉法国,这个道理很简单。普鲁士并没有灭掉法国的计划,俾斯麦的目的是打败法国,寻求德意志的统一(除奥地利),灭掉法国并不在普鲁士的计划中。另外欧洲其它大国也不允许普鲁士灭掉法国,比如奥地利,弗兰茨皇帝乐于普鲁士和法国狗咬狗,但是如果法国惨败,谁能保障普鲁士不会调转枪口打奥地利?事实上战争期间,普鲁士在奥地利方向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就是为了防御奥地利可能会出兵干涉。
再就是英国,虽然英国人希望普鲁士能教训一下法国,但也仅仅是教训。如果让普鲁士吞并了法国,欧洲又会出现一个类似拿破仑帝国的对手,这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的。而以德意志当时的实力,还惹不起英国。
不过当时普鲁士的一些狂热分子还是对法国下了死手(包括俾斯麦),不仅让法国赔了五十亿法郎,还割走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一下成功的激怒了法国人!尽管俾斯麦后来极力的想缓解法德关系,但是法国的民族主义者始终不买账。后来俾斯麦认识到法德之间已经无法调和,就转而谋求德意志、奥匈帝国、沙俄的三皇同盟,争取德国在与法国决战时,不至于双线作战。结果傲慢的威廉二世推翻了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激怒了沙俄沙皇。而法国人又用金钱攻势收买了沙俄。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拖垮了德国,报了普法战争的一箭之仇。
首次使用TNT是普法战争吗
不是,普法战争(1870-1871)那会法国和普鲁士都还在用黑火药。不管是德国克虏伯6磅后膛还是法国12磅前装炮。
而后,1973年一个德裔英国人施宾格发现苦味酸可以用作爆炸物,所以当时一度是先用苦味酸作为军用炸药。法国人在1885年首先用苦味酸代替黑火药,而后一杆国家都跟风。但是苦味酸也不算是个很稳定的炸药。
到了1902年,德国人用TNT替代苦味酸,之后TNT才作为军用主流的炸药。
普法战争时期的普鲁士陆军序列和动员能力如何
普鲁士崛起于拿破仑战争,历史上的冲突使得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仍然面临着周围国家威胁,普奥战争的结束宣告着普鲁士已经成为仅次于法国的欧陆第二的军事大国。欧陆地区的冲突仍然存在,普鲁士和法兰西的战争已经不是可能而是必然。所以,再与奥匈帝国的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就将现有的8个军扩编到了12个军,并且开始军备扩张大量生产后膛炮和先进的燧发枪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 截止到普法战争以前,普鲁士已经拥有了471个步兵营,348个骑兵中队,232个炮兵营以及49个工兵连,总数为519100人,装备各型火炮1584门,基本动员能力为60万到80万左右,整体实力可以说是欧洲第一。而且,在更早的拿破仑战争期间普鲁士就曾动员过60万人的现役军队。理论上,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的极限动员能力应该为120到150万人左右。在战争中,对特拉斯堡的攻击战也有大量的预备军队被投入到战场补充数量。可以说,庞大的预备军队和源于沙恩霍斯特时代的预备役制度是普鲁士能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集结的速度也要远远胜于法国军队。原计划需要在一个月内才能完成的投入前线工作仅仅在两个星期内就完成了全部部署,南线普鲁士军队更是在一周内就开始向完成了在前线的集结。而相应的,普鲁士军队越过莱茵河之后集结缓慢的法国军队还很难作出反应。若不是法比边境的堡垒抵挡住了普鲁士进攻的步伐,巴黎甚至都有可能会陷落。
历史上,奥地利和法国为什么会分别输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与普法战争,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分别在1866年、1870年~1871年与奥地利和法兰西之间的战争。
普奥战争发生在1866年,这是普鲁士在普丹战争之后,为了实现德意志统一同奥地利之间爆发的战争。由于战争从爆发到结束只有短短的七个星期,因而又称作“七星期战争”。
在对奥战争中,普鲁士王国做了充足的准备。从1864年普丹战争结束之后,当时的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就已经开始领导普鲁士政府积极投入到了战备工作。因而在军事实力方面,普鲁士明显强于奥地利:普鲁士总兵力在63万人左右,而奥地利总共有58万人左右。在战术方面,普鲁士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计划,利用速决战切断了奥地利与他盟友的联系,而奥地利则是实施消极抵御来延缓战争的进程。
1866年8月底,普鲁土与战败的奥地利签订了《布拉格和约》,普奥战争结束。奥地利全面退出了德意志邦联,普鲁士则成立了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为德意志统一打下基础。
在普奥战争结束后的1870年,普鲁士的首相俾斯麦因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触怒法国。法国对普鲁士宣战,普法爆发战争。
但是普法战争开始之后,法国军队便接连败北。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军力上,普鲁士实行的是普遍征兵制。因而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的兵力是法国的两倍多;其次,普鲁士在战争中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而法国在战术上却接连发生失误;最后,普鲁士十分发达的铁路网,能够高效的将部队与物质集结到作战前行,为赢得战争提供了后勤保障。
1871年5月,普鲁士与和法国签署和约,普法战争结束。此次战争使得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并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