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法正的军事才能真的胜过诸葛亮吗
- 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 诸葛亮和法正的关系如何
- 三国时期真实的法正是一个怎样的人
- 大家怎么看三国的法正
- 诸葛亮和法正谁的才华高
- 如何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怎样用药属于药物滥用
- 药物依赖性是什么
- 有人觉得“天下老板一般黑”,你觉得这个说法正确吗
法正的军事才能真的胜过诸葛亮吗
任何一个政权的建立,都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才,刘备的蜀汉政权也是如此,既需要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猛将,也需要孙乾、简雍这样平庸的跟随,还需要像许靖这样装点门面有名无实的人才,更需要像法正和诸葛亮这样在专业领域别具一格的人才。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法正与曹操手下的程昱和郭嘉是同类的人,说法正有奇谋妙计,能预见成败,但是不以德行著称,说诸葛亮是治国的良才,是像萧何和管仲这样的人才,说诸葛亮随机应变和帅将统兵的能力不是他的特长,事实上陈寿对法正和诸葛亮的定位还是颇为准确的。
《三国志 法正传》: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三国志 诸葛亮传》: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法正
事实上,法正更像是郭嘉,能够看穿主公的所思所想,曹操想远征辽东又担心后方会遭到刘备的攻打,因此而忧郁不决,于是郭嘉向曹操建议刘表会阻止刘备袭击后方的,郭嘉认为敌人越是认为我们不会去攻打他,就越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刘表是个坐谈客,必然不会坐视刘备壮大,会阻止他偷袭的,郭嘉的话解除了曹操的担忧,坚定了曹操远征辽东的信心。
法正同样如此,当曹操拿下汉中后,居然没有趁着大好机会攻打蜀地,而是留下夏侯渊与张郃镇守汉中,曹操直接撤退了,法正敏锐地意识到曹操的后方存在隐患,让曹操不敢放心大胆在前线进攻,建议刘备现在是夺取汉中的最好机会,坚定了刘备攻打汉中的信心。
曹操对郭嘉非常喜欢,两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这是因为郭嘉每次都能说中曹操心里话,让曹操有信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陈群弹劾郭嘉行为不检点,曹操一面表扬陈群,一面对郭嘉不检点的行为不闻不问,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偏袒。
刘备
同样,刘备对法正非常喜欢,每次行军打仗都要带着法正,就连诸葛亮都说刘备以前四处受制,自从有了法正以后,刘备才能展翅腾飞,不再受制于人,诸葛亮还在夷陵之战后说,如果法正,一定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东征,也不至于如此大败,这都说明刘备极度信任法正,这一种志同道合式的趣味相投,郭嘉对于曹操是如此,法正对于刘备也是如此。
基本上可以把法正定位为刘备的郭嘉,也就是首席谋士,法正也确实能担当这个职务,所以汉中之战,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利用声东击西之计占据定军山和兴势山,把夏侯渊和张郃从阳平关吸引出来,然后利用优势兵力专门攻打张郃,张郃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分一半兵给张郃,然后刘备再派兵烧了夏侯渊的鹿角,再派出黄忠以优势兵力居高临下冲击夏侯渊,当场斩杀主将夏侯渊,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利。
就连曹操事后也说,刘备怎么会有这样的谋略,一定是有人教他的,这个人就是法正,法正的特长主要有两点:
一是军事谋略。
二是精准劝说,让主公听从自己的建议。
法正
军事谋略就是上面讲到的汉中之战,几乎都是靠法正的谋略打赢的,而精准劝说就是指法正劝说刘备的能力,让领导听从谋士正确的建议是一种水平,而法正就具有这种水平,谋士的能力再强,领导不听你的意见,也是没用的。
看法正是怎么劝刘备的?刘备有一次在战争中没能攻取对方阵地,而亲自在阵前指挥,敌方的箭像雨一样射来,刘备处于危险之中,其他将领劝说刘备都不管用,法正来了,什么话也不说,直接站在刘备身前跟他一起,结果刘备开始担心法正会受伤,于是喊法正躲避,法正说主公都不怕,我怕什么?于是刘备只能撤退,法正的目的达到了。
法正想劝刘备,可他不说劝阻的话,他的做法非常高明,直接把自己和主公置身于同样的危险之中,刘备想不听都不行,法正的方法有效而且实力,刘备不得不听,可见法正也是识人的高手,能够非常准确地看穿刘备的所思所想,这一点连诸葛亮都做不到,所以诸葛亮才会认为只有法正才能劝说刘备。
而诸葛亮与法正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诸葛亮更像是刘邦的萧何,曹操的荀彧一样,为刘备坐镇后方,管理内政,提供粮食和兵员等后勤保障,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主要有两点:
诸葛亮
一、战略能力。
代表作就是隆中对战略,207年向刘备提出,219年隆中对战略几乎成功,如果不是刘备进行战略冒险,隆中对战略真有可能实现,想想看,诸葛亮给刘备提隆中对战略的时候,刘备几乎什么也没有,寄居刘表之下,没有固定地盘,靠刘备提供粮食,手下只有数千军队,刘备在当时就是一普通的小军阀,但是有了诸葛亮的辅佐,12年时间刘备就横跨荆州、益州,拥有十几万军队,达到势力的巅峰,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辅佐,就没有刘备的政权建立。
二、治军能力。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视察了蜀汉营地,评价诸葛亮说道:真乃天下奇才!司马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看到蜀军营寨的部署才说的,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军能力,所谓的治军能力就是指管理军队的能力,军队除了要打仗之外,还涉及到训练军队、安营扎寨、阵法操练、行军方式、粮食运输等等各方面的能力。
蜀汉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大意败夷陵之后,只有一个残破不堪的家底,不仅仅四面楚歌,而且内部也是叛乱不断,是诸葛亮用了5年时间,平定内部叛乱,同时训练出一支可以用于北伐的生力军,积累了可以用于北伐的粮食和补给,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当时的三国只有诸葛亮一人能做到,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军能力。
诸葛亮与刘备
三、统兵作战能力。
诸葛亮的特长是治国,但是他统兵作战的能力并不弱,如果说他的治国能力是10分,那他的统兵作战能力就是8.5分,这也是陈寿所说的“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不是说诸葛亮谋略不行,是说不是他的特长。
诸葛亮在刘备时代从来也没有亲自统兵作战,第一次率领军队大规模作战是在平南中之战,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出战,就获得了胜利,收复了南中,虽然诸葛亮在五次北伐中没有获取战略性的胜利,但在战术上,诸葛亮是压着曹魏打,以弱打强,还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性,恐怕整个三国只有诸葛亮能做到吧。
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的卤城之战中利用计谋打败了司马懿,这就是例子,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在当时的曹魏无人能及,平孟达,征辽东,平淮南叛乱,一生从无败仗,只输给了诸葛亮,足以证明诸葛亮军事能力超过司马懿,而且诸葛亮特别谨慎,五次北伐除了马谡不听从命令有过重大损失之外,其他都无重大损失,反而还夺取了武都、阴平二郡,以及斩杀了王双、张郃二将。
法正与张松
如果拿法正与诸葛亮相比,就相当于拿郭嘉和荀彧比军事能力,不会有人认为郭嘉的军事能力强过荀彧吧,同样的道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也远强过法正,法正只是个谋士,只能为主公出谋划策,属于提出谋略让主公去负责实行的那一种,不负责具体的实行,如果让法正独自率军作战,那可能是一团遭,他也不具备这个能力。
法正除了谋略能力尚能跟诸葛亮比一比之外,其他方面均比诸葛亮相差很远,比如战略能力、治军能力、统兵作战能力,诸葛亮是10分的话,法正只有5分,这就是两人在军事水平上的比较。
而刘备在世时,把法正当成自己的谋士,天天带在身边,把诸葛亮放在后方治理内政,足兵足粮,这只是分工不同,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才是刘备的用人,不代表刘备看重谁,或者轻视谁,只是分工不同,但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是他社稷之臣,而法正只是刘备最喜欢的谋士,刘备的用人显示了法正与诸葛亮的区别。
刘备
等到刘备托孤时,诸葛亮就是首席大臣并且还是刘禅的相父,同时还弄了一个没有实权的李严来做陪衬,实际上刘备就是让诸葛亮独掌大权,因为诸葛亮的为人正直忠心,是可以托付的人,但是法正不是,法正为人睚眦必报,忠心不够,德行比起诸葛亮来说,差远了,法正可以是刘备最喜欢的谋士,但一定不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德行决定了法正与诸葛亮被信任的程度,看懂了刘备的用人,才会明白法正与诸葛亮真正的区别。
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人,建安初年因躲避饥荒从老家来到了益州,成为刘璋的部下。
不过法正并没有得到刘璋的重用,他干了好几年才混到军议校尉的职位,相当于刘璋身边的一个参谋。
法正出身名门,又颇有才能,混了这么久只做到一个参谋,这让他非常郁闷。再加上法正脾气不好,郁郁不得志的他经常发泄不满,因此得罪了许多人。不少人给刘璋打报告,法正对自己在益州的前途是一片渺茫。
不过他和张松的关系不错,没事总过去和他摆摆龙门阵,吐槽一下心中的积郁。208年刘璋派遣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张松劝说刘璋应该和刘备交好,不要和曹操往来,并推荐法正前去出使刘备。刘璋应允。
法正假惺惺地推脱了几次,然后便前往了荆州,他原本对刘备也没报多少希望。不过刘备早已摸清法正的底细,他对法正非常敬重,以礼相待,这让郁郁不得志的法正真正感受到了久违的关怀。
而刘备击败曹操,占据荆州,军马雄壮,他觉得刘备才是可以真正为之效命的主公。因此他回去后和张松密谋,只要有机会便促成刘备入主益州,到时候他们这些失意之人就可以翻身得解放了。
211年,汉中张鲁威逼刘璋,刘璋担心不能抵御,一筹莫展。这时张松和法正力劝刘璋向刘备求援,而刘备占据荆州要地,又是汉室宗亲,必定不会另有所图。刘璋应允,便派法正和老乡孟达各带2000人出迎刘备。
见到刘备后,法正马上倒戈,他对刘备说,益州殷实,天府之国,是成就霸业之地。而刘璋暗弱无能,并非益州之主,现张松为内应,我为外援,将军拿下益州必将易如反掌。
法正说的正是刘备想的,因为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方略,益州是必须拿到手的地方。刘备大喜,便率军数万入川,而法正又借口刘备缺少钱粮,向刘璋借来不少军资,使得刘备的军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刘备一看,这法正对自己确实忠心。而他久居益州,熟悉这里的地形人事,现在又刚刚投靠我,必定效犬马之劳,所以使其鞍马不离左右,大小事务全都和他商议。
法正为给刘备留个好印象,将来混个好职位,自然是卖力工作。在图取四川的过程中,法正也展示出其过人的军事能力,刘备非常高兴,认为他发现了一个不次于诸葛亮和庞统的人才。
最终在法正的帮助下,刘备攻取了益州。这时法正又劝刘备迎娶刘璋亡兄刘瑁的夫人吴氏,借以获取益州士人的支持。刘备照做,效果非常不错,更是对法正信赖有佳。很快,刘备以法正功劳显著,任其为蜀郡太守(可管理成都),扬武将军,成为刘备身边的大红人。
这时法正总算是翻身了,他便借着自己的权力,开始整治当初诋毁诬陷他的仇人,重用和他亲近的人物。很多人向诸葛亮表达了对法正的不满,希望能够禀报刘备,杀一杀法正作威作福的风气。
这事情刘备肯定知道,但刘备一直没有表态。所以诸葛亮说法正深受刘备信赖,说了也没用。最终的结果是听之任之。
刘备这样做是因为还有用得着法正的地方。217年,法正劝说刘备进攻汉中,刘备应允。219年,刘备亲征汉中,留诸葛亮在成都镇守后方,而带着法正为军师。法正屡出奇策,步步为营,计斩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
其中还有个插曲。当时刘备在前线督战,战况不利,曹军箭如雨下,刘备大怒,众将无人敢劝。这时法正二话不说,站在刘备身前。刘备说,孝直你躲开避箭。法正说,主公你都不怕,我法正怕什么?刘备只好和法正一同撤退。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法正当时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有多高,可以说刘备当时只听法正一人之言。
拿下汉中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跻身刘备集团核心,其地位不亚于诸葛亮。
220年,法正去世,刘备痛哭流涕,一连哭了好几天。之后追谥法正为翼候,法正因此成为刘备第二个加封侯爵的部下(第一个是庞统),其地位可见一斑。
夷陵之战时,刘备执意东征,赵云力劝无果,最终惨败。消息传来,诸葛亮不禁感叹,如果法正还在,必能劝阻刘备。即便不能,有他随军出征,也不至于如此大败。
综合上述内容,诸葛亮此言并不是虚言,法正确实有这个地位和能力。
诸葛亮和法正的关系如何
法正和孔明是两个政治家,性格不同,但两人惺惺相惜,即便法正再多活十年,两人应该仍能相敬如宾。原因如下:
一、两人都是大战略家,有着许多共同语言。
孔明的《隆中对》可证明孔明的战略家的身份。而法正在刘备夺得益州后,在建安二十二年,劝刘备夺汉中,也证实了法正的战略家的身份。《三国志》中法正这么劝说刘备:曹操一战而迫降张鲁,平定汉中,而没趁势夺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当地,自己北返,不是曹操智谋、实力不够,而是他内有忧患不得不返。现在我分析评判夏侯渊、张郃的本领比不上我国将帅,我重兵讨伐,定能攻下。取胜后,大力鼓励农桑以积粮,同时伺机北伐,这样上可以灭寇,辅佐安定汉室,中可蚕食雍、凉,开疆拓土,与曹寇对峙。刘备依其言,斩杀夏侯渊,吞并汉中,蜀汉有了北伐的前哨兼根据地!
孔明和法正惺惺相惜,尤其是军事战术层面,法正更是稳、准、狠,本事似乎还在孔明之上。孔明对法正还十分欣赏。
二、孔明知道法正对蜀汉功勋卓著,是刘备的至爱,孔明对法正礼遇有加。
法正帮助刘备吞并了益州,又吞并了汉中,居功自伟。刘备对法正极为倚重,孔明本是心胸宽广之人,对法正自然要网开一面,礼遇法正,两人无任何冲突。
刘备攻下益州后,法正当了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附近地区,在内充当刘备的主要谋臣。法正得志,小恩小惠都要报答,瞪眼之仇都要报复,对毁谤过他的人直接咔嚓了,有人劝孔明禀明刘备对其敲打敲打。孔明很智慧地回答:从前主公在公安,北畏曹操,东惧孙权,到家还怕武夫人,因为法正相助,主公才能展翅翱翔,现在怎么能禁止法正使他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呢!法正见孔明宽容,也深为感动,他也知道孔明在刘备面前的分量,自然不会跟孔明订的《蜀律》相抗,两人能不和睦吗?
三、孔明、法正两个高智商的明白人,自然能和平共处。
孔明知道自己和刘备订下了蜀汉远景规划图后,自己最好发挥自己的长处,专注政权建设、后勤、兵员,法正长于军旅,既是战略家、又是战术家,正好在战争时充当蜀军总参谋长,两人一主内,一主外,共做刘备左膀右臂,共享荣华富贵。如北伐成功,都留芳百世。孔明是这么一想的,法正也是这么想的。两人冲突何来?
两人都是刘备的至爱,庞统已死,蜀汉本就人才短缺,两人内讧,必将有损蜀汉基业,两人都会顾全大局的!
三国时期真实的法正是一个怎样的人
法正是个狼人,三国顶级谋士应该有他的位置!
在以刘备为核心的蜀国集团中,运筹帷幄的蜀国丞相诸葛亮,绝对是智慧的代表、谋略的化身,由于诸葛亮的光芒太过于耀眼,以至于法正的身影略显暗淡,而事实上,法正为蜀国做出的贡献并不逊色于诸葛亮。
诸葛亮主抓蜀国的军事与政治,法正主抓蜀国的建设与外交,两人虽然分工不同,但相佐相承,共同为蜀国的长治久安奉献终生。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诸葛亮如果说诸葛亮是蜀国集团中的“张良”,运筹帷幄。那么法正就是“陈平”,出奇制胜。
巧夺益州
决定天下三分的“赤壁之战”过后,刘备打出了名声,打出了气势,刘备集团从“小工厂”一跃成为了“上市公司”。
眼看着事业越做越大,但政策、制度、法律却空空如也,身为军师的诸葛亮忙于稳定后方建设一系列政治制度。
此时,刚刚加入刘备集团的法正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法正初入刘备集团,便送给了刘备一份大礼,怎么回事呢?
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的谋士,但刘璋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导致法正倒戈刘备,法正与刘备里应外合搞垮了刘璋,刘璋倒台后,刘备以益州为跳板率军入川。
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三国志》三“狠”先生
万事万物,相生相克,阴阳调和,此消彼长。
诸葛亮为阳,法正为阴,二人构成了一幅“阴阳太极图”,共同为刘备铺平了走向霸业的道路。
为什么说法正为“阴”呢?
因为诸葛亮是一个懂“情怀”有“梦想”的人,做事稳重,讲究风度, 而法正则是一个精明的“现实主义者”,法正的计策又“狠”又“毒”,残忍精准,一步到位。
【计狠】
法正对以前的老板刘璋下手时,可谓毫不留情!
先是在刘备进军益州时倒戈,打了刘璋一个措手不及。
再是猜测爱护百姓的刘璋,必然不会用劳民伤财的“坚壁清野”战略来对付刘备,果不其然,刘璋坐以待毙,刘备顺利攻占益州。
最后,法正为了让刘备拉拢蜀中地区的豪门贵族从而稳定政权,劝说刘备迎娶寡妇吴氏,吴氏的亡夫刘瑁与刘备是同族,刘备认为迎娶吴氏不合理法,可法正却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稳定蜀中复兴汉室,违反理法又算的上什么呢。
“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法正如是,法正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来到刘备帐下后,便搞垮了前任老板刘璋,并且他不拘泥于礼法,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做法,也深深的影响了刘备在蜀中地区的政治格局。
【人狠】
汉水之战,魏蜀两军在汉水之畔互欧,眼看蜀军要败,可作为总指挥的刘备却不撤退,一心要和曹操死拼,眼看着魏军射出的箭雨就要射穿刘备的天灵盖了,法正突然挡在刘备身前,高呼要为刘备挡箭,刘备想了想,如果法正被箭射死,自己岂不是成了罪人?
于是收兵撤退。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三国志》法正以性命为筹码,劝说刘备撤退,他不是一个狠人,他是一个狼人……【心狠】
法正的“心狠”针对的是他自己。
刘备立志要做一位仁主,所以他以宽治国,以德服人,诸葛亮为人和善,注重口碑,斩个马谡都要磨叽半天,而法正从严治军,赏罚无情。
刘备和诸葛亮不方便管的事法正来管,不方便说的话法正来说,脏活累活交给法正,把鲜花和掌声留给刘备和诸葛亮。法正把自己的位置摆的非常好,所以,刘备视法正为知己,诸葛亮视法正为亲朋。
身为刘备帐下主要谋士的法正,不仅计狠、人狠、心狠,情商还非常高,他虽然不如卧龙凤雏的名声响亮,但绝对可以称之为是刘备帐下的肱骨之臣、蜀国的开国元勋。
“ 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法正着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陈寿是个狼人!
大家怎么看三国的法正
谢谢邀请!三国时期的法正,是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虽不如诸葛亮、庞统那样有名,但才华也在一般谋士之上,很受刘备的器重。曹操常常叹息没有得到这样的谋士,因为去世早,所以不是太出名。
法证原本刘璋帐下谋士,由于刘璋不识人才,致使法正没有得到重用。此时,法正就想另投明主,通过张松为刘备献地图一事,使法正看到了刘备是明主,因此,投奔了刘备。从此以后,法正如鱼得水,不再选择别的主人。
法正真正施展才华的有两件大事,一是帮助刘备夺取益州,二是帮助刘备攻打汉中,这两件大事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基础,虽不全是他的功劳,但他的功劳占很大的成分。诸葛亮曾经叹息到:若法正不死,法正会阻止刘备东征,夷陵兵败就不可能发生。在以后的大战中,将会有大的作用,可惜啊!
法正是个知恩必报的人,但胸不宽阔,得罪他的人都被他所杀。
诸葛亮和法正谁的才华高
这个问题要分开答。论带兵打仗,出谋划策,法正强于诸葛亮;论后勤外交,规划统筹,诸葛亮远强于法正。
先说法正。从建安16年起,刘备每次用兵,左右必带着庞统和法正,而把诸葛亮留在后方,统筹粮草和向前线输送兵力,这时候,诸葛亮扮演的其实是汉初萧何的角色。刘备这个人,孔勇有力,也善于用人,但在用兵定计上,只能靠庞统和法正了。也就是说,刘备率一万人从荊州西进,一路拿下广褒的蜀地,都有庞统和法正的功劳。
但庞统在益州还没拿下的时候,就在雒城遇难,所以整体来说,整个西进的过程中,法正功劳最大。除了法正活得比庞统更长的原因,还因为他曾是刘璋部下,对蜀地很熟。那么刘备依赖法正,也就很自然了。
所以显而易见,刘备取蜀地,前线的军师是法正,出谋划策的是法正,根本没诸葛亮什么事,诸葛亮主要在后方,负责后勤。
除了帮刘备拿下旧主刘璋的益州外,法正出奇谋拿下定军山,占领汉中,给人印象深刻。当时法正就对刘备说〝曹操拿下汉中却不来攻打益州,一定是后方内部出了问题,主公不要放弃机会呀。再说守汉中的夏侯渊和张郃孔勇有余谋略不足,定不是主公的对手。〞刘备本来有点怕曹操,不敢轻易和他对抗,经法正一鼓动,遂急速进军定军山,派黄忠袭杀了夏侯渊。曹操闻之酸酸地说,这一定是法正的主意,刘备也想不出来。可见曹操对法正的肯定。
陈寿将法正比作曹操的程昱和郭嘉。程昱善于在前线谋划攻城拔塞,郭嘉善于在主子面前剖析利弊,这两个人都是三国时的顶级谋士,可见陈寿对法正评价之高。
法正死后,刘备哭了好几天。法正不仅功劳大(拿下益州和汉中是刘备崛起的基础,没有法正根本不可能。),而且和刘备兴趣相投。后来刘备为关羽复仇,没人能劝住他。诸葛亮说,要是法正在就好了,只有法正能劝住他。
法正和诸葛亮一样,都来自北方士族,爷爷是大学者法真。因为才华横溢却得不到刘璋重用,于是投靠刘备,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友谊并不比刘关张差。法正的去世,是刘备的巨大损失。
再来说说诸葛亮。
易中天说法正是刘备第二谋士,说明了易中天对法正的肯定。那第一谋士是谁?易中天的意思肯定是诸葛亮,听众也会把这个位置留给诸葛亮。
我们说,诸葛亮和法正的分工其实是不同的。在刘备生前,前线出谋划策基本以法正为主(宠统死之前是两人一起,左膀右臂)。诸葛亮主要负责内政和外交,而且这两方面都非常出色。
诸葛亮出生官宦世家,通过联姻,在荆州襄阳一带根深叶茂,和荆州太守,皇族刘表以及几大豪强都是亲戚关系,所以给前线筹粮补兵有天然优势。因此,刘备把诸葛亮留在后方总搅大局,显然是正确的。刘备带一万人入川,拿下蜀地千里沃土,与诸葛亮在后方的后勤保障是分不开的。同时,诸葛亮谈诗论道的地方朋友很多,这些人中有许多在魏国和吴国做官,而且掌握要职,比喻诸葛亮的至交鲁肃和哥哥诸葛瑾就在吴国做官。所以在外交上,诸葛亮有先天优势。如此,诸葛亮是帮刘备总揽后方内政的不二人选。
刘备死后,诸葛亮才开始独当一面,带兵打仗,五出祁山,战绩乏善可陈。但他把内政打理得井井有条,修法典,整水利,推德化,抓吏治,皆有相当成效。其时法正己死,历史也没给他们相互比较的机会。
结语:总体来说,法正是出色的军事家;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法正帮刘备拿下蜀地立下汗马功劳,居功至伟;诸葛亮为刘备打理内政,亦劳苦功高。然而从品性上,法正却很小气,很容易被得罪,也喜欢报复别人。加上法正曾背叛刘璋,给人印象政治上不可靠。诸葛亮却大度得多,且心细如发,在《出师表》中推荐了许多人,对刘禅也忠心耿耿,虽然或许这里面有许多政治表演成份,但给世人可靠的印象。
最后说一句,诸葛亮所谓的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火烧新野都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图1:诸葛亮的影视形象。图2:《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后主刘禅。图3:法正的影视形象。)
如何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怎样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1)避免滥用药,减少合并用药的数量。
(2)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持续时间和疗程,防止蓄积性中毒。注意年龄、性别、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个体差异;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3)用药前仔细通读药品的不良反应谱,对新药尤应如此。在吃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弄不懂时宜咨询医生或药师。
(4)对既往有药品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和特异体质的人群,对曾发生或可疑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应尽力防范,方法是“避、忌、替、移”,即为躲避、禁忌、替代和迁移。对易致过敏的药在用前宜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5)一俟发生不良反应,宜立即去医院对症治疗,并酌情采用停用、减量或继续治疗。
(6)抗过敏药的应用应及时,以较快地抑制组胺和一系列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抗组胺药可抑制皮肤对组胺的反应,故在皮试过敏原试验时(如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品等皮试),应在停药48小时后进行。
怎样用药属于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是指非医疗目的大量、反复地使用具有致人成瘾性的药物或物质,从而引起使用者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或对药物具有瘾癖,强迫和无止境地追求药物的特殊精神效应。
具有依赖性的药物或物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麻醉药品,如海洛因、冰毒、K粉、大麻、阿片类制剂、可待因等;另一类是精神药物,如各种致幻剂和四氢大麻酚、中枢兴奋剂、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等。此外,还有一些物质如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等,也具有依赖性特性。
在医疗机构,常用的有成瘾性的药物有:美沙酮、吗啡、地西泮、曲马多、羟考酮、哌替啶、二氢埃托啡、布桂嗪、艾司唑仑、复方地芬诺酯片等。这些药品都是按照一类或二类精神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
很多慢性疼痛患者长期服用羟考酮等止疼剂,可能会引起成瘾性,造成药物滥用。还有,一些创伤性疼痛的患者给予吗啡等止疼剂的时间过长,剂量过大,也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瘾癖。所以,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在给患者处方具有成瘾性的药物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同样,每一个人也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如果患了某种疾病,确实需要给予具有成瘾性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的滥用。另外,止咳药物:复方甘草片和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的使用也需十分谨慎,尽量避免长时间服用,以免引起药物滥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药物依赖性是什么
药物的成瘾性和习惯性早为人们所知。但由于人们在使用上述两术语时常出现混淆现象,故有必要确定一个更为科学的术语。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于1964年用“药物依赖性”这一术语取代了“成瘾性”和“习惯性”,并于1969年对药物依赖性的含义作了如下描述:
药物依赖性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具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目的是要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停药引起的不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用药者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
简而言之,药物依赖性是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上或两者兼有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凡能引起令人愉快意识状态的任何药物即可引起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者为得到欣快感而不得不定期或连续使用某些药物。
身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用药者反复应用某种药物造成一种适应状态,停药后产生戒断症状,使人非常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能引起依赖性的药物常兼有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阿片类和催眠镇痛药在反复用药过程中,先产生精神依赖性,后产生身体依赖性。可卡因、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主要引起精神依赖性,但大剂量使用也会产生身体依赖性。少数药物如致幻剂只产生精神依赖性而无身体依赖性。
有人觉得“天下老板一般黑”,你觉得这个说法正确吗
对于这个问题,说是天下老板一般“黑”,这个黑不知道说的那一方面。但这个黑大部份包含贬义。属不知作为老板也有心善和心“狠”的时候。作为一个企业老板,如果没严格的管理制度,那就不成为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中都将被淘汰。故而老板被背上了“黑”的名声。但也不可否认有部份老板为追求利润黑民现象。故而把老板们一“黑”棍子打死,不合常理!